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9 09:19:1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企業經營管理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1企業經營管理特點
1.1高新技術的應用
在新時期,企業是否將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放在頭等重要的地位成為競爭的關鍵,特別是加快開發高附加值的產品成為企業尋求出路的突破口。利用創新性的科技產品能夠快速增加短期收益,打造企業品牌、塑造形象。
1.2規模化經營
為了降低消耗成本,很多企業開始走向規模化生產模式,通過批量訂貨、批量生產、加工等途徑降低經營風險。連鎖店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出口,既擴大了經營規模又穩定了市場份額,規模化經營逐漸成為趨勢。
1.3企業功能整合
當今時代,企業發展靠的就是強強聯合和優勢互補,只有相互合作,才能實現資源和信息共享,將企業的潛力徹底發揮出來,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產生,實現功能整合。
1.4重視服務功能
服務第一,是每個成功企業的核心服務理念,將客戶的需求視為首要目標,提高口碑,再開發更廣闊的消費空間。
1.5信息整合
信息化時代要想贏得勝利必然需要掌握最前沿的科技信息,這樣才能在最少的時間內提高效率。企業整合利用各方面信息,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零庫存,將企業效益最大化。
2企業管理的發展階段
2.1科學管理
企業的管理在具有科學理論之前都是企業經營者憑借自己的經驗進行管理,這種方式的管理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弊端,管理缺乏科學性和嚴密性,很多管理經驗并不能夠長久持續,也不能很好地運用到各種情形中。特別是當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很多經驗理論就不再適用。美國的科學管理之父泰勒在1911年正式提出了科學管理的理論,這一理論改變了傳統的經驗管理模式,將管理上升到科學化的層面,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為宗旨,通過制定一系列的制度,進行標準化、科學的管理。泰勒的這一科學管理理論為后來的企業發展奠定了基礎,即使在現在的很多企業運行中,仍然有很多企業都在運用這一理論,即使這一理論也有其局限性,借助對員工的金錢欲望刺激其積極性,違背了以人為本的發展理論。
2.2行為科學
在20世紀20年代,霍桑做了一個著名的行為實驗,并提出了行為科學的理論,并且在各大科學家參加的會議上受到重視,行為科學理論主要是以研究人的心理活動為核心,研究人們各種行為的規律,重視對人的研究。這一理論提高生產的主要方式是加強企業中人與人之間的管理。這一理論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家的思想觀念,逐漸開始重視以人為中心,而不是單純利用規章制度來約束人的發展。標志著企業的管理開始走向民主化的道路。
2.3理論叢林
在二戰之后,各項科學技術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生產力得到前所未有的進步,生產逐漸走向社會化,很多不同的管理理論紛紛涌現,眾說紛紜,管理理論不再局限于傳統模式。比如,比較出名的理論有系統管理學派、社會系統學派及經驗主義學派等,出現理論叢林的現象。
2.4文化管理
企業文化這一理念最初是在美國出現的,在二戰之后,日本的經濟迅速發展,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美國經濟的發展,西方國家一方面驚異于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另一方面也在研究日本經濟發展的根源。很多美國的企業家及管理者開始將日美的經濟發展和管理進行研究和比較,通過研究,確實發現了很多差異,美國的企業發展依靠的是先進的技術手段,管理模式,企業制度等,這些可以說是美國企業發展的硬性條件,但是日本則不同,日本人更加注重人本,企業員工的思想價值觀念,用軟文化來約束員工,不斷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在做了一系列的研究比較之后,美國的企業管理界涌現了很多關于企業文化的管理書籍,包括《企業文化——現代企業的精神支柱》等,這也是企業管理開始滲透文化的起源。
3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價值理念
3.1企業文化發展的核心
何為企業文化,在現代很多企業的入職培訓中,都要對員工進行企業文化的培訓,也就是讓員工能夠從心底里認同企業,心甘情愿為了企業的做貢獻。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新老員工雖然在不斷交替,但是很多達成共識的優秀的企業文化不會被更替掉。優秀的企業,總是能夠創造出員工認同的核心價值觀念,給員工的發展創造積極向上的心理環境。例如,華為企業的發展就是以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和愛生活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和企業凝聚力的源泉。責任意識、創新精神、敬業精神和團結合作精神是華為企業文化的精髓。
3.2對企業“權利人”的尊重
企業文化中必然包含以下幾個部分:怎樣對待企業的顧客;怎樣對待自己企業的員工及怎樣定義企業的競爭等等。通過觀察能夠發現,很多成功的企業之所以能夠立于不敗之地必然是將自己企業員工的權利放在比較重要的地位。尊重企業每個員工的自由發展,同時也為企業的消費者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企業文化首先就是要讓包括自己競爭者在內的每個人滿意,這樣才能使企業獲得認可,在分享企業利益的同時,員工才能自覺工作,只有人格和權利受到尊重,員工才能更加心無旁騖的投入工作中。
