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02 16:38:10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最全中醫基礎知識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本文為2013年度陜西省公辦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13BZ47)。
前 言
2016年,國務院下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以下簡稱《綱要》)[1],明確未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也加快了中醫藥人才教育培養體系建設的步伐,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掀開了新篇章。人才培養模式是教育活動的最終體現,是制訂教育宗旨、課程目標、教學目標的決定性因素。陜西作為中醫藥資源大省,在中醫藥發展新形勢和“一帶一路”戰略的帶動下,圍繞培養合格中醫藥人才和做好基層健康服務兩個方面,逐步建立起“各級師承教育貫穿,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聯動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有鑒于此,課題組對陜西中醫藥人才培養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對陜西省中醫藥人才基本狀態、培養路徑進行了人力資源和組織管理診斷,了解基層中醫藥衛生從業人員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狀態以及發展需求。根據調研情況,對相關問題展開討論,提出了符合陜西省省情的中醫藥人才培養路徑,以期推動相關工作開展。
陜西省中醫藥人才培養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中醫藥人才隊伍發展呈現“四不”狀態
筆者根據《陜西省2015年衛生計生事業統計公報》和《2014年全國中醫藥統計摘編》有關數據,結合課題組對全省19所縣級以上中醫醫院的調研情況,陜西省中醫藥人才隊伍發展現狀主要存在四個方面問題:一是總量不足。截至2015年底,陜西省中醫醫院衛生技術人員27,467人,其中,中醫執業(助理)醫師7,764人,每萬人口擁有中醫執業(助理)人數不足2人。二是質量不高。全省中醫院衛生技術人員中本科以上學歷者僅占15%,在(區)縣級中醫醫院里,大專及以下學歷者依然是主力軍,占到全部人數的55.10%,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省基層群眾看病就醫的效果。三是人才分布不合理。總的趨勢是城市多、農村少;關中多,陜南、陜北少,尤其是鄉鎮衛生院、縣級中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人才匱乏,影響了中醫藥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四是年齡結構不合理,尤其是省市一級醫院高端領軍人才缺乏,原始創新能力不足和(區)縣級醫院人才隊伍較為年輕,學歷程度不高;個人發展需求強烈,但流動性強,這給我省培養、發展和留住中醫藥人才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2.中醫藥繼續教育發展不能滿足中醫藥人才日益增長的自我發展需求
中醫藥繼續教育是對完成中醫藥專業基礎教育的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實施的以繼承、增新、補充、拓展專業知識和技能為主的教育,是繼承發展中醫藥特色優勢的重要舉措和中醫藥專業技術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2]。
近年來,陜西省開展了一系列以“傳承臨床經驗”為主,“鞏固中醫基礎理論”為輔的中醫藥繼續教育活動,取得了一定成績,為提高我省中醫藥人才整體素質和中醫藥服務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但本次調查仍然發現很多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中醫藥繼續教育管理機制不健全,相應的制度和保障措施不完善。調查中我們發現,有接近69.3%的人對本單位中醫藥繼續教育相關管理制度不了解;35.5%的人對中醫藥繼續教育認識不足,積極性不高,這大大影響了繼續教育的效果。二是現有的繼續教育形式、內容和途徑不夠全面,沒有考慮到各類中醫藥人才的不同發展需求,有些培訓甚至流于形式。三是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整體增加,但機會分布不均,本次調查中發現,近三年,在(區)縣級醫院有20.7%的人沒有機會參加任何形式的繼續教育培訓。這與基層中醫藥人才強烈的進修、深造的需求相距甚遠。四是中醫藥繼續教育與現代化教育技術結合程度不高,沒有對繼續教育的過程和資源進行整合、設計和應用。
中醫藥發展綱要對中醫藥人才的培養模式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1.深化醫教協同,強化中醫藥師承教育,繼續優化卓越中醫人才培養路徑
師承教育是中醫藥教育最傳統、最重要、最具特色的環節。經過多年的實踐摸索,我國大部分中醫藥院校都在“院校教育與師承教育”的有機結合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4年《關于醫教協同深化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改革的意見》頒布實施,對“5+3”培養模式進行新的定義,初步解決了我國醫學教育既無統一規范的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又沒有與院校教育銜接的制度缺陷。2016年《綱要》又明確提出“將師承教育全面融入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實現師承教育常態化和制度化”。這就為下一步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求我們在解決好院校教育與職業化教育銜接問題的同時,全方位地融合師承教育。
2.拓寬培養路徑,提高中醫醫療服務能力,繼續探索基層中醫人才培養模式
盡管我國醫學教育改革已取得較大突破,但與社會發展和醫療衛生事業仍不相適應,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療服務需求之間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提高中醫醫療服務能力,就必須要改革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基層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實現中醫醫療服務能力的全面提高。隨著分診制度的實施,基層醫衛生需求逐漸增大,因此,探索基層中醫人才培養路徑刻不容緩。
