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17 15:45:34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電商分析論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隨著Internet的迅猛發展,電子商務的發展漸趨成熟。電子商務的交易形式主要有B2B和B2C兩種形式,在這兩種形式中,B2B的電子商務市場要遠大于B2C的電子商務市場,由于電子商務的交易過程與實體市場的交易過程是不一樣的。所以,對于每個交易而言,是選擇網上交易還是實體交易取決于這兩種交易方式的交易成本。
1電子商務的成本構成
1.1技術成本
電子商務的技術成本包括軟硬件成本、學習成本和維護成本。電子商務是各種技術結合的產物,昂貴的投資,復雜的管理和高昂的維護費用使得一些系統、技術和人才匱乏的企業望而卻步。面對客戶無力應付復雜的技術平臺和高昂的軟硬件配置的實際問題,ASP這個行業便產生了,但是這種租賃式服務的價格和質量能否為企業所接受,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電子商務的技術成本,還有待于實踐的驗證。
1.2安全成本
在任何情況下,交易的安全總是人們關心的首要問題,如何在網上保證交易的公正性和安全性、保證交易雙方身份的真實性、保證傳遞信息的完整性以及交易的不可抵賴性,成為推廣電子商務的關鍵所在。而上述交易的一系列安全要素,必須要有一系列的技術措施來保證。目前,安全標準的制定。安全產品的研制以及安全技術的開發為網上交易的安全起到了推動作用。而這些用于交易安全的協議、規章、軟件、硬件、技術的安裝和使用以及學習和操作定會加大電子商務的運營成本。
1.3物流成本
在電子商務中最難解決的就是物流配送。物流配送是電子商務環節的重要和最后的環節,是電子商務的目標和核心,也好似衡量電子商務成功與否的一個重要尺度。物流配送需要有商品的存放網點,需要增加運輸配送人員的開支,由此增加的成本也應該經過仔細核算。有人認為,企業要增加的僅僅是配送成本,而節省的是庫存成本和店面成本。試想,店面成本雖然節省了,但是存放網點的增加和配送所需的其他開支能在多大幅度上降低總成本,這仍需要在實踐中摸索,而且,庫存仍然是必需的。
1.4客戶成本
電子商務的客戶成本,指的是顧客用于網上交易所花費的上網、咨詢、支付直到最后商品到位所花費的費用總和,這是一種完全依賴于網絡的服務,只要消費者一開始享受這樣的服務,就要承擔每小時數元錢的最低成本,還不包括添置相應的硬件設備和學習使用的費用。這種費用雖然不列入商家的運營成本,但是作為用戶成本、卻是影響電子商務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用戶用于網上瀏覽、查詢、挑選、支付所花費的費用超過實體交易的費用,用戶便會放棄網上購物的方式。電子商務雖然孕育著巨大的商機,但是利潤的真正實現,需要經過詳細的論證。
2企業電子商務中交易成本分析
2.1交易成本的經濟學理論依據
科斯在1937年發表的著名論文《企業的性質》(TheNatureofTheFirm)認為,交易成本是獲得準確的市場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費用,以及談判和經常性的契約費用。狹義的交易成本即市場交易費用,市場中平等法人之間談判所需的費用。即尋找交易對象的費用,交易對象之間談判的費用,交易實現的費用等。奧利弗·威廉姆森認為,交易成本分為兩部分:一是事先的交易成本,即為簽訂契約、規定交易雙方的權利、責任等所花費的費用;二是簽訂契約之后,為解決契約本身所存在的問題,從改變條款到退出契約所花費的費用。交易成本經濟學認為:交易活動是稀缺的,交易成本不為零。企業的存在是為了節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由協調成本和激勵成本構成。協調成本是指同以下三個方面的需要相聯系的成本:定價和交易及其他細節;發現買主和賣主以及他們的地址;將買主和賣主集中進行交易。激勵成本也分為兩類:一類是同信息不完全和非對稱相聯系的交易成本,另一類是由于責任不完善導致的交易成本。
2.2網絡經濟下的交易成本理論
一般認為,在網絡經濟條件下,交易成本一般很低。這是因為一方面由于網絡技術的發展極大的突破了現實世界的時空限制,信息在網上的傳送十分迅速、便捷,縮短了時空差距,進而降低了時空成本。在傳統經濟條件下,由于信息交流的困難,企業要在大范圍采集客戶數據并對其進行分析,“交易成本”很高,這樣就很難針對個別用戶的需要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很難面對不同市場、不同消費者實施針對性的營銷策略。在網絡經濟條件下,企業可以在網上交流信息,而且信息傳遞和復制的成本很低,信息傳播的范圍又很廣,不會產生由于信息傳遞成本所造成的重大影響,因此,企業可以廣泛采集客戶數據,可以制定并實施針對性的營銷策略,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另一方面,網絡可以減少交易雙方之間信息不對稱程度,提高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減少信息不對稱意味著用于搜尋信息的實踐、精力和財力的減少,即搜尋成本的降低,也意味著社會運行成本的降低和社會凈剩余的增加。
2.3電子商務下企業交易成本的變化
電子商務下企業交易成本構成并沒有與傳統交易有本質的區別,仍然包括度量、界定和保證產權。即提供交易條件的費用,發現交易對象和交易價格的費用,討價還價的費用,訂立交易合約的費用,執行交易的費用,監管違約行為并對之制裁的費用,維護交易秩序的費用等。電子商務下的企業仍然是為了節約交易成本而存在,但是電子商務本身具有的有別于傳統交易的不同特點,使企業的交易成本有很多獨特之處。下面按交易過程對電子商務下交易成本的不同點進行分析。
交易前的成本。交易之前,交易雙方都需要進行信息的搜索,以找到合適的交易對象。在傳統交易中,交易雙方的溝通需要經過許多不同的媒介,進行協調很困難。但是在電子商務條件下,網絡作為眾多企業和客戶進行交易的虛擬市場,任何企業和客戶都可以使用一些專門的網絡搜索引擎,方便快捷地收集到很多對方的信息,然后從中選擇合適的進行交易。交易雙方可以在網絡中直接相互接觸,相互選擇,顯著地降低了搜尋成本,縮短了搜尋的時間,促進了交易的達成。
交易過程中的成本。完成信息的搜尋之后,交易雙方開始接觸,就交易的條款進行協商,最終達成合同。達成合同后,交易雙方必須履行各自的責任,提供商品和服務。傳統交易條件下,當企業和客戶之間期望建立一種交易關系后,復雜的交易過程不僅加大了簽約過程中的成本,而且延長了交易的時間。而在電子商務條件下,交易雙方可以通過網上協商各種條款,直接在網上簽訂合同,減少成本的支出。
交易后的成本。交易雙方在交易完畢之后,并不是銀貨兩訖,兩不相干了,企業還應對商品使用或者接受服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解決。在這些問題中,一些小的問題會經常出現,這些問題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客戶完全有能力解決。解決這些問題的費用是企業交易成本的另一個重要構成部分。
2.4B2B電子商務模式對交易成本的影響
交易成本經濟學認為,交易成本分為協調成本和激勵成本。在電子商務活動中,主要的模式是B2B電子商務模式。在這里,一方面,B2B電子商務模式能減少協調成本,首先,Internet減少了買主搜尋供應商的成本,這是因為在Internet中,尋找產品和比較價格比看產品目錄和電話尋訪要相對便宜。同樣,賣主能以較低的價格找到更多的潛在顧客,而買主將找到他們原本找不到的賣主。其次,Internet為買主提供了關于產品屬性更好的信息如價格和耐用性,也提供了關于賣主和買主的詳細信息。但另一方面,由于在網上進行交易使買主不能實地考察交易的物品,當買主要求對交易物品的一些特征進行實地考察又會使交易成本提高。例如,在二手車市場上,某一特定地點的汽車商出手汽車給那些低收入的、年老的消費者,他們對自己的汽車很小心;而另一地方的汽車商面對的對象是那些高收入者并且很隨意的顧客。假設所有可見的汽車特征是一樣的,第一個地方的汽車商將尋找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好的汽車;而另一個地方的汽車商將尋找性能差但能修復的汽車。我們知道,汽車的性能不通過馬達的聲音和實地考察是難以了解的,那么在網上競賣的那些汽車是難以區分的。其結果是汽車同買主的搭配可能會惡化。在這里汽車供應的組成部分并沒有發生變化,也就是說沒有逆向選擇,或者說沒有事先的信息不對稱,這對我們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交易成本的激勵成本分為兩類:一類是同信息不完全和非對稱相聯系的交易成本,另一類是由于責任不完善引起的交易成本。當交易的各方并不都具有決定是否接受交易協議的能力,以及這些協議是否真的能被實行的相關信息時,就導致了第一類的激勵成本。在某種程度上對于買主來說,為了評估賣主的商品特性而實地考察商品是值得的,這是因為在網上進行交易有些信息會遺漏。如果在實際交易中的逆向選擇(即事先的信息不對稱)情況進一步惡化,這些被遺漏的交易對象的信息就會轉化為效率的損失。舉個例子,假設汽車所有可觀察到的特征都是一樣的,賣主會試圖專門出售那些馬達聲刺耳的汽車。買主如果經常在網上出售這種類型的物品,買主愿意為這種物品支付的程度會下降,這會導致高質量的賣主退出市場。第二類的激勵成本是由于交易各方不能履行他們的承諾而引起的。B2B電子商務可能會減少或者增加這些成本。一方面,通過規范交易程序,在網上交易會減少這些成本;另一方面,買主可能會為了避免在網上了解產品的中間費用而直接同賣主聯系,從而增加這些成本。
