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公司經營策劃匯總十篇

時間:2023-08-21 17:21:58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公司經營策劃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公司經營策劃

篇(1)

營銷之道切中要害

國際巨頭公司登門合作

做管理咨詢,關鍵是為企業解決最棘手的實際問題。因此,能否一下子切中企業發展中的要害,就成了管理咨詢公司成敗的關鍵。經過幾年的成功運作和積累,廖小軍在業內已經頗有名氣,出版了多本關于營銷方面的書,經常被邀請出席一些營銷講座和高峰論壇。

2006年,廖小軍被邀請出席國際招商大會。大會聚集了眾多優秀的國際加盟品牌,廖小軍作為會議嘉賓,主講國際品牌如何在中國展開加盟連鎖,提出國際品牌在中國加盟中常遇到的各種問題,在詳細分析原因的基礎上,闡述解決方法。

臺下掌聲不斷,意大利老人頭中國區董事長戴衛看著臺上這個侃侃而談的年輕人,眼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廖小軍關于中國市場連鎖加盟的一些分析,仿佛就是針對老人頭干洗連鎖謀略,戴衛不由得深感佩服。會議結束后,他特地找到廖小軍,誠懇地向他請教,并邀請他為老人頭干洗連鎖在中國市場發展的方向提供可行性方案。

原來,老人頭干洗進軍中國市場的處子秀以失敗告終,中國區董事長戴衛壓力頗大。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干洗行業迅猛發展,造就了一批本土洗衣服務品牌。與此同時,諸多國際品牌也蜂擁而至,干洗行業風云際會。

經濟騰飛帶來的消費能力激增和面向家庭消費服務的無限商機,同時國內品牌大都缺乏市場運作管理經驗,基本處于低層無序競爭階段,整個市場格局仍沒有最終成型,所以才吸引著諸多的國際品牌大舉進軍中國干洗行業。正是看好中國經濟的前景和無比龐大的市場容量,老人頭憑借百年品牌的號召力,成功地將老人頭從高端經典皮具和服飾領域延伸到后續服務領域,老人頭干洗連鎖誕生。

2005年,老人頭集團把總部設立在國際品牌云集之地――上海,注冊成立了意大利老人頭(中國)洗衣連鎖集團并授權合法使用老人頭商標,高調進入中國干洗行業,欲在干洗行業大展拳腳。

老人頭干洗連鎖并沒有像事先所預想的那樣所向披靡,因為不懂中國國情,造成水土不服。

中國的干洗行業自誕生開始就存在著先天的不足,同時也背負著太多的壓力。以前,絕大多數老百姓都不接受干洗服務,真正開始接受干洗也才是最近十年的事。在消費者眼中,市場上夫妻式干洗店多如牛毛,給大多數消費者造成了“干洗行業很簡單,有個門面就賺錢”的極不專業的印象,多數老百姓認為干洗店就是洗洗燙燙而已。對于投資者而言,開干洗店是小本生意,有沒有好的服務,品質好不好都無礙大局,很多投資者都選擇不規范的干洗加盟,或者干脆自己買一臺機器,隨便找個地方學點技術,就開始營業了。還有的干脆把機器做為擺設,在洗衣程序上偷工減料。這種局面猶如迎頭一悶棍,老人頭發現以往開疆拓土的經驗在中國市場根本玩不轉,一年運作毫無建樹,和眾干洗連鎖雜牌處于同一水平。

一邊是巨大的需求市場,一邊是管理有序、服務規范,清潔品質有保證,能帶給消費者健康愉悅的高品質服務的專業干洗國際品牌,怎樣才能將高品質的服務傳遞給消費者,怎樣才能讓投資者選擇到放心的好品牌加盟,成了老人頭干洗連鎖需要突破的瓶頸。

此次出席招商大會,戴衛就是為了需求解決之道,而廖小軍的發言,猶如久旱甘霖,讓他無比興奮。倆個人聊得很投機,戴衛向廖小軍發出誠摯的邀請。

操盤方案的前提,是對行業和企業做全方位的市場調研。經過周密的前期考察,廖小軍感到中國干洗行業所蘊藏的巨大商機。在國外,干洗服務所面對的市場和人口相對中國市場來說很少,但每年市場消費額卻是中國的幾倍。表面上這是一種奇怪的現象,但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干洗行業發展在真正滿足顧客高品質服務的需求方面還有著相當的不足。而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物質需求得到改善,消費能力越來越高,干洗行業必然會創造無限廣闊的市場空間。目前行業品牌眾多,但市場處于無序競爭狀態,行業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未來必然是有無限潛力的朝陽產業。

