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08 09:31:3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八年級下冊英語知識點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話題Make requests
功能項目Apologize
詞匯mind 介意 not at all一點也不 turn down調低 yard院子 dish盤堞 brought bring 的過去式 line排;隊 polite有理貌的 perhaps或許;大概 door門 voice聲音 return歸還;返回 term 術語Asian亞洲的;亞洲人的 Europe歐洲 impolite無禮的;粗魯的 allow允許;承認 public公眾 cough 咳嗽smoke抽煙,吸煙drop扔;丟 litter垃圾 pick…up 撿起 behavior 行為;舉止 solution解答;解決辦法 annoyed惱怒的;生氣的 clothing衣服 normal正常的;正規的 etiquette禮節 sneeze打噴嚏;表現 politely客氣的;斯文的 cigarette香煙;卷煙;紙煙 criticize
批判 careful 小心;當心
短語right away立刻;馬上 at a meeting在開會 cut in line插隊 the way to place 去…的路 spend sth. Onin doing sth.花費9時間(金錢)去做某事 not at all 根本不,一點也不 in a minute立刻;馬上 no problem 沒問題 get annoyed變得氣惱 be good for 對…有益
句型--Would you mind moving your bike ?
---Not at all .I’ll do it right away.
---Could you please take out the trash ?
---Sorry ,I’ll do it right away.
語法要點 學會提出請求
would you mind + 動名詞結構
would you mind cleaningyour room ?
would you mind not playing basketball here?
Would you mind moving your car?
學習表示歉意
I’m sorry ,I’ll do it right away
Sorry, we’ll go and play in the park .
No,not at all .
基本用法:1)Would you mind doing?=Do you mind doing..?“你介意…?” “請你…好不好?”是一種比較客氣的表達方式。
2)如果要表示“請你不要做…好嗎?”只需在doing 前面加not.應答用語:
1)如果同意表示不介意時,可用如下用語來表達:Certainly not.; Of course not.;No,not at all.;Not at all.“好,可以”
2)如果不同意表示介意時,常用“Sorry.”“I’m sorry, but…”及陳述某種理由來表示拒絕或反對。;這一句型中的邏輯主語只能是談話的對方you,如果想要對方允許自己做某事,可以用 “Would you mind my doing..?句型。
形容詞與副詞之間的轉化:1)以le結尾去e變y,possiblepossibly;2)在形容詞后直接加ly,usualusually;3)在以輔音字母+e結尾直接加ly,widewidely;4)以元音字母+e結尾,去e加ly,truetruly;5)以輔音字母+y結尾變y為i+ly,happyhappily
put on, wear, dress,have on, in: put on強調動作過程“穿上”為瞬間動詞;wear表示結果或狀態“穿著”,持續動詞;dress強調穿的動作,后面不能跟賓語(衣服)等,還可以作名詞,意思是“服裝”,dress up化裝,dress oneself 給某人穿衣服,dress in穿衣服,have on表示“穿…”,相當于wear,但沒有進行時態;in介詞,后跟表示顏色的名詞,表示穿著某種顏色的衣服。
in a minute, soon等多用于將來時,表示即將去做某事
in+時間段,after+時間段:1)“in+時間段”只能用于一般將來時,“after+時間段”可以用于過去時和將來時2)當二者都用于將來時的時候“in+時間段”表示從現在算起在一定時間內,動作將在未來一周之內的某一個具體時間內發生。“after+時間段”是從這段時間之后算起,動作將在這段時間之后發生。
very, too, so, quite以上幾個副詞均修飾形容詞,副詞表示程度,“很,太,非常”;very應用最普遍“很”,只是一個表示程度的副詞,它表示的程度比quite要強得多,very只用來修飾形容詞和副詞的原級;too“太”,一般表示“相對某人而言”;so“如此…,那么…”,往往表明某一事物的程度時,會引起另一種后果。換言之,so所修飾的人或物表示原因后面會有表示結果的句子。So…that…如此…以致于;quite既可以表示充分肯定,意思是 “完全;十分”,也可以表示程度,意思是“完全,十分”,也可以表示程度,意思是“相當”,quite可修飾動詞,v.ing,形容詞,副詞,分詞等。quite a +adj+n. a very+adj.+n
move from…to …從…搬到…,遷移;move on繼續向前走
yet, already,still:yet用于疑問句中,意為“現在,已經”;用于否定句中,意為“還沒”;already與still用于肯定句中,already意為“已經”,still意為“還,仍然”,already若用于疑問句中,表示驚訝或意外;yet與still都可以修飾比較級,意為“更加,益發”。
put away收好,儲蓄,放棄;put down放下,撲滅,寫下;put…into…把…翻譯成…;put off延期;put up舉起,張貼,修建;put on穿上,上演
2012年起牛津英語教材在進行一次較大的調整后成為9年制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材。調整后的教材雖然在難度上比牛津英語教材有所降低,但全冊仍有8個單元,每個單元8個板塊,按教學計劃要求,1個單元需要7-8課時,加上一些必要的復習課和習題講評課等,按每周5個課時規定,1個單元大概需花2周左右時間,這就產生了課時緊而任務重的矛盾。《英語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要善于結合實際教學需要,靈活地和有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的取舍或調整”。因此,英語老師在開展實際教學時要用整體觀審視教材,在紛繁復雜的語言內容中抓住主線,科學高效地整合教材,避免出現時緊時松現象,實現課堂效率的最大化。
一、初中英語教材整合的原則