3結語
電子商務是一種嶄新的經濟運行范式,筆者認為,電子商務相對于實體交易在三個方面降低了企業的成本。首先,減少了采購成本,企業通過互聯網能夠比較容易的找到價格最低的原材料供應商,從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其次,有利于更好地實現供應鏈管理;再次,有利于實現精確的存貨控制,企業從而減少了庫存或消滅庫存。這樣,通過提高效率或擠占供應商的利潤,便可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普及,在網上交易會使企業減少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率。在網絡經濟的環境下,電子商務市場也將得到進一步延伸。
參考文獻
1邁克爾·迪屈奇.交易成本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1電子商務的本質分析
在傳統的認識里,電子商務就是“電子貿易”,也就是以電子化手段實現的貿易。基于這種觀點,一些公司認為,比較于傳統商務活動,電子商務就代表著電腦及新技術。于是不惜重金購買高配置的軟硬件,以期這些軟硬件能為公司帶來巨額利潤,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這是沒有認識到電子商務的本質,只追求表面的商務“電子化”而忽略了商務活動的創新與發展造成的后果。計算機和網絡是電子商務的交易平臺,各種信息技術、安全技術、法律規則等是電子商務實現的基礎。可以說“電子”是電子商務的基礎,但“商務活動的電子化”只是電子商務的表征,電子商務絕對不是簡單的技術層面的問題。從根本上說,電子商務是在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過渡中,以發達國家為主導,以新型企業為主要動力,而產生出的一場對產業結構、企業結構的變革。電子商務的優勢并不只體現在高技術的軟硬件和信息技術上,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更體現在它能夠使商業智能得以充分挖掘上,即對抽象知識和經驗的蘊含和積累之上。理想的商業是指參加交易的各方都能夠獲得增值服務,并能夠得到真正有價值的服務內容的商業活動。它需要通過電子化的手段增加知識智能。知識智能的無限擴充與豐富是電子商務的核心發展思想。所以,電子商務的本質是“增值”,即幫助商品所蘊含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實現提升。電子商務的本質揭示了電子商務存在的意義。
2基于本質的增值價值鏈分析
2.1傳統商務活動中的企業價值鏈
哈佛商學院著名教授邁克爾•波特在《競爭優勢》一書中為了分析企業經營活動中不同環節所創造的價值和所占用的成本,把企業經營活動分成兩大類:基本活動和輔助活動,并將其設計成價值鏈分析框架(見圖1)。波特的“企業價值鏈”形象地概括了傳統企業的價值創造結構。在該價值鏈中,每一個創造價值的環節同時占用成本。因此傳統企業的價值最大化在于壓縮環節成本,提高整體價值。圖1邁克爾•波特的企業價值鏈在傳統的商務活動中,由于受時間、信息和地域(空間)局限,產生了中間商環節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流通環節。商務設施和運輸、通信及人員成本,大量的資源與勞動沉淀在產品的流通環節。買方與賣方之間的流通環節是造成傳統商業成本上升、價值下降的主要因素,并且是傳統商業無法逾越的商務環節。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的本質不同就在于電子商務跨越了傳統商務無法逾越的流通環節,實現買方與賣方的直接互動交流,這就是電子商務的增值所在。
2.2電子商務的增值價值鏈
網絡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電子商務的使用,使傳統企業的商務交易關系和經營價值鏈結構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在電子商務交易活動中,網絡成為交易平臺,買方與賣方可直接從網上獲取對方信息,并可進行零庫存生產與銷售,大量削減了中間商與倉儲、運輸等環節。在新的企業價值鏈中,傳統企業基本活動的80%(包括采購、進貨后勤、經營銷網絡企業的新價值鏈售、發貨后勤以及服務的一部分)都將通過網絡和第三方物流實現。同時輔助活動中的若干環節,如人力資源管理和技術開發中的部分活動也都可以通過電子商務方式在網絡上完成。在圖2的網絡企業新價值鏈中,由于應用電子商務后的傳統商務環節的轉移與經營管理成本下降,導致P1、P1、Pm三部分新增利潤。這就是電子商務實現商業增值的原理。P1表示由電子商務替代企業基本活動中的傳統商業環節產生的收益遞增利潤;P2表示由電子商務替代企業輔助活動中人工操作產生的管理成本降低收益;Pm表示第三方物流替代企業基本活動中的進貨、發貨、倉儲等實體活動產生的經營成本降低收益。
3基于價值鏈的增值模式分析
在網絡經濟之前,人們對于市場如何運轉和商務如何運作的理解建立在馬歇爾的收益遞減假設基礎之上:在市場中領先的產品或公司最終會遇到限制,因此價格和市場份額的均衡狀態是可以達到的。在電子商務出現以后,人們發現,決定經濟行為的根本機制從收益遞減率變為收益遞增率,并且出現兩種規律并存于同一個社會的兩個商業世界的現象。收益遞增是指領先者更加領先,失去優勢者進一步失去優勢。這是正反饋在市場、企業和行業內起作用的機制:強化獲勝者的成功,或加重失敗者的損失。遞增收益產生的不是均衡而是不穩定。在所有的行業中,收益遞減機制存在的同時,也存在著收益遞增機制。但大致說來,遞減收益機制主宰著當今經濟的傳統部分,即加工工業。收益遞增法則在經濟的新近部分,即以知識為基礎的行業中起支配作用。在進行電子商務的企業中,往往是有一部分商務是以知識為基礎的新興技術和管理,本論文由整理提供而一部分則是傳統的加工制造與管理。因此,在這些企業中,受益遞減與收益遞增在不同業務部門各占優勢,卻在整個企業中并存。新的經濟規律、新的價值鏈和獨特的商業增值點決定了電子商務不可能是傳統商務在網絡上的翻版,電子商務有著不同于傳統的商業增值模式。
3.1電子商務
個性化傳統商務是面向大眾消費者的。市場只能細分到某一類具有相同特征或相同愛好的群體,除特殊行業外,傳統市場很難細分到每一個個人。美國最大零售業連鎖店沃爾馬的創始人在工作生涯的頂峰時期曾被人問道:“您這一生最大的遺憾是什么?”他回答:“我賣了一輩子的產品給全球的消費者,但我不知道他們是誰。”在網絡上,商家不僅能知道他所服務的消費者是“誰”,而且能利用電子商務的優勢提供給每一位消費者以個性化的服務。只有在網上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才能從本質上給予消費者帶來更多物理商店提供不了的附加值,才能使消費者更便利地享受與眾不同的鼓舞,才能將消費者從網下物理商店吸引到網上。電子商務是基于人們的實際需要產生的。它與傳統貿易最大的區別不在于方便買賣,而是能夠滿足個體的個性化需求,它更注重個人的感受、體驗以及人們精神上(心理)的需求滿足。智能技術、大型數據庫、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的發展為個性化服務提供了可能,個性化的商業服務將成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方向。
3.2電子商務專業化
a.就像傳統的商店必須有自己的市場地位才能長期有效地經營,網上商店也必須有確定的細分市場、市場目標及明確的消費群體,不能搞大雜燴。按照電子商務的商業鏈(食物鏈),要弄清楚本企業可能在哪一個環節上提供專業化的、個性化的服務,企業的上下家是誰。只有清楚之后,才不至于跟風而迷失本性,使自己獨到的那點東西被淹沒了;也不至于在一個領域尚未站穩腳之前就過快盲目地擴展生產線,造成用戶印象混亂,影響企業及電子商務在廣大網民心目中的形象。b.管理隊伍專業化。電子商務的重點在于商務,但電子是必要手段,兩者缺一不可。只有電子人才與商務人才的最佳組合才能將電子商務做的既快又成功。電子商務與信息門戶網站的業務及人才要求不同,后者要求的是內容與技術的創新人才,而電子商務的經營不但要求以上兩種人才,也需要商務界的精英。c.管理組織的扁平化、學習化。在收益遞增的世界里,企業面臨的是贏家通吃(WinnerTake-Most)的競爭環境,那么“管理”被逐漸定義為:針對成為下一個技術領先者,爭取下一個“現金牛”(CastCow)目標而提出的一系列要求,目標就成了對“下一件大事”(TheNextBigThing)的探索。在網絡經濟中,特別是在高技術領域里,re-everything已經成為必要。每當要求發生變化時,企業必須快速做出調整,這要求公司再次創新其意圖、目標以及行事方式。以控制和計劃為特征的等級組織是難以滿足這種要求的。電子商務需要一套適應新型競爭環境的、全面系統的服務體系結構和組織流程。能適應速度型的、不確定競爭環境的扁平組織、學習型組織、使命導向型組織及管理文化應運而生,并且正在被實踐一步步證明對電子商務環境的適應能力。超級秘書網
3.3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