廖小軍發現,老人頭品牌在國內幾乎是人盡皆知,具有品牌基礎。對于老人頭品牌在服裝和皮具方面的產品,消費者的認知度很高。老人頭干洗連鎖,由于中國區總部的營銷戰略失誤,消費者不知道,投資者也不知道,手中拿著錢想投資的人不知道在哪里加盟,投資無門,無路可尋。老人頭干洗連鎖,這個延伸到干洗服務的價值數億的國際品牌,完全是“養在深閨人未識”。

深入了解干洗行業后,廖小軍發現干洗相對于其他服務行業有著不可比擬的盈利優勢:一是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對衣著要求就越高,未來的市場容量和發展潛力不可限量;二是干洗行業是純粹的技術服務行業,現金進賬,無欠款,沒庫存,利潤遠高于餐飲等其他服務業;三投資門檻比較低,一旦經營穩定,客戶群不易流失,能保障經營穩健增長,生意不會大起大落;四是干洗店人員精簡,管理簡單,容易規模化,適合連鎖經營。

巨大的市場和國際品牌所帶來的影響力,廖小軍決定:與老人頭中國區總部合作,共同做大老人頭干洗連鎖事業。戴衛喜出望外,這正是他最終所希望的結果。于是,雙方一拍即合,開始了老人頭干洗連鎖的市場推廣。

渠道整合嫁接品牌

精準營銷讓品牌起死回生

在新一輪的市場推廣中,廖小軍在制定系列營銷方案進,注重提升老人頭干洗連鎖加盟的優勢。在中國干洗行業,除了地域性的品牌外,人們熟知的品牌有“正章”、“象王”、“潔豐”、“賽維”、“泰潔”、“恒協”等,雖然已占據一定市場份額,但真正有品牌競爭力的卻為數不多。

和他們相比,老人頭優勢在哪,劣勢又在哪?

品牌上,“老人頭”是百年品牌、國際品牌,家喻戶曉;但老人頭干洗還不為人識。

技術上,老人頭百年傳承專業皮具護理,吸引著諸多高檔皮衣、皮包、皮鞋、皮具、皮制家私、皮質汽車坐椅等干洗業務。首創“生物干洗技術”,健康品質干洗獨領。利用全球領先生物科技在干洗行業的應用,使衣物洗滌實現了深層清潔、徹底殺菌消毒、去除殘留污染、護理織物纖維、保護衣物質地、給衣物增光添色,實現了真正健康的品質干洗。但由于缺乏品牌效應,技術只能處于“無用武之地”的尷尬。

發現問題所在,廖小軍開始采取針對性措施。2007年,“老人頭”在廖小軍的掌舵下劍拔弩張,一舉收購了國內洗衣行業第一連鎖經營品牌“賽維干洗連鎖”,緊接著吞并了“全國婦聯半邊天創業工程”項目――“衣之戀干洗連鎖”,震驚業界。打破中國干洗行業固有格局,成功嫁接老人頭品牌。

渠道并購后,廖小軍開始對加盟店展開“保姆式”的洗禮,從前期的培訓、中期的技術、管理經營指導、后期的服務,細化到每一個細節。專家組成的全程顧問服務(投資分析及開店選址顧問、開店設計裝修及營業督導顧問、經營管理顧問、洗滌技術顧問)、全面培訓服務(基礎技術培訓、經營管理培訓)以及老人頭干洗服務手冊、加盟寶典等,從選項目到開確定加盟開店,每一個程序,每一個環節都有詳細的指導。硬性規定:每個加盟商必須接受崗前培訓,包括企業理念、文化、技術設備、管理、經營、促銷等一系列內容。以前,這些優秀的培養內容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如今強制灌輸,加盟商才發現原來這簡直個寶,是以往從來不知道的,只需拿來享用即可。

