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單位:華東政法大學公共法律服務研究院
主辦單位:華東政法大學公共法律服務研究院
國際刊號:--
復合影響因子:--
全年訂價:¥ 372.00
國內(nèi)刊號:--
審稿周期:1個月內(nèi)
創(chuàng)刊年份:2023年
綜合影響因子:--
《中國公共法律服務》是一本季刊雜志,創(chuàng)刊以來,辦刊質(zhì)量和水平不斷提高,雜志的欄目設置多樣,包括政策解讀、理論前沿、實務探索、案例分析、法律援助、法治宣傳等。其中,政策解讀欄目及時傳達國家和地方有關公共法律服務的最新政策法規(guī),幫助讀者準確把握政策導向;理論前沿欄目刊載法學專家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推動法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實務探索欄目分享法律工作者在公共法律服務實踐中的經(jīng)驗和做法,為同行提供借鑒;案例分析欄目通過對典型案件的深入剖析,提高法律工作者的實務操作能力;法律援助欄目關注弱勢群體的法律需求,宣傳法律援助的成功案例;法治宣傳欄目普及法律知識,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
雜志擁有一支高素質(zhì)的編輯團隊,成員包括法學專家、教授、資深律師以及具有豐富編輯經(jīng)驗的專業(yè)人士。他們以嚴謹?shù)膽B(tài)度和專業(yè)的精神,確保雜志內(nèi)容的權威性和準確性。同時,雜志還聘請了一批國內(nèi)外知名的法學專家和法律實務工作者擔任顧問,為雜志的發(fā)展提供智力支持。雜志在推動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它不僅為法律工作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學術觀點、分享實踐經(jīng)驗的平臺,還為政府部門制定公共法律服務政策提供了參考依據(jù)。此外,雜志還積極參與國內(nèi)外法學交流活動,與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不斷提升自身的學術影響力和國際知名度。
(1)稿件均為作者的研究成果,不代表編輯部的意見。凡涉及國內(nèi)外版權問題,均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版權法》和有關國際法規(guī)執(zhí)行。
(2)論文題目和各級標題應簡潔、準確,20個字以內(nèi)為宜;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縮略詞及代號。
(3)正文中各級標題一律用中文數(shù)字連續(xù)編號,一級標題編號為“一”“二”,二級標題編號為“(一)”“(二)”。
(4)參考文獻表應列在文后,并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順序編號列出,將序號置于方括號內(nèi)。未公開發(fā)表的資料一般不宜引用。
(5)基金項目:如果論文是項目成果,請按“項目名稱(項目號)”的形式寫出。項目名稱與項目號兩者都要有。
(6)關鍵詞的確定應按GB/T3860的原則和方法,參照各種詞表和工具書選取;未被詞表收錄的新學科、新技術中的重要術語以及論文中的人名、地名也可作為關鍵詞標出。
(7)來稿請按順序標明作者以下信息:作者姓名(出生年~ )、工作或?qū)W習單位、職稱或(和)職務、主要研究方向。
(8)圖、表均應插放在文中第一次提到該圖、表的正文下面。表、圖題目及內(nèi)容均須用中、英文雙重表達。圖表中參數(shù)應標明量和單位的符號。數(shù)據(jù)應有必要的統(tǒng)計分析。
(9)文中引用文獻,首次列注時需標明全部出版信息,再次列注時方可簡化。注釋按照(作家,書名,出版社,出版年份,第幾頁)的形式進行標注。
(10)作者給本刊投稿時,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等相關法規(guī)。因作者抄襲或一稿多投而引起的法律糾紛,本刊概不負責。
中國公共法律服務是一本由華東政法大學公共法律服務研究院主辦的季刊,期刊級別為省級期刊,預計審稿周期為1個月內(nèi)。
若用戶需要出版服務,請聯(lián)系出版商,地址:北京市東城區(qū)東交民巷27號,郵編:100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