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商業模式案例分析匯總十篇

時間:2024-02-21 15:35:4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商業模式案例分析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易觀國際(Analysys International)分析認為,實物交易難在手機平臺實現這一現狀,最終還要歸因于移動互聯網和傳統互聯網交易平臺的差異:

商品的屬性不同。如前所述,相對PC,手機具有屏幕小分辨率低等特點,因此商品展示效果不佳,實物交易單純通過手機渠道較難達成。

交易雙方的屬性不同。通過對移動互聯網用戶的調研發現,目前移動互聯網用戶主要以個人用戶為主,企業用戶的移動互聯網平臺建設不完善,同時使用習慣尚未形成。因此,B2B模式目前不太適合移動互聯網交易平臺。

平臺環節功能不同。交易平臺需要解決交易雙方的“三流”問題,即信息流、物流、資金流。

“信息流”是移動互聯網交易平臺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交易平臺需要為賣方提供足夠的展示商品信息的空間,提供有效的推廣途徑,但基于移動互聯網交易平臺的商品展示方式以及配套的推廣途徑仍在探索。

在移動互聯網平臺,“資金流”往往通過話費等方式繳付,相對比較便利,但僅限于小額支付,而對于中高額度的商品需要借助另外的支付方式,但目前互聯網常用的通過信用卡/銀行卡直接支付的方式在手機端尚不可使用;

“物流”是最后的商品交付的環節,這和互聯網電子商務平臺的問題基本一致,目前手機平臺交易的貨品一般為非實物,因此商品交付的渠道往往通過網絡就可實現。

綜合以上,分析認為,目前較適合通過移動互聯網平臺交易的商品往往具有以下四點特征:

1.移動互聯網相關應用產品,這主要是因為用戶匹配度比較高。

篇(2)

中圖分類號:F713.5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6-0000-02

90年代后,現代商業模式伴隨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而出現。現代商業模式交易結構復雜,交易主體眾多,包含大量的利益相關者,每個利益相關者都存在大量狀態,他們之間構成復雜的,非線性的關聯。本文試圖通過IBM公司商業模式的案例來分析商業模式叢簡單到復雜的進化規律。本文使用復雜適應系統(CAS)理論,NK模型的方法,以及探索性縱向單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IBM公司的商業模式問題,該方法不僅能保證案例研究的深度,而且可以驗證理論和構建理論[1] 。通過對經驗事實的分析來驗證相關理論,力求從真實可信的經驗信息背后挖掘理論內涵。本案例研究為了保證案例研究的內部效度問題,利用三種不同的證據來源:財務報告、文獻和檔案相互印證,形成“證據三角形”。為了分析IBM公司現代商業模式的耗散結構特征,建立了IBM商業模式的熵變模型,進而利用普利高津散的耗散結構進化的動力學模型進一步分析,分析過程中主要采用基于年報數據的統計實證研究方法。本研究的基礎數據是以IBM公布的1992--2014營業收入、營運支出、營運利潤年報數據為依據;本節根據基于耗散結構的企業熵變模型,對IBM近23年(1993~2014)的財務年報數據進行定量分析。

一、IBM 商業模式的進化――復雜適應系統分析

根據復雜適應系統(Complex Adaptive System,CAS)理論的觀點,如果系統的整體功能可以通過分解子系統的功能來得到,則滿足簡單疊加原理,這種系統是簡單系統;如果系統的整體功能不能分解為子系統的功能,它們之間通過非線性的復雜的相互作用產生關聯,這種系統就是復雜系統。在企業現代商業模式中,利益相關者間產生了錯綜復雜的相互關聯和豐富的組合方式,形成了縱橫交錯的交易結構,因此現代商業模式是“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具體眾多復雜系統的典型特點。目前,商業模式的復雜性分析主要使用適應度景觀( fitness landscape) 理論和N K 模型的方法。在NK模型中,評價商業模式優劣的主要指標是商業模式最優適應度值, NK 模型把不同大小的商業模式適應度值比喻為地理學中地形的高低,商業模式適應度值最高的點被稱為山峰,商業模式創新的過程就是企業不斷攀登山峰的過程,是不斷尋找最優組合使適應度值達到最高值的過程。分析結果顯示,隨著商業模式復雜性的增加,最優適應度值也在逐漸增加,也就是說現代商業模式比傳統商業模式具有更高的適應度值。

本文應用適應度景觀( fitness landscape) 理論和N K 模型對IBM的商業模式進化進行分析。IBM公司的商業模式是由客戶界面、內部構造和伙伴界面構成的組分層次[2] ,因此NK系統規模為3即N=3,K值描述的是主體之間的關系,每個主體的K取值有3種,即取0或1或2。取0說明了該主體發生變異但不會影響其它主體;取1表示該主體發生變異會影響另外兩個主體中的一個,取2說明了該主體的變異會影響到其它的兩個主體。因此公司的商業模式的復雜性程度劃分為10種類型,按照復雜程度可劃分為:000, 001, 002, 011, 111, 012, 022, 112, 122、222。

徐迪[3]等通過大量數據的計算機模擬對商業模式復雜性和商業模式的最優適應度關系進行了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伴隨著復雜程度的上升(000,001,002,011,111,012,022,112,122、222),商業模式的最優適應度均值也呈現上升的趨勢。即當商業模式復雜性最小時,商業模式當前最優適應度的均值為最小。當商業模式復雜性最大時,當前最優適應度的均值達到最大,這恰恰證明了現代商業模式是優于傳統商業模式的復雜系統,可以更好地實現復雜多變的用戶價值主張。而且這個復雜巨系統顯示出耗散結構的明顯特點:屬于具有很強自我調節能力的低熵有序結構。為了進一步分析IBM現代商業模式的耗散結構特征,下文建立IBM公司的熵變模型。

二、IBM公司的熵變模型――耗散結構分析

在統計物理學中,熵與系統有序度之間有直接的關系,物理熵值越大,有序程度越低,熵越小,有序程度越高。系統總熵的變化率等于內部熵變化率和外部熵變化率之和。即ΔEs=Es+Es',其中ΔEs是系統總熵的變化率,Es是內部熵變化率,Es'是外部熵變化率,當?Es >0時,系統朝無序的方向發展,走向衰落, ?Es

在本文中Es的管理學解釋是:企業資金投入引起熵增,所以熵產生與成本成正比,而資金投入是為了獲取利潤,因此其與熵產生成反比。Es'的管理學解釋是:企業與外界資金交流對系統內部進行降熵,企業的收入額阻止組織內部熵增,因此熵流與組織的輸入部分成正比,與輸出部分成反比,用計算式可以表示為:

其中C 為成本額,I 為利潤額,P 為收入額,α、β分別為成本額和收入額的增長率.

為了進行IBM現代商業模式的耗散結構分析,本文以IBM公布的1992--2014營業收入、營運支出、營運利潤年報數據為依據,建立IBM公司的熵變模型,計算系統總熵的變化率。然后根據系統總嫡變化率的計算結果可以繪出IBM的系統總嫡變化圖。

商業模式作為復雜系統在正常經營的過程中內部不斷產生正嫡,同時,又從外部環境中汲取負嫡,在正嫡和負嫡共同作用下實現系統的進化[4]。以上的IBM熵變模型顯示,IBM近20年來一直處于低熵運行的階段,只有1993年系統內部熵變化率和系統總熵變化率最高(Es=0.41,?Es=-1.64),以后逐年降低,這和IBM發展歷程基本吻合。1990-1993年,IBM得了“大企業病”,從高峰開始下滑,盛極而衰。1993年3月,路易斯?郭士納臨危受命,他幫IBM穩住了下滑趨勢,免于拆分/破產,對IBM進行了成功的變革,他確立的商業模式一直延續到今天。另外IBM的熵變模型可以用來對IBM的耗散結構特征進行分析,普利高津所代表的布魯塞爾學派構建了耗散結構進化的動力學模型,作為耗散結構量化分析的方法對耗散結構產生的條件提供了可操作的數學模型,具有重要的意義[5]。Brusselator模型中,A代表系統內部的正熵增量,B代表系統外部的負熵流。當|B|-(1 +A2) 0時,系統是耗散結構狀態。利用Brusselator模型對IBM進行分析,發現IBM商業模式從1993到2015年一直是耗散結構狀態(| Es'|-(1 + Es2) >0),即便是在1990-1993年衰退最為嚴重的階段,也具備一定的自組織能力和抗擊外部風險的能力了。這恰好證明了IBM現代商業模式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吞并融合能力和自我新陳代謝能力。

三、結論

本文在商業模式復雜性研究的基礎上,利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對商業模式的進化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證明了現代商業模式是優于傳統商業模式的復雜系統,可以更好地實現復雜多變的用戶價值主張,而且IBM現代商業模式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吞并融合能力和自我新陳代謝能力。對中國的企業而言,本文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價值。現代商業模式重要的特征就是企業跨界經營,跨界經營能使用戶體驗有一種立體感和縱深感。從協同論的觀點來看,跨界經營成功的關鍵是看產品組合或服務組合是否實現了協同效應。現代商業模式中,用戶價值主張的多樣性決定了商業模式必然也是一個復雜的層級系統。現代商業模式具有復雜巨系統的眾多特點,是一種高度穩定有序的耗散結構,系統內各子系統間形成了強大的協同作用力,具有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這種復雜系統能更好地實現現代商業模式系統中復雜多變的用戶價值主張。

參考文獻:

[1] Lee T W, Mitchell T R, Sablynski C J.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and Vocational Psychology, 1979-1999[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999, 55(2):161-187.

