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設計的基本原理匯總十篇

時間:2023-05-17 15:45:3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設計的基本原理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設計的基本原理

篇(1)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1. 054

[中圖分類號] F2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1- 0091- 01

0 引 言

環境與經濟從來都是群眾重點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環境和資源保護逐漸重視起來,人們逐步發現,正確處理經濟與資源環境的關系,對社會的穩定發展和進步有著重要作用。其中,節能減排是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之一,機械設計應該遵循節能減排,促進社會發展。

1 機械設計節能基本理論

在機械設計中,機械設計人員對機械改革結構的組成形式進行優化,以降低能源損耗為目的,努力達到節能指標要求。在此過程中,機械設計人員努力將各個零件設施的配合優化為最理想模式,減輕機械使用間的磨損,延長機械設備使用手柄,進一步達到節能需求。此外,機械設計人員,在設計時,借助機械制圖軟件優化機械結構,同時利用一系列的公式計算,對機械使用后的節能指標進行計算分析,將大部分能源提供到機械設備運行階段,將個零件受力形式進行科學安排,進一步將科學節能落到實處。

2 導致機械設計產生能源浪費的主要原因

(1)節能理念欠缺。受到傳統機械設計觀念的影響,大部分機械設計人員還是以提高機械設備生產力為主要目的,因此,設計人員在進行機械設備設計的過程中,首先主要考慮如何提高機械設備的運轉速度和承載量,其次也是對機械設備的運行穩定性和可靠性進行考慮,對機械設備的節能設計考慮少之又少,有些設計人員甚至直接忽略了機械設備的節能性能。甚至,為了提高機械的生產力,有些設計人員枉顧設計的節能性能,反而將設計能耗提高,這對于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有著消極作用。

(2)專業水平不高。由于大部分機械設計工作有專門設計人員進行操作,如果設計人員在只是理論方面故步自封,不愿與更隨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與先進的設計方式和設計理念相脫節,甚至抵觸新的設計知識,導致機械設計滯后,無法實現節能。另外,還有很多設計人員忙于設計工作,沒有對設備的使用情況進行深入了解,導致設計理論與實踐相脫節,所設計出的機械設備無法與實際使用相符合,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

(3)設計水平過低。由于受到現有技術水平的限制,有很多設計思想無法實現,及時進行勉強實現設計思想,也會造成機械設計成本增加,因此,受限于經濟效益,大部分機械制造商并不會完全按照設計要求進行節能技術的引用。這就導致節能技術和節能理念只停留于表面,并沒有真正的落到實處。

3 做好機械設計節能工作的措施

篇(2)

經濟的快速發展將會導致環境污染嚴重和資源短缺情況的出現。這些問題將會反作用到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如何妥善地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保護之間的關系成為社會穩定發展的重點。節能是環境資源保護的重要形式。加強對機械設計節能基本原理的研究,才能夠發揮出機械設計節能效果。機械設計節能應用到工業生產中,對于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意義。

1 機械設計節能基本原理

機械設計節能在動能方面的影響最為明顯。傳統機械設計主要考慮的是輸出功率變化,特別是設備在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波動。機械設計節能對于設備加工精度與周期影響更為突出,在設備加工的時候,需要根據動能狀況及時地進行能源回收或者轉化。并且根據節能特點,做好設備調節系統動能變化,能夠在最小范圍之內完成能源的回收。輸出力會根據節能狀況進行調整。在不同運行環境中,機械設備輸出力會有明顯的差異。特別是相同機械設備運行過程都會涉及到節能改善。在較短的時間內機械設備運行會產生較大的波動,這些波動出現的阻力都會影響到機械設備的運轉情況,并且會隨著變化減小,節能的效果也會更加的明顯。機械設備在運行的時候都會涉及到摩擦等阻力,調整零件精度或者的方式都能夠提升設備的使用效率。因此,在機械設計節能效果上要最大限度地降低無用功的產生,對于節能原理要進行充分的總結,處理好動能、輸出力以及無用功之間的關系,能夠根據設備情況進行機械設計節能的改進。通過對參數變化的研究,實現能源的有效節約。

2 機械設計節能的應用效果

2.1 人才培養與新技術的應用

機械設計節能涉及到很多多方面的知識,需要專業性較強的工作人員才能夠完成。專業人才是開展機械設計節能基本原理研究的核心基礎。針對這種情況要持續進行工作人員專業培訓,這是實現機械設計節能必要條件。在實際技術基礎上進行整體性突破,并且要充分地運用信息技術實現機械設計節能水平的提升。

2.2 強化電子控制系統

電子控制系統對于提升機械設計節能效果的準確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電子控制系統能夠對機械設計節能進行實時監控,做好機械設計節能控制工作,通過智能化系統對機械設計節能狀況進行判斷。有效地控制功率輸出,并且避免消耗的進一步擴大。使機械設計節能效果達到最大優勢。電子控制系統同時還能夠對自身進行檢測,發現其中存在的限制因素,有效地延長機械使用的壽命。

2.3 加工設備設計

工業生產機器主軸在運行中產生的波動很容易影響到產品的質量。為了能夠更好地解決這一個問題。需要利用機械設計節能技術在機器運轉過程中加入轉動慣量較大的飛輪,這樣能夠更好地起到調節波動的作用。能夠將不均勻系數都調控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并且保證機器能夠正常的運轉。在不均勻狀態下的輸入功率都會產生較大的能源消耗,并且輸出與動能變化產生的數據會持續的疊加。機器運轉中的轉動慣量飛輪會根據初相位不同進行功率比較。在平衡理論下的機械運轉數據差距也會變得更小。

2.4 升降機械設計

升降機在使用的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為了能夠實現升降機節能環保,就要在機械設計節能基本原理下對升降機進行能源消耗控制。升降機械主要是大壓力容器下驅動的設備移動,這樣就能夠實現機械在空中進行作業或者維修。升降機產生的消耗主要是來自于貨物運輸上升或者下降。高空機械作業都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對動力與能量進行高度調整。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地開展高空作業。但是在實際工程作業中,機械設計節能原理會對升降機的結構與設計進行優化。最終將會實現能源的節約。比如,當曳引驅動機構和傳統的升降機械以相同的速度提升質量相等的貨物或者重物時,前者可以更加有效地實現升降機的平衡,減少升降過程中的能源消耗,使得系統勢能在最小范圍內變化甚至維持常量。機械設計節能工作的開展需要處理好材料與動力源之間的關系選擇。要將設計理念融入到升降機結構中,特別是要注重電子控制系統的應用。電子控制系統能夠更加突出升降機的自動性,并且會實時進行監控,提升工作人員的安全性。