緊接著,廖小軍開始籌劃硬件方面,老人頭籌建設備組裝工廠,在江蘇250畝現代化日化生產基地開始動工。加盟店一律使用歐洲設備,給干洗店繁忙的業務提供高效的保障。生產基地獲得業內唯一國家環保總局頒發的環境標志認證的領先日化耗材,為老人頭的干洗和皮具護理服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老人頭是百年品牌,全球近80%的服裝服飾、皮鞋皮包皮帶等皮具、家居家紡等領域的知名中高端品牌都跟老人頭有著緊密的合作,是諸多品牌的干洗護理指定服務商。以奢侈品包為例,多數大品牌自己沒有清洗服務,而是指定專業的干洗品牌。一個中等大小奢侈品包洗一次大約要300元,比普通的包價格貴了近10倍。老人頭將這一百年打造的優勢,植入到加盟店中,使老人頭擁有了眾多忠實的自身品牌客戶群,增加盈利點,直接擁有穩定的利潤來源。老人頭加盟店,洗衣、洗鞋、洗包、皮革護理一站式完成,成為永無淡季的干洗店。

方向正確了,做事就有了水到渠成的,加盟商成活率高,加盟踴躍。

張經理是“老人頭”洗衣連鎖的一位加盟商。“我一直想進入干洗行業,但是沒信心做,主要是自己塑造品牌的成本太高,而本土干洗品牌又沒形成強大的力量。一直以來就想加盟一個國際知名的品牌。”

2008年2月,張經理加盟了“老人頭”洗衣連鎖,他看重的正是“老人頭”這一國際品牌的知名度,消費者對其的認知度,消費者對其的信任度,更關鍵的是其純正的意大利技術設備和生物健康干洗技術,該技術在行業內獨占鰲頭。目前,張經理的干洗店生意非常紅火,每個月輕松可以賺到2萬多元,而與他相隔不到200米的一家本地干洗店卻面臨關門的危機――品牌之爭差距彰顯無遺。

四川成都市蜀都大道蜀都花園小區店,周邊有5個小區,入住人口5200戶左右,屬于旗艦店,平均月利潤3.4萬元,加盟店年度利潤40.8萬元,加盟店收回投資周期11.2個月。老人頭干洗連鎖北京金融街店,主營衣物、皮草、家居用品、鞋類、皮具等方面的清洗保養翻新業務,10多個月的經營,創下了非常優秀的成績。重慶南坪街店,在成功運作了2個月后,第二家分店已經開出。河南漯河浚縣店開業后,平均月利潤2萬元,當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資。陜西漢中培德街店,平均月營業額2.5萬元,10個月收回投資。南京市鳳凰西街店,平均月利潤2.3萬元,年度利潤27.6萬元,加盟店收回投資周期10個月。

……

通過資源收購整合,老人頭擁有了分布全國的20多家子公司,6000多家終端消費服務網絡,廖小軍一手帶出一個300多名優秀本土化團隊。集團下屬的上海老人頭工業洗衣機制造有限公司主要負責老人頭洗滌設備的中國組裝測試,上海老人頭日化有限公司負責老人頭工業及日用消費日化產品的生產和面向商超網絡的銷售,而上海老人頭洗滌服務有限公司則主要負責老人頭干洗皮具護理等項目的特許連鎖管理運作。同時集團組建了老人頭洗滌技術培訓中心,并建立了大型老人頭干洗連鎖直營旗艦店,為老人頭干洗連鎖成功模式的市場推廣指引航向。

“老人頭”和廖小軍的聯姻被媒體稱為洋槍土炮組合。在廖小軍的領導下,依托在皮革、皮具行業具有極其廣泛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依托自身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依托國際化的管理模式和理念,“老人頭”在洗衣領域再一次站在商業的制高點。四年時間,“老人頭”平均每年發展300家加盟店,年營業額5000萬人民幣,帶動100多位加盟商成功致富,令業內人士和營銷專家無不側目,一時“老人頭”干洗成為眾多投資管理咨詢公司桌頭討論的成功案例。

“西方公司最不講情面,唯用成績說話”,如果說“老人頭”高層開始還對中國年輕人還存有疑慮的話,此時已經被徹底征服。

意大利老人頭集團總裁這樣解釋:“廖是一位非常難得的人才。我們對人才選擇注重兩點:一是開拓創新精神,二是商業激情。我們從他身上感受到了這些迷人的東西,他身上有一股活力,一般人不具備,我們非常看好他。當時我們先簽訂了一年的合同,作為考核期。事實證明我們當初的抉擇非常英明,現在我們已經成為長期的合作伙伴。”