[2]翁君奕.商務模式創新:企業經營“魔方”的旋啟[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4.

篇(3)

關鍵詞 :社區化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個案;特點

基金項目:廣州市社區教育服務指導中心2014年社區教育重點項目“社區化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研究——基于國際比較的視角”(項目編號:2014SQJY04)

作者簡介:杜君英,上海行健職業學院閘北區社區教育研究中心、市民學習指導中心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社區教育、成人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747(2015)04-0073-04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辦學模式

當前學術界關于“辦學模式”的理解存在諸多分歧,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有:張春梅在碩士學位論文中,將辦學模式看成是在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育活動是有規范化意義的,能使教育活動中各要素的配置最優化的一種結構體系或程式。可以從廣義上和狹義上理解辦學模式,前者著眼于國家和地區,后者聚焦于某所學校。并且,提出辦學模式具有明顯的時代性、示范性和相對穩定性的特征。[1]郭景揚教授認為,辦學模式的內涵是指學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指導下,通過長期的教育管理實踐抽象概括而成的,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的,有效的富有個性特色的學校管理的藝術結構及其操作程序。[2]各位學者由于研究立場、視角的差異,致使該概念存在理解差異,要徹底明辨該概念需要運用分析綜合的研究方法。

“辦學模式”從字面上可拆分為“辦學”和“模式”兩個詞語。“辦學”一詞在《辭海》和《現代漢語詞典》中,被解釋為創設、興辦、管理學校,可知“辦學”包含了兩方面的內容:(1)創辦過程,即從無到有的新建過程;(2)經辦過程,即從有到優的科學管理與良性運作的過程。辦學是由多種要素組成的綜合系統,包括經費籌措、師資選聘、考試招生、教學科研、后勤保障和就業指導等多方面內容。“模式”一詞在我國是由著名社會學家最先提出的。1984年,他在考察蘇南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后提出了“蘇南模式”的概念,1986年,在考察溫州后,進一步明確提出:模式就是指在一定地區,一定歷史條件下,具有特色的發展路子。[2]趙慶典認為,“模式”一般應具備三個要素,即事物(或客體)的規范或標準、事物現象(包括思維現象)的抽象、人們可以學以致用(包括研究所用)。[3]饒坤羅認為,“模式”就其外延來講,就是指有特色的發展路子或發展范式;就其內涵而言,應是理論化、標準化、定型化的型式及其內在運作機制。[2]

依據上述分析,綜合各家觀點,可將“辦學模式”界定為: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以一定的辦學理念為指導思想,為實現預定的辦學目標,對在辦學實踐中形成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進行抽象概括的基礎上,形成的可供借鑒的規范化特色化的發展樣式。

(二)社區化職業教育辦學模式

社區化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是本研究的核心概念,是指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職業院校能夠以社會化開放化作為指導性的辦學理念,為實現民富區強的辦學目標,將辦學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結構形態與運行機制進行抽象概括而形成的規范化特色化的職業教育發展樣式。

二、社區化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個案研究——以上海行健職業學院為例

(一)辦學路徑

一個學校的發展路徑就是一個學校發展歷程中所經歷的道路,這條路徑由一些關鍵事件連接。研究一個學校的發展路徑有助于從歷史中找出學校辦學的機制構成,把握學校未來發展方向。

1.初成階段。上海行健職業學院前身是上海市閘北區業余大學,作為地區性的成人高校,只有服務社區依靠社區,才能生存發展。為適應這種趨勢,學校在1992年就成立了社區教育工作機構,當時稱為“區服務辦公室”,負責溝通協調,開展為社區服務工作,參與推進社區教育工作。2000年,學校轉型為上海行健職業學院后,重心偏向全日制高等職業教育,但是,學院領導仍然清醒地認為,學院既是高等職業學校,又是所在地區的社區學院,不應該游離于社區的文化孤島,而應主動與社區架設橋梁,致力于社區問題的解決。

2.核心發展階段。學院以高等職業教育為主體,同時,附設成人高等教育中心、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上海電視大學閘北分校。2002年,學院與閘北區社區緊密關聯起來,專門成立了為社區服務的部門——閘北區社區教育研究中心和市民學習指導中心(簡稱“兩中心”)。該部門作為學院下屬部門之一,服從學院和閘北區社區教育實驗工作辦公室的雙重領導,主要職責為:(1)承擔溝通學院內部與外部,為區提供社區教育指導與服務的職責,承擔社區教育理論研究,為閘北區提供政府決策咨詢;(2)承擔全區社區教育工作者培訓;(3)指導服務閘北區社區學校內涵建設;(4)作為全區社區教育信息資源庫,即代表學院發揮社區教育龍頭作用,發揮社區教育研究站、指導站、信息站、服務站等功能。2005年12月,學院召開以“社區發展與高職教育”為題的學生專題研討會。“兩中心”在學院領導下,為社區教育工作的探索研究、信息溝通、教育培訓和指導服務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3.全面發展階段。學院在發展職業教育的同時,注重輻射周邊服務社區,結合社區特色,使得其在上海市乃至全國的社區教育服務方面表現突出。2008年,閘北區被評為全國首批社區教育示范區。可以說,學院在服務社區的理念及實踐上都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學生積極參加特奧會、世博會志愿者,學院團委組織敬老愛老、學雷鋒活動,維護和促進區域發展。這一階段,學院實現了從單一的場地開放到辦班開課,從孤立服務到與社會公益機構、基層政府等合作的完美過度。2014年,學院在院內成立閘北區社區教育工作委員會,旨在整合學院各系部優勢力量集中為區服務。學院在各個方面盡高職所有、為社區所需,學院服務社區,也從社區吸納一定數量的學生、教職員工,共同為學校的發展提供熟悉本土環境的資源,在發展社區的同時,也全面發展了學院。

(二)辦學經驗

1.開放資源為社區提供服務。上海行健職業學院成立之后,并沒有把自己看成一個孤立于閘北區的職業教育學校,而是找準自身定位,明確認識到學院位于閘北區,是閘北社區的一部分。多年來,學院不只做好圍墻內的教學科研工作,還開放資源為社區居民服務。學院有一個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練舞蹈用的舞蹈房,這個舞蹈房在學生不上課的時候,開放給居民學習舞蹈使用。學校還安排許多實驗室、機房,空閑的時候安排社區的小朋友們參觀學習,讓他們提前對做實驗有個初步認識,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學院充分調動高職師生資源,為社區居民開設鋼琴班、攝影攝像班,素質拓展班,吸引周邊居民參加學習,并與陽光之家、居委會聯動組織開展居民學習活動,開發了居民學習指南。這樣既增加了資源利用率,方便了社區居民學習,而且,密切了學校與社區的聯系,有利于提高學校知名度,為學校的未來發展開辟了平臺。

2.結合專業特色舉辦特色活動。上海行健職業學院有學前教育、信息技術與機電工程、經濟管理、商務外語系、應用藝術系5個系20多個專業。在為社區服務中,各專業結合本專業特點,利用本專業人力、物力等資源,創造性地舉辦一系列活動,不僅服務了社區,也使學生得到了實踐訓練。2008年,在學院、系以及彭浦鎮等各級領導大力支持下,學前教育系慕心社與閘北區小海豚早教中心結成服務對子,協助該早教中心的工作人員對0-3歲兒童及其家長開展早教活動。募心社成員在校內完成培訓后進入志愿者崗位。隨著小海豚服務基地的建立,學前教育系募心社的校外服務基地數已達多所。通過在普陀區悅苗寄養園和彭浦鎮陽光之家中開展的服務活動,學前教育系已積累了一定的操作經驗。而參加社會服務,不僅為學前系學生提供學以致用的機會,也為今后就業打下扎實的基礎。2011年,上海國際茶文化旅游節在閘北區大寧劇院隆重開幕。學院禮儀社的25名同學在老師帶領下,擔任此次活動的禮儀接待服務。其中11名同學參加了會所晚宴禮儀接待,另14名同學擔任主會場的貴賓引導、嘉賓入席引導等禮儀活動。這樣的禮儀服務活動,不僅為辦在社區的大型活動提供了幫助支持,也使職校的學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3.從實際需求出發為社區服務。學院由“兩中心”牽頭,發揮社區學院在教育教學中的龍頭作用,組織社區學校、社區居民開展各類教育教學活動,取得積極效果。組織全區8街1鎮社區學校探索特色課程建設。在對閘北區人文風俗、居民學習需求等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圍繞“社區學校班級——社區居民學習團隊”互動模式的研討、座談會,指導社區學校建設社區教育特色課程,開發社區教育資源,提升社區教育教學質量,促進社區學校內涵建設,進而滿足居民豐富多元的終身學習需求。學院高職大學生通過社團、社會實踐從社區的實際需求從發,設計服務項目,為區域居民提供實實在在的服務。