3 結束語

可持續發展成為我國經濟與社會不斷進步的重要載體??沙掷m發展道路能夠實現自然、資源、人類等方面的和諧統一。特別是工業生產中融入可持續發展理念將會實現節能減排。針對這種情況要強化機械設計節能效果,明確掌握全面的機械設計節能基本原理,通過掌握理論知識指導工業實踐生產,這樣能夠實現成本投入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資源出現嚴重浪費,在根本上保o環境。對于構建和諧文明健康的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機械設計節能在社會發展充分發揮巨大作用。保證機電產品消耗得到控制,實現降低輸入功率。

參考文獻

[1]宮浩.淺談機械設計中的材料選擇和應用[J].科技致富向導,

2015,08.

[2]石建.關于機械設計加工中應注意的一些問題[J].科技致富向導,2015,09.

[3]萬侖侖.淺談機械設計的發展方向[J].科學中國人,2015,18.

[4]石磊.機械設計自動化設備安全控制分析[J].科學家,2016,09.

[5]談亮鴻.淺析食品機械設計與普通機械設計的對比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4,14.

篇(3)

中圖分類號:TE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基于動能的機械設計節能方法證明

人們以往對系統動能變化率對輸入功率的影響研究,主要對機器工作過程中經過“起動-工作(勻速)-減速”3個階段中的第1和第3階段進行分析。雖然也對不勻速的第2階段進行分析研究,但主要是針對機器周期性速度波動和非周期性速度波動的如何調節,為提高使用壽命、工作精度進行研究,很少涉及到功率問題。所以,還應對系統動能的變化率對輸入功率的影響進行分析研究。

機器系統結構復雜,在其內部所有運動件均按設計要求作各自的運動(平動、轉動和平面運動等),故該系統動能T可表示為:

(1)

式中:Ici為轉動慣量;ωi為角速度;mi為質量;vci為速度。

對式(1)求導,可得系統動能變化率為:

(2)

式中:εi為角加速度;αci為加速度。分析式(1)可得出如下結論:

短時間內,系統動能在最大范圍內變化,或系統動能在制動過程中沒有得到回收或轉換而白白浪費等,均是系統動能變化率引起輸入的功率較高和能量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若系統動能為常量,則系統動能的變化率所需輸入的功率為0,與速度的大小無關。

為了便于分析,將系統動能表示為由多個用周期函數表示的動能的疊加組合,計算式為:

(3)

則系統動能變化率又可表示為

(4)

式中:ω為基頻;b0為待定常數;t為時間;Bji為幅值;φjib為相位角。

分析可得如下結論:系統動能的變化率的大小取決于系統動能變化的最大幅值B和變化時間t,在相同時間內最大幅值B越小,則系統動能的變化率越??;系統動能變化的最大幅值由機器內各部件的動能的初相位決定;當系統動能的變化率呈周期性變化,在設計時既要滿足提高使用壽命、工作精度,還要達到節能要求,此時,可配置一個相同系統動能的變化率呈周期性變化機構,2個系統動能的初相位相差π角度。

綜上所述,歸納如下:①引起系統動能變化率較高和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為,短時間內系統動能在最大范圍內變化;②系統動能在整個工作過程中沒有得到回收或轉換。基于動能的機械設計節能方法,在設計機械系統時,只要使系統的動能為常量,或在最小范圍內變化;若機器系統動能的變化率呈周期性變化,還可再設計一個與原周期變化相同的機構,使2個系統動能的初相位相差π角度;對于制動頻繁的機器或工作裝置,應設計一套將能量(動能、勢能)儲存或轉換系統;則維持系統正常工作所需輸入的功率將會降低和能量得到充分利用。系統的動能為常量和在最小范圍內變化的必充條件是,各動能2個相鄰的初始相位角的之差為π或在π附近。

2、降低其他輸出力消耗功率NSF措施的論證

機器在工作過程中的輸出力,針對不同的工作對象便以不同的形式表示,如車輛的輸出力,包括行駛阻力、坡道阻力、慣性阻力等;刨床的輸出力為刨刀的削力;振動機械的輸出力還包括激振力;液壓機械的輸出力為推力或扭矩(與油壓和流量有關)等。由此分析可得出,機器輸出力是由不同形式的力組成的。

除了重力外,其他輸出力在少數情況為常量,在多數工作狀態為變量,若將其中某一輸出力Fsi與其速度vsi的乘積可表示為某輸出力消耗功率NSFi,或將其輸出扭矩Msi與其角速度ωsi的乘積可表示為某輸出力消耗功率NSF。則輸出力消耗功率NSF可表示為:

(5)

根據機器檢測的數據結果,式(5)中每個輸出力Fsi、Msi的工作速度,仍然以周期性的變化顯示。根據周期函數的性質,周期函數無論是與常數還是其他任意函數的乘積,其結果為周期函數和非周期函數2種。所以機器系統其他輸出力消耗功率NSF可以看作為多個周期函數和非周期函數的合成?,F將其以多個周期函數合成表示為:

(6)

式中:ω為基頻;c0為待定常數;Cji為幅值;φjic為相位角。

分析結果可得:以周期函數和非周期函數表示的其他輸出力消耗功率在較大范圍內變化時所需匹配的平均功率較大;其他輸出力消耗功率的變化與每個輸出力Fsi、Msi和其工作速度vsi、ωsi有關;當其他輸出力消耗功率在較大范圍內變化,則每個輸出力Fsi、Msi或系統動能必然在較大范圍內變化。若要將其他輸出力消耗功率降低,則以周期函數和非周期函數表示的其他輸出力消耗功率應在較小范圍內變化,其充分必要條件是每個輸出力Fsi、Msi的工作速度vsi、ωsi的乘積所表示的周期函數或非周期函數的相位應相差π。