a.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選擇。電子商務的優勢已經受到廣泛的矚目,對企業而言,由于電子商務由于可以籍信息流通與市場渠道的接近增進其效率。對消費者而言,由于電子商務可以塑造出一個更容易比價、信息更透明、產品選擇更多以及購物更便利的環境而受益。電子商務的營運成本低、資金取得成本低、稅務負擔優勢、政府支持、科技的效率以及方便性都促進了電子商務的發展。但電子商務的發展不是一帆風順的,相當一部分企業失敗于電子商務。這是因為電子商務也有很多障礙,如后勤的負擔、創業與行銷高昂的成本、長期性利潤率遞減、技術性問題、消費習慣、稅率優勢可能喪失、消費者隱私的問題。因此,對企業來說,慎重地選擇一種適合本企業的電子商務模式是至關重要的。隨著ICP與B2C企業股票的不斷下跌與破產,B2B異軍突起,呈現賺錢曙光。現在B2B正發揮著促使傳統經濟與網絡經濟結合的作用,并在幫助傳統產業分享電子商務的增值利益時呈現出自身的價值和贏利前景,特別是那些具有產業集中度和集聚能力的“買方主導”網站和具有獨特優勢的“第三方交易平臺”。b.電子商務模式的適時轉型。由于網絡技術與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根據自身及經濟變化適時轉型也是非常重要的。早在1999年,B2C正搞的如火如荼的時候,楊致遠已意識到雅虎發展中的問題,果斷將網站交給以經營見長的蒂姆•庫格爾,以期“挽救”雅虎。蒂姆成功地將網站性質由“因特網搜索門戶網站”轉為“ICP+B2C+個性化服務”,將商業模式由“注意力經濟模式”轉為“注意力+現金流”模式。隨后,雅虎網上商店的營業額以40%速率上升。正是這次轉型幫助雅虎度過了2000年席卷整個電子商務界的災難。著名的8848也有過一次成功從“單打一”到“三合一”模式的轉型。對企業的CEO來說,跟得上網絡產業的變化速度和善于運用經濟策略來維護企業的運行是一樣重要的。c.選擇適合網絡經濟的商品。企業在選擇何種商品進行網絡交易時,應遵循網絡經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商品。一般來說,適于電子商務的產品有三個基本要求:無差異性;交割可以通過銀行進行;交易場所受到一定的限制。如股票、電腦銷售、旅游服務、金融服務、圖書、拍賣等。d.電子商務與傳統商務的整合。從本質上看,電子商務企業與傳統企業不存在根本差異,成本與收益是兩個具有決定作用的因素。納斯達克的狂跌使包括電子商務網站在內的所有網絡公司深刻認識到:網絡公司的生存特質其實與傳統企業并無本質區別;不賺錢,一樣會倒閉;傳統企業的管理經驗及經濟規律在電子商務中一樣發揮著作用。新興的商業模式必須與傳統行業進行整合,充分利用傳統企業的人才、資金、管理以及經濟策略,才能更好地促進自身發展。
參考文獻
石化行業是一個全球性的巨大市場,客戶和供應者之間的交易頻繁而分散;在石化行業,生產商既是供應商又是客戶,產品大部分是標準化的產品,而標準化的產品就決定了一個合同可在不見面的情況下通過標準的質量數據來完成,包括合同細節。另外,石化業的產品配送也較完善,這些都為石油石化行業開展電子商務帶來了便利。這一點從石化行業的電子商務貿易量在美國居第三位可以得到證明。
一、國外石化行業電子商務主要應用模式
目前石化行業實施電子商務的主要方式是:石化制造企業的網站,第三方網站交易平臺,國際聯合體。
(一)制造企業的網站
由于化學產品大部分是標準化產品,產品質量規格數據完善,產品交易量大,物流以一對多、多對多、多對一等各種形式進行,十分符合網上交易的貿易流。所以,大中型石化企業在開展電子商務時,往往第一步就是建立起自己企業的門戶網站。這種門戶網站除了提品目錄,信息之外,還具有網上在線訂貨、實現安全交易等功能。例如,德國拜爾公司通過自己的BayerOne網站與客戶開展業務往來,除訂貨外,還可以完成發貨跟蹤、查詢原料安全數據單(MSDS)、化學證明(COAS)、購買歷史記錄等采購過程。Dow化學公司有MyAccount@Dow,伊斯曼化學等,均可為客戶提供交易功能。我國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也建立了自己的電子商務門戶網站,去年8月15日正式開通后,3個月內就成交了14.2億元,預期今后每年網上交易可達100億元以上。
(二)第三方網站交易平臺(又稱獨立電子商務交易網站)
全世界已涌現40多個專門做化工產品交易的網站,現在還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部分網站有大型石化制造公司注入資金,但基本上是自負盈虧的獨立運營商。PwC公司(PriceWaterhouseCooper)把它們分為四大類型:
1.交易廳型(主要是商品交易平臺),例如CheMatch、ChemConnect和e-Chemicals等。
2.目錄型(主要提品及服務信息清單),例如ChemNet、ChemExpo、PlasticsNet、i2ichemicals和等。
3.經紀人型(支持電子采購、拍賣和電子銷售),如Chemdex、SciQuest等。
4.社區型(是垂直行業網絡的一部分,提供信息、新聞和獨立咨詢業務),如ChemicalOnline。
(三)國際聯合體(Consortia)
從1999年以來,一些主要的傳統化學/石化制造商就在醞釀如何面對電子商務浪潮的挑戰,辦法之一就是聯合起來共同創造電子市場。
Envera:由Ethyl公司牽頭組織22家公司共創的聯合體(如Lyondell/Equistar、OccidentalChemical、Solutia等均在內)。這是為所有成員設計的全球性真正意義上的BtoB交易市場,與全球金融機構、裝運公司和其它參與者相連接,從跨國石油公司到客戶、供應商,包括分銷商、零售商等均可通過這個網站獲得信息指南、開發票、進行交易聯絡等。因此,它們自稱是B4B(BusinessForBusiness)。現在已有60家公司表示有興趣加入,它們代表著2300億美元的年銷售額。預計已盈利。
Omnexus:由5家大型石化公司發起的聯合體網站,它們是BASF、Bayer、Dow、DuPont和Ticona/Celanese,目標是為塑料模注制品商提品及服務。這個網站2000年10月開通,預期年銷售額可達500億美元。
Newco:由ATOFINA、BASF、Bayer、BPAmoco、Dow、DuPont、MitsuiChemicals、Rhodia、RohmandHass和SumitomoChemical等共同組建,計劃在12月份正式運行,現已籌集到1.5億美元的啟動資金。
亞洲地區的化工廠商也從觀望走向行動。香港特別行政區的24家主要塑料生產廠商共同簽署了一份拓展網上市場的合作協議書,策劃共同建立網上塑料市場,以保持香港在國際塑料制品市場中的強者地位。
二、典型的石化企業電子商務實證分析
(一)Eastman化學公司
Eastman化學公司的電子商務戰略大體上分4個不同領域。業務的50%直接在系統與系統之間完成。在這一層次上。客戶的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與該公司的系統對話,以及他們之間的資金流動、商品流動和訂單記錄將用數字資料的形式處理;另外30%通過第三方電子商務網站完成,如Chemconnect;還有20%在完成。此外該公司正致力于開發一個體系完整的第四部分----數字化商業投資環境。該公司在美國投資了大約15個B2B的技術、服務和市場公司。具體見表3。系統與系統的解決方案主要應用于有重要意義的客戶,而其他技術力量或業務量不大的客戶則通過網絡在公司網站購買。還有一些客戶可以通過第三方交易市場或參與拍賣的途徑來購買。公司給客戶提供這么多的渠道,主要是為了讓客戶有更多的選擇,為客戶提供更多的價值。2000年該公司在網上的銷售額已達1億美元。該公司正在積極參與和支持XML標準的制訂。
該公司全球電子商務主管認為,迄今為止取得了投資額兩倍的回報,節約了大約2800萬美元,包括1000萬美元的采購INITIATIVES,公司從一個成熟的資本密集產品導向的公司變成客戶導向的解決方案提供者。
(二)Dow化學公司
Dow化學公司決定2000年投入1億美元資金和200多人力進行電子業務集成,并期望在幾年之內將80%的Dow化學業務轉移到電子業務軌道上來。Eastman化學公司特別重視電子商務聯盟,它一方面構筑自己的網站,一方面注資參與各種各樣的電子商務網站建設,其情形如表4所示。Dow化學公司發現網上采購和動態交易使得效率大大提高,從而使目前的現貨交貨工業供應方式相形見拙。Dow化學公司的年采購量大約在20億美元,其中15%~30%可能在網上采購。Dow化學公司還打算在未來幾年內將15%~30%的銷售額(大于180億美元/年)實施網上交易。
公司設立e-epoxy網站花費不到200萬美元,由3個人管理,能夠產生足夠的銷售來跟上“燒錢”的速度,第一個季度每個月產生10萬美元。收入的65%來自新業務,而許多公司只是把傳統業務搬到了網上以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成本。
(三)德國BASF公司
該公司計劃要在2000~2002年花費7500萬歐元發展電子商務,目標是在2002年前將至少40%的業務移到網上在線進行,到2005年則達50%。這個公司在原料采購方面每年花銷達50億歐元,到2002年20%的采購將在網上進行。BASF公司手動訂貨的花費大概是100美元,而采用電子商務后,通過網絡的定貨成本只有10美元,差錯率也大幅度下降,還可以節約因錯誤而產生的巨大費用。
BASF發現85%的客戶行為方法一致,因此該公司提供全球性的標準平臺,而其余的15%由地區性公司提供服務;BASF對客戶進行分類管理,因為大約200個客戶貢獻了90%的利潤。該公司除了向他們提供e-commerce方式外,還提供ERP-ERP的直接連接。
三、對我國石化行業發展電子商務的啟示和對策