(三)辦學模式

辦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歷史條件下,以一定的辦學理念為指導思想,為實現預定的辦學目標,在對辦學實踐中形成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進行抽象概括的基礎上,形成的可供借鑒的規范化特色化的發展樣式。

社區化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是一種社校聯合、整合資源、服務社區的辦學模式。上海行健職業學院作為一所區域高職院校,突出的特征是它的社區化。主要表現在建在社區、脫胎于社區成人教育、服務社區、依靠社區、與社區環境融為一體。從學院的辦學路徑和辦學經驗可以清晰看出,上海行健職業學院采取社區化辦學模式,從其結構形態上有“兩中心”這樣專門為社區服務的部門,在學院的課程設置、實踐活動中,緊密與社區相關聯。高職院校與普通院校相比,社會服務的職能更加突出,意義更為重要。高職院校開展社會服務,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學校自身生存發展的需要。因此,學院走社區化高職院校辦學模式,充分發揮各專業的人才、技術和資源優勢,發揮高職院校在社會工作專業化方面的作用,為社區提供青少年校外教育服務、居民基本學習服務、再就業實用技能培訓、就業指導與創業指導等。

一直以來,上海行健職業學院把高職教育與服務社區結合起來,把學生的理論培養與社區實踐鍛煉結合起來,把學院資源開發與社區資源利用結合起來,使社區化辦學模式在多方共贏的狀態下日趨完善。

三、社區化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特點分析

(一)辦學理念與目標

1.社會化、開放化的辦學理念。社區化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明確了職業教育的區域性、開放性特征,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主要是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應該秉承“立足社區、依靠社區、服務社區、發展社區”的理念,在生源選擇、專業設置、課程開發、學校規模、就業指導等方面科學預見區域的發展需求,廣泛開展社會調研。職業教育作為社會大系統中的一環與外界發生緊密的鏈接,應當樹立開放化的理念,破除獨立辦教育、封閉辦教育的境況,盡快使自身融入社會,與企業合作,依靠市場經濟規律辦教育。

2.民富區強的辦學目標。辦學目標反映了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與內在要求,是職業教育一切活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社區化職業教育辦學目標應當倡導“民富區強”,這是由個體發展、社會進步和職業教育本質共同決定的。職業教育的首要特征是職業性,遵循“能力本位,就業導向”的原則。同時,職業教育作為區域性教育,應當承擔促進社區發展、致力社區建設的歷史使命。“民富”就是要使培養出的學員物質生活富足、精神世界充裕,既要具有專業的技能,又有深邃的素養。“區強”旨在通過職業教育與社會要素的融合、互動,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高社區居民的職業素養,凸顯區域的經濟競爭力與文化優勢。

(二)辦學主體與功能

1.多元化的辦學主體。辦學主體多元化是職業教育市場化、社會化的必然要求,社區化職業教育辦學模式強調社會系統中利益相關者對職業教育的支持與推動。職業教育的規范辦學與有效運行需要社會力量提供物質設施、資金經費、師資隊伍、法律制度、實習基地、教學場所等。因此,政府部門、企業、行業協會、社會組織和個人等都理所應當成為職業教育的辦學主體。職業教育作為一項區域性教育事業,應當鼓勵并引導多方社會力量參與辦學,搭建合作平臺,進行充分的溝通與對話,提高職業教育的辦學效益。辦學模式多元化能夠使職業教育靈活全面地反映社會需求,同時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度,使職業教育獲得更多的理解與支持。

2.服務社區的辦學功能。社區化職業教育辦學模式以服務社會為努力方向,通過促進學員的社會化來實現社會服務的辦學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推動社區經濟結構轉型升級。職業教育為經濟建設輸送大批高素質勞動者,促進高新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2)維護社區政治環境穩定和諧。職業教育通過培養學員的民主、法制觀念,提高社會責任感與政治參與意識,維護社會和諧局面。(3)促進社區文化繁榮昌盛。職業教育是踐行終身教育的重要力量,通過職業教育傳承、傳播、創新科技文化、職業崗位文化、學校文化和企業文化來濡染學員,激勵社區文化持續地生成與更新。(4)實現社區民眾素質提升。社區化職業教育貫徹“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滿足廣大居民的教育愿望,提高社會弱勢群體的職業素養。

(三)辦學管理與運行

1.民主協商的管理體制。多元化的辦學主體決定著必須實行民主協商的管理體制。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職業教育多頭領導、缺乏統籌的管理局面導致職業教育辦學效益過低、發展方向不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教育的開放性、社會性特征逐漸得到認可,政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單位、社會組織、學校法人和個體等應該共同參與職業教育的管理,形成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合力。在具體的管理活動中應當遵循“平等對話、共同協商、合作共贏”的原則。高效的管理體制依賴于多方力量的密切合作,需要確立一定的規章制度來引導和保障這種全方位、深層次的合作關系。

2.動態全面的運行機制。職業教育的運行機制,是指職業教育內部組成要素及影響職業教育運作的外部諸要素相互影響的內在機理與外化的體制,它是職業教育持續有序運行的重要保障條件。[4]職業教育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涉及到的運行機制主要有:(1)投入機制。在職業院校新建階段,需要解決資金、設施、場地、師資等要素的來源問題。(2)競爭機制。職業教育參與市場競爭,尋找差距,彌補不足,從而樹立品牌,獲得辦學效益。(3)約束機制。為保證職業教育科學規范地運作,職業院校應當制定規章制度,建立監督、檢查體系。(4)激勵機制。職業教育保持旺盛的發展活力需要政府給予地位認可、財政支持。除此之外,還應當有利益分配機制、保障機制等,而且,在具體運行中應當動態地遵循,不斷調整、完善。

參考文獻:

[1]張春梅.農村義務教育辦學模式研究:從對東豐縣辦學模式的調查中引起的幾點思考[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2.

[2]饒坤羅.中外中等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的比較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06:1,2,2.

篇(4)

中圖分類號:F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7)03-017-03

一、引言

在新經濟條件下,由于技術的進步、市場需求的多元化以及對創新的不斷激勵,傳統的商業模式已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需求,甚至可能起到阻礙作用,企業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迫在眉睫{1}。隨著數據量的急速增加,數據之間已不再是以前那種毫無關聯的存在,而是有著極為復雜的關系{2}。進入互聯網時代之后,涌現出了一批依靠商業模式創新而成功的企業,如阿里巴巴、京東等。互聯網、云計算技術等的不斷發展,掀起了一場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技術革命,也為商業模式的創新奠定了基礎{3}。目前,大數據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包括金融業、零售業、制造業等,并逐漸成為了新的生產要素,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4}。

本文將從大數據與商業模式的相關理論、大數據對商業模式的影響、案例分析、存在的問題以及有關建議等方面進行探討,力圖為企業在大數據背景下進行商業模式的創新提供借鑒。

二、大數據的特性和商業模式相關理論介紹

1.大數據定義與特點。大數據的概念碓從諑罌銜公司(McKinsey & Company)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企業獲取并分析大量的數據是商業模式創新開始的標志。國際數據公司(IDC)指出大數據的特點通常可以用5個V來概括。第一,數據量龐大(Volume),從以前的TB級別躍到PB級別,并逐漸延伸到EB和ZB級別。第二,數據類型具有多樣性(Variety),包括文本、圖片、視頻等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類型。第三,數據價值大(Value),大數據中隱含著極高的商業價值,這種價值要通過信息處理技術得以實現。第四,數據處理速度快(Velocity),所有的數據都是具有時效性的,因此處理數據的速度必須很快,這是大數據與傳統數據處理技術的本質差別。第五,數據來源的真實性(Veracity),大數據來源于現實生活,并通過這些內容來解釋和預測相關事件。Viktor Mayer-Schonberger在《大數據時代》中指出世界的本質是數據,大數據的核心是預測,并認為未來是數據化的社會{5}。

2.商業模式相關理論。商業模式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著名的管理學家Peter F.Drucker認為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的競爭,由此可見商業模式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的根本。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20世紀90年代商業模式開始引起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成為了研究的熱門領域。2012年“互聯網+”的概念興起將商業模式推到了浪尖,各行各業都在追捧,尤其是新興產業。