綜上所述,歸納如下:①引起其他輸出力消耗功率較高的原因為,短時間內輸出力Fsi、Msi或系統動能在最大范圍內變化;②降低其他輸出力消耗功率NSF的措施,在設計機械系統時,只要使以周期函數和非周期函數表示的其他輸出力消耗功率應在較小范圍內變化,則維持系統正常工作所需輸入其他輸出力消耗功率將會降低;在最小范圍內變化的充要條件是每個周期函數相鄰的初始相位角之差為π或在πrad附近;針對某輸出力和工作速度的乘積所表示的周期函數就是機器系統的周期函數,還想取得更佳的節能效果,應再附加一個相同周期函數機構,2個相同周期函數機構初相位應相差π。

3、降低無用功率NR措施的論證

機器在將能量傳送到工作裝置和作用,并與工作對象(或介質)在工作過程中,由于摩擦發熱、發聲、以及彈性、塑性變形等,要損耗掉一部分功率,即無用功率。雖然其量與機器的傳動方式、制造精度、條件等有關,但對損耗功率的發聲、彈性、塑性變形現象進行動力學分析,可知產生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部件運動過程中的慣性作用使其受力不均勻、變化較大。從能量分析可得出,部件受力不均勻、變化較大的原因是,系統的動能或勢能在較大范圍內變化。

動摩擦因數不僅與接觸物體的材料和表面有關,而且與接觸物體間相對滑動的速度大小有關,動摩擦因數隨相對滑動速度的增大而減??;若系統的動能或勢能在較大范圍內變化,即使部件的接觸表面的摩擦因數不變,但接觸表面的正壓力則呈周期變化,所以摩擦力與摩擦力損耗功率呈周期變化。同時鑒于機器發聲、彈性變形也基本都是周期性的,故無用功率NR可用周期函數表示為:

(7)

式中:ω為基頻;d0為待定常數;t為時間;Dji為幅值;φj為相位角。

分析以周期函數和非周期函數表示的無用功率,可得:當以周期函數表示的無用功率在較大范圍內變化時,所需匹配的平均功率較大;當無用功率的變化主要與每個無用輸出力Fsi、Msi的工作速度vsi、ωsi有關,若其他輸出力消耗功率在較大范圍內變化,則無用輸出力Fsi、Msi或系統動能必然在較大范圍內變化。

引起無用功率較高的原因是,短時間內以周期函數表示的無用功率在較大范圍內變化。降低無用功率NR措施:在設計機械系統時,只要使以周期函數表示的無用功率在較小范圍內變化,則維持系統正常工作所需輸入無用功率將會降低。

4、機械設計節能基本原理的歸納整理

將基于動能的機械設計節能方法,降低其他輸出力消耗功率的措施,降低無用功率的措施歸納為機械設計節能基本原理。在設計機械系統時,只要使系統動能為常量,或使其能量在最小范圍內變化;只要使以周期函數和非周期函數表示的其他輸出力消耗功率、無用功率在較小范圍內變化;調整系統動能變化率、其他輸出力消耗功率、無用功率3個函數初相位,使輸入功率函數幅值在最小范圍內變化;若機器或工作裝置使輸入功率函數幅值在較大范圍內變化,應再配置一個與輸入功率相同周期函數的工作裝置,使新的合成輸入功率函數幅值在較小范圍內變化,或直接配置一套能量儲存或轉換系統;則維持系統正常工作所需輸入功率將會降低,系統能量將得到充分利用。

結束語

總之,在機械設計中,遵循節能的基本原理,將其應用到其中,才能夠真正的促進我國機械設計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保證我國機械制造業在技術上不斷獲得新的突破。

篇(4)

“基本原理概論”課(以下簡稱“原理”課),是大學階段4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學術性和邏輯性最強的一門課程,它是從基本理論的角度幫助大學生弄清楚什么是,為什么要始終堅持,如何堅持和發展。中央五號文件及其實施方案規定,“原理”課要著重講授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的科學內容和精神實質,正確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這里明確規定了“原理”課教學要把握“一個主題”,貫穿“一條主線”,突出“一個重點”。也就是說,“原理”課要以什么是、為什么要始終堅持、怎樣堅持和發展為主題,以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為主線,以闡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重點,掌握了這“三個一”,就掌握了“原理”課的定位和基本任務。

概觀“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教材,基本是按照“原理”課的這一定位和基本任務編寫的。但如何把這一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卻需要每一位任課教師發揮自己創造性的潛能,認真思考和精心設計來完成。筆者認為以問題意識為切入點設計整個教學活動和各個教學環節,是一條切實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學上的問題意識

教學上的問題意識,是指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始終從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出發,以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和理論上感到困惑的問題為主線,通過運用的方法論對社會熱點或理論困惑進行系統分析,達到闡釋基本原理的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這里強調的問題意識,是強調教學是一項目的性很強的工作理念,必須有對一門課的整體設計和每節課的專門設計。同時強調教學本身是一項創造性很強的工作,也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是這里發現和解決的是學生的問題。

從問題意識入手進行教學設計,主要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大學生群體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他們對任何新奇的事物都抱有興趣,加之互聯網技術的發達,使他們關注世界和社會的發展變化,喜歡思考任何突發事件和突出事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二是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雖然學生喜歡思考和尋找問題背后的深層原因,但由于他們沒有掌握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對事物的看法有時過于膚淺和零散,加之受到網絡上各種不同觀點的影響,有時甚至會顯得偏激。通過問題意識進行教學設計,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對問題的系統分析,幫助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學會運用的方法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通過問題意識設計教學環節

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問題意識設計教學環節,主要需做到3個方面:

一是選準切入點。切入點是指學生感興趣,但還沒意識或反思到的問題。切入點找到了,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可以找到貫穿整個教學環節始終的主線。例如,基本原理的開篇就講到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學生在高中階段就已經知道了不管是物質第一性,還是精神第一性都是區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根本標準。在講這一部分的時候,我們找到的切入點是:“物質‘第一性’與精神‘第一性’”這兩個“第一性”是不是一回事,應該怎樣理解哲學上的“第一性”。

二是教學活動環節設計本身要有邏輯性和系統性。教學活動環節的設計在找準切入點的基礎上,對教材的內容要進行有邏輯性的系統設計,力求把原理講透,講出理論所應有的吸引力和懾服力。

三是要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有針對現實案例的實際訓練。重點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何從實際案例中找到切入點,發現問題;如何運用的基本原理對問題進行系統分析。