教材整合不能盲目根據個人喜好隨意進行,要充分考慮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實際教學的需要。N格蘭特曾經在‘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一書中列出了教材重組與整合的4個原則:1.體現交際性原則;2.體現相關性和目的性原則;3.滿足學習者需求原則;4.體現語言材料真實性原則 。程曉堂教授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教材整合的5點要求:1.使教學活動更具有可操作性;2.使教學活動的挑戰性更加適合學生水平;3.使教學活動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4.使教學活動的步驟繁簡適當;5.使教學活動的形式更加符合實際情況。
二、初中英語教材整合內容
根據教材整合原則,對教材進行整合包括內容的增刪、調整和對內容先后順序調整兩大方面。
1.教材內容的增刪調整。
(1)教材內容的增。教材內容的增可以指從其它教學參考資料中挑選部分內容進行補充,使教材內容體系更完整、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以義務教育教科書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為例(Unit8 Natural Disasters),閱讀文章是關于臺灣大地震的,在實際教學中可以補充一些有關近年發生地震的內容,如日本地震、雅安地震和最近發生的甘肅定西地震等,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再如Unit4 Do it yourself中study skills板塊內容是否定前綴un-,in-和im-,在教學中可以補充否定前綴dis-,和ir-等,使學生的知識體系更加完整。
(2)教材內容的刪。這種調整主要將教材前后內容極其接近的內容刪除,包括在前一冊教材中已出現過的內容。如Unit 5的Grammar板塊A部分,內容是情態動詞may表示可能的用法,有關情態動詞在七年級下冊Unit 7中已出現過表示許可用法的內容,在七年級下冊Unit 3 Comic strip板塊出現過Maybe we can order a pizza的內容,句型中有了maybe表示“也許”的用法,教學時已經辨析了maybe 和may be的用法,在七年級下冊2次出現may的用法,所以八年級上冊就可以作為復習,簡略即可。再如,Unit 3 Grammar板塊B部分主要講授的內容是反身代詞,而這一知識點在七年級下冊Unit 5 Amazing things 中的Reading板塊中已經有所涉及,學生也接觸過了類似enjoy oneself等一系列不同形式的有關反身代詞的用法搭配,所以在這里只要作總結、歸納、復習即可。
2.教材內容先后順序的調整。教材內容先后順序的調整主要包括同一單元、不同單元以及不同年級內容之間的調整。
(1)同一單元內容的調整 如Unit 1 Integrated skills的聽力部分的主題是Future plans,敘述的是自己將來的計劃,而Speak up的主題是What’s he like? 敘述的是介紹自己的朋友,這兩部分內容相去較遠,很難融合在1節課中教學,而本單元Welcome to the unit板塊的主題是Qualities of a good friend,與Speak up主題較為接近,也較容易結合,將它們整合在一起教學效果相對較好。再如,Unit 1 Study skills內容是詞匯的歸類,如花1個課時講授,顯然內容較少、課堂容量過少,而本單元Task板塊My best friend A部分表格里首先列出Words about people,可以將study skills 部分的內容與之整合,讓學生通過brainstorming 來列出詞匯,并自然而然歸類。
(2)不同單元內容之間的調整 如八年級上冊的語法重點之一是比較級和最高級,這些內容橫跨了3個單元,Unit 1是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Unit 2 是數量的比較級、副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Unit 3 是as…as…的用法。如果分三3個單元講教授,很難形成完整的體系,將它們整合在一起講授,不一定要化1個課時,可以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分幾個課時連續講授。首先從Unit 3 as…as…的同級比較再到形容詞的比較級和最高級,同時穿插與之相似的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最后到數量的比較,能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再如,有關動詞不定式的語法也分2個單元講授,Unit 5 的2個語法知識點may 和動詞不定式作賓語,是2個相對獨立的語法項目,反而和Unit 6的動詞不定式作目的狀語和動詞不定式作賓語補足語相關。之前提到的may的用法可以作簡略處理,這樣就可以將Unit 6的語法內容提前歸類講授。
(3)不同年級內容間的調整 這類調整主要出現在對教材內容的淺層拓展上。如在Unit 6 Study skills板塊的內容是后綴-er,-or和-ist,這個知識點與七年級下冊Unit 2 Integrated skills 板塊的內容 Different jobs 相關,在七年級下冊教學時可以適當拓展,這樣再次遇到這個知識點的時就可以簡略處理。
總之,初中英語教材通過整合后更加符合學生語言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規律,使學生更易理解與接受。幫助學生找出教材內在規律,更容易形成語言知識體系,同時也增加了英語教學的開放性和靈活性,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實效。教材整合的過程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綜合優化的過程,是對教師教學智慧的挑戰。教師只有深入理解教材,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才能有效整合教材,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創設適合本課的情境,可讓學生身臨其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教授八年級下冊Unit 8 Why don’t you get her a scarf ?單元為例,本單元主要是學習如何給別人買禮物以及用各種句型建議別人買禮物。因此,筆者創設了自己要為老公買生日禮物的生活情境。
Teacher: Hey, guys. Are you happy today?