陜西省中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策略
1.建立和完善師承教育相關制度,實現師承教育三階段聯動
科學健全的規章制度是師承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障。在對現有制度進行修訂的基礎上,出臺新的政策。總結中醫藥師承教育,吸收先進教育理念,制訂師承教育標準,對導師資格進行重新界定,對跟師年限、方式、過程和結果進行規定,探索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師承教育模式。
(1)實行名、老中醫“一帶三、徒徒相傳”的師承教育新機制。結合陜西省省情和中醫藥大省的優勢,在現在師承教育模式的基礎上,啟動省、市、縣(鄉、村)三級中醫藥師承教育項目,采取一位老中醫帶三個來自不同層次機構的徒弟,徒弟出師后五年內再帶一名學徒的方法,豐富師承教育的培養方式,擴大師承教育的影響范圍,創新中醫“薪傳”機制,推動我省中醫衛生事業整體水平的提升。
(2)制訂師承教育培養方案,明確每個階段的目的和任務。根據院校教育、畢業后教育、繼續教育三個不同階段的特點,結合各學科的實際情況,按照“在校重基礎、畢業后重臨床、繼續教育重綜合能力”的基本原則,聯合中醫藥管理部門、陜西中醫藥大學和各級中醫醫院,制訂師承教育培養方案,對每一個階段的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和考核方式進行規定,實現中醫理論知識、中醫臨床實踐能力、中醫綜合思維能力的提升。
(3)妥善解決師承人員學位授予、職稱評定和崗位聘用等問題。對全省師承教育情況進行調研,摸清師承人員在學習和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制訂相關政策,為各級師承人員學位的取得、職稱的評定和崗位聘用提供制度保障,一定程度上向基層師承人員傾斜。
2.推進“互聯網+”中醫教育,改革課程設置和授課方式,實現中醫人才培養過程三階段的有機銜接
陜西是我國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學科門類齊全,但學科間發展很不平衡。培養高級中醫藥人才的高等院校僅有陜西中醫藥大學一所。因此,我們應該順應時展,充分利用“互聯網+”中醫教育的模式,讓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沖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做到對中醫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關注。
(1)充分利用陜西中醫藥大學師資力量,培養中醫藥教師人才梯隊。陜西中醫藥大學是我省醫藥學科專業設置最全的高等中醫藥院校,擁有兩位國醫大師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師,是我省培養高級中醫藥人才的主力軍。中醫藥管理部門應大力扶持學校組織多種形式的教學能力提升培訓活動。采用集體討論和個人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多學科交叉學習研討班,共同探索中醫藥人才培養的改革方法。注重對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和教學基本功的培養,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質高、能力強的教師團隊。
(2)充分發揮高水平醫院在醫學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培養中醫藥臨床人員。醫院是培養醫生的重要場所。應該對部分醫院的醫生進行教學能力的集中培訓,提高高水平醫院開展臨床教學工作的能力。除了加強對現有3個中醫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基地的建設外,應該根據我省中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實際,分批次挑選不同規模的中醫臨床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并重點支持其發展。
(3)充分挖掘“互聯網+”中醫藥教育開展方式,實現中醫藥教育資源全覆蓋。由中醫藥管理部門牽頭,西中醫藥大學負責,在全省各級中醫醫院成立中醫藥教學點,建立中醫藥教育基礎教學和臨床教學資源庫,實現教學點與中醫藥大學學生“異地同堂”上課,共享優質資源,既能滿足基層中醫藥技術人員提升專業能力的需求,又能實現在校學生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同步學習的愿望。
3.繼續做好農村訂單定向中醫生培養工作,搭建學校和各級醫療衛生機構聯合培養的橋梁
開展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是國家貫徹《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的具體舉措,是立國、惠民、關注民生,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實際行動,也是面向基層醫療人才培養,深化我國高等醫學教育改革的一次契機。[3]
陜西省農村訂單定向學生培養即將進入第5年,在培養過程中我們逐漸意識到:中醫免費生綜合素質和服務基層意識還應進一步加強,應該“提高人文服務意識及人文服務技能”[4];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應該更加貼近農村基層需求,在現有五年制中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礎上,精簡中醫經典課程,優化和整合臨床課程,增設全科醫學概論、社區常見病癥處理、社區中醫適宜技術、社區基本診查技能、預防醫學、推拿學、中醫康復學、中醫養生保健學、精神病學、急救醫學、中醫急救學及護理學概論等課程,保證畢業生能在農村基層醫療機構從事預防、醫療、保健、康復等工作,提升我省基層醫療服務水平。除了推行自主加集中見習模式,在實踐教學環節應該更注重急救、急診和健康咨詢服務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印發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的通知》2016年2月22日。
[2]洪凈、張欣霞、曾興水:《中醫藥繼續教育發展現狀及思考》,《中醫藥繼續教育新論》,2013。
內容簡單、基礎,卻很全面
《有面子!輕松簡單養顏經》
作者:(日)藤田麻彌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防曬霜必須每天都擦嗎?應該先擦乳液呢,還是先擦美容液?”這些對于護膚保養的基礎知識,你是不是也曾搞不清楚?日常護膚究竟需要哪些護膚品?怎樣使用才最有效?