(一)分析國際上成功的電子商務案例,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受到內外兩方面的制約
從企業外部來說,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還存在基礎設施和管理機制兩大障礙和安全、信用與投資三大風險。網絡基礎設施不能滿足企業的要求,網絡支付、配送體系和安全認證體系遠未完善。社會的稅收和關稅問題、電子合同的效力等相關法律問題、電子交易的安全問題、消費者權益和個人隱私的保護問題都有待解決和完善。電子商務的發展方式尚不明朗,投資風險、信用風險、安全風險也是決策者不得不認真考慮的問題。
從企業內部來說,典型的企業電子商務發展模式應該包含如下過程:
構建企業的網絡基礎設施;實現企業辦公自動化;建設企業核心的業務管理和應用系統,最有代表性的是ERP(企業計劃資源系統)和門戶網站;針對企業經營的三個直接增殖環節,建立客戶關系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及產品研發管理PLM。
而這些要求離我國石化行業的現實距離還相距甚遠。
(二)決策管理機制問題
電子商務要求我們擺脫傳統石化企業中央集權式的金字塔型組織,創建朝創造與發展的方向前進的組織。現在要求構筑網絡時代相適應的中國石化集團各下屬分公司同其下屬部門之間的新型關系。集團公司要考慮到所有事業的異同,分別構筑最佳的管理系統,并作為整個組織而制定明確的計劃,其下屬部門能以獨自的方法靈活、自主地進行經營,能根據環境的變化迅速地改變事業結構,并確保向心力。企業高層領導的決心和投入對企業開展電子商務能否取得成功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
(三)循序漸進,解決人才技術問題
電子商務需要跳躍性思維、發揮創造性、具有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高的技術開發、編輯制作、經營運作、客戶服務、人力資源、財務結算、信息采集、宣傳推廣等相關人員。必須大力培養,并引進大量專業人才。
(四)重新洗牌,解決網絡化集成問題
集團公司必須重組下屬企業,改革各企業業務流程,優化業務結構,要根據行業特點量體裁衣,借助企業資源計劃(ERP)、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和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實現內部資源的優化整合,整合現存的銷售和客戶服務,將各網站重新洗牌,在同業、上下游企業間開展貿易和業務協同以信息論的實時交互實現信息共享,減少中間環節,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實現集團所有企業供應鏈、客戶關系、市場開發等有效管理,將生產管理系統、財務系統、物流系統及銷售系統管理集成一起,并在改造過程中賦予新觀念、新規則和新價值,從而實現網網相關,一觸即發。提高企業對市場的快速瓜能力、降低企業生產調整的時間、實現客戶大生產。
用戶希望得到移動電子商務服務也并沒有像眾多媒體宣傳的那樣急切,已經使用了WAP等移動電子商務業務的被調查者僅占到所有被調查者的7%,另外還有近26%的被調查者并不關心什么時候能使用該業務,即目前他們并沒有意向使用該業務。影響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
(一)安全與隱私有線世界里,密碼技術和合法認證書是電子商務增論文長的基礎。而在無線世界里,安全性仍然是備受關注的領域,而隱私保護對移動商務來講也是一種挑戰。電子商務系統可以追蹤用戶在網上的行蹤,但它無法知道用戶的確切位置。使用PC進行電子商務活動時,用戶很難保護自己的隱私權,而當其用移動電話進行移動商務活動時,這個問題將變得更加嚴重。(二)服務有效性移動商務給用戶提供的內容是非常關鍵的,盡管內容的傳送是一個反復的過程,但在有線網絡中有效的內容,不一定都能適用于無線網絡。設備以及使用者的限制要求內容必須要具有我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發展現狀
移動電子商務是指通過移動電話、PDA(個人數字助理)或者掌上電腦等移動終端依托互聯網進行的電子商務活動。近年來,移動電話在我國電信服務業中成為發展最為迅猛的業務。龐大的市場規模奠定了移動電子商務的堅實基礎,而且移動電話普及程度遠遠超過了電腦,相對于傳統的上網用戶中以購買能力較弱的青年人為主的情況,手機用戶中包含了消費能力強的中高端用戶;以移動電話為主載體的移動電子商務不論在用戶規模上,還是在用戶消費能力上,都優于傳統的電子商務。移動電子商務不僅是一種技術的創新應用,更是一種全新的商務模式。在充分運用移動性以消除時間和地域的限制,突破有線互聯網局限的平臺上,移動電子商務使隨時隨地的信息溝通和商業交易成為可能。我國多數人不愿意使用移動電子商務的原因是缺乏對移動電子商務的認知與信任。賽迪資訊一項調查顯示,目前國內消費者對WAP、移動夢網、移動電子商務的認知程度還比較低,近50%的被調查者僅僅對目前被炒得火熱的WAP呈觀望態度。我針對性,并被定制為適合無線生活方式的需要。而且消費者已經習慣于許多免費的在線內容,如何讓消費者為無線內容付費是內容服務提供商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三)移動終端應用的便利性對于移動電子商務來說,移動終端的普及是首當其沖的問題。只有當終端的價格足夠低、操作足夠靈活,移動商務才能推廣開來。但手機功能的限制,使移動電子商務的推廣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為了支撐移動商務,無線終端設計的革命是必要的。(四)網絡速度早期的移動網絡受到低速連接(9.6Kbps)的困擾,如今許多移動運營商正在發展基于包交換網絡(GPRS,1XRTT),這不僅保證了高速(40到75Kbps)連接,而且還降低了費用。同樣,移動運營商也在策劃速度更快的基于3G硬件和服務的網絡(2MKbps),因為顧客所需要的服務是能夠提供足以實用的速度。表2回歸分析匯總表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C0.7485760.3665812.0420500.0455X1網絡速度0.1657550.0874541.8953400.0629X2移動資費0.2568220.0533794.8112510.0000X3安全與隱私-0.0218160.099211-0.2198930.8267X4服務安全性0.2592110.0617934.1948610.0001X5應用的便利性0.1731300.0725162.3874630.0201R-squared0.707175Meandependentvar3.848485AdjustedR-squared0.682773S.D.dependentvar1.153489S.E.ofregression0.649678Akaikeinfocriterion2.061828Sumsquaredresid25.32488Schwarzcriterion2.260887Loglikelihood-62.04032F-statistic28.98018Durbin-Watsonstat2.445226Prob(F-statistic)0.000000電子商務E-Business全國貿易經濟類核心期刊79
政府的推動密不可分。因此,在未來幾年內,相應的移動電子商務方面的法律法規需要政府來完善,這是我國移動電子商務持續發展的前提。采取收費內容與免費內容相互交融的方式。為了培養用戶“付費買超值內容”的思想,內容和服務提供商可以采用收費內容和免費內容相互交融的方式。在業務內容方面推出個性化服務。對于移動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來說,想要在市場上生存下去,必須開發出有特色的、用戶真正接受的業務內容,而目前服務提供商提供的內容不外乎信息、商務、娛樂等類別,特色服務極度缺乏。提供符合客戶需求的個性化服務,能夠更有策略和效率地為客戶服務,增加客戶對站點的好感,促使他們再次前來消費。實現手機的兼容互通。目前移動電子商務服務提供商只顧在其產品的技術和款式上做文章,力爭勝過洋品牌,卻忽視了市場的真實需求,而手機之間的兼容互通才是市場真正需要的。目前,諾基亞、波導、海信等各種品牌手機之間在很多業務上不能兼容,要促進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實現手機之間的兼容互通勢在必行。(五)移動資費移動資費是我國移動電子商務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中國移動的一次調查顯示,51%的用戶都認為WAP費用高低將最終影響用戶是否使用WAP業務。目前國內WAP的移動資費大致分為三部分:一是國家已有明確移動資費規定的通信費;二是互聯網接入費;三是信息服務費。這三項費用按目前的標準來計算,得出的總費用難以被廣大顧客接受。