Students: …
Teacher: I’m glad to hear that. /Me, too. My husband’s birthday is coming. I want to buy him a gift. But I don’t know what to buy. Can you help me? What should I get my husband for his birthday?
然后引導學生用“How about/What about/Why don’t you/You’d better/You should…”回答,接著筆者再用“That’s too…/They’re too…/That sounds good…”對學生的建議予以評價。整個過程學生參與熱情相當高,個個獻計獻策,充滿想象力的學生總能想到讓人哭笑不得的禮物,讓人驚喜不斷。
二、英文歌曲導入
美妙、悅耳的音樂能激活全身的每一個細胞,能帶給人以無窮的感受,使人產生聯想和共鳴。以教授八年級下冊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 單元為例,本單元主要學習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等。本課筆者以歌曲If you’re happy引入,當歌曲響起時,熟悉、歡快的音律讓學生不知不覺地一起哼唱起來,課堂氣氛輕松而活潑。歌曲放完后,筆者問:“Are you happy now ? If you’re happy, what will you do? ”,引導學生回答用“If I am happy, I will…”句型,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帶出新知。
三、呈現圖片導入
呈現圖片導入,可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這種直觀形象的導入,更能吸引學生的眼球,也易于初中學生接受和理解。以教授八年級下冊Unit 9 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單元為例,本單元讓學生使用現在完成時態詢問、談論自己及他人過去的經歷。首先為學生展示了筆者去法國旅游的一些照片,然后呈現句子:“In 2008, I went to France. But now I’m in Pengjie. So I have ever been to France.”讓學生了解現在完成時的基本結構之后,提問:“Have you ever been to France?”學生自然會說“No”。然后再呈現游樂園、動物園、水族館等地的圖片,提問:“But have you ever been to a/an amusement park/zoo/aquarium…?”從而引入到本節課的新知識點中來。
四、溫故知新導入
“溫故而知新。”以舊知帶出新知,便于學生在鞏固舊知識的同時,與新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更有助于學生對于新舊知識的掌握。以教授八年級下冊Unit 2 What should I do?單元為例,本單元主要以“談論問題及提供建議”為話題,談論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提供相應的建議,并能為自己和他人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且由于本單元承接八年級上冊Unit 2 What’s the matter?中有關情態動詞should的用法,因此,在導入環節中,筆者首先呈現一幅Alice感冒發燒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談論問題以及提建議的表達方式。
Teacher: 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What’s the trouble with her?/What’s wrong with her?
Student1: She has a fever.
Teacher: What should she do?
Student1: She should drink lots of hot water.
接著再呈現同學之間吵架、一女生感慨衣服過時的圖片。
Teacher: And what’s wrong with Bob?
Students2: He argued with his friend.
Teacher: So what should he do?