篇(2)

中圖分類號:F2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10-000-01

一、葉間服飾公司簡介

四川葉間服飾是一家經營以夏艷,奇海,舒曼,采菲等品牌泳裝,泳鏡和保暖褲為主的專業的貿易公司,我們始終秉承誠信待人,認真做事的理念,創造完美體驗給消費者。

公司產品在伊藤洋華堂、王府井、世紀華聯、好又多等知名商場及愛慕、黛安芬、曼妮芬等內衣店均有銷售,并被錦江賓館、喜來登、錦州酒店、索菲特萬達酒店等知名酒店確定為泳衣,泳具定點供應商,公司產品一直以適中的價格、優質的服務贏得顧客的高度評價。

微信面世后,使用人數逐年遞增,大有趕超騰訊QQ之意,到2014年9 月已累計有 6億人使用微信。隨著使用人數的增加,許多人開始在微信上賣東西,并成功創業,成為白手起家的百萬富翁。許多企業瞅準機會,也紛紛加入微信,把傳統行業轉上微信,打造新的傳奇。其中玫莉蔻、小金花等都是通過微信打響的品牌。

葉間服飾微信運營產品注重于質量的精良而不在于類目的繁多,產品種類統一,為sea line,葉間服飾經意大利授權,為意大利品牌sea line中國區總,一年四季有不同厚度的和款式提供給廣大消費者。

二、微營銷運營方案

(一)QQ推廣

QQ推廣分為說說、日志、相冊、個人簽名、空間設置、QQ群等推廣,不定時發表帶有產品宣傳色彩的說說和個人感彩的說說或者簡單的分享和傳播類的說說,與QQ里的聯系人通過點贊、聊天和評論的形式互動,轉化為銷售。

在QQ群里發言,隨便聊天,混臉熟,發言的次數多了,大家都認識你了,再把自己的微信號拋出去,自然有人主動加你,這時候直接在群里發廣告,說我有一個什么產品,效果很好,大家也就會愿意信任你,就變成了你的客戶。

(二) 貼吧推廣

貼吧賬戶設置,在貼吧賬戶個人資料里完善個人信息,把微信號,QQ號和產品等等留在上面,拓寬產品宣傳的寬度。

根據產品選擇相關的貼吧和論壇,我們的產品是絲襪,我關注的有微信吧、美女吧、絲襪吧、90后吧、打底褲吧、微信營銷吧、陌陌吧等11個吧,每天簽到得經驗值,并在貼吧里發帖。因為百度貼吧里一般大家都是玩,專業性沒有論壇那么強,所以直接發水帖,廣告貼,有時候也會過,或者通過頂別人的娛樂貼把我的微信號貼出去,讓更多的人看到,就會有很多人加我。

微信吧里有時候會有熱門話題討論,這時候可以直接去留自己的微信號,一般會有很多人加你,只是大多數人也是微商。

(三)問答推廣

百度知道,百度知道使用的人多,有一定的代表性,通過百度答題提升級別,級別越高,信任度和特權越高,回答問題受到的限制越小。回答的問題被成功采納后,問題會直接保留在百度頁面,被很多后來的人看到和搜索到。

在百度答題時要注意不能太簡短,盡量書面性,又保證看到的人能明白,注意專業性和簡單化的結合,才更容易被采納。

做產品推廣時可以為自己設置一些標簽,避免回答一些無聊的問題,浪費時間,直接回答相關的問題,提升自己在網友心中自己這方面的專業可信度,提高采納率。只有采納了才能進一步宣傳自己的產品。

要把自己的微信號留在百度上面,肯定不能直接留號,不會被保留,要選擇回答這方面的問題,用自己的微信號舉例,解釋說明提問人的困惑,這樣回答唄采納后,微信號自然也就被留在上面了。

(四) 百度空間推廣

百度空間推廣如同QQ空間推廣,完善個人資料,裝扮個人空間,傳相片,寫日志等,只是我平時不怎么使用百度空間,所以這方面沒怎么使用,只是完善了個人信息,沒有維護和使用。

(五) 微博推廣

最好使用企業微博,因為企業微博有更多的與用戶互動的設置,有企業認證,更具代表性,顯得更加可靠可信,而個人微博沒有。我們公司是將個人微博作為企業微博在使用,微博名為:毅博商貿。我接手時微博有40多個粉絲,現在已有一百多個粉絲。