以問題意識進行教學設計

以問題意識進行教學設計,需要處理好3對基本矛盾:

一是處理好案例選擇與闡述原理之間的矛盾?!霸怼闭n的主要教學目的是闡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我們往往是通過一個個特殊的案例來闡述一個普遍的原理和方法,因此,在教學中必須首先處理好案例選擇和闡述原理之間的矛盾。我們認為案例教學和原理闡述之間是手段和目的的關系。案例教學是一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因此在案例的選擇和應用上應該清楚案例實際是現實生活中出現的熱點、難點和困惑,是一個切入原理闡述的話題,通過對話題進行的分析,達到闡述原理的目的。也就是說案例是感覺經驗意義上的問題,而原理的闡述則是借助于概念對原理進行的系統闡釋。

二是處理好體系精神與邏輯表達之間的矛盾。基本原理是一個內容系統完整且包羅萬象的整體。馬克思說:“不論我的著作有什么缺點,它們都有一個長處,即它們是一個藝術的整體。” 由于教學時數的限制,不可能對基本原理的所有方面都進行面面俱到的講授,只能有所選擇,而這種選擇應體現出基本精神內涵的概念范疇和基本原理?;驹硎怯梢幌盗刑囟ǖ母拍罱嫸傻倪壿嬁蚣芎腕w系,這一框架和體系就其內在精神來講,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用哲學方法和認識方法;從外在表現來看,則是由“外在”具體的概念、范疇組成的邏輯表達框架。體系精神與邏輯表達框架結合在一起,就構成了的基本原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從分析的基本原理的邏輯表達方式入手,引導學生掌握基本原理的內在體系精神。

三是處理好學術研究與問題教學之間的關系。學術研究和教學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只有有了高水平的學術研究成果,才能有高水平的教學。但是學術研究與教學活動是兩類不同的活動,相關學術研究成果只有通過教師的創造性轉化,才能用在教學過程中。正如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指出:“整體,當它在頭腦中作為思想整體而出現時,是思維著的頭腦產物,這個頭腦用它所專有的方式掌握世界,而這種方式是不同于對世界的藝術精神的、宗教精神的、實踐精神的掌握的”。 馬克思在此提出了人類掌握世界的不同方式問題,并且認為每一種方式都以其“所專有的方式掌握世界”。教學也是這樣,需要教師遵從大學生身心成長的規律,用教學所需要的專有方式去設計教學過程。

注:本文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務處2011年重點課題“拓展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的實現途徑研究”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張汝倫:《黑格爾在中國―一個批判性的檢討》,《復旦學報》,2007年第3期。

2.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頁。

篇(5)

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堅持基本原理與具體實踐相統一

 

馬克思恩格斯從不設定一個未來社會的模式,也沒有過早的描述未來社會的具體細節,更不愿意憑空猜測無法預知的未來。馬克思恩格斯對于未來社會的設想只是一個輪廓和方向,它沒有為后人設計社會主義的“模式”。

 

馬克思恩格斯以他們生活的資本主義社會為研究對象,揭示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和歷史命運是他們著作的核心內容。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設想,社會主義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同時取得勝利的基礎上建立的,它是一個繼承資本主義所創造的各種文明成果,又高于資本主義的一種新型社會形態。這種社會的基本特征,大體可以概括為四種情況:一是具有普遍意義的歷史論斷,任何國家從事社會主義普遍遵循的普遍原理。二是運用比較對照的方法以當時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條件狀況作為參照而提出來的觀點和看法,這些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的。三是對未來社會的最初的、不一定成熟的理論和設想,也就不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四是隨著歷史的變化和發展只有與現實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得以實現,并顯示其生命力特征。由此可見馬克思恩格斯沒有為各國如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提供一個具體的答案,更不可能設計一個現成的模式。馬克思恩格斯歷來反對把他們的理論機械的加以重復教條化,而是說他們的理論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人們行動的向導。他們反復強調,未來社會是一幅什么樣的圖景,將來會采取哪些措施,這完全應該由當事人根據當時的歷史條件來決定,任何人都沒有義務也不可能為后人制定一整套具體的行動計劃。可見在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那里,基本原理與具體實踐相統一的原則,不僅一開始就是十分明確的,而且是必須堅持的首要的根本原則。因此從實際出發,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正確的理解和科學的對待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未來社會的預見和設想,就成為者冷靜思考和妥善解決的一個大問題。

 

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堅持一般規律與民族特點相統一

 

一般規律作為社會歷史發展中本質關系的理論抽象,指明了每個國家和民族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和共同要求。但是這種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性在轉化為每個國家的現實過程中,受到各個國家和民族之間的自然條件和歷史原因的制約,從而表現出不同的形式和特點。

 

由于自然和歷史的原因,各個國家和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經濟形式、生活習俗和文化傳統等,展現了人類發展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的差異主要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一是同一時期的各個不同國家存在著各自不同的特點。這不僅表現在發達國家、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不同類型上,還表現在每個民族國家不同于其他國家的諸多特殊方面。二是同一類型的國家存在著各自不同的特點。三是同一國家在不同的階段和不同的地區也存在著各自不同的特點,甚至并存著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社會形態。等等,正因為各個國家在發展過程中顯示出不同的特點才使我們的世界成為一個豐富多彩的世界。要使社會主義發展的一般規律和基本原則正確地適用于不同的民族國家,就意味著各民族都要走社會主義這一必由之路,但其具體的走法只能根據各國家和民族自己的特征去選擇。

 

而反映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也只有通過各國各民族的特殊發展形式才能表現出來。社會歷史發展的規律主要包括:一是社會歷史發展總是從低級到高級的趨勢前進。二是社會歷史的發展是由經濟狀況決定的,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著社會不同的經濟形態。三是社會歷史發展階段上的每一個相同的社會制度都有其共同的本質特征。

 

所以我們要善于把一般規律與民族特點結合起來,既不能以一般規律否定民族特點,也不能以民族特點否定一般規律,不承認一般規律,民族特點的區分就會失去準繩,不懂得各國各民族的不同特點,就無法理解紛繁復雜和迅速多變的社會現象。當然也要防止和反對兩種傾向:一種是只看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另一種只看各個國家和民族的不同特點,離開社會主義的一般原理就本國特色談本國特色。

