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統計學基本原則匯總十篇

時間:2023-07-20 16:30:22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統計學基本原則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篇(1)

1 什么是統計學

問:一般認為,統計學這個詞來源于拉丁語的國情學,原是國家管理人員感興趣的事情。《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對統計學下的定義是:“統計學是關于收集和分析數據的科學和藝術。”陳希孺院士認為:“統計學是有關收集和分析帶有隨機性誤差的數據的科學和藝術。”

史寧中教授,作為統計學家,您是如何認識統計學的?

史教授:我們先來簡單地回顧統計學的歷史是有益處的。正如拉丁語所說,統計原本就是收集和分析國家管理中需要的各種數據,比如國民收入、各種稅收。為了直觀,人們才發明了各種報表、直方圖、扇形圖,等等。可以看到,這種傳統意義上的統計學現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我們現在小學統計教學中的主要內容之一。后來到了14世紀左右,隨著航海業在歐洲興起,航海保險業開始出現。為了合理地確定保險金與賠償金,需要了解不同季節、不同路線航海出現事故的可能性大小,需要收集相關的數據,根據數據進行分析和判斷,這被稱為近代統計學的發端。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們把數學、特別是概率論的有關知識引入到統計學,構建了統計學的基礎。與古典統計學相比,雖然二者都是對數據的收集和分析,但卻有本質的不同,因為后者進行分析的基礎是“不確定性”,我們稱之為“隨機”。

到了現代,人們發現,對于大量數據的分析,采用隨機的方法不僅方便而且準確。比如,對于國民收入,我們可以動用大量的人力來收集數據,但是誰都知道這樣的數據不可能是準確的,遠不如我們依據某種原則規劃分出地區和人群,然后抽樣、加權求和準確。再比如,對于股票市場,一天交易之后,可以得到精確的交易總量,但是人們寧可用部分核心企業的股票交易量來反映股票的變化,這便是“恒生指數”“上證指數”,等等。特別是到了2l世紀,銀行、保險、電信,以及材料科學、基因組學等新興學科的實驗中涉及大量數據,其分析更需要借助隨機方法了。我想,大概就是因為這些原因,國家才決定在現在中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加入統計學的內容。

因此,你們談到的關于統計學的定義都是可以的。但是,要把握統計學的根本思想方法卻是非常困難的。

問:那么,您認為統計學的基本思想方法是什么呢?

史教授:這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對于統計學的掌握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感悟,需要比較長的時間的理解與實踐。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中小學傳統數學的教學內容。這些內容主要是對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圖形和數量的抽象,研究的問題是圖形的變化和計算法則,研究的基礎是定義和假設,研究的方法主要是歸納、遞歸、類比和演繹推理。

統計學則不同。如我上面談到的,統計學是通過數據來進行分析和推斷的。因此,統計研究的基礎是數據。這些數據的特點是,對于每一個數據而言,都具有不確定性,我們需要抽取一定數量的數據,才能從中獲取信息。因此,統計學的研究依賴于對數的感悟,甚至是對一堆看似雜亂無章的數的感悟。通過對數據的歸納整理、分析判斷,可以發現其中隱藏的規律。因為可以用各種方法對數據進行歸納整理、分析判斷,所以,得到的結論也可能是不同的。而且,我們很難說哪一種方法是對的,哪一種方法是錯的,我們只能說,能夠更客觀地反映實際背景的方法要更好一些。比如,我們希望知道某公司員工的收入情況,可以用平均數也可以用中位數,很難說哪個方法錯。事實上,如果收入比較均衡,用平均數要好一些;如果收入比較極端,用中位數要好一些。當然,最好的方法是對收入。情況進行分類,但是分類的方法又有好壞之分。我們可以看到,統計學關心更多的是好與不好,而中小學傳統數學關心更多的是對與錯。

因此,統計學的基本思路是,根據所關心的問題尋求最好的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判斷,得到必要的信息去解釋實際背景。

2 統計學的研究對象

問:我們對于統計學有了一定的了解。從您的談話中我們感覺到,統計學似乎是包羅―萬象的。那么,統計學到底是研究什么呢?

史教授:是這樣的,統計學的應用面非常廣,凡是涉及數據分析的都可以成為統計學的研究領域。特別是到了近代,人們希望更加精細地了解實際背景,更多地借助數據分析,甚至人文科學也是如此,并且逐漸形成了專業的研究領域,比如計量經濟學、計量社會學、計量教育學、計量心理學,等等。這些研究領域分析方法的基礎大體是統計學。統計學并不研究某一個領域的具體內容,在本質上只是研究數據分析的方法,這包括創新的方法,也包括分析方法的好壞、分析方法的適用條件。

問:您能否結合中小學統計的內容談得更具體一些?特別是在統計教學過程中,應當把握的基本原則是什么呢?

史教授:可以在統計研究中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如何獲取“好”的數據。所謂“好”的數據,是指那些能夠更加客觀地反映實際背景的數據,而要獲取好的數據要依賴于“好”的方法。根據數據的不同,方法主要分兩大類,一是通過調查收集數據,二是通過實驗制造數據-中小學統計教學中涉及的主要是前者,稱為抽樣調查(而后者通常被稱為實驗設計)_抽樣調查又包含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已經存在的數據的收集,稱之為抽樣,比如市場的物價、學生的身高、企業的產值,等等;另一個是需要我們了解才能夠獲取的,稱之為調查,比如美國總統的民意支持率、人們日常消費的主要項目、中小學生喜歡的歌手,等等。

根據問題的不同,所要采用的方法也可能不同,但是要建立兩個基本原則。第一個基本原則是,采用能夠獲取好的數據的方法。為了獲取好的數據,我們需要盡可能多地利用對于實際背景已有的先驗知識。比如,希望知道學生的身高,先驗知識是“年齡之間差別很大”。因此,最好是根據年齡段學生數的多少按比例抽取樣本,我們稱這種方法為分層抽樣。可以看到,統計方法的直觀想法是很明顯的。如果對于實際背景一無所知,那么一定要抽取樣本,這便是隨機抽樣。比如,希望知道學生喜歡的歌手,因為這些學生年齡之間差別可能不大,就可以采取隨機抽樣。當然也可以用分層抽樣,但要麻煩得多。第二個基本原則是,采用簡單的方法。能夠基于上述兩個原則的方法就是一個好方法。我們不要小看第二個原則,一個好的方法往往能夠節省很多調查經費。這就是為什么咨詢公司非常歡迎統計學家的原因。