微博發文范圍包括公司動態、公司領導的理念、員工活動、產品上新、產品優惠信息、公司福利聚餐或者員工生日慶祝和公司里發生的一些有趣的正能量小事,一天1到2條。

每天關注每條微博的訪問量,根據訪問量調整發文內容,善于利用熱門事件和標簽、話題,如前段時間流行的早安話題,就可以在早上發一條正能量的微博,加上“早安”的標簽,提高訪問量,吸引粉絲互動,增加粉絲人數。

對于企業微博而言,關注的人不宜太多,最好在50人以內,不然會造成互粉的感覺。粉絲人數也不能太少,不利于宣傳發展,可以發動內部員工全部關注企業微博,也可以花錢買一點粉絲,裝飾一下自己的門面。

(六)二維碼推廣

二維碼被越來越多的使用,將網頁生成二維碼,將個人名片生成二維碼,把信息生成二維碼等方式,使用面越來越大,我使用的二維碼推廣方式如下:

1. 把自己的微信二維碼留在貼吧里,別人掃了后就可以自動添加我為好友

2.把訂閱號上的文章通過二維碼生成器生成二維碼,放在貼吧和微信群里,增加訪問量

3.郵箱二維碼,在網易郵箱里設置二維碼名片,把二維碼換成微信的二維碼

(七) 微信群推廣

建立微信群,最好是百人以上的大群,然后讓群里的人都幫忙拉人進群,把各自的好友共享,大家再把不是自己好友的人加為自己的好友,等群里的人加完后,就和別人換群,重新加人,不斷換群,增加好友數量。

(八) 評論推廣

評論推廣的方式有很多種,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1.在網上買東西,確認收貨進行評論時加上自己的微信號。如淘寶、天貓、美麗說等購物網站

2.觀看視頻后,進行評論時加上微信號

篇(3)

2016年爆品集中爆發,長期看好“SIP+X”戰略。公司“SIP+X”戰略將從長期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打造基于電視劇+網劇+電影+游戲于一體化為泛娛樂價值軸心,全方位鏈接并激發“X”種產業方向與全新消費場景。1)2016年爆品陸續推出,例如《微微一笑很傾城》打算打造成今年暑期檔的《花千骨》、還有《翻譯官》、《三生三世》等爆款級作品出來;2)2016年將是電影量和質的提升,量從2015年的13部提升到20部左右,質方面投資的比重和話語權的提升:3)綜藝欄目跟中喜合力的進一步合作打造2-3款頂級綜藝欄目;4)投資020旅游領軍企業景域文化布局實景娛樂,同時通過綜藝切口,實現國內首個“超級內容+超級技術(VR)”的無縫融合。

操作策略:二級市場上,該股股價隨電視劇的熱播短期內出現一定程度上漲,但公司長期成長性優秀,盈利能力突出,當前估值略微偏高,可待回調后再介入。

利源精制:軌交新星,重裝上陣

利源精制(002501):近日公司非公開發行擬募集37億元用于“軌道車輛制造及鋁型材深加工”項目。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6月相似方案曾因證券市場波動因素取消,本次重新公布標志著公司第三次前瞻性戰略轉型已初具雛形,彰顯公司推進高端軌交項目的堅定決心。

公司具有“五大成功基因”。公司自上市至今,公司的收入、綜合加工費穩步增長,盈利能力逐步提高。一是民營企業做鋁加工,機制優勢顯著:第二,戰略布局極具前瞻性,對下游市場的發展潮流極為敏感,不斷切入新藍海:第三,縱深發展,吃盡整條產業鏈利潤:第四,與全球領先的裝備制造商緊密合作,持續引進、消化學習,掌握核心裝備的技術訣竅。第五,發揮東北區位優勢,搭建多元化、穩定、優質客戶群。

內外兼修,向高鐵整車供應商挺進。我們認為,利源精制此次向高鐵整車制造商轉型,符合其“五大成功基因”的一貫邏輯,以及“一帶一路”對外輸出低成本優勢產能的國家戰略。一是國內地鐵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公司有望利用技術、成本及區位優勢獲取市場份額。二是海外市場需求巨大,國外軌交裝備市場穩步上升,公司1000輛整車產能保守估計將帶來10.5億元凈利潤增量。三是利源借助三井物產的技術和銷售網絡,借船出海,邏輯通順,并規避與中國中車的直接競爭。四是相比國企來講,公司在對外輸出產能時具有更強的成本優勢以及商業模式特色。