學術界關于商業模式的研究已有很多,但仍缺少權威的解釋與精準定義。Morris等認為商業模式是企業整合自身所擁有的資源來獲取競爭優勢的一種方式。Osterwalder在《商業模式新生代》中指出商業模式是企業維持生存的方式,指導企業生存與運營,幫助企業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和實現價值。劉丹等在《大數據對商業模式創新影響的案例分析》中認為商業模式本質是對市場環境的反應,而作為其創新驅動要素的技術進步將會推動企業內部組織結構、流程以及盈利方式的改變,從而為企業創造新的價值,這也解釋了作為推動商業模式創新的技術,大數據可以對行業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6}。李振勇指出商業模式是一種解決方案,通過整合企業運營中的內外部要素,形成具有競爭力的運營系統,在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情況下,還能提品與服務{7}。原磊則認為商業模式是企業為了獲取市場占有率,達到盈利的目的,而努力為客戶創造價值、建立內部結構以及與戰略合作伙伴形成網絡關系的過程{8}。

3.商業模式創新研究。商業模式創新是一種創新形態,按照創新程度的不同有以下兩種分類:一種是顛覆式的商業模式創新,其強調創造性的破壞,用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徹底地替換以前的舊模式;一種是漸進式的商業模式創新,它是指商業模式中的部分要素發生改變,或者是要素間的關系與機制發生變化,又稱商業模式改良{9}。

商業模式創新的路徑有五種:基于戰略的商業模式創新、基于系統的商業模式創新、基于構成要素的商業模式創新、基于價值鏈的商業模式創新以及基于價值網的商業模式創新。前兩種的理論性較強,對企業的實踐指導較弱。基于構成要素的商業模式創新有兩種觀點,一種是Weill等人認為的商業模式的創新可以通過戰略目標、核心能力、經濟收入以及關鍵因素四個要素間的組合方式來實現;一種是Voelpel等強調的商業模式創新是技術、組織基礎、收入以及消費者四個要素自身創新來進行的{10}。基于價值鏈的商業模式創新是以價值鏈為基礎,整合鏈上的相關資源來實現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這種模式又可以分為價值鏈延展型、價值鏈分拆型、價值鏈創新型以及混合創新型{11}。價值網的商業模式創新是基于價值鏈衍生得來的,該模式是指企業與競爭對手除了存在競爭關系以外,還有合作伙伴的關系,并且通過建立良好的關系,可以實現共同盈利,從而創造更多的利潤{12}。江積海、王琴認為這種模式已經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環境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是目前較為主要的商業創新途徑{13}。這三種模式都是通過價值理論來分析商業發展需求的,通過對價值鏈上的各要素進行組合,產生新的商業模式。

三、大數據對商業模式創新的影響

商業模式創新與時代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系{14},并且大數據背景下的商業模式創新具備全新的特征。蘋果、亞馬遜、淘寶等一批卓越的公司均已制定大數據驅動商業模式創新的規劃。Brown指出大數據時代商業模式的創新應該具有突出的標志,企業家們應當學會用大數據的思維去思考。

大數據對傳統商業模式的影響就在于能夠從大規模、多樣化的數據中發現價值,從而改進原有運營模式,最終實現盈利。如圖1所示,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通過大數據技術,瞄準目標客戶,挖掘客戶的需求,并依此進行企業決策。然后根據這些需求以及企業的決算,從產品、技術或者服務上進行創新,必要時也會重新設計供應鏈,優化流程,達到降低成本的效果。通過提升企業的運作效率,拓寬收入渠道的方法來實現盈利{15}。

這一過程也可以用圖2表達,從價值發現、價值創造以及價值實現三個角度進行分析。

1.價值發現。通過大數據的相關技術,企業可以全面的認識自身業務,這包括觀察消費者需求以及競爭對手,預測風險和發現機會,從而了解到企業的外部生存環境,發現客戶的價值。Best Buy公司憑借在與消費者的互動中搜集到的信息改進了銷售模式,提高了銷量。通過搜集美國6000萬個家庭的消費數據,Best Buy公司劃分出了8個客戶市場,并針對每個市場都有一套行之有效地服務方式。如吉爾系列的店就為工作繁忙的家庭主婦配備了高級的私人顧問,這一舉措明顯提高了店內的人均消費額。另外,還通過大數據進行需求預測,幫助企業了解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習慣,促使消費者進行再次購物。如在消費者購買數碼相機后,就會立刻為其提供電子優惠券,該券可以用來購買照片打印機。

2.價值創造。大數據技術在幫助企業充分了解外部環境時,也會讓其重新審視自身的內部組織結構和流程,改善和創新企業的生產模式、合作模式等,實現商業模式的創新。JCPenny公司通過大數據分析,提高了商品價格靈活即時分析的能力,縮短了計算時間,并調整了動態預測信息分析,將供應商以及銷售商在供應鏈上進行了整合,這種商業模式的創新使得公司存貨周D率提高了12%,利潤增加了5%以上。

3.價值實現。大數據在幫助企業成功實現商業模式創新,不僅使得價值鏈得以優化,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數據可以對鏈條上的每個流程進行分析,從而實現盈利。西班牙的服裝品牌Zara通過大數據的分析,不僅在服裝上進行了創新,還對業務流程進行了再造,使得Zara在服裝行業表現突出,利潤率達到23.6%,遙遙領先其它品牌。

四、案例分析

蘇寧電器成立于1990年,剛開始僅是一家專賣空調的實體店,由于質量較高,銷量增加,逐步發展成了綜合電器連鎖企業。2004年上市后便躍升成了中國家電行業的第一品牌,2009年開始了國際化發展。2010年蘇寧電器抓住互聯網的商機,通過整合線上線下的資源,開始打造電商平臺。

傳統油煙機的商業模式主要是由制造商靠工作經驗設計和生產產品,再投入銷售。如果預測準確,商家就能大賣,實現盈利。如果預測不準,難以迎合廣大消費者的口味,就會導致產品積壓,資金鏈斷裂,甚至會影響到企業的正常運營。蘇寧電器通過大數據在油煙機上的設計進行了商業模式的創新。2014年蘇寧電器在818大促銷時推出了一款法迪歐007的新式油煙機,其功能強大,得到公眾的認可,銷量大增。該款油煙機之所以能夠暢銷還要歸功于蘇寧的大數據平臺,通過蘇寧電器的大數據研究成果推動油煙機產業的升級,并延伸到了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蘇寧電器的大數據平臺,從產品的研發和設計開始就提供了相關的支持服務,為產品的設計指明方向,并為后續的銷售和售后服務提供保障。具體過程如下:

1.價值發現過程。蘇寧電器的大數據團隊從油煙機市場中發現自身產品的價值。首先,通過收集消費者在網上購物的行為以及購買后的評價,建立消費者需求模型,從而測算出消費者對油煙機的需求。通過大數據的分析結果,研究員發現消費者對當時市場上的油煙機體驗感較差。例如,消費者家庭中常用的T型油煙機,因其安裝高度太高而使得吸煙效果不明顯。雖然后續側吸式油煙機克服了T型油煙機的缺點,但是由于在翻炒時較易碰到鍋,影響炒菜水平的發揮。蘇寧電器在消費者購買評價中發現他們對油煙機的需求其實不高:能夠吸走油煙的同時還能保證炒菜質量不受影響。為了驗證需求,大數據團隊還進行實地考察,將理論研究的結果跟實體店的店員以及消費者進行溝通。

2.價值創造過程。大數據團隊在獲得消費者真實的需求后,將其反饋給制造商,為制造商指明研發方向,并一起研究產品方案,方案出來之后進行大量的實驗,使用大數據技術對其吸煙效果和消費者使用體驗進行評估,最后得出法迪歐007油煙機的產品方案。將方案投入生產中,生產出的產品返回給銷售實體店,相比于傳統的生產過程,大數據為其節省了大量的磨合時間,優化了生產流程,提高了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最重要的是該產品不僅符合吸煙的需求,也滿足了客戶的體驗度。大數據使得蘇寧電商的商業模式由傳統廠家主導的采定銷模式轉成消費者驅動型的包銷定模式。

3.價值實現過程。大數據幫助蘇寧電器通過產品的創新和流程的再造成功實現商業模式的創新,并且使得法迪歐007得到大眾的認可,并創造了中國新型產品最快發展速度的奇跡,為蘇寧電器帶來了更高的利潤空間。

從這個案例不難發現,蘇寧電器之所以能夠在電器行業表現優秀,主要是因為它能夠把握大數據時代的脈搏。通過對消費記錄、購買行為以及商品評價的海量數據搜集、整理和分析挖掘數據背后隱藏的信息,再將信息提供給制造商,讓他們進行產品設計,實實在在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產品出來后,又通過大數據的反饋進行不斷的修正。這種商業模式的創新能夠保證運營過程暢通的同時,還能提升企業的運行效率,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化{16}。