Students2: He should…
這樣一來,師生從談論“疾病提建議”轉入到了本單元的的主題“談論學生在學校和家庭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以及提建議”中來,與此同時,又學習了本課時出現的一些新詞組。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7-0169-01
在我區大力推行幸福課堂教學的新形勢下,在教育局的領導和組織下,參加了鄞州區區域現代課堂的培訓。聆聽了劉艷老師對于有關導學案編寫的詳實報告。認真學習了理論知識,感悟了同行老師們的交流互動,認為一份好的導學案要為學生創設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和自主探究的主體活動平臺。導學案的設計是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D.P.Ausubel)在其"有意義學習理論"(the theory of meaningful learning)的框架下,提出了著名的處理教材內容的先行組織者策略。學生接受學習的過程不應是一個被動的過程,而應是一個新舊知識相互作用的過程。所謂3C4P是指學科(course)大綱(compendium)情景(circumstances)認知(perceive)問題(problem)參與(participation)方法(process)。下面就如何才能編寫好合適的導學案?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1尊重學科特色,深化教育改革(course)
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是表達人的思想,主要是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這幾方面的能力。就工具性而言,通過學習英語課程掌握基本的英語語言知識,用英語去了解世界,認識世界,教會學生運用英語獲取信息和表達思想的能力。它又是一門知識學科和文學學科,可以幫助我們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擴大知識面,把握時代脈搏,提升自身文化素養。
2挖掘教材大綱,突出重點(compendium)
充分挖掘教材大綱是編好英語導學案的基礎,一本成熟的導學案必須是與教材的完美結合。因此,我們應從以下四個要去挖掘教材:要全面詳實地解讀教材的內容,使編寫的學案沒有知識點的遺漏;要讀懂教材的重難點,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合理組合教材,適當調整課時內容,根據自身課堂時間和學生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取舍增添,這樣才會使我們編寫的學案與課時內容對口,增強學案與教材的結合度;要通讀使用的配套教材,讀懂教材課時與課時之間,單元與單元之間,冊與冊之間的必然聯系,這樣才會使我們編寫的學案具有系統性和連續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復。
如何在課堂導練中做到重點突出呢?如八年級下冊Unit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主要是讓學生能change "Direct Speech" into "Reported Speech".我設計的大概流程如下:
Task1: 觀察下列句子,找出"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的規律。
eg. Lucy said "I am a student."
Lucy said (that) she was a student.…
Task2: 合作探究
eg. The girl said,"I am sorry for being late for class."
The girl said that _________ _________ sorry for being late for class.…
Task3: 語法梳理
直接引語變間接引語時要注意:
(1) 直接引語如果是陳述句,變為間接引語時用連詞________ 引導,該詞在口語中省略。
(2) 要進行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的變化。
(3) 時態的變化。
當主句是一般現在時態,從句的時態不變。
當主句是過去時態時:
a. 如果直接引語是一般現在時,間接引語應變為______________ .
b. 如果直接引語是現在進行時,間接引語應變為_______________ .
…
Task4: 跟蹤訓練(把兩句話合為一句)
eg. John said,"I can fly."
John told me ________ ________ fly.…
3融入情景,達到教育目的(circumstances)
英語教學是基于一定的語言表達過程中而形成的相互交流,是表達者內心情感世界的外化表現形式。從情景中去洞察學習者的語言表達思維。比如學生通過動作模仿,表演,借助問題,生活經驗,自編自導小,增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對教材進行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同樣是八年級下冊Unit4 Self-check的第二部分是圍繞My best friend Xiao Li asked me if she could copy my homework展開的。這也是在學生中經常會碰到的事情. 所以在最后就設計了一個Discussion:
(1) Do you think it's good or bad to copy others' homework? Why?
(2)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r best friend wants to copy your homework?
(3) What is a good friend like?
4符合認知規律,提高課堂效益(perceive)
導學案的編寫必須緊扣教材,由淺入深,對同一個知識點可以從詞的讀音,拼寫,意義和用法,采用不同的題型進行考測,循序漸進,先理解后拓展,學生就容易掌握。如八年級下冊Unit2 What should I do? SectionB中的3a.設計如下:
(1)Listen 3a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s the boy's problem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Read and say T or F(correct it if false)
( ) 1. The kid didn't think she was popular at school.
( ) 2. Everyone in the class was invited to the party…
(3)What should he do? (Please give him some advice.)
5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思考(problem)
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要知識問題化,問題探究化,問題層次化和問題情景化。問題化就是要求設計的問題具有思維度和探究度,學生面對學案上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仔細不行,只看書不仔細不行,思考不深入也不行。問題不宜太多太碎,應有層次,有邏輯,有內在的關聯。盡量少用填空的方式,避免學生照抄課本,對號入座,抑制了學生思維。敘述語應引發學生思考,積極參與。如八年級下冊Unit4 Section B的3a.我是這樣設計的:
(1) Read fast and fill in Alan's report card:
(2) Read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What was the matter with Alan's grandpa last week? ________________
2).How does Alan always feel when he sees the envelope from school? ____…
3. Is your report card the same as Alan's or different? Show us, please.
6創造人人參與,發散學生思維(participation)
導學案在設計上要創造人人參與的機會,激勵人人參與的熱情,提高人人參與的能力,增強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要相信學生,敢于放手發動學生,只要教師敢于給學生創設自主互助學習的機會,其學習潛能將會得到更有效的挖掘。如八年級下冊Unit4 Section B主要是說老師對自己的評價。從而可以設計在自己的學習當中,各科老師對自己的評價是怎樣的?讓每位學生根據所學的間接引語都有話說,發散學生的思維。e.g.