操作策略:二級市場上該股前期隨市場連續大幅下跌后一直在底部筑底,有色板塊今年將會有階段性行情,公司質地優越,估值偏低,兼具安全邊際,建議積極關注。

光迅科技:核心競爭力持續加強

光迅科技(002281):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光通信器件供應商,主要從事光通信領域內光電子器件的研究、開發、制造和技術服務。是國內有能力完全自主對光電子器件進行系統、戰略性研發的唯一高科技企業,是華為技術、中興通訊、烽火通信等綜合類通信設備制造商的最主要光器件供應商之一。

受益于4G建設和寬帶擴容投入,收入規模將持續較快發展。國內4G網建設帶來大量接入網回傳需求,寬帶中國戰略指導下的骨干網擴容和升級也將持續進行。全球范圍內,流量經營業已成為運營商收入主體,在此背景下激活大流量場景將是必然趨勢。全球范圍內現有接入覆蓋和骨干容量比照需求預期仍遠遠不足,中長期看,持續的網絡擴容和升級將為上游光網絡設備制造商的收入規模保持較高水平和較快發展。

積極開拓數通產品并向上游芯片布局,不斷提升競爭力。以運營商傳輸產品為基礎,公司向數據和接入產品開拓,契合了目前數據中心和云計算中心需求上量的背景,近年取得了明顯的增長。預計在流量需求的強勁拉動下還會有比較明顯的提升。同時公司圍繞核心光器件產品募集配套資金,向產業鏈價值聚集的上游芯片研局,已在部分高端產品中實現了自主研發。未來將深化高端芯片的研發力度,提高核心競爭力。

操作策略:公司屬于難得的“三高”優質標的,具備高送轉潛力,同時公司還是量子通信以及硅光芯片核心標的,未來受政策刺激有望持續加碼,建議超配。

蘭生股份:集團資產整合或加快

蘭生股份(600826):公司2015年實現營收23.93億元,同比增長55.7%,歸母凈利潤5.11億元,同比下降3.22%,EPSI.22元。作為公司貿易板塊改制后的第一年,蘭輕公司激勵機制強化顯著,進出口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7.8%,實現盈利1543萬元。

篇(4)

2014年10月12日,央行行長周小川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貨幣和金融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上發言,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推進結構調整,持續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以提高金融資源效率、改善貨幣政策框架。在2014夏季達沃斯論壇上國務院總理提到,“我們會堅定地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也就是說,在推動利率市場化的同時推進匯率的市場化,完善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制。”我國政府堅定實施與逐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引領金融市場走向真正的競爭階段。2015年2月17日,國務院總理簽署了第660號國務院令,規定將于2015年5月1日在銀行業金融機構間實行《存款保險條例》,為吸收存款投保規定保險。這一條例實施,為利率市場化進程又開拓了新局面。

一、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具體表現

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指金融機構在貨幣市場融資的利率水平。利率市場化是指中央銀行逐步放松和消除對利率的管制,由市場主體根據資金市場的供求變換以及對金融市場的動向判斷來自主調節利率,最終形成以中央銀行利率為引導,以貨幣市場利率為中介,由市場資金供求決定的市場利率體系和利率決定機制。

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有三個總體方針,即“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長期、大額,后短期、長額”的思路,以“放得開、形得成、調得了”為原則逐步推進。整個利率市場化進程包括三個部分,貨幣市場利率市場化、債券市場利率市場化以及存貸款利率市場化。經過近20年的發展與努力,漸進的利率市場化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到目前為止,我國貨幣市場、債券市場利率市場化已經完成,外幣存貸款利率市場化也已經基本放開,貸款利率也已經完全放開,僅剩最為關鍵的存款利率尚未放開,利率市場化臨近收官階段。1996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出臺了《關于取消同業拆借利率上限管理的通知》,放開了同業拆借利率,向利率市場化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1998年8月,國家開發銀行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首次進行了市場化發債。1999年10月,國債發行也開始使用市場招標形式,從而實現了銀行間市場利率、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基發行利率的市場化。