問:剛才您提到了樣本,許多教師對樣本這個概念總是感到費解。

史教授:是的,這個概念很難把握。樣本實質上就是數據,但是,統計學中涉及的數據往往是隨機性的。還是

回到“學生的身高”這個問題上來。在抽樣之前。我們可能并不知道具體數據的大小,這些數據對于我們是隨機的。為了討論出一個好的方法,我們假想能夠得到這些數據,并且假想這些數據的出現是依據某種規律的,這種規律就是數據出現的可能性在小,我們稱之為概率。比如,高年級學生出現大數據(高個子)的可能性要大于低年級學生,就是說,出現大數據的概率要大。但是,只有當抽樣之后我們才能得到真實的數據;才能進行實質的計算與分析。這樣,我們所要研究的數據既具有隨機性又具有真實性。為了方便起見,我們稱這樣的數據為樣本。

問:根據您的闡述,統計學怎么有一些哲學式的思考呢?

史教授:你們理解到了根本。這是統計學與中小學傳統數學的最大區別。傳統數學可以根據假設和規定的原則進行計算或者推理,但是統計學往往要問你所采用的方法是不是有道理,是不是還有更為合理的方法。不過,傳統數學是統計學不可缺少的工具。

問:是不是因為統計學需要計算呢?

篇(2)

「關鍵詞建立/犯罪統計學/思考

一、我國犯罪統計學的發展動因與價值判斷

犯罪統計學的建立與發展,既是犯罪學研究深化、統計理論發展內在規律和歷史邏輯的必然結果,也是當今市場經濟發展現實,社會綜合治理的客觀要求。同時犯罪學和統計學的快速發展又為犯罪統計學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支持,其理論動因、現實動因和技術動因可以歸納如下:

1.理論動因

犯罪統計學作為統計學的分支或統計科學的一種形式,其形成首先得益于統計理論不斷深化,統計方法不斷豐富的有力推動,其中中外許多統計學卓有成效的創造性研究,對統計科學體系的不斷完善,從封閉型到開放型,從純理論向應用性轉變有重要意義。

2.現實動因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由許多復雜因素相互作用而引發的犯罪問題也日益增長,統計學作為通過偶然現象數量分析、探索必然性數量特征的方法論科學,可以為社會綜合治理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這就推動了犯罪統計學的形成與發展,從而也開辟了對犯罪現象進行科學考察的一種新途徑。

3.技術動因

隨著信息技術和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并向統計學領域的滲透,信息等相關產業與統計事業的融合,不僅為統計資料的搜集與匯總提供了極大方便,而且縮短了統計產品開發的時間,擴大了統計服務的空間,提高了統計研究的效率,也客觀地推動了犯罪統計學的形成與發展。

建立和發展我國犯罪統計學的理論價值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有利于推動我國統計理論從單一的經濟型研究向社會與經濟復合型發展;二是有利于推動和完善我國統計學科的建設。

二、建立犯罪統計學的基本原則

建立我國犯罪統計學應遵循以下兩方面的原則:

1.客觀性原則

要從世界范圍的角度出發,結合我國社會經濟的實際,用宏觀的、廣闊的視野,了解和掌握犯罪問題歷史特征、現實表現和未來的變化趨勢,以我國統計的現狀出發,確立我國犯罪統計學的道路和發展的目標。

2.現實性原則

只有真正了解中國社會實踐,才會創立一門符合我國經濟發展需要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犯罪統計學。現實性原則是“國情論”在犯罪統計學研究方法中的具體表現,所以,開創犯罪統計學研究,必須立足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緊密聯系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兩大主體,從我國統計的具體實踐出發,以統計管理體制為核心,輔之以其他問題的研究。

三、犯罪統計學的性質、對象的科學界定

筆者認為犯罪統計學是從犯罪學和統計學中分化出來,又滲透融合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既有犯罪學的特點,又有統計學的特點,但從根本上談,它還是統計學的一個新分支,是實質科學與方論的交叉和揉合。因此,犯罪統計學就是研究犯罪現象數量特征的一門方法論科學,其特點可以概括為綜合性、社會性和具體性:

1.綜合性

犯罪統計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學,它涉及到統計基本理論與方法,犯罪學的思維理論和研究方法,還涉及到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等,可以說,犯罪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一個由理論與實踐,方法與原則等組成的全方位的綜合體。

2.社會性

犯罪統計學的研究對象是客體,而從事犯罪統計研究的人是主體,人有其社會組織、社會活動,從主體到客體之間必須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和社會條件約束,再加上犯罪科學本身就是一門社會科學,所以犯罪統計學的社會性特點非常明顯。

3.具體性

犯罪統計學雖然內容龐博,但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即在具體的時間、地點和社會環境下,研究不同時期、不同空間的犯罪活動規律和方法。而形式主義的、抽象的思維,對研究犯罪統計學都是無益的。直接照搬和套用的方法也只會把犯罪統計學引向歧途。

四、犯罪統計學的理論體系構架

犯罪統計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其理論體系的框架應該包括四部分:

1.犯罪統計資料的搜集與整理

要對犯罪現象進行定量分析,其首要工作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方法,系統地向客觀實際采集第一手的原始資料,并在此基礎上對原始資料進行科學的審核、分組、匯總等,為進一步對資料加工分析提供條理化的、綜合化的資料。客觀地說如果沒有對犯罪資料搜集與整理這一途徑,就無法考察和認識犯罪現象規模、結構,區分犯罪現象的各種差別、特點及原因。

2.犯罪現象量的集中趨勢分析

犯罪現象從總體上看其分布是有規律的,運用均值和變異指標等方法,可以尋求犯罪現象量的集中趨勢,也就是說這些方法可以將個別犯罪現象的量抽象為一般的量,然后依據一般的量探究異常復雜多變的犯罪現象量的規律性。只有發現犯罪現象的一般性和代表性特征,才能為社會的綜合治理提供最基本、最一般的信息和咨詢意見。

3.犯罪現象動態發展軌跡的數量

描述

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三維時間有密切聯系,現在是過去的沉淀,而未來又是現在的科學延伸,運用時間序列統計分析方法可以求解犯罪現象的季節變動、循環變動等規律,可以全面地描述犯罪現象發展的全貌與動態軌跡,并以此來分析和預測犯罪現象的未來變化,為社會預防犯罪提供真實可靠的數量依據。

篇(3)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產婦7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50例,對照組350例.所有產婦胎產式為縱產式頭先露,且為單胎妊娠,年齡23~35歲,平均25.8歲;孕周38~42周,平均38.5周;體重60.5~75.1kg,平均69.8kg,人選700名產婦均經產檢、超聲檢查,確認無陰道分娩禁忌癥.