作為“新生入學護膚指導手冊”,向你推薦本書!從日常護理到各種問題肌膚的應對,詳細傳授各種護膚秘訣,解惑迷思,提點要領。內容簡單、基礎,卻很全面,小標題把內容概括得很明確,輕松就能查找到想要了解的問題,比如“1次的用量分3次擦才能使化妝品充分滲透”;“潔面產品的pH值對肌膚的影響幾乎為零”。配以可愛的漫畫,讀起來非常輕松。
用精油勾兌護膚的魔法藥水
身心合一的全方位護理
《天香 精油生活DIY全書》
作者:劉璞
江蘇人民出版社
精油護膚也成為一時之流行,被廣泛運用到各種護膚品中。精油有“西方的中藥”之稱,可以通過皮膚滲透進入血液循環,能有效地調理身體,對于內分泌、新陳代謝、皮膚、循環系統等都有顯著的療效。
本書是最實用、最基礎的精油DIY“葵花寶典”。針對不同膚質、不同適應癥候,提供美顏、美體、消除壓力等芳香療法配方。相較于其他精油書籍空泛地談論芳香療法,本書更側重針對性的配方DIY,更貼近實際生活,可操作性也很強。章節分類清晰、圖文并茂,很適合對精油感興趣的人作為入門的教材。
分析化妝品成分,識破宣傳誤導
一書在手,不再被化妝品廣告忽悠
《美麗圣經》
作者:(美)寶拉?培岡
中信出版社
本書堪稱美容百科全書,內容包括――常用化妝保養品成分分析;如何分辨包裝華美的美容推銷術;如何正確而聰明地使用化妝品;防曬、抗皺、抗痘、護發、美白消斑、除毛的方法;各種各樣的美容術解析……所有這些精彩而實用的內容都使本書得到美容界醫學界的一致推崇。
作者寶拉?培岡作為美國化妝品界的權威人物,對美容和化妝用品有著25年以上的深入研究,觀點犀利而中肯,被譽為“化妝品警察”。對于一些熱門的名詞比如:肉毒桿菌、果酸、水楊酸等,本書都給出了深入淺出的解釋。用得明白才能用得有效!
漢方草本,古方傳承
以內養外,養出好肌膚
《本草女人美顏經圖讀本》
作者:養生堂國醫保健課題組
中國紡織出版社
漢方養顏之道成為護膚新主流!漢方,其實就是中醫美容,它使用的原料,全是純天然無污染的花花草草,成本超低。最重要的是很多配方都經過了古人數千年的檢驗,武則天、楊貴妃、慈禧太后,還有諸多數不清的宮廷佳人,都是漢方的忠實FANS。
本書汲取《本草綱目》之精粹,揭秘國醫經典中隱藏的本草養顏護理金方,提供最全面、超天然、實用又可靠的養顏方案。很多女生出現的肌膚問題歸根到底是身體內部出了狀況。所謂“以內養外”,我們需要的是真正健康的、自然的、順應身體機能規律的養生方式。
資深美容界達人的DIY秘方
DIY保養品,回歸自然,用得更放心
《牛爾的愛美書Ⅱ:全面保養DIY》
作者:牛爾
南海出版社
因《女人我最大》而名聲大噪的牛爾老師,小時候因受銷售化妝品的母親的影響,對保養品充滿好奇心。12歲開始使用保養品,并用廚房中的材料自行調制面膜使用。醫學院畢業后,便踏入美容界,至今已有十余年。經常在節目中分享自己多年積累、總結的護膚保養心得,讓人受益匪淺。
牛爾教你選擇適合自己的精華液、抗皺面霜、眼霜以及應對各種皮膚問題的面膜等,對皮膚進行全面保養。不同于技巧類書,本書精確測量后的DIY,絕對放心,不必擔心添加劑。幾乎涵蓋了日常所有基礎護膚品的制作方法。還重點介紹了各類面膜!