五、存在的問題

伴隨著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不少企業已開始嘗試通過此技術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在使用過程中也出現不少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盲目跟風,缺少自主創新的動力。對優秀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進行學習不僅可以節約研發成本以及市場拓展的費用,還能幫助企業規避商業模式成長期的風險{17}。因此在資金和技術缺乏的情況下,中小企業模仿卓越企業的商業創新模式是一條捷徑。然而許多企業在模仿優秀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時,通常是盲目模仿,這種往往會以失敗告終。從主觀角度來看,企業是否模仿以及模仿的程度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上,在沒有認真了解被模仿企業經濟基礎、實力的情況下就盲目地照搬,這會導致了其失敗;從客觀角度來看,任何一種商業模式都是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設計出來的,具有獨特性。另外,一些企業為了保護自身的商業模式,而故意虛假信息使得模仿企業難以把握他們的真實狀況。DELL公司利用大數據獲得精準客戶后便開始了直銷模式,獲利頗豐,于是其它企業紛紛效仿,最終都沒能成功,主要是因為企業只是簡單地模仿了DELL公司砍掉供應鏈下端的經銷商,直接將商品供應給客戶,而沒有弄清其直銷模式的本質。

2.僅與大數據技術相結合,并沒有關注其它層面的創新。互聯網的發展使得各行各業對大數據技術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致使許多企業將創新的重點集中在了大數據技術上面,也使得它們的商業模式創新僅僅是通過大數據來進行企業決策與運營,沒有考慮自身的特質以及所擁有的資源,無法進行高層次的創新活動{18}。

3.只注重眼前利益,忽略了長遠利益。企業的領導者或管理者目光不夠長遠或者受社會上急功近利風氣的影響,在使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時,企業往往只追求短期高收益,而忽視了市場占有率、市場競爭力等關鍵問題,使得企業商業模式走入了誤區,嚴重的還阻礙了企業的正常運營{19}。這種沒有考慮全局的行為將無法設計出成功的商業模式創新,所以,企業在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時要從企業的內部組織結構以及外部環境進行綜合設計。

4.沒有將利益相關者納入其中。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經營的主要目的,但并非是唯一目的,還應考慮社會責任等,然而實現中許多企業使用大數據技術挖掘商機時往往只注重自身內部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忽視了社會、環境等外部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這種責任的缺失極易引起企業外部危機的發生。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商業模式創新下的價值觀要求企業能夠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社會義務,為自己創造價值的同時還要保障社會利益{20}。

5.缺乏相關的保護。經濟學上利潤和風險是共存的,商業模式創新成功帶來的高利潤是企業進行變革的動力,與此同時創新的風險也是企業變革的阻力,風險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創新失敗造成的損失;另一方面就是創新的成果被其它企業剽竊。目前,國內商業模式創新還沒有相關的保護措施,這就讓企業在投入大量的資源進行大數據分析后,其研究成果被其它企業肆無忌憚地使用,這不但造成企業的利潤受損,還會抑制它們的創新意愿。

六、啟示與建議

大數據時代企業必須堅持商業模式的創新,利用大數據來指導企業的發展,建立和完善數據收集、處理、分析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管理等制度,充分做到一切來源于數據,一切用數據說話,讓數據成為企業的資源。在大數據時代,筆者對創新商業模式給出如下幾點建議:

1.重視創意與構思。當今社會企業與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創新可以說是影響企業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商業模式的創新要從已有的基礎出發,但又不能局限于此。大數據時代的商業模式創新不能簡單地復制已有的商業模式或者僅僅通過查找過往的不足來得以實現的,而是要通過深層次的挖掘以及全新的機制設計來發現價值、創造價值以及實現價值。

2.認真分析客戶需求。企業研究和分析市場時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大數據技術上,而忽視了商業模式創新過程中的客戶需求。一個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創新能夠敏銳地捕捉客戶的顯在需求,同時又能夠挖掘客戶的潛在需求,發現別的企業看不到的價值。這一點需要企業通過大數據充分了解每個細分客戶群體的需求特征,針對客戶的日常消費環境、消費習慣以及消費愿望進行分析與研究,最大程度上滿足消費需求。

3.培育忠實消費者群體。電子商務的發展沖擊著傳統商業模式,在互聯網時代下,要培育忠實的消費者群體,通過大數據技術及時掌握他們的需求,并及時調整企業的經營決策,與消費者建立良好的關系,傳播企業的產品和文化,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4.權衡各方利益。企業使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時除了用于分析客戶的需求外,還應該重視自己的市場份額、競爭能力、市場地位以及供應鏈上各方的利益問題。利用全局觀念和系統性思考考慮各方利益,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與義務,這才能為后續的企業創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保障。

5.加強專利保護。運用大數據技術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是企業運營過程中智慧的結晶,應該像技術創新一樣受到保護。現實中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由于不能制造或者以實物形態得以使用,往往得不到專利的保護。針對此類問題,歐美等國是將商業模式的創新融入到商標、版權以及專利產品里,間接地保護商業模式的核心思想。國內相關部門可以借鑒該方法,采取有關措施保護商業模式創新,這樣企業才有繼續創新的動力。

綜上所述,大數據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機會,在充分了解和學習現有行業中成功企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方法的基礎上,企業能夠積極改革原有的商業模式,并不斷進行創新,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

注釋:

{1}李鴻磊,柳誼生.商業模式理論發展及價值研究述評[J].經濟管理,2016(9):186-199

{2}鄭琳琳.探究“大數據”對商業模式創新的影響[J].經濟論壇,2016(3):87-89

{3}張金忠.大數據時代下商業模式創新探究[J].中市場,2016(46):59-60

{4}魏云捷,徐大為,楊一帆,等.商業模式變革研究:TCL案例[J].管理評論,2016,28(10):250-258

{5}奧地利]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盛揚燕,周濤[譯].大數據時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1

{6}劉丹,曹建彤,王璐.基于大數據的商業模式創新研究-――以國家電網為例[J].當代經濟管理,2014(6):20-26

{7}李振勇.商業模式:企業競爭的最高形態[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6,10

{8}原磊.商業模式分類問題研究[J].中國軟科學雜志,2008(5):35-44

{9}項國鵬,周鵬杰.商業模式對零售企業績效的影響:基于顧客價值創造視角的分析[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2013,28(1):25-33

{10}莊建武.基于構成要素的企業商業模式重塑問題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0,(5):60-61

{11}馬繼征.商業模式創新的實現方式與演進機理探究――基于價值鏈視角[J].改革與戰略,2015,31(7):57-60

{12}李華.基于價值網的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內在機理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5(35):95-96

{13}江積海,李琴.平臺型商業模式創新中連接屬性影響價值共創的內在機理――Airbnb的案例研究[J].管理評論,2016,28(7):252-260

{14}蔡柏良.平臺經濟視野下的商業模式創新與企業發展[J].商業經濟研究,2016(16):5-8

{15}寧玲玲.商業模式創新不只是技術[J].經濟論壇,2016,(7):58-59

{16}遲考勛,楊俊.對商業模式設計的三個誤解[J].企業管理,2016(9):61-63

{17}胡勇,喬元波.諸種商業模式與創新驅動的關聯度[J].改革,2016(6):69-78

{18}劉培.商業模式及其創新――基于樂視網的案例分析[J].經濟論壇,2016(6):92-94

{19}劉亞軍.決定商業模式成敗的能力因素探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33(17):79-84

{20}熊國鉞,袁婧t.互聯網平臺企業的商業模式成功要素研究[J].管理觀察,2016(2):72-74

篇(5)

關鍵詞 :電子商務;案例教學;教學研究

引言

電子商務(Electronic Commerce),簡稱EC。通俗的說,電子商務就是通過互聯網這個開放的網絡環境,基于瀏覽器/服務器這種應用方式實現消費者的網上購物、商戶之間的網上交易和在線電子支付以及各種商務活動、交易活動、金融活動和相關綜合服務的一種新型商業運營模式。隨著全球電子商務的飛速增長,電子商務專業的就業前景越來越廣闊。從當前社會實踐調查看,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已逐步進入電子商務行列,采用傳統經濟與網絡經濟相結合的經營方式生產經營。由此可見,中小企業步入電子商務行列急需電子商務人才。而電子商務專業作為一門融合計算機科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現代物流和法學于一體的新型交叉學科,我們要求該專業學生具有堅實的互聯網應用技術,掌握網絡營銷的方法和技巧,具有分析和解決營銷問題的基本能力;具備商務應用軟件的開發和軟件系統設計的能力;具備提出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及電子商務網站的開發、建設、管理與維護的能力;具備電子商務實務操作能力,具有物流方案的策劃、建設和運營能力。從以上專業要求可以看出,本專業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應用能力。在此背景下,如果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能合理、有效的做好案例教學,不能將好的案例教學方式和理論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將無法達到電子商務專業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要求。

1、電子商務案例教學現狀

目前,電子商務案例分析已成為滲透在電子商務各個章節的綜合應用部分。通過案例分析,我們希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文獻檢索及收集、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調查研究與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意識。通過案例教學的開展,我們也希望能從根本上改變老師“一言堂”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通過課下搜集資料、小組協作討論、課內分析結果演示這幾個主要環節對案例進行深層次的剖析,真正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然而,在實際案例教學中,選取哪些代表性的案例,從什么角度分析案例,采用什么方式作案例剖析能入木三分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果教師僅通過介紹案例的背景知識,然后把該案例的主要內容呈現給學生讓其課下討論,這樣很難使學生深刻理解和掌握該案例涉及的相關理論知識并學以致用。

