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主辦單位:上海科技館
國際刊號:2096-0115
復合影響因子:0.1
全年訂價:¥ 448.00
國內刊號:31-2111/N
審稿周期:1個月內
創刊年份:1979年
綜合影響因子:0.64
《科學教育與博物館》是一本雙月刊雜志,創刊以來,辦刊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致力于通過發表高質量的研究論文、案例分析、教育實踐和評論文章,促進科學教育的創新和發展。其目標是為教育工作者和博物館專業人士提供一個交流與分享的論壇,促進跨學科的合作,推動科學教育的持續改進。探討科學教育的最新理論框架,分析不同教育模型在博物館中的應用。分享博物館內外的教育實踐案例,特別是如何通過展覽、活動和項目來提升公眾的科學理解和興趣。
期刊的一個顯著特色是其跨學科的視角。它不僅關注科學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還積極吸納藝術、人文學科等領域的觀點,鼓勵作者從多元化的視角出發,探討科學教育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此外,期刊還定期邀請領域內的專家撰寫專題評論,提供前沿的研究動向和政策建議。它為科學教育領域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臺,推動了科學教育研究的深入和廣泛交流。期刊未來將繼續關注科學教育的前沿問題,探索博物館在促進科學理解和公眾參與方面的新角色,為科學教育的創新提供支持。
(1)來稿應遵守法律法規及學術規范,確保文章原創性、科學性;內容無涉違法違紀現象;作者署名須無爭議。本刊禁止一稿多投或一稿多用行為。
(2)文稿標題層次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如一級標題用1……,二級標題用 1. 1……,余類推。通常不超過四級。
(3)文章正文全部采用宋體五號字。全文行距固定值17磅。論文中的所有字母和數字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體。文章內有插圖的,請提供原圖。
(4)網上下載的電子文獻信息為[J/OL]、[EB/OL]、[M/OL]等,后面需注明下載日期。中文文獻以作者姓名的漢語拼音為序,外文文獻以作者姓氏的字母為序,同一作者的不同篇目以出版年份為序。
(5)來稿應在篇首頁的地腳處注明基金來源(項目名稱及編號)、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別、職稱、學位、從事專業或工作)和電子郵箱、手機號碼等。
(6)摘要應簡明確切,提供論文內容梗概,表達文章中有創新意義的內容,體現結論,不需評論,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
(7)稿件另頁提供以下信息:作者姓名、職務、職稱、學歷、工作單位(所在學校)、通訊地址、郵編、聯系電話、電子郵箱。
(8)文中涉及專用符號、專業術語須準確無誤(避免出現俗語),物理量符號書寫正確,計量單位采用國家標準規定的法定計量單位;引用公式注明出處。
(9)注釋用于對文章正文作補充論說的文字,采用頁下注,注號用①②③;參考文獻用于說明引文出處,采用文末注,用[1][2][3]順序標注。
(10)為保證稿件評審客觀公正,保證本刊的質量,我刊采用匿名評審制度,正文僅列標題、文章全文和參考文獻,隱去所有與作者相關的信息。
科學教育與博物館是一本由上海科技館主辦的雙月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系出版商,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世紀大道2000號,郵編:2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