韓國明星的“平民美肌圣經”
精心呵護比高額消費更有效
《宋宣美 美肌宣言》
作者:(韓)宋宣美
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演過《媳婦的全盛時代》、《順風婦產科》等經典韓劇的韓國明星宋宣美,因為嬌好的皮膚而頗受贊譽。在普通人看來,藝人的皮膚之所以那么好是因為去美容院做昂貴的護理。宋宣美想要分享給大家的護膚經驗是:并沒有什么尖端的護理秘訣,也不需要高額消費,護膚的關鍵就是“普通”與“堅持”。跟著“宋護士” 檢視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做對了護膚環節吧。
明星出美容書,容易讓人聯想到內容空泛,大多在推薦昂貴的護膚品。而本書中所介紹的方法十分貼近生活,介紹的產品也是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隨手買到,或者是很方便可以買到的,所以本書被譽為“平民美肌圣經”。
化妝師和明星們的枕邊書
讓保養品發揮最大功效,需要“雙手”來幫忙!
化妝師和明星們的枕邊書
《美肌革命》
作者:(日)佐伯千津
中信出版社
佐伯千津――日本美容界的權威,在國際知名化妝品公司擔任過要職,年過60還保持完美肌膚,開辦了自己的美容機構,是亞洲最著名的美容師。其作品亦成為眾多化妝師和明星的枕邊書。
喜愛日系美妝的同學,對于這位佐伯老師一定不會陌生。佐伯老師的不少書在國內都有販售,但經過比較最為推薦的就是這本!書中顛覆了我們對美容的誤解:其實不需要什么特別的道具,在浴室、客廳等地方,借用手邊的用品,只要善用我們的“雙手”,就可以獲得等同于專業護理的效果。神奇的“佐伯六式”讓肌膚年輕10歲!老師本身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田中按摩法”讓你奇跡般地逆生長
利用按摩解決所有肌膚問題
《田中宥久子的塑顏按摩法:讓你找回10年前的青春容顏》
作者:(日)田中宥久子
二、沈陽師范大學茶文化課程開展的現狀
(一)茶文化、茶藝課程已經開設,建設過程順利
沈陽師范大學(以下簡稱我校)于2013年10月面向本科生開設“大學茶文化”通識選修課程,迄今已經開設了三個學期,每屆學生人數為120人。我校是遼寧省第一家開設茶文化課程的高等院校,2014年被學校評為核心通識課程,開課以來授課效果和學生反饋良好。我校旅游管理專業自2007年起增設茶藝知識技能方面的課程,學生通過該門課程的學習很好地掌握了相關知識。2014年我校派出5名學習過該門課程的學生參加了“鳳牌滇紅杯”全國大學生茶藝技能大賽,成績優異。
(二)課程內容豐富,理論體系初建
茶文化課程內容包括:茶的起源、茶文化簡史、茶道宗師—陸羽、六大茶類及制作方法、中國十大名茶、中國茶藝、茶具及茶禮、泡茶技藝、茶在世界的傳播、中國茶道精神、茶與習俗、茶與藝術、茶與保健。該課程共15節30課時,茶藝課程設置目的是讓學生在了解中國的茶文化,了解茶葉知識的同時,區分不同茶葉和茶具,并掌握茶之藝術,根據不同茶類,進行茶具、調飲和茶食的搭配設計。
三、茶文化課程在高校開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教學環境優秀,實驗設施設備有保障
沈陽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專業的實驗教學中心在2008年被評為旅游管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該中心的建設在遼寧省甚至全國都處于領先地位。實驗中心擁有良好的課程實驗環境,100平方米的茶藝實驗室是學生實踐教學的良好保障,各種茶類的茶葉茶具設備齊全,對建設茶文化課程起著非常有利的保障作用。
(二)高校資源豐富,領導大力支持
沈陽師范大學擁有東北地區高校中建筑面積最大的圖書館,每年圖書館按教師要求購進茶文化課程相關圖書和音像資料。旅游管理學院有自己的專業資料室,擁有專業圖書1.5萬冊,專業期刊201種,并有數萬元的音像資料,其中茶文化課程圖書音像資料豐富。此外,旅游管理學院實驗中心,擁有專業茶藝實驗室,自制六大茶類茶葉上百個品種的茶樣實驗用品,還有計算機室、數碼攝像機、照相機等課程輔助設備可共享使用。
(三)課程教師實踐教學經驗豐富,行業參與度高