本文對南京某高校大學生使用移動電子商務情況進行問卷調查,以分析目前我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發展現狀。在大量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筆者設計了初步的調查問卷,并對部分移動商務顧客進行了預調查,對各變量測量指標進行了初步分析,據此結果對各量表的語義和語境進行了修改之后,確定了正式問卷。本次調研樣本70份,收回樣本68份,實際有效樣本66份。在問卷中,滿意采用七點語義量表,本文僅對移動電子商務影響因素的滿意程度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其中X1、X2、X3、X4、X5分別是用戶對當前移動電子商務在網絡速度、移動資費、安全與隱私、服務有效性、應用便利性方面的滿意程度。表1是運用SPSS統計軟件得出的結果,該表從移動電子商務影響因素變量的相關系數出發,分析各個因素對移動電子商務的影響。相關分析成果表給出了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顯著性檢驗概值(P_value)和樣本量。考察相關矩陣,可以得出:總體滿意度與移動資費(0.538)、服務有效性(0.638)和應用的便利性(0.709)存在顯著的正相關;與網絡速度(0.488)存在相關性,但不是很顯著;與安全與隱私(0.041,P_value=0.743>0.01)沒有顯著的相關性。運用Eviews經濟計量軟件,得出回歸分析運算結果,見表2。回歸分析匯總表給出了擬合情況,RSquare決定系數等于0.707,表明了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解釋度高,回歸方程擬合效果較好。F檢驗結果:F=28.98,顯著性檢驗顯著,表明用回歸對總變差的解釋是有顯著效果的,這反映了回歸方程效果顯著。從T檢驗結果可知,只有移動資費、服務有效性和應用的便利性對總體滿意度有顯著影響,顯著性檢驗標準是<0.05。網絡速度影響不明顯,安全與隱私沒有顯著性影響。
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發展展望為促進我國移動電子商務市場健康、有效地發展,本文提出一些研究見解:政府扶持不可或缺。政府扶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的發展與
參考文獻:
1.傅鉛生,王建玲.如何開拓移動電子商務市場.商業時代,2005,11
近年,世界風力發電如雨后春筍,逐年以二位數速度迅猛增長,截至1998年,全球裝機9689MW。裝機容量前10名的國家是:德國2874MW、美國1890MW、丹麥1400MW、印度968MW、西班牙834MW、荷蘭364MW、英國331MW、中國223MW、意大利180MW和瑞典174MW。
我國風力發電起步于80年代末,集中在沿海和新疆、內蒙風能帶。1986~1994年試點,1994年新疆達坂城2號風場首次突破裝機10MW(當年全國裝機25MW),4年后,全國裝機223MW,增長9倍,占全球風力發電裝機的2.3%。
2各國政府的激勵政策
2.1美國
a)1978年通過“公共事業管理法”規定電力公司必須收購獨立發電系統電力,以“可避免成本”作為上網電價的基礎,對包括風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實行抵稅政策,即風力發電投資總額15%可以從當年聯邦所得稅中抵扣(通常投資抵稅為10%,由此風力發電投資抵稅率為25%),同時,其形成的固定資產免交財產稅。在此基礎上,加利福尼亞州能源委出臺“第4號特殊條款”,要求電力公司以當時天然氣發電電價趨勢作為“可避免成本”計入上網電價,簽訂10年不變購電合同(每千瓦時11~13美分)。這段時間加利福尼亞州風力發電發展迅猛,出現該州風力發電占全國風力發電的80%,1986年取消優惠政策,發展速度立即下降。
b)1992年頒布“能源法”,政府從鼓勵裝機轉到鼓勵多發電,由投資抵稅變為發電量抵稅,每千瓦時風力發電量抵稅1.5美分,從投產之日起享受10年。
c)1996年美國能源部“888號指令”,發電、輸電和供電分離,鼓勵競爭。
d)美國能源部圍繞2002年風電電價降到2.5美分/kWh、2005年風力發電設備世界市場占有率25%、2010年裝機10GW等目標,拔專款支持科研和制造單位進行科學研究。
e)推行“綠色電價”,即居民自愿以高出正常電價10%的費用,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電量。
2.2德國
1990年議會批準“電力供應法案”,規定電力公司必須讓可再生能源上網,全部收購,以當地售電價90%作上網價,與常規發電成本的差價由當地電網承擔。政府對風力發電投資進行直接補貼,450~2000kW的機組,每千瓦補貼120美元;對風力發電開發商提供優惠的低息貸款;扶持風力發電設備制造業,規定制造商在發展中開發風力發電,最多可獲得裝備出口價格70%的出口信貸補貼。
在政府激勵政策推動下,1995年德國投產風力發電495MW,1996年364MW,躍居世界之首。但是,實施風力發電差價完全由當地電網承擔的政策,引發一些電力公司上訴到聯邦議會。
2.3印度
a)設立非常規能源部,管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為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低息貸款和項目融資。
b)政府提供10%~15%裝備投資補貼,將風力發電的投資計入其它經營產業的成本,用抵扣所得稅補貼開發商。5年免稅。整機進口關稅稅率25%,散件進口為零稅率。有些邦還減免銷售稅。
c)電力電量轉移和電量貯存政策:開發商可以在任何電網使用自己風機發出的電力電量。電力公司只收2%手續費。風機發出電量貯存使用長達8個月。開發商也可以通過電網賣給第三方。
d)為風力發電及其他可再生能源提供聯網方便。
e)設最低保護價,一般為每千瓦時5.8~7.4美分。
印度扶持政策是在嚴重缺電的情況下形成的。1995年印度風力發電投產430MW,1996年投產251MW,是發展中國家風力發電發展最快的國家。
2.4中國
起步晚,發展快,但扶持風力發電尚未形成統一規范的政策。
a)政府積極組織國外政府和金融機構的優惠貸款;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貸款,在一定條件下給予2%貼息;風力發電項目在還款期內,實行“還本付息+合理利潤”電價,高出電網平均電價的部分由電網分攤;還本付息期結束后,按電網平均電價確定。
b)1998年實行大型風力發電設備免進口關稅,發電環節增值稅暫為6%。
c)地方對征地及電力部門在聯網上給予優惠。
世界各國扶持力度各異,進程不一,
3影響中國風電商業化的因素
當前,風力發電商業化的突出問題是:單位造價偏高(國內“雙加”工程9800~10500元/kW),風資源特點決定設備年利用小時僅2500~3400h,再加上其它原因,使上網電價偏高。影響上網電價有以下幾個主要因素。
3.1工程費用
以某一實施中的工程為例,各項工程的費用所占百分比為:機組61.1%,塔架6.4%,土地3.0%,勘測設計1.8%,風場配套24.0%,輸電工程3.2%。其中機組占極大的比例,如果降低其成本,能大幅度減少工程造價。
3.2資金渠道
風力發電成本中85%取決于建設工程費用。工程投資中除了法定資本金外,大部分由各種信貸解決,貸款條件(利率、還款期和手續費等)對項目財務評價影響很大。外國政府優惠貸款,還款期長,利率較優惠;國際金融貸款,中長期,利率較優惠;國家政策性貸款,在滿足一定條件下貼息2%;商業銀行貸款,還款期短,利率高。
目前,政府對風力發電沒有投資補貼,優惠資金渠道不多,如果政府不采取扶待政策,恐怕風力發電建設資金渠道會較長時間影響風力發電的規模發展。
3.3稅收
1998年起免征大型風機進口關稅,這對風力發電建設是很大的扶持。(在未免征之前,關稅率24.02%,提高整個工程造價15%)。
發電環節增值稅:風力發電成本電價本來就高,又沒有進項稅扣減,不論征收6%或17%,都會使上網電價按比例上升。
對于所得稅,可再生能源項目目前沒有任何優惠,不論對經營者收益或上網電價核算都有很大的影響。
3.4投資合理收益率
以審議中的一個項目為例:總裝機15MW,外國政府優惠貸款占66%,資本金20%,國內配套貸款14%,計算如表1。收益率越高,上網電價越高。
3.5業主(開發商)的經營管理水平
開發經營者對項目全過程的管理水平,不僅影響項目的成敗,而且直接影響到風力發電能否順利進入市場競爭。
4商業化勢在必然
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各國政府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出臺,為風力發電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環境。特別是風力發電技術經過30年實踐日趨成熟,設備的工業化可以提供性能可靠、價格逐步下降的大型風電設備,顯示出風力發電參與電力市場競爭能力大大提高。
以美國為例,80年代初風電上網電價40美分,90年代中降到5美分,見圖2。1996年美國各州平均售電價水平4~12美分。其中,4美分2個州,4~5美分4個州,5~6美分12個州,風力發電裝機最多的加利福尼亞州平均售電價為9.8美分。
美國風電場建設可以做到每千瓦造價1000美元,上網電價5美分。荷蘭、丹麥每千瓦造價1000~1200美元,上網電價5.5美分。我國目前每千瓦造價大體是1200美元,可上網電價高達12美分。
綜上所述,我國風力發電進入商業化是必然的,問題是如何妥善解決與商業化相關的因素。
5結論
風力發電是清潔可再生能源,蘊存量巨大,具有實際開發利用價值。中國水電資源370GW,風能資源有250GW。廣東省水電資源6.6GW,沿海風能可開發量(H=40m)8.41GW。也就是說,風能與水能總量旗鼓相當。大量風能開發不可能靠某個部門或行業的財政補貼就能解決,商業化不僅是市場的要求,也是風力發電發展的自身需要。所以,風力發電商業化是必由之路,可行之路。