2、電子商務案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筆者通過對省內外一些高校電子商務課程的實地調研,發現電子商務案例教學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2.1 案例選取不當

教師選擇的電子商務案例應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綜合性是指能夠從本專業的發展狀況出發,充分反映現代管理理論,系統科學方法和信息技術,所選案例能做到以上幾方面的有機結合。實踐性是指所選案例能從電子商務項目運作和電子商務系統管理實踐出發,具有較強的實際背景,從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出發,以啟發學生如何拓展企業的運營渠道,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作深入思考。

2.2 教學方式呆板

作為多年從事電子商務課程教學工作的教師,我們所采取的基本案例教學方法就是在上課前精心挑選并準備好相關案例,在課堂上通過播放課件或者視頻的方式展示給學生。教師基本上都會按照分析模型從商業價值、技術構成、經營管理、資本模式等方面展開詳盡介紹。但從教學效果上來看,學生參與程度較低,積極主動性較差,對涉及知識缺乏思考,基本屬于填鴨式狀態。究其原因,學生對所講案例背景知識、運行模式未能親身參與實踐,因而即使要求其查找相關資料并上機實訓,實際教學效果均不理想。

2.3 實驗環境缺乏

目前,電子商務正以幾何級的增長速度向前發展,因而,涌現出了許多新的商業模式。然而,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要想總結成功企業的案例較為困難。在此背景下,大部分電子商務實訓軟件開發商將主要開發精力集中在了電子商務基礎課程上,電子商務案例實訓軟件較為匱乏。大部分學校仍然采取理論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即使在實驗室上課,也只能以瀏覽知名網站為主,缺乏對電子商務案例分析的具體應用。

3、電子商務案例教學優化方案

3.1 精心挑選優秀案例

隨著電子商務以幾何級的增長速度向前發展,近些年涌現出了許多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因此,教師要挑選能緊扣現實發展脈絡、體現技術創新、管理模式創新,綜合性、實踐型較強的代表性案例,這樣才能保證電子商務的學生具有開闊的視野。在案例教學中,還要要求學生關注國內外最新的業內動態,只有這樣,才能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學習上持續領先。

3.2 改良課堂授課模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電子商務案例教學中,我們可以改變教師“一言堂”式的教學模式,充分引導和調度學生,采用項目小組的形式,以案例驅動進行小組分工,給不同的學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讓每個學生都能認真搜集、整理資料并制作PPT作演示,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具體教學過程可做如下設置:

(1)劃分案例小組并評選組長。一般情況下,我們可根據班級人數將3人自由組合為一個案例小組是比較恰當的。這樣既避免了各自為戰,又防止了同組內個別學生不積極參與“搭便車”。

(2)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給各小組布置案例分析內容框架(只提出框架,不指定內容),學生可自主挑選代表性案例做相關分析。

(3)教師系統講解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數據處理及數據分析的方式,PPT演示文稿的制作要求及案例答辯的注意事項。

(4)要求每位同學在案例分析完成后都要制作案例分析報告作為書面匯總資料,并將其成績作為考核的一部分。

通過這種課堂教學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程度,讓學生自己選擇案例,了解案例背景、電子商務企業的經營模式、盈利模式,運行過程。從真實的案例情境中能夠體味到商務、管理知識,體會到商務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對電子商務發展產生的推動作用。

3.3 加大實踐能力的培養

為了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最好能具體到某一個實際的點上。例如你對C2C這種模式感興趣,可以將關注點放在淘寶上,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一個親身實踐:(1)了解淘寶屬性:如淘寶是C2C性質的平臺式電子商務(天貓除外),它提供的是網商平臺,為眾多中小賣家提供網上銷售渠道和各種電子商務服務。(2)體驗淘寶:切身體驗淘寶各項服務,熟悉淘寶流程,并提出自己的想法。(3)嘗試以下參與淘寶實踐的途徑:當淘寶客服,做淘寶代購,參加淘寶社團,做淘寶客,了解淘寶開店流程嘗試開店,學習網店裝修,學習直通車推廣,找機會去阿里實習等。

當今高校的電子商務專業依舊是以學術教學為主(很少有高校像義烏工商學院那樣以淘寶店等級抵學分的“高度開放”的教學風格),學校提供的實習機會不多,即使提供也大多是一些雞肋職位(如電商客服、初級網絡編輯)等。學校提供的電子商務實踐機會寥寥無幾。但近年來也有不少高校在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勢頭帶領下開始出現各種校園電子商務創業風潮,如很多高校出現了以學生創業團體為主的校園網上超市網站、校園團購網站、校園二手交易平臺、校園分類信息平臺、校園旅游網站等,還有各種品牌電商代購團隊、品牌電商校園大使、電子商務社團等電子商務學生組織,這些都是我們身邊的電子商務實踐機會,我們應當充分利用。

面對電子商務案例實訓軟件缺乏現狀,我們可以加大校企聯合的力度,充分利用各方資源尋找電子商務校外實習基地,還可以實行代崗實習,真正進駐企業培養專業意識、掌握專業技能。此外,還可以開展相關學術講座讓學生關注國內外最新的業內動態,了解新的電子商務商業模式,使學生具有開闊的視野。

4、結語

電子商務專業旨在培養應用信息技術、市場營銷手段、管理技術、現代物流方法,具有通過互聯網開展商務活動的創新型復合人才。因此,電子商務案例教學作為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連接起來的橋梁,案例教學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經過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的自主性,并能較好掌握搜集、整理材料的方法,通過PPT答辯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和表達能力,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仙鋒,孫慶蘭.電子商務案例分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0.

[2] 范智軍.電子商務案例分析[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1l.

[3] 司林勝,雷兵.電子商務案例分析[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7.

[4] 董林峰.電子商務案例分析[M].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8.

篇(6)

一個好的文化企業商業模式牽涉眾多因素。評價商業模式的優劣也可以從不同視角開展。本文將商業模式定位為一種交易行為,試圖從交易費用理論視角來分析文化企業商業模式的構建問題。

一、交易費用與文化企業商業模式構建

科斯是交易成本理論的開創人,他分別于20世紀30年代和60年表的兩篇文章《企業的性質》和《社會成本問題》讓交易成本理論成為產業經濟和組織研究的新視角。交易成本理論試圖揭示企業的本質和企業組織內在的運行邏輯。科斯認為任何交易的實施都需要成本,威廉姆斯則形象地將交易成本比喻為物理學中的摩擦力。一般認為交易成本分為兩個部分,一是事前搜集信息、度量產品的成本、簽訂契約的費用;二是事后為保證契約的實施而進行的監督等活動的費用。在契約選擇、交易形式的選擇、制度和組織的決策過程中交易成本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科斯認為企業內部和外部的市場交易成本是不同的;企業對市場的替代,本質上是一類市場契約對另一類市場契約的替代,交易時作為理性人,總是會選擇交易成本低的契約形式,交易成本對比決定了交易方式或是契約形式的選擇。影響交易費用的因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資產的專用性,二是交易的不確定性,三是交易的頻率,四是交易度量的困難程度。

1.資產專用性與文化企業商業模式的構建

資產專用性是指在交易中企業將資產轉作他用所要付出的成本,與經濟學的沉沒成本密切相關。資產的專用性主要源于契約的不完備,及在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客觀存在,無法在交易前預料到以后將要發生的所有情況所致。鑒于此,文化企業的商業模式構建應該立足于如何提高其內容資產的專有性,增加用戶使用替代產品的成本,進而增加用戶黏性。當然這種商業模式的設計是以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為基礎的,如果產品和服務跟不上,用戶從長期收益考量,寧愿承擔沉沒成本也會轉移到替代產品的消費上。

2.交易的不確定性與文化企業商業模式的構建

交易的不確定性與有限理性緊密相關,它也是影響交易費用的重要因素。事實上,這里所指的不確定性,既指在交易中無法預測的事件,同時也指那些即便可以預測,但是預測的成本過高,讓我們不得不放棄這種預期的事件。由于用戶對文化產品或服務消費通常缺乏剛性,因而這種不確定性在消費交易中顯得更加突出,這也容易導致文化產品或服務往往存在產銷不對路的現象。比如出版行業,絕大部分圖書的熱賣與否很難進行精準預測。這就需要我們能夠設計出這樣一種商業模式,它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交易的不確定性。眾多出版企業重視教育出版正是因為教材、教輔用戶通常具有一定的剛需,企業容易對銷量進行預期。

事實上,由于消費者在進行文化產品或服務消費時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容易增加交易不確定性的發生程度。在之前,文化企業很難解決企業規模化生產和文化消費個性化需求之間的矛盾,但是隨著當下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文化企業可以充分運用此技術開展用戶消費行為分析,通過追蹤消費行為為產品和服務的設計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增強生產的針對性。