7指導方法,明確具體內容(process)
導學案中要體現教師必要的指導和要求。教師指導既要有學習內容的指導與要求,又有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要求。如學生在自主學習時,教師要明確具體地告訴學生看教材哪一頁的哪一部分,用多長時間,達到什么要求,自學完成后教師將采取什么形式進行檢查等。如學習目標的表述應要有四要素: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表現程度。
eg. Students read 3b at least twice and answer
聽力教學是英語教學中一個重要的模塊,也是學生感到頭疼的內容。很多學生可能只是英語筆試能力較強,在接觸聽力部分時就會感到苦惱。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讓學生反復聽錄音機里面的英文段落,要是學生聽不懂,教師就會接著再播放一遍聽力內容,事實上這種反復播放的教學方式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教學時間,同時還可能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從初中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在聽力教學中注重學生微技能的培養,幫助學生從實質上提高英語聽力水平。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對初中英語聽力微技能進行分析和探討,希望能夠給初中英語聽力教學起到一定的幫助。
一、注重聽前預測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預測技能
聽前預測技能指的就是,在進行聽力訓練前,先通讀一遍題目要求和聽力的題目設置,然后根據這些題目預測聽力的大致方向,從而提高聽力的準確度。傳統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能會讓學生在聽力之前先讀一遍題目要求,但是卻沒有給學生灌輸“聽前預測”的意識。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在進行聽力教學時注重聽前預測技能鍛煉,幫助學生提高聽力預測技能,從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比如在進行牛津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1 Past and present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在聽力課堂教學中注重聽前預測技能訓練。該單元的聽力部分涉及到“星光鎮的變化”。教師可以這樣進行設計:“In this unit, we will learn the past and present of a small town. Before we start the listening practice, we shall predicate what the town was like in the past and what it is like at present.”教師引導學生對將要聽的內容進行預測,可以使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對聽力內容進行把握,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聽力理解。
二、注重聽力細節把握,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初中階段的英語聽力問題設置,通常是根據時間、地點、人物、原因以及事件來進行設計的。所謂的細節部分也不外乎這幾個方面。傳統的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很少注意培養學生的細節把握能力,使得學生在聽力中不知道重點所在,盲目對播放內容加以理解,容易造成誤解的現象發生。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在進行聽力教學時注重把握聽力細節,讓學生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聽力理解。
比如在進行牛津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2 Traveling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在聽力課堂教學中注重聽力細節把握。由于這部分的聽力內容和旅游相關,教師應該讓學生注意旅游地點、時間、人物、事件以及旅游原因等細節。教師應該這樣說:“In this unit, we will learn something about traveling. When you listen to the radio, you have to notice five factors, including who the guy is traveling with, how he travels, when you travels, what he sees.”教師指出聽力中的幾個細節部分,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把握這些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
三、注重聽力筆記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聽力準確度
很多情況下,學生會碰到那些播放時間較長的聽力材料,要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沒有對聽力內容做筆記,就不能準確把握聽力內容,從而影響到他們的聽力準確度。傳統的初中英語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太注重培養學生的筆記能力,使得學生容易出現漏聽等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在進行聽力教學時注重聽力筆記能力的培養,教學生使用各種簡便符號,提高聽力的準確性。
比如在進行牛津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3 Online travel這部分的知識點的學習的時候,教師應該在聽力課堂教學中注重聽力筆記能力的培養。由于這部分聽力內容和Online travel相關,教師可以進行這樣的設計:“In this part, we will listen some contents about number. And when we listen, we should keep note by using some simple symbols.”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做筆記時,用“,”隔開千位數,然后用簡單的t代替thousand,用m代替million。通過這種筆記方式,可以使學生大大提高聽力的效率。
【參考文獻】
靈活使用教材是關鍵
教學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使用,科學地、靈活地使用教材、把握教材,能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轉變陳舊觀念,把握新教材的內涵與外延