該課程的主講教師為國家級高級茶藝師、國家級評茶師,有著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并且與行業聯系緊密。幾年來一直在學校從事中國茶文化、中國茶藝等方面的實踐實驗教學工作,并多次深入茶產區考察、交流、座談,提高自身業務能力,教授的大學茶文化、茶藝知識技能、茶文化與茶葉基礎知識等課程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還在2010年起被遼寧省茶業協會聘任為遼寧省茶業協會茶藝培訓教師,這些相關的軟件條件也為該課程的建設創造了良好條件。
四、大學茶文化課程建設的探索與思考
(一)一體兩翼之茶文化,弘揚中華優良傳統,實現中國夢青年人的精神需求
我國著名學者、語言學家許嘉璐先在首屆“兩岸四地茶文化高峰論壇”期間提出了“中華文化一體兩翼”的觀點。他指出:一體是指宇宙觀、價值觀、倫理觀、審美觀“四觀”的內涵,“翼”是使“體”能夠飛起來的通道和形式;中華文化走出去要“一體兩翼”。一體就是中國文化的理念,包括倫理;一翼是中醫,一翼是茶葉。現在中華無數文化形態中,最全面、最系統、最具體、最切身的當屬這兩項。———茶葉需要扶植。至于其他文化形態,諸如書法、繪畫、戲曲、歌舞、工藝、武術等,雖都在以其獨特的魅力彰顯著中華民族的性情和品格,但都如同飛鳥身上的羽毛。茶與中醫,堪稱展翅大翼。許嘉璐先生還認為傳統文化要向青年人普及。他說:未來青年人是主體,傳播要靠青年人。許先生一體兩翼的觀點得到了茶業界各方面人士的一致贊同,傳承茶文化已經成為當今青年人的重任。幾千年來中國不但積累了大量關于茶葉種植、生產的物質文化、更積累了豐富的有關茶的精神文化。少年恒強,則中國恒強;青年有夢,則中國有夢。中國夢涌動著青春的力量,青年人的夢想從未間斷,面對中國茶文化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中國青年人應推動著中國的茶業復興的車輪滾滾向前,中國的茶文化、茶藝精華值得我們當代青年大學生去學習和傳承。
(二)茶文化課程中應加大學生的參與度與實踐性,提升學生學習熱情
每學期上課初,茶文化課程授課教師會布置學生一些參與課程活動服務的環節,讓選課學生自由報名選擇。如:課代表兩名,有單反器材的攝影愛好者1-2名,擅長泡茶的學生4組約12人左右,打水給同學泡茶用的學生,拿茶葉提供給課程品飲的學生,愿意為老師每次上課取拿茶具的學生,在自己專業知識上與茶有關的喜歡分享的學生數名等。在茶文化的課程中,任課教師針對現在大學生動手能力弱的現狀,在每節課程中都設置一些讓部分學生操作的實踐環節,改變了課堂中單一講解授課的局面,通過實踐和操作,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的熱情也隨之高漲。
(三)邀請行業企業參與課程,資助課程建設
宣傳課程的參與性,邀請行業企業參與贊助課程,切實做到課程內容豐富,理論聯系實際。在2013-2014第2學期的課程中,云南大益愛心基金會和大益茶道院就有到課堂中來參與教學的公益講座,且效果反饋很好,得到了學校領導,教師和學生們的一致認可。很多茶文化行業中的協會、學會、企業也從弘揚中國茶文化的角度對我校茶文化的課程進行了各方面的支持和贊助。比如:贊助上課所用茶具、茶葉、教材等資料;組織授課教師集中培訓學習;組織任課教師去茶葉產區和企業深入調研等。行業企業的參與不但解決了課程建設中經費不足的矛盾,也增加了學生和教師實踐學習的機會。
(四)提升大學生自身素質修養,提高學生就業途徑
近幾年,茶文化熱的現象在我國各地以及大學校園中悄然出現,飲茶熱直接導致產業形態的各類茶文化經濟實體也在悄然興起,如茶文化設計、茶文化教育、茶文化媒介、茶文化旅游等。茶文化產業通過生產茶文化商品或提供茶文化服務的方式直接參與到國民經濟的運行之中,正在逐漸做到以實為主,發展成為社會經濟的重要部分。與此同時,茶文化的發展帶動了茶文化消費需求的增長,茶葉生產加工銷售、茶事服務等各個環節均需要大量的高素質的相關人才。在高等院校中開設茶文化方面的素質教育課程,不但在學生中普及國學知識,還能讓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了解相關的行業知識,從而達到快速進入地域行業的素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