1.2處理措施

對照組給予常規分娩,觀察組在給予常規分娩的同時實施人文關懷,其具體措施有:(1)每位產婦人院均有專職護士接待,入院后詳細向產婦講解正常分娩的生理過程、在分娩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癥狀以及臨產時陣發性腹痛的特點等分娩知識,使產婦對正常分娩充分認識;(2)助產師全程陪伴產婦的產程,助產師與產婦的陪伴關系為“朋友”式,根據產程的進展,隨時告知產婦進展信息,增加產婦對自然分娩的信心,產房內播放能使產婦放松的輕音樂,講解放松技巧;正確使用腹壓可縮短第2產程,在不斷給予產婦鼓勵的同時,教會產婦使用腹壓的方法.比較對照組與觀察組2組產婦的產程時間、分娩方式、出血量、疼痛分級及新生兒窒息情況.

1.3產痛評定評定時間

以規律性宮縮開始到胎兒娩出結束;根據產婦疼痛癥狀依據WHO疼痛分級評定:0級:分娩過程中無疼痛、產婦安靜并且配合;I級:分挽過程中輕度疼痛,產婦能夠易忍受,并且能夠配合;n級:分娩過程中中度疼痛,產婦難忍受,配合欠佳;1D級:分娩過程中重度疼痛,產婦不能忍受,不能配合.

1.4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2組產婦分挽方式及新生兒窒息比較

對對照組、觀察組產婦分娩方式及母嬰并發癥進行統計,觀察組350例中剖宮產81例新生兒窒息例數5例,對照組350例中剖宮產143例,新生兒窒息例數14例,見表1.由表1可見,觀察組較對照組剖宮產率明顯降低,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較對照組新生兒窒息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2組產婦產程時間及出血量比較

筆者比較了2組產婦的產程及出血量,具體數據見表2.表2顯示了觀察組較對照組第1、第2產程均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較對照組出血量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2組產婦分娩疼痛的比較

觀察組較對照組I級疼痛比率增高,III級疼痛比率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在分娩過程中,女性的軀體生理功能及心理功能均有涉及,影響分娩的四大因素包括孕婦的心理因素、產力、產道、胎兒,此四大因素在分娩中起著同等重要的影響.龐煒等實驗發現妊娠大鼠接受不良情緒刺激可使其子代大鼠學習記憶能力障礙,其中情緒應激對子代的影響較生理應激更為顯著pl.人文關懷強調以人為本,以健康為中心.本研究表明,將人文關懷應用到產婦分娩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具體表現:縮短了產程,其中第1產程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5.1±1.4)hvs(8.2±1.6)h,PC0.05],第2產程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48.1±26.0)minvs(73.3±32.0)min,P<0.05].分娩出血量減少,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186.4±26.2)mLvs(233.8±35.9)mL,P<0.05].對于疼痛程度,觀察組I級疼痛比率較對照組增髙(70.6%vs52.9%,P<0.05),III級疼痛比率較對照組降低(2.6%vs9.4%,P<0.05).對分娩方式的影響為觀察組順產率較對照組增高(76.9%vs59.1%,P<0.05),剖宮產率較對照組降低(23.1%vs40.9%,P<Q.05),且新生兒窒息率較對照組降低(1.4%vs4.0%,P<0.05).

3.1 知情同意的落實

研究表明,多數孕產婦在待產和分娩時有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狀態,其中見紅、假性陣痛、規律性宮縮、胎膜早破等可致孕產婦高度緊張;另有一些產婦因害怕自然分娩帶來的疼痛、怕影響日后夫妻性生活質量、害怕影響體型、及害怕擠壓孩子的大腦,影響孩子的智商,而主動要求行剖宮產.但剖宮產較自然分娩出血量要多,術后下地活動晚不利于產后恢復,并有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炎及腸粘膜等并發癥的風險.剖宮產可造成母嬰近期或遠期并發癥已被許多專家所認同.有報道稱剖宮產率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圍生兒病死率,但剖宮產術是降低圍生兒病死率的一種手段而非唯一手段.自然分娩是自然、安全、對母嬰均有利的分娩方式,可避免剖宮產術后的許多并發癥和后遺癥Pl.知情同意是當患者的選擇與自身、他人、社會的利益發生矛盾時,醫者應本著既不損害他人、社會,又要使患者的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原則,讓患者真實地了解與病情有關的醫療信息和資料,并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作必要的解釋.本研究在產婦人院后由專職護士接待,通過詳細向產婦講解正常分娩的生理過程、在分娩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癥狀以及臨產時陣發性腹痛的特點等分娩知識.消除患者認識的偏見,同時醫護人員不斷鼓勵產婦并給予肯定,增強產婦信心,觀察結果,觀察組較對照組產婦剖宮產率降低、產程縮短、出血量減少、新生兒窒息率降低,明顯降低了分娩風險.

3.2 無傷害原則的落實

在心理上對分娩疼痛的無限放大是很多產婦緊張的主要原因,而在現實中,產科醫生往往對分娩疼痛視為“正常現象”,忽視對產婦的心理疏導.理想的分娩鎮痛方法在達到止痛目的的同時,對產程進展不造成影響,并且既能給予產婦心理情感上的支持,又不對母嬰產生不良影響.有利無害原則是醫學倫理學的一項基本原則,筆者在產房內播放可使產婦放松的輕音樂,使產婦緊張情緒能夠得到舒緩,使得身心平靜,進而增加產婦對疼痛的對抗能力.詳細向產婦講解放松技巧,醫者用肢體語言幫助產婦肌肉放松,如輕撫緊張部位肌肉使其放松,可使盆底壓迫感減輕,進而使疼痛刺激減輕,疼痛閾值降低,提高疼痛耐受性.同時,產婦被激發出來的即將成為母親的喜悅和自豪,完全可以戰勝分娩的一時痛苦.而此降低產婦緊張、指導放松技巧的方法完全符合醫學倫理的有利無害原則.觀察結果,在無傷害的情況下,觀察組疼痛程度較對照組降低,且有統計學意義.