教師應依據新課改及冀教版教學大綱要求,深挖教材內涵,延伸教材外延,以新課改的思想理念指導教材,使之更具有科學性、實用性。重新認識新舊教材,不難發現它們內在的不同:其一,新教材比舊教材更具其科學指導思想,教學方法更先進,內容更豐富,教材設計多樣化,語言素材更真實、地道,更富有時代氣息。其二,新教材難度增加了許多,體現在以下幾點:(1)詞匯量大,如冀教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3有56個生詞,Unit 5有71個生詞;(2)語法知識點跨度大,如對完成時的運用課本中只出現很少幾個例句,學生理解和運用起來較難,且易出錯。這就要求教師適當補充例子,并做相應的練習以掌握。
三、
富有創造性地把握教材、使用教材
新教材的編排具有積極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效果,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學生實際情況,大膽調整教材課次的順序,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做到依托教材,但不完全依賴教材,變“舊觀念”為科學的“新理念”。
1. 結合實際情況,對教材適當地進行取舍。新教材具有一定的彈性及空間,內容豐富,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形式廣泛、自由。正如一個名人所言:“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全部要教,教的并不一定要求全會,會的不一定全考。”因此,教師要敢于刪減,不能面面俱到,否則收效甚微。
教師在刪減時一定要謹慎,該講則講,該略則略,該詳則詳。如教授“Let’s do it”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來個七嘴八舌去“Speak it”。對反復出現的問題,要少講,甚至刪掉。
2. 合理地利用教學參考及教輔材料。參考書的使用具有很高的價值,如八年級(下)Unit 7 Know our world學習亞洲、非洲時要介紹兩個國家的風土人情,但對地理特點則要詳解,因為課本上有“geographical features”。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參考書上的資源,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新的學期開始,現在八年級的學生英語有了一定的基礎,一些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們都能掌握。但是他們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和其他班級還有著很大差距。在新的學期里,我要以“英語課程標準”為宗旨,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正確把握英語學科特點,積極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積極地情感態度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采用完成課題式的教學方法,把探究式學習引入外語學習,旨在通過創造性的,有意義的整體活動中學習語言,培養學生的能力。
二、教學總目標:
本著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我要通過教學,把學生逐步鍛煉成應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聽懂教師對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并能參與討論。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并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在學習中互相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三、教材分析:
冀教版八年級(下冊),全書共有八個單元。本教材各單元話題靈活,接近生活實際。本冊書將學到的語法知識點有:一般將來時、簡單句的五種結構、過去進行時、一般將來時、情態動詞的用法、現在完成時、不定代詞、賓語從句等內容。同時每單元有貼近生活的功能項目,讓學到的內容在實際中得以運用。現在本期教材作詳細分析:
Unit 1 Spring is coming
Functions: Talking about weather
Grammar: Word building, Prepositions
Unit 2 Plant a Plant
Functions: Talking about Material and Purpose
Grammar: Five types of simple sentences
Unit 3 Amazing Animals
Functions: Reminding and warning
Grammar: The past Continuous Tense
Unit 4 Look into science!
Functions: Certainty and Uncertainty, Sequence.
Grammar: The simple Future Tense
Unit 5 Go with Transportation!
Functions: Giving advice/order, Possibility and Impossibility
Grammar: Modal verbs
Unit 6 Connect
Functions: Making telephone calls
Grammar: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and The past perfect Tense.
Unit 7 Know our world
Functions: Talking about numbers
Grammar: Indefinite Pronouns
Unit 8 Save our world
Functions: Offering Help
Grammar: Object Clause
四、學情分析:
學生們的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只有少數學生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語段。根據實際我必須制定一些適合他們的土方法,能與教師或同學就熟悉的話題交換信息。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發展參差不齊。有少數學生因為基礎不夠好,學習很吃力而自暴自棄。
五、目的要求:
1. 能夠掌握本冊教材的生詞和常用語句。
2. 學會用英語談論天氣的方式及句型。
3. 學會英語表示鼓勵的語句。
4. 學會用英語談論身邊的物品以及用英語表示目的。
5. 學習用英語談論寵物喂養方面的句式,學會表示警告的句型。
6. 學會用英語征求對方意見,表示同意與否以及如何請求對方做某事。
7. 學會用英語討論交通工具。
8. 學會使用情態動詞:can, may, must.