 

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堅持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

 

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就是共性與個性、統一性與獨立性的關系。矛盾的特殊性作為個性包含著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共性寓于個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又貫穿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共性統攝著個性。共性與個性相互聯結、相互制約、相互過度。作為方法論它對于人類的認識和實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不論是開創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還是開創中國特色的建設道路都必須實現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而要實現這種結合,就必須堅持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的原理。所謂的普遍原理,也就是各國無產階級政黨在解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所遇到的矛盾性時所遵循的普遍規律,因而這些普遍原理是矛盾普遍性的體現。我們只有把的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才能摸索到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特殊規律,找到符合中國實際的發展道路。

 

列寧指出:“的精髓,的活的靈魂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他曾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普遍發展的規律與各國發展的具體道路之間的關系無論是革命還是建設,都不存在一個先驗的模式,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公式,而是要善于把的普遍真理與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堅持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要善于把的普遍真理與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能在解決本國具體問題的實踐中開創一條適合自己情況的發展道路。

 

在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結合的實踐中,始終注意防止和反對把共性與個性割裂開來的傾向,尤其是教條主義傾向。作為普遍真理,它提供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而是研究具體問題的出發點和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只有與具體的實踐相結合才有意義。而教條主義的特點不是從實際出發,而是從書本出發,經驗主義的特點是從狹隘的實際經驗出發,輕視理論,輕視普遍性,常常把局部經驗夸大為普遍真理。他們從實質上都是割裂了理論與實踐、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的關系。

 

篇(6)

1 概述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日用陶瓷要求也越來越高。僅靠改變花式品種,難以適應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因此,筆者公司在市場調研基礎上,引進清華大學新型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高新技術,開發凈化空氣陳設瓷壁爐新產品。產品的創新是以鈦有機醇為原料,研制出凈化功能的多孔陶瓷,并與電器、陳設瓷壁爐框體、仿真燃燒瓷飾件等組裝而成。產品具有凈化空氣、取暖、涼風和陳設欣賞等用途,可廣泛應用于家庭、賓館、辦公室、餐廳等。

2 凈化空氣陳設瓷壁爐產品的技術、質量指標

凈化空氣陳設瓷壁爐產品可達到如下指標。

(1) 電氣安全、熱風輸送、陳設藝術方面的技術性能指標執行GB4706?1(IEC335-1)、GB4706?28(IEC335-2-30)和企業產品標準。

(2) 凈化空氣方面主要技術性能指標:臭氣有害物質(代表物:HCHO、C7H8、SO2、NO2)去除率≥90%;滅菌率≥90%;風量≥6m3/min;電耗≤50W。

(3) 關鍵部件TiO2光催化遠紅外多孔陶瓷表面薄層TiO2粒度平均直徑≤50nm;遠紅外輻射率≥90%;呈銳鈦礦晶型;吸收波長為300~500nm。

3 產品的基本原理和關鍵技術內容

鈦有機醇類與其他有機醇類、無機鹽等經特定工藝反應,并將摻雜改性劑和銀等金屬離子復合,混合溶膠后生成摻雜改性納米TiO2光催化復合功能陶瓷液(穩定液)。多孔陶瓷載體經特定工藝先后浸漬高效紅外粉漿、TiO2復合功能陶瓷液,熱處理后制成TiO2光催化遠紅外凈化功能多孔陶瓷部件,功能多孔陶瓷表面中TiO2以平均直徑≤50nm顆粒均布。凈化空氣陳設瓷壁爐正面出風口裝有上述功能多孔陶瓷部件和除塵網;內有等離子體部件、紫光燈和電風機。通電時,紫光燈照射多孔陶瓷部件,電風機使室內空氣強制對流。在紫光照射和紅外粉作用下,多孔陶瓷表面納米TiO2薄層由于具有量子效應、小尺寸效應、表面效應和摻雜改性效應、光催化活性高等特征,激發產生大量電子、空穴。其中,價帶空穴可以將能級比其高的物質氧化,導帶電子可以將能級比其低的物質還原。在高效的氧化、還原作用下,產生負氧離子和OH活性自由基,并分解了流過功能多孔陶瓷的有機物分子和生物分子,起到了凈化空氣、除臭、抗污垢、殺菌等功能。等離子體通過施加高壓產生等離子,而離子化對流空氣中的煙塵、霉菌等帶正離子后,在負極被捕獲,實現凈化。壁爐中還裝有背景燈泡、光折射鏡片、仿真木樁煤碳瓷飾件和電熱元件。通電時,電光折射、爐腔中瓷木樁煤碳飾件仿真燃燒、火焰跳動,圖象逼真,起到藝術欣賞的功能。在冬天,電熱元件加熱對流空氣以熱風送出,有取暖功能。

3.1 TiO2功能陶瓷液制備

本產品的關鍵技術是高效摻雜改性納米TiO2光催化復合功能陶瓷液的制備技術(即配方與工藝的確定)和多孔陶瓷浸漬紅外粉漿、功能陶瓷液,以及熱處理形成TiO2薄層的工藝技術,包括:載體與紅外粉漿、功能液的優化配比、復合化和熱處理技術。其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3.2 凈化空氣多孔陶瓷制作

凈化空氣多孔陶瓷的工藝流程如圖2所示。

3.3 凈化空氣陳設瓷壁爐整機裝配

凈化空氣陳設瓷壁爐整機裝配的工藝流程如圖3所示。

4 產品的技術創新及難點問題

本產品的技術創新點為:一是產品結構的創新。將浸漬高效凈化材料的功能多孔陶瓷部件與電器件、工藝陳設瓷壁爐框體與飾件組裝制成具有藝術欣賞、暖涼風、凈化空氣多功能的家用電器;二是凈化空氣技術創新。采用吸附、遠紅外活化、光催化、等離子體等功能特性集于一體的高效凈化技術。其中,功能多孔陶瓷載體制作中加進了遠紅外材料,大大增強了降解物的反應活性,提高光催化效果;三是高穩定性的功能陶瓷液制備工藝創新。使用鈦有機醇類、無機鹽和其他有機醇類,以特定工藝反應,并將摻雜改性劑、銀等金屬離子復合,制備納米TiO2光催化功能陶瓷液。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并提高了功能材料的光催化效率與滅菌效力。

篇(7)