3.3 對傳統生育倫理的傳承

篇(4)

1.1排除標準

1.1.1甲組研究對象①經綜合臨床診斷后病情沒有確診為地中海貧血;②患者地中海貧血癥狀出現時間在2年以上;③合并患有其他血液疾病;④患者年齡在18歲以下,或在60歲以上;⑤患者不愿參與本次研究。

1.1.2乙組研究對象①經綜合臨床診斷后病情沒有確診為缺鐵性貧血;②患者缺鐵性貧血癥狀出現時間在2年以上;③合并患有其他血液疾病;④患者年齡在18歲以下,或在60歲以上;⑤患者不愿參與本次研究。

1.1.3丙組研究對象①臨床體檢結果顯示為亞健康或不健康;②以往患有其他疾病;③研究對象年齡在18歲以下,或在60歲以上;④研究對象不愿參與本次研究。

1.2方法所有研究對象均在入院后的第二天或當天早上,在空腹狀態下抽取靜脈血5mL,采用我院現有的血常規檢測儀,對其血常規各項指標進行檢測,并對比結果[2]。

1.3觀察指標選擇三組研究對象的平均紅細胞體積(MCV)、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RDW)等血常規指標進行對比。1.6數據處理方法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加減標準差(x±s)形式表示,實施t檢驗,P<0.05,則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篇(5)

1、統計研究設計:應交代統計研究設計的名稱和主要做法。如調查設計(分為前瞻性、回顧性或橫斷面調查研究);實驗設計(應交代具體的設計類型,如自身配對設計、成組設計、交叉設計、析因設計、正交設計等);臨床試驗設計(應交代屬于第幾期臨床試驗,采用了何種盲法措施等)。主要做法應圍繞4個基本原則(隨機、對照、重復、均衡)概要說明,尤其要交代如何控制重要非試驗因素的干擾和影響。

2、資料的表達與描述:用x±s表達近似服從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M(QR)表達呈偏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統計表時,要合理安排縱橫標目,并將數據的含義表達清楚;用統計圖時,所用統計圖的類型應與資料性質相匹配,并使數軸上刻度值的標法符合數學原則;用相對數時,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區分百分率與百分比。

3、統計學分析方法的選擇:對于定量資料,應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資料所具備的條件和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學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t檢驗和單因素方差分析;對于定性資料,應根據所采用的設計類型、定性變量的性質和頻數所具備的條件以及分析目的,選用合適的統計學分析方法,不應盲目套用x2檢驗。對于回歸分析,應結合專業知識和散布圖,選用合適的回歸類型,不應盲目套用簡單直線回歸分析,對具有重復實驗數據的回歸分析資料,不應簡單化處理;對于多因素、多指標資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礎上,盡可能運用多元統計學分析方法,以便對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標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全面、合理的解釋和評價。

4、統計結果的解釋和表達:當P<0.05(或P<0.01)時,應說明對比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不應說對比組之間具有顯著性(或非常顯著性)的差別;應寫明所用統計學分析方法的具體名稱(如: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兩因素析因設計資料的方差分析、多個均數之間兩兩比較的q檢驗等),統計量的具體值(如t值,x2值,F值等)應盡可能給出具體的P值;當涉及總體參數(如總體均數、總體率等)時,在給出顯著性檢驗結果的同時,再給出95%可信區間。

篇(6)

[中圖分類號] R1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8(b)-016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the county hospital doctors for pain treatment of cognition,and to analyze countermeasures. Methods A self-designed doctors treating cognitive pain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doctors in Guigang six secondary level hospital. Results Awareness on cancer pain treatment basics,narcotics addiction,time and method of administration,morphine-like drug use in doctors had been trained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untrained doctors,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Doctors;Cancer pain;Awareness

癌癥疼痛是癌癥患者最常見的癥狀之一,1990年起我國開始推行WHO的癌痛三階梯治療,只要正確遵循三階梯治療原則,90%的癌痛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醫務人員對癌痛相關知識和癌痛處理能力決定著癌痛能否有效控制,提高醫務人員對癌痛治療的重視度是關鍵[1-2]。癌痛治療在貴港市縣級醫院的認知度尚未見有報道,本研究對貴港市縣級6家二級甲等醫院醫生進行癌痛治療情況調查,以了解縣級醫院醫生對癌痛治療認知現狀,為臨床合理應用止痛藥物提供參考。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為貴港市6家二級甲等醫院的執業醫生242名,其中男169名,女73名,年齡23~48歲,平均31.98歲,人員涵蓋醫院行政臨床專業科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調查方法

2013年3~8月采用自行設計的醫生鎮痛藥物癌痛治療認知調查表,此調查表在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通過本地區專家論證后修訂而成,包括三部分。①被調查者個人信息:科別、職稱、性別、年齡;②有關三階梯止痛治療的知識;③醫生對癌痛治療的態度和行為。調查表由專人當場發放,當場回收。共發放調查問卷300張,回收有效調查問卷242張,回收率為80.7%,其中115張已經參加過癌痛的相關培訓,占總人數的47.5%。將調查結果按是否參加過癌痛培訓進行比較分析。

1.3 統計學方法

使用Excel建立數據庫,應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醫生對癌痛治療知識的掌握程度

能正確回答三階梯止痛有幾項基本原則的人數只有20名,已培訓與未培訓過的醫生在認為哌替啶被推薦用于慢性癌癥疼痛這個觀點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的一些癌痛治療基礎知識,已培訓的醫生答題正確率明顯高于未培訓過的醫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醫生對癌痛治療的行為和態度

已培訓的醫生對品成癮性、采取按時給藥的方法進行給藥、重度癌痛患者應用嗎啡類藥物進行治療這三個問題的回答正確率與未參加過培訓的醫生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3 醫生認為影響應用麻醉鎮痛藥品的主要原因