9. 學會用英語打電話的常用句型。
六、教學方法措施:
1. 認真專研教材和課標,精心備課,認真上好每一堂課。確定每堂課的基礎內容,預備內容和拓展內容,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
2. 充分利用現有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加強直觀教學,提高課堂效率。
3. 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和需求,及時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4. 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提高學生興趣。如英語朗讀比賽、單詞聽寫比賽、學唱英文歌曲,課前五分鐘活動等。
5. 注重個別輔導,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培優補差。
6. 不斷學習,加強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的提高。
七、教學進度表
unit 1 2.20----2.28
unit 2 3.1 ---3.10
unit 3 3.11---3.19
unit 4 3.20---3.28
review and mid-test 3.29---4.15
unit 5 4.16---4.26
unit 6 4.27-----5.13
寫作是許多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一大難題,雖說初中低年級學生的寫作還處于仿寫階段,但孩子們一碰到寫作還是望而生畏。教師應該采取一種“循序漸進”“潤物細無聲”的方法,把寫作教學貫穿于課文閱讀教學中,在側重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寫作技能訓練。下面筆者以新目標英語為載體,根據不同閱讀材料,分別在閱讀前、閱讀中與閱讀后插入不同的寫作方法,以求達到最佳效果。
1.Pre-reading,根據題目或圖片寫作
例如:在教學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11“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Section B 3a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展示一組養狗的圖片,問學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學生答:“I can see a dog.”教師追問:“Do you know how to take care of/look after a dog? ”學生根據圖片娓娓道來。新單詞就自然地從學生口中出來了,在圖片的幫助下,其他學生也很容易理解其意思。然后讓學生根據圖片的內容將養狗的方法寫下來,這樣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寫作技能,也自然地導入了3a的閱讀,接下來采用閱讀策略來解決閱讀問題就輕而易舉了。
2.While-reading,將閱讀材料進行擴寫或續寫
根據閱讀材料的不同,我們可以根據情景發展的需要采取擴寫法或續寫法。
(1)擴寫法。如: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8“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Section B 3a是一封短信,信中Nick描述了自己不快樂的一天,文章一筆帶過作者在Cousin家的行為,使讀者感到迷惑的是作者為何對watch DVDs、play computer games和read不感興趣。對此,教師可以以“why did…”為主題讓學生展開想象,并指導學生從作者當時的心情、DVD、computer games、books等角度進行描寫,使學生在擴寫文章的過程中練習寫作。
(2)續寫法。如:七年級下冊Unit10“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Section B 3a中Bob的第三則日記,由于該文章篇幅短小,對于下午與晚飯后作者去了哪、干了什么、作者的想法如何,讀者都會提出質疑,而上一單元和本單元的重點是用一般過去式來描述事情并用適當的形容詞來描述感想。于是筆者抓住了這一契機,問學生:“Sichuan food was so delicious. But what did Bob do after dinner? And what did he think of it?”學生們紛紛發表意見:“Bob went to the movies. It was so exciting. /Bob had a party with his friends. It was really fantastic…”這一寫作訓練不僅花費時間少,且非常及時地復習了Unit9和Unit10的語言知識點,在活躍了學生思維的同時,也續寫了Bob的日記。
3.post-reading,仿寫或縮寫閱讀材料
(1)仿寫法。仿寫法是訓練初中低年級學生寫作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我們不僅要指導孩子們仿寫閱讀文章中的一些習慣用語、優美句子,也要引導孩子在寫作中參照閱讀文的結構。
(2)縮寫法。縮寫法針對一些篇幅較長的文章,為了便于學生掌握,我們要求學生根據原文的某條線索寫出它的故事梗概。這種寫作練習可以檢測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教師在進行閱讀處理時,要么巧妙設計問題提供學生縮寫的線索,要么幫助學生構建閱讀材料的概念圖,以求降低縮寫的難度。例如:在教八年級下冊Unit3“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Section B 3a時,我幫學生構建了這樣一幅概念圖:
之后,筆者要求學生根據概念圖,用簡潔流暢的語言對原文進行壓縮和整理。
大量的閱讀能提供豐富的語言輸入,并促進學生順利輸出語言。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巧妙整合,不僅強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增加了學生對知識的積累,還為學生創造了在寫作中運用語言的機會,是閱讀教學的有效延伸。
參考文獻:
[1] 胡潔元.開展合作探究學習 提高英語寫作水平[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7(2).
[2] 徐桂芳.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6(3).
[3] 俞海嬌.初中英語寫作教學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6(5).
[4] 沈雨.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巧妙結合[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6(6).
[5] 陳艷.高中英語書面表達訓練的新嘗試[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6(7).
[6] 陳靜波,李金梅.概念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6(9).
通常情況下,在學習新課之前,教師均要合理地進行課前設計,通過一些相關的話題導入,引出本課知識點,讓學生熟悉本節課主要講解的知識是什么和以及目標要求是什么。例如,仁愛版教材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 8 Topic 3 Section B,事先讓學生搜索一些相關少數民族服裝的信息和圖片。教師課前先出示和服、韓服、西服、唐裝的圖片或者實物,讓學生辨認。然后播放一段服裝表演的錄像,復習并總結有關服飾的名詞。以師生問答的形式學習新單詞。學習并掌握traditional and minority,了解catwalk and cheongsam,導入1a.
T: What’s it about ?
Ss: It’s about a fashion show.