3.交易的頻率與文化企業商業模式的構建

交易頻次的高低直接影響交易費用的高低。通常當交易高頻次發生時,企業的成本顯然可以被分攤。因而文化企業在設計商業模式時應該立足于可以產生高頻交易的交易模式。但是在現實中,部分文化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價格偏高時,往往很難就原有消費對象構建理想的高頻交易模式,此時文化企業就有必要通過重新選擇用戶群體來設計商業模式。比如從對個體用戶的服務轉向服務于機構用戶,借助機構用戶的集聚效應,間接增加對產品或服務的使用頻次。

例如國內一家通過策劃、設計和研發中國連環畫數字產業化平臺(SINOCOMIC)的企業,在創業初期該企業設計的商業模式是通過中國連環畫在線商城向個體用戶銷售紙質版和電子版連環畫作品,收取作品銷售所得。但是受制于品牌知名度,市場一直難以拓展。此后,該企業改變盈利模式設計,從做C端客戶轉向服務B端,客戶聚焦于幼兒園、中小學、職業學校、部隊電子閱覽室和各級圖書館等機構用戶,通過為它們提供連環畫數字圖書館閱讀服務,按年收取使用費。同時通過與動畫開發公司和衍生品制造商進行授權交易,收取版權或形象使用費。盈利模式的轉變使得該企業得以快速發展。

4.度量交易的困難程度與文化企業商業模式的構建

影響交易實現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對交易產品或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進行度量和考核的難易程度。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客觀存在,這種對產品的度量往往存在一定的難度。對于生產有形產品的企業來說,這種度量相對比較容易進行,但是文化企業的產品或服務大多基于無形資產進行生產,這就極大地增加了對其質量進行度量的難度。當無法對文化產品或服務質量進行度量時,消費需求就可能沒法由企業進行相應供給。

為了降低度量難度,文化企業在構建商業模式時就必須格外重視品牌的建立和維護。比如教育培訓企業,由于消費者對教育服務質量的度量存在很大的困難,所以用戶的選擇多數基于企業的口碑。也正是源于此,當下的文化企業非常重視社會責任的承擔,希望以此來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便于消費者進行選擇。

二、基于交易費用理論對數字出版企業商業模式構建的案例分析

為了更清楚地展示交易費用理論在文化企業構建商業模式中的運用,本文選擇了近年文化產業中重要的數字出版企業進行案例分析,以期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交易費用理論對文化企業商業模式構建的重要作用。

當前,數字出版產業事實上還沒有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但是數字出版企業在進行不斷的商業模式調整,以期盡早實現盈利。其中對圖書館市場的占領就是運用交易費用資產專用性的一個很好應用。

數字出版物已經占據了圖書館的重要館藏份額,尤其是數字期刊對傳統學術著作的館藏產生了明顯的擠壓效應。由于新期刊反映了最新的科學研究和學術成果,相對學術著作更具有時效性,因而越來越迎合學術研究的特性,逐漸在大學圖書館占據更大比例。目前,國內外圖書館期刊購買費用呈快速攀升趨勢,這源于新期刊數量的不斷增加以及價格的不斷上漲。目前國際上公開發行的科學期刊大約12000種,并且還在以每年200~300種的速度新增。與此同時,期刊價格的上漲已經成為明顯的趨勢。據統計,1980~1990年期間,歐美期刊價格的上漲幅度甚至超過當時的通貨膨脹率。即便如此,針對期刊采購,圖書館也不得不逐年增加預算,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期刊出版企業運用資產的專有性設計的商業模式成功綁定了圖書館用戶。

首先,對很多圖書館而言,是否建立某些學科領域的期刊庫是衡量圖書館是否優質的重要標志。于是,由于期刊出版的連續性,一旦圖書館期刊庫建成,為了保證期刊庫的連續性、完整性,圖書館便很難再中斷對期刊的訂閱。

其次,期刊出版企業成功影響了大學學者,使得圖書館館藏采購始終要面對來自大學教授們的壓力。一方面大學科研人員認為期刊是學術和科學研究非常重要的信息平臺,他們需要通過這些期刊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對于自然科學和某些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者來說,其學術成果能夠在此類期刊上發表對其學術影響力的營造非常重要。所以教授們堅定地認為,建立完善的期刊庫是大學圖書館必須做而且需要做好的事情。在這樣的背景下,圖書館在面臨訂購的強烈要求和期刊漲價的壓力權衡時,基本上沒有太多的回旋余地,大多數情況下只能選擇默默地承受。

此外,部分期刊出版企業控制著一些重要研究領域的期刊發行,使得它們擁有非常高的定價權,讓圖書館只能非常被動地接受高價。隨著電子期刊的發展,發行商們通過網址許可方式代替傳統的訂閱模式,圖書館只能從一小部分出版機構批量打包購買期刊。于是那些控制大量核心期刊的發行機構在捆綁銷售和確定電子資源許可價格方面處于非常強勢的地位。打包銷售可以使諸如圖書館等訂購機構獲得出版商所擁有的更多資源,但同時也減少了圖書館控制訂閱內容的能力,因為他們不得不買下全部有關或者無關的數據庫,而不再能像過去那樣僅僅為那些他們想要的部分內容付費,圖書館用戶也進一步被綁定。

愛思唯爾集團聯合期刊出版業不斷抬高價格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在過去幾十年中,愛思唯爾集團成為全球領先的科學期刊出版集團。在它2001年兼并哈克特公司前,愛思唯爾集團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科技期刊出版商,出版超過1200種科學期刊,無論是出版的數量還是銷售量都居世界首位。在兼并哈克特公司后,愛思唯爾公司又新增500種STM領域的期刊發行量。當前,愛思唯爾集團雄心勃勃地發展所謂“科學直通項目”,即將其所擁有的所有科技出版刊物移植到網上在線發行,并開發出新的定價模式可以讓訂閱機構在線訂閱其全套期刊信息庫。鑒于它海量的數據庫,此舉進一步強化了愛思唯爾在與機構購買者談判時的強大議價能力,在這種資源壟斷背景下,如果圖書館試圖繞開它,將會付出昂貴的代價。

篇(7)

定位一直是管理學上常用的術語,通常指戰略定位和營銷定位,但對于商業模式的定位卻很少有人提及。作者認為,商業模式定位與戰略定位和營銷定位有所差別,戰略定位偏向于市場和產品,營銷定位關注客戶的需求,而商業模式定位注重滿足方式,它們的共同點是都有價值主張,只是偏向不同。在商業模式定位分析上,作者提出了三個維度,產權的轉移、交易過程、客戶需求的方式,企業可以依照這三個維度選擇合適的商業模式。

那么贏利模式呢?贏利模式是商業模式最關鍵的要素之一,它包含盈利來源和計價方式兩個方面。其中計價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固定、剩余和分成的方式,它根據資源能力的固定貢獻與可變貢獻選擇合適的收支方式;第二種是進場費過路費、停車費、油費、分享費的方式;第三種是組合計價,而組合計價又分為產品組合計價和消費群體組合計價,這些又可以進一步細分。其中前兩種方式必須考察交易價值、交易成本和交易風險三個要素,這樣才能確定贏利模式的組合。收支來源主要有三種途徑,即資源能力、業務、利益相關者。

……

雖然商業模式可以學會,但并不意味著每個初創企業都可以獲得成功,從成功企業的商業模式研究發現,大多數商業模式并不從一開始就有,而是企業在不斷的逐步摸索、轉型、進化,甚至還有些迫不得已的成分。譬如以IBM為例,最初是一家硬件產品供應商,而后是軟件產品供應商,現在是知識解決方案供應商。如此說來,商業模式的選擇確定了企業的行業,而不是相反,同樣是商業模式定位選擇了戰略定位和營銷定位,而不是相反。

根據“瑪雅”文明的記載,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擅長“烏鴉文化”的好萊塢以此為題材拍出大片《2012》,描述世界末日的故事,引起了全球民眾的恐慌。

篇(8)

中圖分類號:F83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13-000-01

一、引言

21世紀是個數字化時代,信息技術全方位的影響著人類的生產生活,也促使企業的經營管理發生改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現有企業管理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新的技術需要新的商業模式與之匹配,另一方面新技術的發展又為商業模式的創新提供了動力與支持。

我國P2P行業剛剛起步,通過P2P網貸平臺,一些富余的資金持有者可以獲得高于傳統投資渠道的收益,而那些資金缺乏的小微企業主及個人可以通過信用的方式獲得小額信貸。P2P網貸平臺能夠為投資人與借款人提供方便、簡單、快捷的借貸服務,是傳統金融服務無法比擬的。因此對P2P行業商業模式創新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與實際意義。

二、評價原理及方法

1.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簡稱AHP)是根據要達到的目標將問題分解成若干個因素,然后再將這些因素按相互間的關聯關系和隸屬關系按不同的層次進行分類,形成一個多層次的結構分析模型,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

2.模糊綜合評價法

模糊綜合評價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簡稱FCE)是一種基于模糊數學的綜合評標方法。該綜合評價法根據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即用模糊數學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做出一個總體的評價。