未培訓醫生中因管理太嚴、副作用大而影響應用麻醉鎮痛藥品的比例大于已培訓者,其他原因所占比例小于已培訓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本調查涉及貴港市6家縣級醫療機構的醫生,初級職稱159名(65.7%)、中級職稱73名(30.2%)、高級職稱10名(4.1%),調查樣本具有比較廣泛的代表性,基本上反映了目前貴港市縣級醫院醫生對癌痛治療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下一步有針對性地開展癌痛相關培訓提供了依據,為提高臨床規范應用止痛藥提供了實施依據。

3.1 參加癌痛培訓的醫生比例

47.5%的縣級醫院醫生參加過癌痛的相關培訓,但要實現癌痛患者無痛的目標,這個比例仍較低。盡管癌痛治療在我國已經全面推廣應用WHO的三階梯止痛治療原則,但仍存在用藥簡單、用藥量不足、向基層醫生和患者宣傳不夠等問題[3]。本次調查也發現同樣的問題,說明我市基層醫院醫生癌痛知識培訓的普及率還不高,今后仍要加大對縣級醫院醫生的培訓力度,力爭把癌痛知識培訓納入基層醫生人才培養的必修課,讓每一位基層一線醫生都普及三階梯止痛治療知識,為臨床規范化應用止痛藥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

3.2 三階梯止痛知識的掌握情況

癌癥患者三階梯止痛應遵循的五項原則是:①口服給藥。②按時給藥。③按階梯給藥,第一階梯:非阿片類藥物;第二階梯:弱阿片類藥物;第三階梯:強阿片類藥物,該階梯藥物無封頂效應。④用藥一體化。⑤注意具體細節,如注意不良反應的處理[4-5]。能正確回答三階梯止痛有幾項基本原則的人數只有20名(8.3%),說明培訓過的醫生對這個知識點未掌握,在今后還要加強理論學習。

3.3 醫生對癌痛治療的行為和態度

培訓后的醫生對品成癮性有正確的認識,與未參加培訓的醫生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王雅杰.規范癌痛治療從轉變觀念入手[J].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9,30(2):6-8.

[2] 趙雩卿,劉端祺,戰淑.中國癌痛治療十年回顧[J].中國藥物依賴性雜志,2008,17(4):252-254.

[3] 衛生部.癌癥疼痛診療規范(2010年版)[Z].2010.

[4] 王薇,曹邦偉,寧曉紅,等.北京癌痛控制20年進步與挑戰――北京市癌痛狀況調查分析[A].第八屆全國癌癥康復與姑息醫學大會論文匯編[C].2012:55-66.

[5] 趙繼軍,周玲君,宋莉娟,等.上海市醫護人員癌痛認知狀況調查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2):162-165.

[6] 盧宏麗.腫瘤醫院品使用認知度的調查[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1,11(10):1164-1165.

[7] 趙金奇,王羽豐,張燦珍,等.昆明地區護士、藥劑師對癌痛知識認知狀況調查(附1034份問卷調查報告)[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9,30(5):125-127,133.

[8] 馬素文.三所醫院醫師、護士、藥劑師告知內容的比較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22):139-140.

篇(7)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232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1-0203-02

1資料與方法

1.1目的探討肝膽管結石的手術方式及其臨床療效。方法將需行手術治療的58例肝膽管結石患者隨機分為2組,分別采用腹腔鏡微創取石術(觀察組)和肝部分切除術(對照組)進行治療。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0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42%,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1.2治療方法腹腔鏡微創取石術組:全麻,采用腳低頭高左側偏臥位,co2氣腹,建立鏡孔和操作孔。超聲刀分離腹腔內粘連部位,尤其是膽囊三角、膽囊動脈處,膽囊管游離后作結扎,通過牽拉膽囊進一步顯示膽總管,確認后用鐮狀鉤刀沿縱軸向膽總管前壁挑開0.5cm,微剪縱行剪開1.0-2.0cm,從主操作孔置入纖維膽鏡,探查結石,如發現通過取石網籃取出,如果結石因過大發生嵌頓可采用取石鉗取出。通過纖維膽鏡沖洗膽道,觀察肝管、膽管是否有狹窄或殘余。術后“t”管引流。肝部分切除術組:采用常規開腹肝部分切除術。其中左外側肝葉切除l4例,左半肝切除5例,右后葉切除5例,右半肝切除l例。術后“t”管引流。

1.3療效評價顯效:術后臨床癥狀消失;有效:術后偶有上腹部不適,但無需特別治療,漸好轉;無效:術后上腹部仍有疼痛、發熱,需再次住院治療。

1.4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使用spss12.0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

2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0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42%,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肝膽管結石又稱肝內膽管結石,是指位于肝管匯合處以上的肝管內結石。其成因與膽道寄生蟲、膽道感染、膽汁淤積、膽管變異及膽汁引流不暢等因素有關。由于左側肝膽管的特殊生理結構,結石主要局限在左側肝膽管系統,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狹窄,從而引發上腹部疼痛及發熱等臨床癥狀。研究顯示,我國肝膽管結石發病率達到4.7%,由于肝膽管結石具有病情復雜,術后殘留結石率、復發率及并發癥較高,可誘發膽管癌等特點,至今仍然是膽道外科的難點之一。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肝膽管結石外科治療的基本原則是取凈結石、通暢引流、降低復發。近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完善和推廣,腹腔鏡聯合纖維膽道鏡治療肝膽管結石的治療也在廣泛地開展。本研究中,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6.0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8.42%,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4分析

肝內膽管結石的基本病理改變是肝內萎縮區和增生區同時存在,后期多伴肝外膽管結石。主要病理改變是梗阻和感染。目前公認的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基本原則是“解除梗阻,去除病灶,通暢引流”。

肝膽管狹窄是肝內膽管結石的常見并發癥。未充分矯正的肝膽管狹窄是外科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肝管炎性狹窄好發于肝門部膽管分叉處和左肝管,狹窄多屬環狀狹窄,并有上下方的肝管擴張。對狹窄的充分切開,縫合肝膽管瓣形成膽管的后壁以Roux-Y吻合術空腸袢修復膽管的前壁,作廣泛的肝管、膽總管切開和膽腸吻合術,與肝切除聯合施行,以增加清除病灶的徹底性,是取得手術成功的關鍵。肝葉、段切除+肝內外膽管聯合切開取石+膽腸Roux-Y吻合術組雖然優良率與肝葉、段切除組無明顯差別,然殘石率明顯低于肝葉、段切除組。