商業化關系到市場各方面,需要政府、業主(開發商)、電力部門和用戶一起支持和配合,共同努力方能見效。
6建議
政府、業主(開發商)、電力部門和用戶各施其責,或稱之為“四合一”方案。
6.1政府
制定可再生能源的財政扶持法規、政策性銀行優惠條款等激勵政策、稅收減免或抵稅規定,政策上支持風力發電技術開發和設備國產化。
6.2業主(開發商)
精心選點,規模開發,優化設計,降低造價;爭取優惠信貸,減輕還本付息成本;加強管理,保證設備可靠運行率高,降低運行成本;自我約束,獲取合理的投資收益率。
6.3電力部門
由于傳統的商業運營和商業環境的成熟,造成了互聯網作為一個信息交流平臺的概念得到了極大的體現。電子商務發展在互聯網的初始概念“第四媒體”被完全的拋棄之后。因為互聯網并不是一個媒體,它實際上是一個工具。就像是人類開始使用工具來發展自己的生產力一樣,全新的工具會改變一個社會的表現和發展。所以,商務在加上了電子之后,應當體現出更大的活躍性。但是,事實并沒有象蒸汽機一樣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激發因素。由于成熟的龐大的社會體系,各個方面的優勢和劣勢造成了的互相制約,使電子商務成為了概念和預期的代名詞。曾經風光的B2B、B2C、C2C等等模式,讓人們欣喜和悲傷。
轉眼來看中國互聯網的風起。為了在新的時代不至于落后,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在無數的勇敢的探險者開拓下出現了。
網上拍賣市場,實際上屬于C2C的范疇,任何人可以將屬于自己的東西賣給別人。在中國先有EACHNET和CLUBCITY從事,而后幾乎所有的網站都可以提供此項服務。復雜的如同完整的拍賣公司,簡單的就是一個BBS。
網站通常會建立一個交易平臺,由用戶在上面進行自由的交易。成熟的賺錢模式是收取每一筆交易的傭金。如果有了巨大的個人物品流通市場,網上的個人物品拍賣還是非常的紅火,網站就可以從這里獲得大量的收入,集少成多。網站同時也需要對每一個用戶進行跟蹤和評估。欺詐是難免的,這也是最讓網民擔心的。一旦欺詐出現,網站的責任就沒有那么的簡單了,建立了平臺,那上面發生的一切就與你有關了。所以,對網民的信用評估浮出水面。利用評估來保證交易的安全系數,用一個簡樸的標準來衡量信用價值。網站其實有點無奈。
在美國,個人物品拍賣市場的成熟和廣泛造成了網上拍賣的紅火,但是中國人還沒有形成進行二手物品的買賣習慣,尤其是剛剛口袋里有了點兒錢的時候。另外,中國的互聯網主要用戶是年輕人,一般的年輕人是沒有什么真正有點兒價值的東西能夠出賣的。
所以,在中國,個人的物品交換好象永遠不是電子商務中的寵兒。
B2C和B2B方式,曾經是最輝煌的亮點。但當它們不能給投資人帶來幾何級的現金增長時,被拋棄了。這種方式中,網站會作為零售商或者是商城管理公司的角色出現。這里出現的商品一般是具有行業統一標準的物品。比如電腦相關產品、圖書等。
電力線上網((PowerLineCommunication,PLC)是指利用電力結傳輸數據和話音信號的一種通信方式。該技術利用家庭和辦公室中已有的電源插座,通過電力線路構建高速因特網,實現數據、語音和視頻等多業務的承載,最終可實現四網合一。終端用戶只需要插上電源插頭,就可以實現因特網接入,電視頻道接收節目,打電話或者是可視電話。
二、基本原理
原理上,用戶通過電源插座即可實現寬帶接入,無須綜合布線。PLC技術分為低壓PLC和中壓PLC兩種。PLC利用1.6M到30M頻帶范圍傳輸信號。在發送時,利用GMSK或OFDM調制技術將用戶數據進行調制,然后在電力線上進行傳輸,在接收端,先經過濾波器將調制信號濾出,再經過解調,就可得到原通信信號。目前可達到的通信速率依具體設備不同在4.5M~45M之間。
例如要在一個小區寬帶中實現電力線接入——當以電力線作為傳輸媒體接入互聯網時,開工時只需在樓里配備一臺PLC局端設備進行信號覆蓋,通過將傳統的以太網信號轉化成在220V的民用電力線上傳輸的高頻信號,采用耦合器將信號耦合到三相四線電線中,實現信號加載和傳輸。
此時傳統意義上的電力線就成了用戶上網的傳輸媒體了。如果單元的電表是集中放置時更可在電表后進行信號耦合,此時信號加入后不受電表的磁場干擾,信號分配均勻,受電源總負荷變化的影響力小。需要上網的用戶只需要有一臺PLC用戶端設備就可以了,隨著用戶數增加到15個或以上時ISP可再增加一臺PLC局端設備以便保證用戶的接入速度不小512K。
以此類推當出口帶寬足夠時,隨著用戶數的增加ISP只要適時地增加PL局端設備的數量,就可保證用戶的連接速度不小于512K。采用信號回路迂回至電表箱,分別在用戶電表后端利用磁環將信號耦合到供電線路,此方案信號加入后不受電表的強磁場干擾,信號分配均勻,受電源總負荷變化的影響力小,最后數據網線匯總到交換設備連接外網。
三、電力線上網的優勢
1、組建成本低、覆蓋范圍廣電力線是覆蓋范圍最廣的網絡之一,這也使PLC可以輕松地滲透到每個角落,為互聯網的發展創造極大的空間。不管是對家庭還是單位來說,電力網絡是現成的,不需要重新建設,所以應用PLC技術的投資比較小,也很方便。電力線接入只需先申請其它寬帶專線接入,然后再將其接到配電間的電力線局端設備上。這樣,每個房間的電源插座上,只要插上“電力貓”就可以上寬帶網了。其雖然對單個用戶并不具備成本上的優勢,但對多個用戶(小區用戶)或商業用戶群很具價格優勢。
2、高速率從技術性能的角度來看,ADSL的下行速度為8MB/s,HFC為10MB/s,PLC完全可與之媲美。PLC其傳輸速率依設備廠家的不同而在4.5M-45Mbps之間(通過升級設備可達100Mbps或更高),國內PLC貓多采用14Mbps速度。足以支持現有網絡上的大部分應用,而且更高速率的PLC產品正在研制之中。
3、使用便捷PLC屬于“即插即用”設備,不用煩瑣的撥號過程,接入電源就等于接入網絡。不管在家里的哪個角落,只要連接到房間內的任何電源插座上,就可立即擁有PLC帶來的高速網絡享受。
4、安裝簡單對于家中已接入寬帶網的個人用戶來說,只要購置一或兩只“電力貓”,一只接入室外進來的電信或網通的寬帶接口,另一只就可以在室內任何一個電源插座上,然后再利用RJ45雙絞線與計算機的網卡連接或USB連線與計算機的USB接口連接就可以了,在房間只要有電線插座的地方就能有線上網。?而要在只有一個寬帶入口的情況下要實現多臺電腦同時上網。可由寬帶路由器或帶路由的ADSL貓實現內置網絡地址轉換(NAT)和動態地址分配(DHCP),再在每個用戶端配置一個電力貓,便能實現多臺電腦共享一個寬帶入口上網。當然,更多情況下,是ISP在進行電力布線時,已選用了“電力路由器(PLCRouter)”,其亦能實現內置網絡地址轉換(NAT)和動態地址分配(DHCP),讓N個電力貓實現N臺電腦同時上網。
四、電力線上網存在的問題
目前還沒有一種十全十美的寬帶接入方式,電力線上網亦是如此。在電力線上進行超高速可靠的通信目前還存在很多嚴重的障礙,多路延時散射是高速率面臨的一個難題。在實用中的交流電力線路上還存在不可預測的噪聲、無數的干擾源、高度的信號衰減、大范圍變化的阻抗,以及剛才提到的多路延時散射。另外,FCC輻射標準也是一個障礙。從技術角度而言,在利用電力線作為傳輸媒介的通信過程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不利因素:
1、可變的信號衰減和電力線阻抗信號衰減和電力線阻抗的變化是與所傳輸信號的頻率及其物理位置相關聯的。在某些情況下,電力線阻抗可小0.1Ω,但在另外的條件下,它又會增大到100Ω左右;同樣,信號衰減在多數情況下都小于55dB,但有時又可高達100dB。這些情況對于載波信號的穩定傳輸都有著較大的影響。
2、阻抗調制阻抗與時間也有一定關系。一般而言,在交流波形中,信號接近零點的部分比其波峰部分具有更高的阻抗,這個現象可以通過電源的操作來作一些解釋:如果線性電源的整流器在波形的波峰處開始工作的話,則通過變壓器,整流器就會與電源的低阻抗電容相連,從而導致了此時具有較低阻抗的狀態。
3、脈沖噪聲(Impulse-Noise)脈沖噪聲應該說是電力線通信中存在的最大障礙。由于脈沖噪聲具有瞬間、高能和覆蓋頻率范圍廣的特點,因而對于載波信號傳輸的影響相當大,不僅會造成信號的誤碼率(PER)高,使得接收裝置無法對信號進行正確的糾錯;另外,它還有可能使接收設備內部產生自干擾,嚴重影響整個系統的工作。所以,對這種干擾的抵御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4、等幅振蕩波干擾(Continuous-Wavejamming)等幅振蕩波干擾源包括有意干擾源和無意干擾源2種。前者如嬰兒監控器和對講機等家庭用產品,其工作頻率都在100~300kHz之間;而后者(如電源開關等)產生的主諧波頻率也都在50kHz以上。這些頻率范圍恰恰是大多數載波信號的頻率范圍,因而,這種干擾所占的比重也是較高的。
五、電力線上網前景
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電力線上網技術的應用,有電的地方就能接入因特網,真正意義上的全球互聯將會實現。
參考文獻:
[1]喬維德,.對電力線上網技術的應用研究及分析.江蘇電器,2006,(02)
[2]包東智,.電力線上網引領接入新潮.中國電信業,2006,(02)
隨著現代科技和信息產業的發展,互聯網的興起給旅游業帶來了新的契機,網絡的交互性、實時性、豐富性和便捷性等優勢促使傳統旅游業迅速融入網絡旅游的浪潮。美國著名的CRG-Research公司稱,2005年全球電子商務銷售額增至6200億美元,平均年增長率為40%,其中旅游業電子商務銷售額突破650億美元,全球約有30多萬家旅游網絡企業在網上開展旅游服務,全球享受過旅游網站服務的人數超過2億人次,據世界旅游組織(WTO)預計,5年之內旅游電子商務將占全球所有旅游交易的25%。在未來4至5年內,旅游電子商務占電子商務中的比重將達到2O%~25%。