在貸款利率方面,2013年7月20日起,取消金融機構貸款利率0.7倍的下限,改變了貼現利率在再貼現利率基礎上加點確定的方式,取消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2.3倍的上限,貸款利率完全市場化。2013年10月貸款基礎利率集中報價機制建立。

在存款利率方面,2004年10月29日,實行金融機構(含農村信用社)人民幣存款利率以各檔次存款基準利率為上限向下浮動的制度,人民幣存款利率實現了“放開下限,管住上限”的利率市場化改革第二階段目標。2012年6月,人民銀行決定將存款利率上限提高到基準利率的1.1倍。2013年12月9日,《同業存單管理暫行辦法》實施,同業存單業務推進得以落地,意味著利率市場化再進一步。2015年3月,人民銀行將存款利率上限又提高到1.3倍。因此,在存貸款利率方面,貸款利率市場化完全放開,存款利率目前只存在上限,下限也已經完全放開。

二、利率市場化對集團財務公司的影響

集團財務公司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成立的目的是集中管理集團的資金并且提高集團成員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為集團成員企業提供財務管理與財務顧問服務。截至2014年3月末,我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數量已達到184家,財務公司表內外資產規模達到4.32萬億元,全行業有80家財務公司表內外資產達到百億元以上,其中8家財務公司超過千億;實現利潤160多億元,平均資產利潤率為2.09%,所有財務公司都高于監管部門要求,行業平均不良資產比例低于0.1%,資產質量持續提升。經過多年的發展,財務公司已經成為重要的金融市場補充力量。雖然財務公司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和政策支持,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財務公司的利潤來源主要是銀行同業存款利率差以及存貸利率差,在本輪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中會極大地沖擊財務公司現有的盈利模式,給財務公司帶來挑戰。

(一)沖擊傳統業務,壓縮主營業務利潤空間。目前我國銀行和集團財務公司仍以傳統的存貸金融業務為主營業務,存貸利差平均在4%左右,利息凈收入占財務公司業務收入的80%左右。利率市場化下,利率的波動主要由市場決定,這樣財務公司主要依靠中國人民銀行政策支持來獲取主營業務利潤的優勢將減少甚至逐步消失。存款利率的不斷上升,導致財務公司更高的融資成本,給公司成本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率市場化下,市場間還會有高息攬儲的現象,財務公司固然有企業集團對資金歸集政策的支持,但存款利率必然會上升,存款成本的增加,對財務公司業務的發展也帶來了巨大壓力。存貸利差的逆向變動勢必會縮減財務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存貸業務在未來的總業務量中的比重會呈下降趨勢,也會大大降低在公司業務中的重要性。

(二)與銀行競爭加劇,價格戰加劇行業競爭。與財務公司比較,商業銀行的規模較大,信譽較好,業務品種完善,營業網點覆蓋面廣,除了吸收企業的存款之外,還可以大量吸收居民存款。而我國又是儲蓄性導向,居民將大量資金存放于銀行,這就決定了商業銀行具有穩定而大量的資金來源。而財務公司只有集團成員企業這一單一的資金來源,并且數量都是大額的,受利率市場化的影響較大。在我國成立財務公司的集團企業都是資產規模較大的企業,實力雄厚,資金充沛,這也會是商業銀行眼中巨大的爭奪目標。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商業銀行會以更誘人的利率與完善的服務來爭奪這些集團客戶。另一方面,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銀行間的同業存放利率將會名存實亡,這樣財務公司享受金融機構間的同業存放利率的巨大優勢將會逐步消失。在同樣的融資平臺上,財務公司由于相對商業銀行規模小、實力差、信譽等級低,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從市場上的融資成本將會高于商業銀行。