肝內膽管結石的外科治療以肝切除術的效果最好,但受到病變廣泛、技術難度高和肝臟儲備功能等限制,易出現術后并發癥高、有殘留結石及殘留膽管狹窄等。而對于存在肝膽管狹窄的患者行肝葉、段切除+肝內外膽管聯合切開取石+膽腸Roux-Y吻合術能有效解除膽管狹窄問題,能夠保證通暢膽汁引流,防止殘存結石。

篇(8)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平陽縣中醫院收治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114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57例。對照組男31例,女26例;年齡48~79歲,平均(65.37±2.39)歲;病程4個月~5年,平均(3.21±0.57)年;左膝病變21例,右膝病變19例,雙膝病變17例。觀察組男30例,女27例;年齡49~78歲,平均(65.29±2.43)歲;病程5個月~5年,平均(3.25±0.55)年;左膝病變23例,右膝病變18例,雙膝病變1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符合醫學倫理,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參與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①符合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相關診斷標準[3,4];②患者體質狀況良好,心理情緒穩定,可配合護理干預;③患者未合并精神系統或神經系統疾病;④患者智力水平正常,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正常,無交流障礙;⑤患者恢復意愿良好,治療和護理依從性較高。1.2.2排除標準:①合并代謝性骨病等其他骨關節疾病患者;②合并痛風等可累及膝關節疾病患者;③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患者、心臟病患者或內分泌系統疾病者;④處于急性發作期患者;⑤急性傳染性疾病患者。

1.3方法

1.3.1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1)環境和衛生護理:保持病區、病房的清潔衛生及安靜,定時消毒滅菌,調節適宜溫濕度,保持床單及患者個人衛生,保持衣物床褥的干燥潔凈。(2)用藥指導:遵醫囑予對應藥物,明確給藥方式,服藥時間及劑量,說明注意事項和可能并發癥或不良反應,監督科學用藥。(3)心理護理:加強溝通,了解導致患者不良心理的誘因,給予針對性疏導,鼓勵患者樹立康復信心。(4)飲食指導:指導多食用瘦肉或蝦皮補充鈣質,增加新鮮果蔬的攝入,補充維生素,調整飲食結構以提升患者免疫力。(5)健康防護和功能鍛煉指導:禁止重體力勞動,指導做好防寒保暖,以免加重病情,指導科學佩戴護膝,對膝蓋實施有效保護,進行適當的散步、太極、直腿抬高、屈膝訓練、后蹬車等康復鍛煉活動,增加骨骼強度和膝關節活動度,控制運動強度并做好防護,避免運動損傷。1.3.2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配合中醫整體辨證護理。(1)風寒濕痹型:強化膝關節保暖措施,囑咐患者佩戴護膝,條件允許下,盡量安排患者入住向陽病房,最好每日定時指導患者對膝關節進行陽光照射;可在患者飲食中加入蔥、姜等以辛溫發散,忌生冷飲食,服藥也需溫服;指導患者進行膝關節屈曲練習;另外,給予患者中藥熏蒸護理,可選擇防風、獨活、牛膝、薏苡仁等藥材,加入2000mL熱水,患者坐于熏蒸器上進行膝關節熏蒸。(2)肝腎虛虧型:將患者情志調理和飲食護理作為重點。為患者營造舒適安靜的環境,保證患者睡眠,關注患者情緒變化,通過五音法等進行情志調節,避免患者情緒過激;飲食中,注意加入枸杞、大棗、山藥等益氣補血、滋肝養腎的食材,忌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膝關節炎性增生;也可以熟地黃、茯苓、澤瀉等為組方,配制中藥湯劑強化滋補效果,改善患者肝腎功能,并促進膝關節筋脈恢復。(3)痰阻血瘀型:調節患者飲食,宜清淡,避免攝入肥膩食物,適當進食山楂、蘿卜等具有瀉濁補陽、活血化瘀功效的食材,改善膝關節血運,忌高鹽或腌制食物,禁煙酒,整體上調節患者經絡氣血,促進膝關節炎性吸收。(4)風濕熱郁型:以鎮痛、清熱除濕為主要護理原則。保持病房干燥通風,舒爽為宜,飲食上適當增加冬瓜、絲瓜等利濕祛熱的食材,可減輕患者膝關節濕寒,緩解膝關節腫脹,忌辛辣,可選擇防風、黃芩、甘草、當歸等,配制中藥方劑配合除濕通絡,促進膝關節活動度的提升,緩解疼痛。(5)所有患者均可給予針灸和按摩治療,幫助促進膝關節炎癥吸收,通過下肢及膝關節附近穴位刺激等緩解患者膝關節疼痛癥狀,同時促進血液循環,提升飲食及相關藥物的吸收效果。

1.4觀察指標:

分別于護理前后對患者進行VAS量表和WOMAC量表評分,對比評分結果。護理結束后,發放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比滿意度。VAS量表評價標準[5]:于紙上劃一橫線,兩端分別標記“0”與“10”,表示無痛與劇痛,之間依次表示不同程度疼痛,患者根據主觀疼痛感受在相應位置做標記,評分越高,疼痛越重。WOMAC量表涉及患者關節疼痛、腫脹等5個方面36個項目的評價,采取0~4級評分,癥狀越嚴重,評分越高,最高分144分[6]。采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從護理知識、護理操作、護理態度及整體護理效果進行評價,患者綜合各方面給出評價意見,各項評分均為25分,滿分100分,分為滿意(80分及以上)、比較滿意(60分~79分)和不滿意(60分以下)3級評價。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研究數據,VAS評分及WOMAC評分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護理滿意度以(%)表示,行χ2檢驗,檢驗結果以P值為參考,界值0.05,低于該值,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前后兩組VAS評分對比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疼痛均得到有效緩解,與護理前比較VAS評分顯著下降,觀察組評分降幅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護理前后兩組WOMAC評分對比

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骨關節狀況均得到有效改善,與護理前比較WOMAC評分顯著下降,觀察組評分降幅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篇(9)