三、案例分析

人人貸商務顧問(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集金融信息服務及互聯網技術應用于一身的創新型公司。自2010年5月成立至今,人人貸的服務已覆蓋了全國30余個省的2000多個地區,服務了幾十萬名客戶,成功幫助他們通過信用申請獲得融資借款,或通過自主出借獲得穩定收益。因此本文選取人人貸公司作為商業模式創新評價的案例,定量指標來源于人人貸官網及網貸之家網站,定性指標來源于專家、投資經理、P2P資深投資者的評價,收集10份調查結果。

1.定性指標指數計算

(1)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

根據收回的10份問卷,將調查結果標度值進行平均后的矩陣使用Matlab計算出所有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得出一級指標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值λmax=8.0588,CR=0.006≤0.01滿足一致性檢驗,對應的特征向量W={0.4113,0.5014,0.2040,0.2690,0.2302},將特征向量歸一化后可得到一級指標權重A={0.17,0.21,0.09,0.17,0.06,0.09,0.11,0.1}。同理得到二級指標權重A1={0.32,0.22,0.46},A2={0.47,0.53},A3={0.38,0.62},A4={0.73,0.27}。

(2)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得出定性指標指數

B1=A1*R1={0.418,0.346,0.19,0.046,0}同理得出B2={0.553,0.247, 0.147,0.053,0},B3={0.438,0.262,0.2,0.1,0},B4={0.573,0.227,0.127,0.073,0}

將向量B歸一化B={0.36,0.15,0.09,0.04,0}

U1=B?Vt={0.36,0.15,0.09,0.04,0}?(90,80,70,60,45)T=53.1

2.定量指標指數計算

(1)總成交量指標。以人人貸2014年8月的成交量為例,成交量為33734.80萬元,樣本平臺最大成交量為128047.07萬元。

(2)杠桿指標。人人貸注冊資金為10000.00萬元,平臺2014年8月末待收金額320272.17萬元,風險準備金為4332.87萬元,注冊地在北京,地域杠桿可加10分。

(3)風險收益指標。人人貸2014年8月平均利率12.06%,資金杠桿倍數22.35。

(4)營業收入指標。人人貸2014年8月的時間加權成交量為970556.00萬,借款管理費為借款本金的0.3%。

營業收入=借款期限×成交量×費率=9705560000×0.3% =29116680元

定量指標指數為U2=U5?A5+U6?A6+U7?A7+U8?A8=26.23

(5)綜合指數U=U1+U2=53.1+26.23=79.33

四、結論與展望

本文在結合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及問卷調查的基礎上,建立了P2P網絡借貸平臺商業模式創新評價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模型并結合案例進行了分析,對于某一平臺某一特定時間段的評價指數并不能說明該平臺商業模式創新的效果,但可以縱向比較同一平臺不同時間段的創新效果也可以橫向比較不同平臺同一時間段的創新效果,還可以分別分析每一項指標的差異,從而找到需要改進的方面,為平臺商業模式創新提供建議。

本文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方面,對于一個特定問題建立評價指標體系是件很困難的事,一是指標的選取可能不夠全面,二是對權重的分析可能過于主觀,本文的評價模型有待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希望今后能夠對P2P網絡借貸平臺商業模式創新評價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建立更全面、更科學的評價體系,不斷豐富P2P平臺商業模式創新的理論體系,促進P2P行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篇(9)

這本《一的力量》即是著名財經作家梅爾達德·巴洛海和德勤全球行政總裁杰姆斯·奎勵杰合著,旨在從德勤“合一戰略”的體系概念出發,突破傳統的“命令—控制”管理思想和實踐框架,探究分析各行各業的各種組織體系、商業模式案例,找出了從松散到(高效)合一的八種組織方式。書中概括指出,“合一”的深意在于讓人找到一種最高境界的集體領導力,這種領導力可以讓團結一致的一群人為了一個目標或意義而高效合作,其效率遠遠高于一個企業內部運作。

第一類“合一”組織方式(原型)被稱為“業主與租戶”。“業主”指的是平臺型企業,控制著高價值或稀缺資源,決定以何種方式為自身產出最大化的價值,單方面為“租戶”制定參與條款;“租戶”自罰決定是否加入業主圈定的平臺,一旦加入就要遵守規則;“租戶”的增多,會顯著增強“業主”控制“租戶”的權力。

商業世界中,完全可能有不牟利的驅動及人群,其組織聯合的力量往往并不亞于通過利益、利潤連接起來的商業組織或市場聯盟,這就引出了第二類“合一”組織方式(原型):“社區組織者與義工”。

其他六類“合一”組織方式(原型)分別是:“指揮與樂隊”“制片人與創意團隊”“將軍與士兵”“設計師與建筑師”“隊長與球隊”“參議員與市民”,分類的標準包括:組織決策的范疇、程序,組織層級,組織成員的職責界定細化程度,任一崗位人員與同事及協作人員直接溝通的情況,任一崗位人員選擇工作方法的自由度,組織內所有成員獲得的獎勵的公平性,是否為組織成員安排了職業發展規劃。《一的力量》書中第三至第八章就上述分類標準(界定標準),對每一類“合一”組織方式進行了闡釋。

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自始至終都沒有陷于枯燥的理論式分析敘述,而是引入了多達60個案例,不僅有公司治理領域的案例,而且還涉及到科學、歷史、心理學、流行文化等多個學科的案例,通過案例述評、比較、總結來幫助讀者提高對每一類“合一”組織方式的感性認識,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每一章在翔實的案例分析后,作者再概括出該類“合一”組織方式的特點、衡量標準、改進建議,也有助于讀者對照借鑒。

書 名:一的力量

作 者:梅爾達德·巴格海

杰姆斯·奎勵杰

篇(10)

溝通媒介對多元化團隊績效的作用研究

消費者混淆對顧客滿意的影響研究

主體與生態——浙商的嚴峻挑戰與創造機遇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體—生態模式

人才素質與創新創業的戰略研究——勢科學視角

后危機時代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影響因素研究

海鹽縣非公有制經濟傳承與發展的案例分析

企業社會資本與浙商企業發展:一個單案例研究

關系質量、知識共享與創新績效的關系

家族企業資本結構對企業經營績效的影響

認知學習理論下家族企業隱性知識傳承研究

浙江大型民營企業國際創業影響因素及創業模式研究

專業化交易地理集中、區域市場一體化與浙中內陸城市圈層化

經濟發展、制度環境與就業增長: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考察

工業化、城鎮化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門檻效應研究

中國農村水利基礎設施的農業產出效應研究

新創企業失敗學習模式對企業成長的影響研究

C2B情境下顧客價值創造對顧客滿意度的影響實證研究

手機應用軟件的交互性對用戶行為意向的影響

基于組織學習視角的吉利并購沃爾沃的知識整合機制研究

基于知識溢出、知識溢進雙重效應的集群企業創業行為傳導

浙江省新創電子商務企業價值共享型商業模式研究

浙商平臺企業商業模式研究——以阿里巴巴公司為例

如家酒店商業模式研究及對浙江本土酒店業的啟示

阿里巴巴企業社會責任實踐初探——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

新生代企業繼任者工作價值觀、繼任意愿與家族企業成功傳承

項目成員信任關系對知識共享行為的影響研究

知識員工機會感知、認知偏差和風險偏好對其離職的影響

知識型員工心理契約違背的感知與創新行為的關系研究

社會資本、動態能力與代工企業成長的關系研究綜述

官員規模、公共品供給與社會收入差距:權力尋租的視角

中小企業創新績效與知識產權管理關系研究——以浙江省為例

舟山國際物流島建設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

商會會員之間信任模式、關系承諾與合作績效研究——以浙商協會為例

基于EQC框架的無邊界職業成長機理:浙商企業實證研究

真實型領導對員工建言行為的影響——基于浙江企業的實證研究

員工核心自我評價與組織公民行為關系研究:有調節的中介作用

職業初期知識型女性員工職業成長機理研究——工作家庭平衡視角

出口商品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的門限效應:浙江省與全國的對比研究

中國ODI能導致產業空心化嗎——以浙江省和廣東省為例

國際油價波動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的沖擊傳導機制:基于LSTAR模型

民營企業政治行為有效性的理性分析——以浙江省民營企業為例

民營企業政治行為的文化哲學解讀——以浙江省民營企業為例

利益相關者視角下的制度創業策略機制探討——基于浙商的多案例研究

進入模式、區域產業環境及經營特性對中小企業跨區域經營績效影響

上一篇: 健康教育課程教案 下一篇: 鄉土地理教學案例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陆县| 锡林浩特市| 岚皋县| 南江县| 恩平市| 福海县| 闸北区| 长阳| 肥城市| 前郭尔| 洪泽县| 库车县| 敦化市| 洱源县| 和龙市| 内黄县| 沂水县| 乐至县| 牟定县| 滦南县| 扎赉特旗| 陆川县| 习水县| 军事| 正定县| 睢宁县| 三门县| 昭平县| 霞浦县| 保靖县| 常宁市| 陆川县| 公主岭市| 邳州市| 靖宇县| 河西区| 修武县| 西青区| 海林市| 壤塘县| 民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