4經營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功能
4.1激勵功能
一般情況下,激勵有兩種: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但是不管是哪一種激勵方式,最終的目的都是激發人的最大潛能,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物質激勵雖然能夠在一段時間內刺激人發揮最大的潛力,但是時間一久就會出現邊際遞減的情況,反而不利于人的長遠發展。而精神激勵更能夠發揮出強大的潛力,在心理學上,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精神包括求知,審美及自我實現,都是個體內部發出來力量。員工認真努力工作,企業就會認可,同事和領導就會贊賞和獎勵。
4.2約束功能
企業在管理的過程中,對員工行為的控制一般可以有兩種,即內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外部控制主要是運用管理制度,相關的法律法規對員工的行為進行約束,強制性比較強。另外一種內部控制就是讓員工進行自我控制和約束。其中文化管理的宗旨就是用文化及思想約束員工。如果將一個企業的組織機構比作身體的軀干,那么管理原則和制度就是身體的神經,那么文化就是最強大腦,也是身體的靈魂。
4.3輻射功能
一個企業具備良好的企業文化,在樹立社會形象,發揮市場作用的時候能夠發揮積極的輻射作用,還能增加消費者對企業品牌的信賴,在貨幣選票這一隱形規則下也能夠站在競爭的制高點。另外,通過文化管理,能夠從多種渠道擴大企業的影響,借助公關,網絡及各種大眾傳媒,將自己企業的優秀文化輻射到社會,提高企業的品牌價值。
5經營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5.1制度管理是文化管理的前提
一個企業的成功最初依靠的就是制度管理,這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鎧甲,也是長期生存下去的保障。因此,我們在強調企業文化的前提下也要重視制度建設,一個企業的優良的文化建設也必須依靠制度傳承下去,否則,文化的傳承只能是片段式的、不連貫的。
5.2經營管理是最高境界
企業從無到有,從小規模到發展壯大,最初依靠的是經驗,然后慢慢建立企業制度,最后依靠文化管理企業,展現企業的人文精神。大型企業的競爭核心主要就是創新力的競爭,而創新力的培養需要給予員工自由寬松的人文環境。文化管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員工實現自身價值的需求。最終在市場競爭中能夠長存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嚴明的規章制度,同時又有強大凝聚力和創新力的企業。
5.3經營管理是企業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軟件”
文化以一種看不見的形式彌散于企業員工中,主要包括精神方面、信念及道德等。企業文化在人群中熏陶群體行為,讓人們能夠受到集體氣氛的感染,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這是企業成功的必要“軟件”。如何從注重管理的硬件條件向軟件條件轉變是每個企業都要不斷探索的。“軟性管理”即文化管理,就是發現人才,發現員工中的創造力,這也是企業人力資源規劃的重要議題,是企業成功發展的寶貴信條。
6企業經營管理的方式
6.1企業應樹立明確目標
《孫子?謀攻》說,取勝之道,在于“上下同欲者勝”。企業要根據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從長遠的角度樹立明確的發展目標,將企業發展的重要價值觀念和企業員工的理念和需求結合起來,讓員工能夠在企業中感受到溫暖,受到大家庭的呵護,這樣才能夠凝結成強大的動力。蘋果公司就非常重視員工的發展,重視對員工的培養。
6.2建立完善獎懲制度
正如前文所述,文化管理是企業成功的軟件,企業的文化建設和制度建設兩者都要抓,兩者都不放棄,也不能瘸腿走路,只有這樣,文化管理才能借助制度管理發揮更大的效益。在對各級各類員工進行考核的時候既要考慮到員工的工作內容也要獎懲分明,將企業的人本文化貫徹到底,對于企業的員工福利待遇也要明確,例如,企業的人文關懷制度,大病互助及療養等制度,解除員工的后顧之憂。
6.3利用典型人物事跡激勵員工,提升企業文化管理水平
典型優秀人物,是企業文化的凝聚,是企業發展的形象,如果企業能夠將這些英雄人物和優秀員工人格化,大眾化,能夠為員工提供學習的榜樣。因此,企業可以定期選舉優秀典型人物,樹立典型,選舉推廣企業文化的形象大使,這樣能夠提高企業的品牌效應,讓文化管理效應倍增。
7結語
“大道至簡,悟者天成”,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文化成為管理企業最簡單也是最成功的方法。由制度管理到文化管理是企業走上成功的必經之路,也是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堅持以人為本的表現,是企業散發不竭生命力的最佳方式。
參考文獻:
[1]黎群.企業文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2]王璞.企業文化咨詢實務[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3]曾良才.集團戰略與文化[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12.
[4]程亞男.組織文化與文化塑造——圖書館管理的視角轉換[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4,(03).
作者:閻雪 單位:河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