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高職教學質量的核心,也是高職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戴士弘先生根據我國高職院校的實際,提出了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6+2),其中的“6”是指:(1)工學結合、職業活動導向;(2)突出能力目標;(3)項目任務載體;(4)能力實訓;(5)學生主體;(6)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的課程教學。原則中的“2”是指:(1)某些課程教學內容(如德育內容、外語內容)必須要注意采取“滲透”到全院所有課程中去的方式,而不僅僅依賴集中上課的方式;(2)對于職業能力中的“核心能力”(如自學能力、與人交流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等)也必須要注意“滲透”到所有課程中去?!?+2”基本原則可以代表先進職業教育觀念的主要內容,是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中可操作、可展示、可核查的內容,解決了高職課程教學改革的難點。本文以“酒店企業管理”課程為例展示“6+2”基本原則在課程整體設計中的具體運用。

一、課程簡介

1.課程性質和地位

“酒店企業管理”是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專業必修課。本課程以酒店日常管理的工作過程與實踐為基礎構建課程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酒店管理綜合能力,符合酒店管理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和任職崗位群的要求。

2.課程對應的崗位

酒店前廳部、客房部、餐飲部、康體中心、人事部、營銷部等部門的服務與中低層管理人員

3.工作任務

制訂酒店管理的目標與計劃,酒店員工招聘與考核,酒店服務質量管理,酒店運行成本的控制。

4.先修與后續課課程

先修課程是:酒店服務禮儀、前廳客房服務與管理、餐飲服務與管理、會議服務與管理;后續課程是:頂崗實習、畢業論文。

二、課程目標設計

1.能力目標

本課程的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能能開展酒店基層管理工作:(1)能根據酒店服務內容設計酒店服務與管理業務服務流程;(2)能編寫酒店管理執行計劃,能組織落實計劃;(3)會從事酒店員工招聘工作;(4)能制訂酒店培訓方案并能培訓酒店服務員;(5)能制訂和設計酒店崗位薪酬;(6)能制訂酒店服務質量標準;(7)能制訂和實施酒店餐飲采購制度和設計倉儲管理流程;(8)能策劃酒店節能環保和降低物耗的管理方案。

2.知識目標

與能力目標相對應的知識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酒店管理的相關理論和知識:(1)掌握酒店管理服務業務的主要內容;(2)掌握酒店基層管理活動的職能;(3)掌握酒店管理目標與計劃的構成;(4)掌握酒店組織的部門的構成與職能;(5)掌握酒店人力資源與管理的基本原理;(6)掌握保證酒店服務質量的管理方法;(7)掌握控制酒店成本的管理技術。

3.素質目標

本課程的素質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服務意識、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和學習能力:(1)形成酒店基層管理者的現代管理服務理念;(2)養成忠于職守、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3)與他人合作的團隊精神;(4)自學能力;(5)分析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6)前沿信息收集與分析能力。

三、課程內容設計

本課程以河源職業技術學院交流中心的日常管理為綜合貫穿項目,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在學院交流中心半工半讀,將學生分配到交流中心的各個部門,下課后即到各部門上班。本課程的教學活動將圍繞交流中心的日常管理活動來開展,采取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等教學模式,以課程涉及的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為依據,以5個具體的子項目為載體,以項目所包含的12個訓練任務為驅動,在具體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在教中學、學中做,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一體化。

四、課程考核方案設計

本課程以真實工作任務為依據,對學生的能力訓練過程進行精心的設計,課程考核設計同樣強調形成性考核,體現綜合應用能力。

1.形成性考核(占70%)

(1)平時成績(占形成性考核的20%) 包括考勤(5%)、學習態度(5%)、課堂提問(10%)。

(2)項目成績(占形成性考核的80%)

具體分值見表2。

2.終結性考核(占30%)

采取筆試(開卷)方式進行,運用所掌握的酒店管理的知識,寫一份改進本部門工作的設想。

五、結語

基于“6+2”基本原則的高職“酒店企業管理”課程整體設計和單元設計,注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以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為平臺,以仿真及全真的酒店企業管理工作(項目)為載體,以項目所包含的任務為驅動,在具體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重視學生校內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在教中學、學中做,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一體化。充分體現了高職課程職業性、實踐性、開放交互性的要求,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教學效果,培養了學生酒店管理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科學教育出版社,2007.

篇(8)

關鍵詞:知識經濟 會計 基本原則 基本假設

21世紀,是發展知識經濟的時代,是高科技大發展和經濟管理水平大提高的時代,這種大環境,將推動會計發生相應的重大發展。經濟的全球化、數字化、網絡化、無形化特征,便傳統會計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與環境相適應,會計是千秋大業,凡有經濟活動的地方,都需要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使用計算機進行核算只是改變了核算的手段和形式,但不可能改變核算的內容和要求。相反,核算的內容范圍擴大了,要求提高了,信息需要加強了。

一、知識經濟下的會計基本原則

1、歷史成本計價原則

歷史成本計價原則在傳統會計中長期處于”一統天下”的局面”但在知識經濟時代,在以知識為主要資源,依靠發達的科學技術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決定條件的情況下,單一的歷史成本計價暴露出很多缺陷:

1)忽視了”軟資產”的價值。”軟資產”是指沒有物質形態的資產,主要是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的特征在于能夠為企業帶來未來超額經濟利益,若按歷史成本計價,往往會低估無形資產的實際經濟價值,甚至被排除于企業資產負債表之外。

2)不能提供投資者決策所需的相關會計信息。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市場瞬息萬變,風險和收益都呈極大化趨勢,投資者迫切希望會計信息能直接用于決策,以求得盈利多、損失少。而將歷史性會計信息用于決策時,往往有”時過境遷”之感。

3)歷史成本計價模式的相對優勢在降低。在知識經濟時代,隨著互聯網的運用和信息共享,企業獲取資產現時成本、重置成本資料的來源增多,成本下降,可信度和及時性也大為增強,歷史成本計價模式的相對優勢在降低。

2、收入確認原則

收入確認原則,是有關收人人賬時間確認的原則。傳統收入確認原則的最大弊端在于收益揭示不完整,影響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真實盈利能力的判斷。