T: Right. Look, here come the models. They are all walking on the catwalk. What’s the first model wearing?
S1: She is wearing a beautiful dress.
S2: Wow!What a nice dress!
T: That’s not a common dress. It’s a cheongsam. It’s a traditional dress for Chinese women. In most part of China people call it “Qi pao”. Look at the second model, she is wearing a minority costume. Do you like it? Why?
學生討論喜歡哪款服裝和喜歡的原因,讓人人參與到學習中來,這樣直觀互動的教學模式不僅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全面理解課文的含義。
2. 課中小組互動,活躍課堂氣氛
教育學家說:導入是教師在一項新的教學內容和活動開始前,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它是教學活動中的熱身活動,目的是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進入課堂學習的最佳狀態。導入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環節,是承上啟下和溫故知新的必然途徑,是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技巧,也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方法。在短時間內有效地導入新課,能喚起學生潛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學生都有興趣學習新課。根據新課程改革教學模式中激趣導入重要環節的要求,我進行了探索和研究,下面結合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的一些嘗試,談談感受。
一、利用多媒體導入法
直觀性原則是教學的一個重要原則。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及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對課堂教學的作用越來越大。它可以使抽象、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視聽的動感內容。利用多媒體資源,搜索圖片、錄像和音頻等,能夠達到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教學效果。對新課進行簡短的導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相關內容,從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欲望。比如:在教學仁愛版七年級上冊Unit3 Topic3 Section A時,我利用多媒體呈現一系列食品和飲料的圖片,讓學生看到后馬上激動起來,討論喜歡的食物,由此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又如:教學仁愛版八年級上冊Unit3 Topic2 Section A “What Sweet Music!”時,農村中學學生對音樂了解甚少,因此我在課上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My Heart Will Go On的音頻,并讓學生猜猜這是哪部電影的主題曲,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談論著,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背景式導入法
教無趣,則不樂學。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于一些有背景材料的課文,我們可讓學生事先通過各種途徑找到有關的材料或背景知識,提高學生對課文的興趣。以介紹人物、討論課文背景為切入口,把學生引入真實的語境中,將語言的習得與語言的應用緊密地聯系起來,從而既完成教學任務,又開拓學生的知識面。特別是有關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生活習俗、歷史文化及地理環境等,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如:在教學仁愛版八年級下冊Unit7 Topic2 Section A時,我先介紹有關三明治、黑面包、印度咖喱、壽司等食物的來源及材料,這樣學生對這些食物就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并產生興趣,然后鼓勵他們進一步了解這些食物的做法,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溫習舊知識導入法
通過復習已學知識的方式,過渡到新課內容的講授,開課時,引導學生復習與新課有關的舊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我看來,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溫習舊知識導入法既不會使學生對新知識感到陌生,又能將新知識迅速納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如:在教學仁愛版八年級上冊Unit2 Topic1 Section B時,我先讓學生以同桌為單位復習上節所學的“What’s wrong with you?”句型,再通過這一句型引出“What’s wrong with Bruce?”的新句型,這樣既能鞏固舊知識,克服遺忘,又能讓學生充滿自信。
四、游戲導入法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喜愛游戲是學生的天性,因為它適合學生的心理與年齡特征。利用游戲進行課堂教學的導入,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得到了愉悅的情感體驗,而且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增強了他們學習使用英語的信心。在教授過程中,導入可以用游戲競賽的方式開始。如:在教學仁愛版七年級下冊Unit7 Topic2 Section A時,我讓學生表演自己擅長的節目,并讓其他學生用含有can的句子描述,正確的學生表演下一個節目。這樣學生就會不知不覺地進入教師為他們創設的教學情境中,學習新知識也就不會感到困難、棘手,同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預習提問導入法
預習是對課堂學習的有效準備。良好的預習不但可以保證課堂教學效果,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預習導入法可以激活學生對某一話題的文化人文等背景知識,為順利學習新知識創造良好的條件。教師在課前布置預習內容,特別是讓學生明確幾個關鍵點,然后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提問,使學生不自覺地進入學習狀態。這種方法能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較充分的心理準備,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在教學仁愛版七年級下冊Unit6 Topic3 Section A時,我運用了預習導入法。首先布置學生預習介詞及介詞短語,然后布置學生討論有關問路的句型。上課時,我們通過小組表演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故意讓學生復習一些與所授新課內容相關的知識點,以幫助學生回憶,更好地為引入新授課題服務。
課堂導入法的設計是靈活自如、不拘一格的,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因此,我們一定要充分利用初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好奇心理,并根據新的語言材料的特點進行導入。對于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課及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應采用與之相適應的科學導入方法。在教學中,如恰當地使用課堂導入法,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思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