創傷性膝關節僵硬是由于發生下肢骨折,如股骨、脛骨、臏骨等部位的骨折之后,導致膝部韌帶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傷,滑膜發生相應的病理學變化,膝關節長期處于制動狀態下,引起股四頭肌和骨折端形成牢固粘連,股四頭肌擴張部出現攣縮,膝關節內漿液纖維嚴重滲出,從而導致膝關節出現粘連,屈伸等活動功能出現明顯障礙,對工作與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伸屈活動受限,活動有不適和疼痛感是該病的主要特征表現。本次對應用中藥外用熏洗方及相應護理方式對出現創傷性膝關節僵硬癥狀的患者實施干預的臨床效果進行了評價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在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出現創傷性膝關節僵硬癥狀的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平均每組50例。對照組中股骨遠端骨折患者11例,脛腓骨干骨折患者5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13例,髕骨骨折患者17例,交叉韌帶或半月板損傷患者4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體重42-77kg,平均體重(53.6±8.3)kg;膝關節僵硬發病時間6-12個月,平均發病時間(8.3±1.5)個月;年齡5-70歲,平均年齡(40.8±2.0)歲;左膝關節疾病患者21例,右膝關節疾病患者29例;觀察組中股骨遠端骨折患者10例,脛腓骨干骨折患者6例,脛骨平臺骨折患者14例,髕骨骨折患者17例,交叉韌帶或半月板損傷患者3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體重44-73kg,平均體重(53.2±8.8)kg;膝關節僵硬發病時間5-16個月,平均發病時間(8.1±1.3)個月;年齡6-72歲,平均年齡(41.2±1.2)歲;左膝關節疾病患者23例,右膝關節疾病患者27例。觀察組、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各項自然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關節僵硬康復護理,指導患者及早進行功能恢復性鍛煉,關節活動的范圍應該保證由小到大,以循序漸進為基本原則。被動活動:醫護人員用一手將患者的大腿托住,另一手將患者的小腿握住,使膝關節向左右兩個不同的方向進行屈伸;主動活動:指Щ頰囈患肢抬高之后,做膝關節伸屈,左右旋轉運動。采用中藥外用熏洗方及相應護理方式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干預,在康復鍛煉基礎上,使用外用熏洗方,主要方劑組成為:伸筋草、五加皮、透骨草、三棱、秦艽、莪術、海桐皮、木瓜、牛膝、紅花以及蘇木等。上述藥物置于3000 ml水中煎煮,將藥液倒入盆中,將患肢置于上方并覆蓋毛巾,利用蒸汽薰蒸患膝,待藥液適當降溫后,用藥液外洗患膝,1劑/d,藥液變冷后重復加熱利用,計劃治療1個月。

1.3觀察指標 選擇兩組創傷性膝關節僵硬癥狀臨床干預效果、膝關節功能恢復正常時間、膝關節僵硬治療總時間、在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等三項內容作為觀察指標。

1.4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優:膝關節屈曲活動的范圍已經達到120°以上,疼痛癥狀完全消失,患肢的活動功能基本恢復正常。良:膝關節疼痛癥狀基本消失,屈曲活動的范圍能夠保持在90°-120°。可:膝關節疼痛癥狀有所減輕,屈曲活動范圍在60°-90°。差:膝關節疼痛不適等癥狀沒有減輕,屈曲活動范圍沒有達到60°,甚至處于僵直狀態。

1.5統計學方法 經SPSS 18.0軟件進行相應的數據處理,當P

2.結果

2.1創傷性膝關節僵硬癥狀臨床干預效果 對照組創傷性膝關節僵硬癥狀臨床干預總及格率達到66.0%;觀察組創份陛膝關節僵硬癥狀臨床干預總及格率達到92.0%。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

2.2膝關節功能恢復正常時間和膝關節僵硬治療總時間 對照組治療(23.67±6.82)d后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正常,該組治療方案共實施(31.84±6.39)d;觀察組治療(16.89±3.54)d后患者膝關節功能恢復正常,該組治療方案共實施(24.18±3.90)d。兩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篇(10)

[中圖分類號] R197.32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5(a)-0164-03

放射診斷是現代醫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廣泛應用城鄉各地醫療機構,隨著醫療技術及放射診療技術飛躍發展,人們遭受電離輻射的機會明顯增多,所受放射劑量亦相應增多[1]。放射診斷過程可以產生的職業照射、醫療照射、公眾照射,在醫療機構的診療活動中忽視對患者的防護普遍存在[2],而且還有自然發生的潛在輻射,直接作用于人體,危害公眾的身體健康,所以電離輻射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3]。本研究是在我國《放射診療管理規定》框架下,在社區醫療中采用實際數字化監測和計量、遵從輻射防護的三個基本原則下,旨在探討放射安全防護干預措施在保障社區群眾、就診患者及職業人群等放射安全及健康中的效用。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2年5月1日~2012年11月31日對廣州市海珠區沙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我中心”)醫用放射情況進行放射衛生防護干預、監督及監測,對象:我中心各類醫用射線機如高頻數字胃腸機、高頻拍片機、CR、牙科機、碎石機等的工作場所,職業人群、就診患者及我中心附近本社區公眾群眾。各類醫用射線機6臺,工作場所4處,職業人群人數48人,隨機選取干預前后我中心就診患者150例及社區公眾150例。

1.2 方法

1.2.1 放射安全干預根據輻射防護的三個基本原則及防護標準對研究對象進行防護干預[4]。主要具體干預措施包括:①增設防護設施及相關人員的培訓、宣傳教育等;②調整機房面積及改造機房的不合理設置;③安裝通風設施;④設警示燈和防護標志;⑤實踐的正當化;⑥防護的最優化;⑦個人劑量限值化。

1.2.2 利用實時監測技術,采用BH3103X-γ射線便攜式巡測儀進行射線防護監測、FJ-377熱釋光劑量儀進行個人劑量監測、LiF(Mg,Cu,P)熱釋光劑量計,S-95多道γ譜儀進行空氣放射性污染監測,大功率采樣器,進行實時監控。通過計算機軟件管理,進行輸入整理數據,統計分析受過放射輻射的職業人群、就診患者及社區居民的情況。所有設備都經國家標準劑量學實驗室標定。