一、旅游電子商務在歐美和日本的發展
早在2003年歐洲旅游者在線消費額已達到290億美元。美國旅游電子商務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不僅旅游專業網站數量驚人,而且已經形成了類型功能比較齊全、涵蓋旅游業各個方面的網上旅游產業體系。2004年,美國有2900萬個家庭在網上進行旅行預訂。歐美國家對于信息技術在旅游業中的應用已經越來越廣泛,在不斷結合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許多先進的經驗和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1.在線旅游與電子商務
在歐洲、北美,在線旅游和電子商務的歷史較長,酒店、機票和租車的銷售形成了很多模式。主要包括:OTA模式,即在線旅游服務商,其代表為Expedia和Travelocity;在線銷售公司模式,像Orbitz和Travelweb就是由航空公司和酒店集團聯合組建的公司。
根據美國CRG研究公司的統計數據,2002年全球旅游業電子商務銷售額突破630億美元,占全球電子商務總額的20%以上。目前,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地約1/4的旅游產品訂購都是通過互聯網實現的。相對而言,我國的在線旅游行業則剛剛起步。因此,借鑒歐美成功企業,并逐步形成適合我國特色的在線旅游與電子商務模式,對于我國旅游業的整體發展都十分重要。
2.GDS全球分銷系統
GDS(GlobalDistributionSystem)全球分銷系統供貨商主要是提供一個網絡平臺,由旅游產品供應者透過后臺設定產品銷售,讓全球的旅游商或散客(旅游網站等)可以直接利用此平臺進行交易。
3.GPS全球定位系統
GPS(全球定位系統)在歐美、日本等國家已經廣泛運用于多個行業,在旅游業中的發展也十分迅速,并不斷推出新的技術手段和經營模式。例如日本技術服務信息公司就設計了一種利用微型CD-ROM和GPS接收機的“風景導航”系統。將該系統安裝在旅游車上,便可計算出旅游車的位置,并向CD-ROM查詢該區域的信息。當GPS接收機指示出旅游車上接近某處風景點時,一臺電視監視器就能將光盤中的信息以畫面和聲音形式播放出來,經過一座建筑物時,電視還能播放出其內部景物;接近一座山時,就能顯示各個季節的風光。在更廣泛的旅游市場上,小巧玲瓏的手持型GPS接收機已被那些徒步旅行、森林荒漠探險、狩獵的游客視為“護身符”,也推動了專門的行業發展。
二、我國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
我國旅游電子商務的起步較晚,從1995年才開始出現專業的旅游網站。在此之前,只是在大部分ICP(網絡服務商)的網站中有旅游景點的介紹等信息,但由于大多是非旅游專業人士進行的信息收集制作,欄目多屬泛泛介紹,缺乏新意。雖然旅游電子商務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其發展勢頭卻頗為迅猛。
目前全國已擁有5200余家具有一定資訊服務實力的旅游網站,可以較為全面、系統地介紹旅游目的地的六要素信息及其旅游企業的信息。目前,我國的旅游信息網站大體分為以下四類:(1)以金旅雅途網、山東旅游網、桂林旅游網等為代表的政府背景類ASP(應用服務供應商);(2)以中國旅游資訊網、中國旅游商務熱線、攜程旅行網、圖行天下網等為代表的商業旅游網站;(3)以青旅在線、昆侖在線為代表的傳統旅游企業自建網站;(4)以新浪、網易、搜狐、中文雅虎等為代表的旅游專題門戶網站。
三、我國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策略
2003年11月18日,由德國TUI股份公司、MB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和中國中旅(集團)公司合作組建的中旅途易旅游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成為首家在華由外方(即德國TUI)控股、與中方合作的旅游企業。2003年12月1日,經國家旅游局審批獲準在我國成立的第一家外商獨資旅行社——日航國際旅行社(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開業。根據我國加入WTO時的承諾,在2007年11月10日前允許設立外商獨資旅行社,日航國際的開業標志著此承諾提前了3年多得以兌現。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國旅游業要學會引近來、走出去的戰略,必須借鑒國際旅游業的成功經驗。具體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完善宏觀環境,整合旅游企業
我國旅游電子商務不僅在體制、法律、支付、物流、信息化基礎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而且在理念上也有很大的差距,這是我國旅游網站及其電子商務發展的最大瓶頸。我國應當建立一個完整的“大電子商務”體系,即以企業競爭為基礎,以聯合競爭為主體,以國家直接參與和組織競爭為龍頭的競爭體制;依靠傳統實體行業,加強橫向聯合,整合旅游資源,建立中國旅游數據庫,為現實中的管理與業務提供必要的支持;完善旅游電子商務軟、硬件環境,普及寬帶服務;健全政策和法規;與交通部門合作,推行電子票務;加強銀企合作,解決網上安全支付問題;建立中國旅游業共用電子交易系統,開展低層的電子商務,發揮知識密集型的旅游網站的優勢,面向營銷環節,為不同目標市場的使用者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服務。而傳統旅行社則主要面向操作環節,進行市場調研、產品開發,提供接待保障,使旅游網站與旅行社業務能有機整合,相輔相成。
2.加快推動實施金旅工程
建立健全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DMS)。金旅工程是國家信息化工作在旅游部門的具體體現,從一定程度上構架了我國旅游電子商務工程的基本框架,為國內旅游企業向電子旅游企業轉變奠定了物質基礎,是我國健全建立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的具體措施。針對我國旅游部門間缺乏協調、信息共享性差的問題,我國旅游業要提高競爭力,必須加快推動實施金旅工程,建立健全旅游目的地管理系統,以綜合旅游電子商務平臺推動企業電子商務發展。我國旅游目的地營銷系統建設起步較晚,應當遵循市場經濟規律,以市場為基礎,以網絡為橋梁,聯合區域內較強的旅游企業共同建設區域DMS,把它建成區域綜合電子旅游營銷平臺,從而促進企業的電子商務發展。3.穩步推進旅游信息化進程
正確處理網絡企業與傳統企業的關系互聯網經濟給世界帶來的震動和變化是巨大的。人們在感受它所帶來的新鮮和刺激時,對互聯網所產生的作用往往不能準確估計。要么過分夸大其作用,制造網絡神話;要么認為網絡是泡沫,沒有實用價值。我們不能被網絡旅游的美好藍圖所迷惑,急于為傳統旅游掘墓,也不要被動消極等待,而應當在現有條件下尋找一種適合現階段我國旅游企業發展網絡營銷的途徑。一方面傳統企業要積極利用互聯網工具,把傳統企業的優勢更好地發揮出來;另一方面,網絡企業要以傳統企業為依托,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把傳統項目做出新意。
4.引導和培養民眾網上消費的觀念
電子商務離不開消費者的參與,消費者對它的認同影響著它的進程。美國的電子商務之所以發展較快,與它們現有的社會條件和消費方式有很大的關系,美國郵購和電話訂購比較成熟,消費者習慣使用信用卡交易。而我國恰恰缺乏這種環境,消費者習慣銀貨兩訖的交易方式。因此,政府和企業應當運用輿論工具,引導和培養人們的消費新觀念,嘗試“移動支付”手段,調動消費者廣泛參與的積極性。
5.提高旅游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加強相關專業人才培養
旅游業是一個信息依賴性非常強的行業,我國旅游企業普遍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技術人才缺乏,這種現狀不能適應旅游業發展的需求。首先,對于各級旅游管理部門和旅游企業而言,要組織從業人員學習計算機知識和技能,針對不同應用層面的管理和應用人員開展培訓教育,提高推進旅游信息化和掌握電子商務技能的綜合能力,進而培養和造就一支既熟悉業務、又懂信息技術的專業隊伍。其次,高校應加強培養針對實現旅游現代化的需求,注重培養旅游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趙凌冰:吉林省旅游電子商務的應用與發展[J].東北亞論壇,2003(1)
[2]楊路明巫寧:旅游產業與電子商務的天然適應性討論[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2003(6)
由于Web具有方便、易用、高效的特點,電子商務顯示出越來越強大的生命力,同時各種商業Web站點也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
有效聚類Web用戶和網頁對改進網站質量、完善電子商務中產品銷售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電子商務中,瀏覽模式相似的用戶具有相似的購買習慣,通過聚類挖掘,將這些用戶聚集在同一類,可以制定相似的銷售策略。根據瀏覽模式聚集在同一類中的網頁,是大多數用戶共同訪問的網頁,在這些網頁之間建立超鏈接,以方便用戶使用。
