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1 03:22:3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一篇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探討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本文以民辦高校畢業生為切入點,從社會各個層面分析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存在的問題,并就如何提高就業率提出相關對策。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一、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
(一)民辦高校教學培養模式較單一
民辦高校要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新生入學階段就應讓他們開始關注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民辦高校課堂雖然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但是所講授課程的老師的師資力量有待提高。學校應多重視就業教育,重視特色教學。因為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在門檻上就不敵公辦高校的畢業生,畢業生剛就業時各方面都很不成熟,缺乏工作經驗與閱歷,人際交往與表達能力各方面都比較薄弱。這時院校的特色就顯得相當重要,院校應采用特色教學,增設就業相關的精品課程與職業素質教育。紙上得來終覺淺,只有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教育課程落到實處,才能真正地讓學生從中學到知識,使學生走好就業的每一步。
(二)教學專業設置有局限性
民辦高校就業問題的凸顯,其中的很大原因源于民辦高校本身的缺陷。如:1.民辦高校的專業設置的局限性。民辦高校專業設置通常是社會熱門專業,只追求社會的熱度與需求,不考慮畢業生實際的就業情況與問題。誤區認為熱門專業未來就好就業。2.民辦高校的教學教育培養模式,大多可能沿用或者照搬公辦院校的一些模式,沒有立足自身辦學的實際,生搬硬套,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具社會競爭力。3.民辦高校的專業設置與課程安排存在一定的缺陷。缺少能讓學生動手的實操課程與相關的實踐課程,學生們僅僅學習書本的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理論聯系實際。
(三)就業指導服務存在缺陷
報告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創業帶動就業。調查表明:民辦高校的就業指導服務遠比不上公辦高校的體系就業指導服務。但無論是民辦院校還是公辦院校,其中有九成的學生都表明需就業指導服務。而民辦院校就業指導服務存在缺陷的原因在于:1.就業指導服務投資不足。民辦高校往往更重視于學校的招生投入,從而忽略了就業教育相關模塊的投入。對就業指導服務工作投入不足還體現在,校方沒有主動推廣自己,僅僅是靠用人單位和網絡傳播單方面的主動,這些效果和作用都是有限的。2.學校與畢業生的聯系相對較少。民辦高校與畢業生的聯系較少,畢業生校友建設不到位,信息溝通交流較少,走出校園就再無聯系,這其實是一個致命點。許多的機會與資源都不能充分的利用。3.畢業生就業工作指導服務沒有形成。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單靠學生輔導員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只有多方共同配合指導,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才能更好的落到實處。
(四)學生自身素質欠佳
在人們的認識里,民辦高校的學生質量可能欠佳。首先,體現在學生的思想上,許多學生初入社會,自我認同偏高,對就業工作要求高,但自身能力又欠缺,這就容易導致社會對民辦高校的認可度不高。其次,民辦高校其辦學時間短、師資力量相對弱,體系發展不成熟更難得社會認同。再次,社會認可度不高還體現在社會對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歧視。舉個例子,一些企業單位在招聘時,在門檻設置上就已經體現出對民辦高校畢業生的不友好。比如:有的用人單位面對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在潛意識里就存在就業歧視與用人誤區。企業單位招聘崗位的學歷要求都相對偏高,基本都要求本科學歷以上,或是研究生、博士學歷等。許多企業單位認為民辦高校的畢業生不如公辦高校的畢業生優秀,招聘要求又相對高。因此,許多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就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企業招聘要求學歷高,然而民辦高校的生源質量有待考究,民辦高校本科建設相對于公辦院校來說稍有欠缺,而且民辦高校的專科教育培養質量更有待加強。民辦高校大多為綜合性的院校,學術研究、學習風氣與學習氛圍都沒有公辦院校濃厚,這些民辦高校的學生對自己職業生涯規劃大多都是模糊的,大多自我定位不清,安于現狀,懶惰不思進取。容易導致這些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在擇業時不占優勢。再者,盡管是用人單位錄用了民辦高校的畢業生,但是在企業的發展空間、薪酬待遇、公司福利等各方面,都不如公辦高校的畢業生。就業歧視與企業招聘門檻等表現出的社會認可度不高,容易損害這些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積極性,進一步影響其就業率。
二、民辦高校提高就業率政策
研究民辦高校的就業情況,主要目的是更深入的了解民辦高校畢業生的擇業情況、就業發展前景、就業率高低等。本人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民辦高校為提高就業率而實行的政策:
(一)增強師資隊伍建設
解決民辦高校就業質量的根本問題,要從根源解決民辦高校師資力量不足的缺陷。在這方面我們可以借鑒發達國家和成功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成功的范例,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形成系統的就業指導體系。專業就業指導培訓教師的師資一定要嚴格把關,重視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師生間良好的互動,幫助大學生涉獵更多職場技能,讓他們贏在起跑線上。
(二)加強校企合作
簡而言之,就業率的提高得益于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常言道:“畢業即失業。”高就業率就表明,我們要減少甚至杜絕“失業”情況的發生。在大的社會背景下,學校與單位企業的合作一直備受關注。校企合作,簽約實習實踐就業基地,創造實習實踐機會,讓學生積累就業經驗,拓寬學生視野,有利于學生個人職業生涯規劃。
(三)關心學生職業規劃訴求
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實行不同的就業指導服務,貼合學生學習實際。積極幫助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經調查發現,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在初入職場時,對自己的人生和職業的自我定位都是很迷茫的。針對這些問題,學校可以安排相關的專業就業指導團隊,對這些即將進入職場的畢業生進行引導。在初入職場時,企業單位會對新人進行崗位培訓,其中就會存在有的用人單位對新人培訓期過長或培訓期過短的問題,學校要及時了解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提前運用專業的就業指導團隊這種方式對畢業生進行培訓,更容易引導學生,幫助畢業生走好就業之路的第一步。
(四)鼓勵自主創業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大力支持、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對于初入職場的畢業生,他們壯志凌云、有想法、有志氣,自主創業會是更好的選擇。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我們要充分利用國家給大學生創造的這個平臺,推波助瀾,打造新生的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大學生產業。
(五)社會多方配合
把控民辦高校畢業生質量,提高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單靠學校、學生的配合是遠遠不夠的,更需社會各層面,政府、企業用人單位的配合。政府應對民辦高校畢業生采取有利政策,大眾眼中,民辦高校的畢業生資質可能不如公辦高校畢業生,甚至有用人單位對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歧視。政府應針對這些問題,提出對民辦高校畢業生有利的政策。為了消除對民辦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歧視,社會企業用人單位要構建公平的競爭機制,注重人才資源的有效配置。民辦高校是社會中一股新興力量,我們要正確認識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困境與問題,分析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只有學校、師生、形勢政策等各方共同配合作用,才能實現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最大資源配置。
【作者簡介】劉猛(1984-),男,副處長,研究方向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管理研究。
【參考文獻】
[1]張高輝,高耀明.高校就業指導模式研究[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
[2]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關于支持和促進就業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10]84號).
[3]楊全印.民辦高校師資問題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2.
[4]許永梅.論民辦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0(2):128-129.
[5]蔡穎,陳文定.畢業不失業[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