1.3 監測方法

參照GBZ161-2004《醫用γ射束遠距治療防護與安全標準》規定的布點原則進行射線防護監測[5]。對工作場所及周圍輻射水平進行檢測。測量時隨機布點,重要部位(門、觀測窗)多布點,每個點測量5次,結果取其平均值,測量條件為正常工作條件和最大工作條件兩種情況;依據GBZl28-2002《職業性外照射個人監測規范》的規定進行個人劑量監測,監測周期為3個月[6]。

1.4 觀察指標

對防護干預前后X射線機及工作場所和周圍環境、工作人員、就診患者及社區公眾輻射水平劑量監測,監測周期3個月,監測兩個周期(6個月)后對比干預前后結果。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或u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工作場所和周圍輻射水平平監測結果

防護干預前后比較輻射水平空氣比釋動能率明顯下降。候診室位(P = 0.035

2.2 個人劑量監測結果

對放射科全部從事放射工作及相關職業工種的48位工作人員、隨機分別選取干預前后來我單位就診患者群體150例及我單位附近社區公眾群體150例,進行輻射水平劑量監測。干預前后個人劑量監測結果比較:工作人員由干預前(5.08±1.96)mSv/a下降至(4.21±1.89)mSv/a,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36

表2 工作人員個人劑量、就診患者及社區公眾個人劑量干預前后

檢測對比(mSv/a,x±s)

3 討論

伴隨放射學、核物理與相關學科的發展,公眾接觸電離輻射的機會也逐漸增多,輻射直接作用于人體,危害公眾的身體健康,日趨成為一個重要的公眾健康問題。自然界本身就存在著放射源,照射量大約為0.6 mR/d,低于人體所能接受的危害劑量的界限量值(2 mR/d),實踐證明不產生危害[7],然而醫療機構的診療活動中忽視放射安全防護的卻普遍存在[2],輻射照射可影響造血系統、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等,產生一系列的生物效應[8]。2002年國家原衛生部頒發的《放射工作衛生防護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從事放射診斷、治療的單位,應當遵守質量控制監測規范。然而現在的醫療現狀是醫療機構很少遵照原衛生部規定要求,且醫務人員及社會公眾對其中的危害知識也知之甚少[9]。本研究遵循實踐的正當化、防護的最優化、個人劑量限值化及為將來發展留有余地的防護基本原則[10],給予我中心所轄醫療放射實施防護干預措施,具體措施包括:對接受照射的適應證、禁忌證嚴格把關,實施診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事先做辯證論證;技術人員、診療操作人員及接受診療的患者嚴格按照放射診斷、治療裝置的防護性能和與照射質量有關的技術指標進行操作,嚴禁大劑量、不適當的部位接受廣泛照射,做到個人劑量個體化,部位準確、局限化;對患者和受檢者進行診斷、治療時,對鄰近照射部位的敏感器官和組織給予隔離,進行屏蔽防護;特別是對孕婦和幼兒的醫療照射時,格外注意以上因素,并事先告知孕婦本人及小兒家長注意事項,做到知情同意;對放射操作場地嚴格按國家原衛生部嚴格規定操作,最大限度減少照射污染,最大限度降低照射劑量水平;加強醫護相關人員的知識培訓。經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干預后,我中心醫療照射水平、醫務人員及社會公共人員符合國家規定的目標:公眾場合輻射水平小于0.5 mSv/h,治療室外經常性工作場所輻射水平小于5 mSv/h,偶爾性工作場所輻射水平不高于25 mSv/h,職業照射達到20 mSv/h的控制目標;干預前后個人劑量工作人員由干預前(5.08±1.96)mSv/a下降至(4.21±1.89)mSv/a(P < 0.05);就診患者由(3.29±1.35)mSv/a降至(2.77±0.93)mSv/a(P < 0.01);社區公眾由(2.11±0.86)mSv/a降至(1.18±0.76)mSv/a(P < 0.01),效果明顯,取得了明顯改善,說明通過防輻射干預措施是有效的。總之,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醫療衛生技術水平飛速發展,社區在醫療過程中處于一線地位,對社區公眾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依賴程度越來越大,我們要做讓社區公眾放心、信得過的、安全的、有保障的社區。輻射防護與放射醫療工作者的健康密切相關,也關系到廣大群眾的輻射安全。因此隨著放射診療技術的產生和發展,防護管理要求與防護技術要求并重[12],做到最大限度地降低醫源性的放射劑量,減少輻射對醫務人員、社會公眾的危害。

[參考文獻]

[1] Leroy DH,Ryan MT,Wiley JR. Improving the regulation and management of low-activity radioactive wastes [J]. Health Phys,2006,91(5):439-448.

[2] 劉保昌,向彩良,曾婷.醫用輻射預防性監督及質量控制[J].預防醫學雜志,2002,20(3):232-234.

[3] Walla A,Domotor S,Vazquez G. Department of Energy policies,directives,and guidance for radiological control and release of property [J].Health Phys,2006,91(5):526-528.

[4] 中國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Z130-2002,醫用X線診斷衛生防護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衛生標準(GBZ 161-2004).醫用γ射束遠距治療防護與安全標準[S].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

[6] 中國人民共和國衛生部.GBZ 128-2002職業性外照射個人監測規范[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

[7] 陳福忠,劉海燕,劉鶯.對放射治療與安全防護的認識與思考[J].醫學信息雜志,2010,23(10):3835-3836.

[8] 陳光遠,劉軍.基層醫院影響X線受檢者放射防護的因素及對策[J].中國民康醫學,2011,23(22):2868-2870.

[9] 強永剛.醫學輻射防護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63-81.

上一篇: 企業文化的主要特征 下一篇: 公共管理的任務性職能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阳县| 库伦旗| 辽中县| 赣榆县| 吉安县| 化隆| 左权县| 平塘县| 泰顺县| 兴山县| 庐江县| 西华县| 宜兰市| 张北县| 昭平县| 青铜峡市| 特克斯县| 彭州市| 安国市| 涿州市| 海城市| 丁青县| 蒙自县| 越西县| 宣汉县| 弋阳县| 临猗县| 太原市| 紫阳县| 开江县| 梅河口市| 原平市| 自治县| 云安县| 会同县| 海盐县| 宝兴县| 惠州市| 呼和浩特市| 柳州市|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