傳統收入確認原則更確切地說是營業收人的確認原則。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生產的產品是知識密集型產品,具有較高的增值性,忽略其置存收益會影響投資者對企業的整體評價。另外,產品的個性化和網絡商務的興起,使生產商、銷售商、顧客之間信息溝通更為暢通,產品的銷售風險大為降低,資產置存收益實現的可能性顯著提高,因而,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收入確認應由單一的”已實現”標準向”已實現或可實現”標準轉化。

3、費用配比原則

在傳統會計的費用配比原則下,首先應確定成本是否已經消耗。末耗成本仍具有未來經濟效益,應作為資產處理,而已耗成本則應予轉銷。已耗成本與營業收入配合的方法通常有三種:①根據因果關系直接配比;②系統和合理地分攤;③立即確認為費用。配比概念是傳統會計理論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費用與收入的配比是否合理,關系到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4、權貴發生制原則

權責發生制原則是傳統會計的支柱原則之一,它是收入實現原則和費用配比原則的前提。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權責發生制原則也受到較大的挑戰,其原因主要表現奪:首先,權責發生制不利于反映企業本期現金流量信息,現金流量是現代企業非常重要的一項財務數據,它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流動性和償債能力的有效評價。而在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柱的知識經濟時代,由于知識創新、擴散的速度很快,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加劇,企業稍有不慎,就可能面臨破產、清算。其次,權責發生制下所確定的凈收益有其自身的缺陷,會計收益中包括許多非現金的應計和遞延因素,其數額的分配是依據假定關系而進行的,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容易導致收益結果不能真實、可靠地反映企業經營業績。

5、充分披露原則

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經濟環境的復雜化和經濟風險的加劇,充分披露原則成為未來會計最重要的原則之一,企業披露的會計信息范圍不斷擴大。由于現代信息技術強大的功能和低廉的成本,會計既可作貨幣性計量,又可作非貨幣性計量;既可定期報告,又可實時報告,通過多元化信息的提供,使充分披露原則能得到真正的體現。

二、知識經濟下的會計基本假設

貨幣計量假設對任何學科都很重要,因為它為該學科的理論和實務提供了研究出發點,但假說不是一成不變的。眾所周知,現行的會計基本假設是與工業經濟時代的會計環境基本適應的,而知識經濟的來臨,使會計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同時,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也日趨復雜化、多元化。當前財務會計只有及時完善、創新某些理論方法體系,才能在新的經濟環境下,真正發揮會計信息的決策參考作用。

1、會計主體假設

“網絡經濟”的興起,使得會計主體界限越來越難以把握。以數字化技術為先導,以信息高速公路為主要內容的新信息技術革命,使得知識、信息的擴散與應用大大加快,交易、決策瞬間完成,電腦技術的發展與廣泛應用,使通過互聯網形成了所謂“網絡經濟”?!熬W上公司”又可稱為“無實體公司”,它可以通過互聯網橫跨大洋把千萬個個體聯系起來,一旦業務完成時,又可在幾秒鐘內解除這種聯系。

2、持續經營假設

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使競爭愈演愈烈,企業稍有不慎,就可能面臨破產、清算;并購潮流將進一步加劇,會計個體被兼并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競爭激烈可想而知,并購將成為一種趨勢;“網上實體”不適用持續經濟假設,而適用破產清算與破產期間假設。知識經濟社會中,知識更新、擴散的速度很快,經濟活動面臨著較大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網上實體”的特點?!熬W上實體”經營活動的“短暫性”,適時介入退出與轉換的特點,決定了持續經營假設已不能適應,而必須代之以破產清算與破產期間假設。

3、會計分期假設

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傳統的以年度為期的會計分期假設將受到沖擊。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會計法》均規定會計年度為公歷年度,即以公歷1月1日至12月31日作為會計年度,而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內部管理會計以至戰略管理會計的推行,企業對會計信息的需求將朝著多層次、多元化方面發展;在時間上而言,不同管理主體對會計信息的要求不同,因此,會計分期應以它們的需要為基礎,決不能以整齊劃一的日歷年度為標準。

篇(9)

關鍵詞:知識經濟 會計 基本原則 基本假設

21世紀,是發展知識經濟的時代,是高科技大發展和經濟管理水平大提高的時代,這種大環境,將推動會計發生相應的重大發展。經濟的全球化、數字化、網絡化、無形化特征,便傳統會計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為了與環境相適應,會計是千秋大業,凡有經濟活動的地方,都需要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使用計算機進行核算只是改變了核算的手段和形式,但不可能改變核算的內容和要求。相反,核算的內容范圍擴大了,要求提高了,信息需要加強了。

一、知識經濟下的會計基本原則

1、歷史成本計價原則

歷史成本計價原則在傳統會計中長期處于”一統天下”的局面”但在知識經濟時代,在以知識為主要資源,依靠發達的科學技術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決定條件的情況下,單一的歷史成本計價暴露出很多缺陷:

1)忽視了”軟資產”的價值。”軟資產”是指沒有物質形態的資產,主要是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的特征在于能夠為企業帶來未來超額經濟利益,若按歷史成本計價,往往會低估無形資產的實際經濟價值,甚至被排除于企業資產負債表之外。

2)不能提供投資者決策所需的相關會計信息。在知識經濟條件下,市場瞬息萬變,風險和收益都呈極大化趨勢,投資者迫切希望會計信息能直接用于決策,以求得盈利多、損失少。而將歷史性會計信息用于決策時,往往有”時過境遷”之感。

3)歷史成本計價模式的相對優勢在降低。在知識經濟時代,隨著互聯網的運用和信息共享,企業獲取資產現時成本、重置成本資料的來源增多,成本下降,可信度和及時性也大為增強,歷史成本計價模式的相對優勢在降低。

2、收入確認原則

收入確認原則,是有關收人人賬時間確認的原則。傳統收入確認原則的最大弊端在于收益揭示不完整,影響信息使用者對企業真實盈利能力的判斷。

傳統收入確認原則更確切地說是營業收人的確認原則。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生產的產品是知識密集型產品,具有較高的增值性,忽略其置存收益會影響投資者對企業的整體評價。另外,產品的個性化和網絡商務的興起,使生產商、銷售商、顧客之間信息溝通更為暢通,產品的銷售風險大為降低,資產置存收益實現的可能性顯著提高,因而,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收入確認應由單一的”已實現”標準向”已實現或可實現”標準轉化。