現有的基于瀏覽模式的Web聚類挖掘研究方法中,只要用戶請求了一個網頁,便認為用戶閱讀了該網頁,事實上有些被請求的網頁用戶并不關心,不會認真閱讀的。通常一個實用網站包含大量的網頁,現有的Web聚類方法將每個網頁當作一個被聚項,無論用戶訪問的頻繁與否,總是歸入一個類中,結果造成有些類中的網頁之間幾乎沒有相關性。
鑒于以上考慮,本文提出了基于關聯規則和超圖分割的聚類Web網頁及用戶的方法,不僅考慮了用戶瀏覽網頁的時間長短,還考慮了聚類層次(級別),將不相關網頁項排除在聚類之外,使每個類中的網頁具有較高的相關性。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優化Web站點拓撲結構,指導企業調整營銷策略,給客戶提供動態的個性化的高效率服務。
一、建立電子商務網站的層次模型
建立電子商務網站的層次模型出于三點考慮。第一,網站中網頁內容組織呈現樹狀結構。第二,在進行關聯規則挖掘過程中,可能最下一級挖掘不出達到指定Support的強規則,但是能從上級層次挖掘出達到指定Support的強規則,或根據實際需要在某一個層次進行聚類分析。第三,對于電子商務網站,有些用戶雖然訪問了某網頁,但是對其內容并不感興趣,可能只是掃一眼就放棄。在此情況下,不應該認為用戶認真閱讀了該網頁,所以應該記錄網頁的長度,通過計算用戶的瀏覽時間和網頁長度的比值來判斷用戶是否真正認真閱讀了該頁內容。
層次模型采用樹狀結構來描述,節點的數據域包含對應網頁的層次名稱(編號)和網頁長度。樹根應該取所研究的網站根目錄(研究整個網站)或所研究的網站分支的最上層目錄。在建立層次模型時,應根據網站的具體情況決定采用的方法。通常情況下,網頁文件名能完全反映網頁所在的層次,可以采用完全自動方法進行轉換。
二、基于關聯規則的聚類挖掘
1.預處理
在Web站點中,服務器日志文件記錄用戶的訪問方式、所訪問的頁面、訪問時間、用戶IP地址等信息,通過收集Web日志所記錄的用戶瀏覽信息可以對網頁和用戶聚類。首先要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預處理,獲得每個用戶所訪問的網頁序列。將一個用戶對某個特定網站的一次連續瀏覽(從登錄該網站一直到離開該網站)所訪問的網頁序列稱為一個用戶瀏覽事務。如果用戶中途訪問了另一網站,而后又返回該網站,返回后所瀏覽的網頁序列將組成另一個用戶瀏覽事務。處理后的事務序列將具有如下的形式:
u_id(用戶標志編號),p_id(頁面編號)序列
2.挖掘關聯規則并計算關聯規則可信度的平均值
對經過預處理的瀏覽事務進行關聯規則挖掘,挖掘出滿足一定支持度的關聯規則。關聯規則是在挖掘出頻繁網頁集的基礎上發現的,由于頻繁網頁集是大多數用戶在一個事務,即一次網站訪問中所共同瀏覽的頁面,所以頻繁網頁集反映了這些網頁或共同訪問這些網頁的用戶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如網頁內容高度相關。在進行聚類時,應該首先考慮將頻繁網頁集中的網頁聚合在一個類中。
通常挖掘頻繁網頁集的方法是在給定某一支持度的基礎上進行的,滿足該給定支持度的一個頻繁網頁集中的網頁可能是另一個或另幾個頻繁網頁集中的元素,那么將這些網頁應該聚合到前一項目集還是后面的某一項目集?正確的選擇應該是看這些網頁和哪一項目集聯系更為密切,可采用的方案有兩種:提高支持度繼續挖掘頻繁網頁集直到每一網頁僅處于一個項目集或利用各頻繁網頁集中網頁之間關聯規則的可信度。進一步仔細分析,前一方案不可取,首先可能不存在一個支持度使每個網頁僅位于一個頻繁網頁集中;其次即使存在這樣一個支持度,再進行多次的頻繁網頁集挖掘代價也太高,實際中是不可行的。
相比之下,后一方案可行度高,在挖掘出滿足指定支持度的頻繁網頁集的基礎上,可以較為方便地計算出每一個頻繁網頁集中的每個關聯規則的可信度。可信度的大小也反映了網頁之間關聯的密切程度。為此,計算每個頻繁網頁集中所有的關聯規則的可信度,在此基礎上計算其所有關聯規則可信度的平均值,用可信度的平均值反映網頁與不同的頻繁網頁集之間聯系的密切程度。
3.利用超圖進行網頁聚類
超圖是對圖的擴充,允許一條邊連接三個或三個以上的點。每條邊帶有權的超圖稱為加權超圖,在挖掘出頻繁網頁集和關聯規則的基礎上,可以得到網站的加權超圖。超圖中的一個頂點代表一個網頁,超圖的邊稱為超邊,超邊連接的頂點是頻繁網頁集中的網頁。每個超邊的權取該邊所對應的頻繁網頁集中所有關聯規則可信度的平均值。
上圖為超圖的示意圖,代表A,B和C所組成的頻繁網頁集的超邊的權值,0.7是A,B和C三個網頁所組成的所有關聯規則可信度的平均值。
為了使聚集結果的每個類中的網頁具有高度相關性,超圖中僅包含出現在強關聯規則中的網頁。利用超圖進行聚類的方法是逐步切割超邊將超圖進行分割,分割成多個子超圖,分割的原則是被切割的超邊的權值和盡可能小,從而保證將相互關聯比較小的網頁分割在不同的子圖,而將關聯比較密切的網頁保留在同一子圖內。分割過程繼續進行直到被切割超邊的權值和與留下的超邊權值和的比值大于某一臨界值,或所得到的子超圖數目達到某指定值,分割過程結束,留下的各子超圖便是聚類的結果。每一個子超圖對應一個聚類,超圖中的各頂點代表該聚類中所包含的網頁。
4.事務和用戶聚類
在將網頁進行聚類的基礎上,可以將瀏覽網站的事務和用戶進行聚類。瀏覽事務聚類的原則是根據事務和網頁聚類的相似度進行,將事務聚合在相似度最高的網頁類中。事務和網頁類的相似度可以按照如下公式計算:
|Tj∩Ci|/|Ci|
其中,Tj為一個事務,Ci為一個聚類,|Tj∩Ci|為Tj和Ci中所包含的相同頁面的數目,|Ci|為Ci中所包含的頁面數目。
在記錄網站用戶標志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用戶的瀏覽事務聚類將用戶進行聚類,即將訪問相似網頁的用戶聚在同一類。
5.聚類挖掘結果的可視化
聚類挖掘的結果是多維的,由于笛卡兒坐標系最多只有三個坐標,所以不能用通常的方法作圖。而且這些多維的數據集一般不含有空間語義,數據集的各維之間沒有空間連貫性,這也很難用傳統的二維或三維圖形直接表達多維空間。本文采用了一種通過主分量分析將多維空間坐標轉換為三維坐標的挖掘結果可視化方法,實現聚類挖掘結果的可視化。根據生成的各個點之間的距離和簇的形狀,我們可以有效地從大量數據中發現對我們有用的信息。
三、結論
闡述了在電子商務系統的研究和應用中,利用基于關聯規則的多層次、超圖分割聚類方法,對Web網頁和用戶進行有效聚類。該方法借助網站層次圖,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在各個層次上進行聚類分析;在挖掘出滿足一定Support的關聯規則的基礎上進行聚類,僅將高度相關的網頁和用戶聚在同一類,而將關聯性較小的網頁排除在聚類外。該方法對于改進網站質量、完善電子商務中產品銷售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PeiJ,HanJ,BehazadM,etal.Proceedingsofthe1999KDDWorkshoponWebMining[C],Kyoto:PKDD,1999.396-407
書籍的特點是數量大,產品的差別性小,因此最適宜網絡營銷。這是國內與國外的共性。
但中國書籍市場與美國書籍市場也有很大的不同,最大的不同主要有兩點:一個是網民對書籍的消費水平和消費比例,二者有著極大的差別,另一點是通過網絡營銷對書籍成本的影響,在美國,網絡營銷大大減小了書籍的運營成本,因此,亞馬遜公司能夠以大大低于市場的價格進行銷售,而在中國,市場規模的限制使網上營銷書籍的成本變化不大,而相對高昂的網絡費用與物流費用又使表面上降低的書籍費用大大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8848提出B2B也是無可奈何之舉。與其說是看到了B2B的希望,毋寧說是感覺到B2C的無奈。在書籍、CD等無差別、無維護產品不能獲得成功的話,其他領域的成功希望更是渺茫。
那么,書籍領域的B2B又沒有希望呢?希望當然是有的,但必須看到B2B的難度并不比B2C的難度小。專業人員知道:B2B的前提是企業內部的信息化,而在中國,企業經營的信息化程度還很不夠,各企業信息化運作對WEB的考慮也不夠,這些都是限制國內B2B市場迅速發展的瓶頸。
二、地域性的選擇
從地域的定位來說,8848將定位定在全國范圍并沒有太大的錯誤,8848也確實在全國有著很大的影響。從這點來看,8848的定位是比較成功的。
但也不是說8848的定位沒有問題,至少,8848沒有區分城市與非城市的差別是有很大問題的,在電子商務的初始階段,將目標限定在更小的范圍是一種務實的做法。
這一點:上海梅林的做法很好。首先,在上海建立根據地,作為一個窗口,一個試點,上海梅林迅速取得了經濟效益。上海梅林的有自己管理的物流網絡是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也是成功的一個必要的因素,但這種物流網絡的形成在目前國內的情形下只能在大城市才最有成功的可能。
上海梅林進一步向北京、廣州發展,可以說,他們的做法是成功的,成功的基礎在于有一個很好的策略目標。
三、從網上到網下
不管是B2B,B2C,還是物流網,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如何覆蓋網下的人口,尤其在中國這個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將會在一個很長的過程中,上網人口的比例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