3、費用配比原則

在傳統會計的費用配比原則下,首先應確定成本是否已經消耗。末耗成本仍具有未來經濟效益,應作為資產處理,而已耗成本則應予轉銷。已耗成本與營業收入配合的方法通常有三種:①根據因果關系直接配比;②系統和合理地分攤;③立即確認為費用。配比概念是傳統會計理論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費用與收入的配比是否合理,關系到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4、權貴發生制原則

權責發生制原則是傳統會計的支柱原則之一,它是收入實現原則和費用配比原則的前提。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權責發生制原則也受到較大的挑戰,其原因主要表現奪:首先,權責發生制不利于反映企業本期現金流量信息,現金流量是現代企業非常重要的一項財務數據,它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流動性和償債能力的有效評價。而在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柱的知識經濟時代,由于知識創新、擴散的速度很快,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加劇,企業稍有不慎,就可能面臨破產、清算。其次,權責發生制下所確定的凈收益有其自身的缺陷,會計收益中包括許多非現金的應計和遞延因素,其數額的分配是依據假定關系而進行的,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容易導致收益結果不能真實、可靠地反映企業經營業績。

5、充分披露原則

篇(10)

水利工程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且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它的建設具有時展的必然性。近年來,基于經濟發展的需要,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不斷增多,導致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進而引發一系列問題,這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的目標要求是不一致的。要改善這一狀況,就要保證水利工程設計的基本原則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相符。

1生態水利工程對河流的影響

水利工程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生產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水利工程歷史悠久,在產生的初始階段,它的主要作用是灌溉、防洪和發電等,為社會生產的順利進行提供支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水利工程的發展也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從建設角度來講,水利工程的施工工藝和施工技術有了明顯的改善;從社會效益角度來講,水利工程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越來越重要,與人們的生活聯系得越來越緊密。但是,在水利工程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的今天,生態環境破壞問題越來越突出,導致河流自身的多樣性、連續性等特點遭到破壞,河流的水深、水溫、流速等均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些變化對生態系統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在當前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下,水利工程建設必須遵循節能和環保原則,以保護生態環境為中心,兼顧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全面發展,并將對河流造成的不利影響降至最低,盡可能地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態,遵循自然規律,必要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完善。

2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性

現階段,水利工程建設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解決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勻問題和防止旱澇災害發生。但是,相關部門過度關注上述方面,忽略了自然生態平衡的動態化特點。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是通過其自身的自我調節實現的,那么從這方面來講,要維持河流的多樣性,就必須加強對生態文明的調研和評估,對河流生物進行全面的調查,并將其納入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方案的考慮范疇。在完成這一部分工作后,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提高河流周圍土地的利用率,注重對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優化,盡可能地減少河流兩岸的占地面積,并對河流流段水平流量的數據庫進行合理分析,進一步優化水利工程的建設結構,從而提升水利工程的觀賞價值和生態價值。另外,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對于河道破壞的自我恢復也是十分有利的。

3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的基本原則

3.1經濟性和安全性原則

當前,雖然人們對水資源的利用方式多種多樣,且不同的河流有著不同的水利工程設計類型,但是,無論哪一種水利工程,在對其進行設計時,都要遵循安全性和經濟性原則,這是水利工程發展完善的客觀要求。在對生態水利工程進行設計時,設計人員要深入施工現場,仔細評價河流總體水質,并對可能影響工程建設的因素予以充分考慮。此外,還需要了解河道的走勢和水流所攜帶泥沙的搬運、堆積狀況。只有掌握了全面的信息資料,才可以保證水利工程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不會出現顧此失彼的情況,才可以延長水利工程的使用壽命,進一步提升其安全性和經濟性,且便于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3.2水體內部環境的多樣性

自然界的生物是具有多樣性和相互性的一個循環系統。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如果一個地區的自然環境種類較多,那么生物的種類也必然很多,這一地區的生物食物鏈也就更加復雜多樣。從這一層面來講,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時,設計人員就需要掌握河流近期和未來的水文狀況,并全面了解本地區生物種類與生態環境的具體關系,在此基礎上對水利工程的設計方案進行生態影響評估,聯合相關專家對設計方案作最后的評估和預測,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從而保證方案設計不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提升水利工程的生態環境效益。

3.3河流系統的自我修復功能

與過去傳統的水利工程相比,現階段的水利工程除了要考慮最基本的要素外,還需要在設計過程中重點考慮河流系統的自我修復功能。人為作用所修建的水利工程對河流系統自我修復功能的影響十分有限,只有自然作用在經過了長期的選擇之后所形成的河流生態圈才具備這一功能?;诖?,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時,不能片面地夸大人為作用,要綜合考慮水利工程建設、大自然的生態狀況以及生物圈。這樣,不僅可以對生態系統起到保護的作用,還可以大大降低工程建設成本,進一步提升工程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3.4從整體上把握景觀尺度

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時,需要考慮水利工程自身的特殊性。這是因為大多數水利工程建設都是在河流流域開展的。因此,要從整體上把握景觀的尺度,并且綜合考慮生態系統的整體功能。此外,還要依據水文系統合理地設計景觀,不能單單從一個角度去分析,而要從生態環境的不同角度出發,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4總結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水利工程建設項目越來越多。水利工程是與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對社會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在對生態水利工程進行設計時,需要結合河流特點、地形特點和水文特點等多方面因素,從整體上把握,遵循相關原則,確保方案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從而使水利工程在最大程度上發揮自身價值。

作者:霍華山 單位:酒泉市三木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趙燦.淺談生態水利工程設計方面的基本原則[J].工業C建筑,2015(21):43.

上一篇: 檔案管理概述 下一篇: 大氣污染防治措施建議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奇台县| 河源市| 洪泽县| 鸡泽县| 郯城县| 华阴市| 锡林郭勒盟| 宾川县| 寿阳县| 彭泽县| 卓尼县| 韩城市| 井研县| 十堰市| 将乐县| 大洼县| 金山区| 安国市| 独山县| 汉寿县| 穆棱市| 于田县| 十堰市| 康保县| 汉寿县| 交口县| 芦山县| 广德县| 博客| 巴南区| 淮北市| 尖扎县| 遂平县| 平陆县| 钟祥市| 阜新| 登封市| 原平市| 石狮市| 凤阳县| 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