(三)集團成員企業對財務公司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利率市場化改革之前,由于集團資金歸集與金融政策的雙重要求,并且財務公司能給出較高的存款利率,因此成員企業將資金存放于財務公司。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推進,銀行間的競爭加劇,服務能力也會逐步增強,勢必會延伸到資金量較大的集團成員企業,與財務公司搶奪資源,而財務公司相對于大的商業銀行產品及服務水平都會存在差距。而商業銀行能夠憑借規模實力來提供多元的產品和多方位的市場與信息交易服務,這會極大地吸引成員企業,集團所有成員企業為了利潤以及更完善的服務都有理由去尋找收益率更高的也更適合自己的產品,并且很多成員企業希望擺脫集團對資金的管控,實現資金的自由控制,這就倒逼財務公司提供與商業銀行相同或更好的產品與服務。而財務公司相對于銀行在更優越的政策保護與集團支持下,導致了較低的服務能力與創新能力,大多數還存在行政管制的因素,這就給財務公司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四)利率市場化會放大財務公司風險。財務公司存在的風險主要包括政策風險和運營風險。過去財務公司受中國人民銀行和集團的雙重政策保護,在存貸款方面的利率幾乎沒有不可預料的風險。而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推進,利率的變化速度與變動浮動都將增大,政策保護的出臺速度遠不如市場變化速度快,并且政策保護的程度也極有可能跟不上市場變化程度,因此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財務公司將面臨更大的政策風險。在雙重政策保護下,財務公司更多的是對內業務,相對比較安逸,市場化方面操作較少。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財務公司需要更多的進行市場化運營,而在這方面上缺少理論指導,在實際操作上也缺少實踐經驗,因此這就會加大其運營風險,也對其風險管理能力提出了挑戰。此外,財務公司還要考慮到利率風險,由兩種風險綜合防控變為三種風險綜合防控。

三、集團財務公司應對利率市場化的主要策略

(一)利率市場化下財務公司典型經營案例及優缺點分析。

1.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沒有市場化,仍然執行原有利率,重在集團資金管控,打造國家電網公司堅強的資金平臺。資金歸集率從2006年底的66.3%提高到2010年的95.86%。優點是財務公司生存模式簡單,集團管理嚴格,缺點是企業因為沒有市場化的融資、投資體系,使得企業經營數據失真,必須受到集團的嚴格保護,否則受市場沖擊較大。

2.中化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在集團公司資金集中大前提下,中化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全面市場化,財務公司縮小利潤空間,將大部分利潤歸還成員企業,這樣可以擴大財務公司資金規模,以規模換收益。優點是市場化使得財務公司更加專業化,可以較好地應對利率市場化的沖擊。缺點是財務公司原有的資金集中不利因素大部分仍然存在,規模還是不能擴大。

3.海爾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海爾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多方面拓展業務范圍,努力做成集團公司的全球化集約管理中心、金融集成服務中心和產業協同利潤中心。優點是實現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有機融合,以產業支撐金融,以金融促進產業。缺點是在集團公司經營規模有限的情況下,很難形成規模優勢,從而導致單項業務費用過高。

4.北京汽車集團財務有限公司。應對利率市場化轉行做汽車金融公司,以消費信貸作為公司主營業務,進一步豐富了財務公司服務集團的領域,延伸了北汽集團的金融服務產業鏈。優點是財務公司尋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擴大了財務公司的經營范圍,有效地與集團主營業務結合起來,提高集團企業的產品銷量。缺點是集團失去資金管控的功能,無法完成資金歸集,難以給成員企業提供及時的服務。

(二)財務公司應對利率市場化的主要策略。

1.爭取集團大力支持,參與集團整體戰略。財務公司應爭取集團給予更多的支持,爭取成員企業的資金支持。從集團方面,集團應加大資金的歸集力度與歸集口徑,盡可能多地實施資金歸集,在同等利率情況下,優先將企業資金存放于財務公司之中;將財務公司納入到整體的戰略規劃當中,以財務公司為載體建立健全流動性管控機制,提高資金計劃的精益化管理水平;通過多元化指標考核財務公司,適應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推進,對財務公司的利潤會造成大的沖擊,因此應逐步降低財務公司利潤這一考核指標,將財務公司對集團歸集程度與利用效率等整體貢獻度納入考核范圍。從財務公司方面,財務公司應努力連接成員單位上下游產業,擴大集團上下游企業的合作,擴大票據適用范圍,對成員企業可以采用“1+N”授信模式,將集團外企業納入成員企業范圍,合理管理集團上游的應付款項與集團下游的應收款項等,提高集團產業鏈的資金利用水平,推動集團產業鏈融資,打造集團的產業鏈融資平臺與票據管理中心;財務公司由于沉淀了集團大量的資金,因此較單個企業有更強的議價能力,可以作為集團的統一代表,來與外部商業銀行進行議價定價,這樣就降低了融資成本;充分發揮集團的融資平臺作用,對大額融資項目使用銀團貸款業務,大量融入外部資金又可以減少自有資本使用,降低融資利率,還可以將部分利差讓給成員企業。

2.加強與銀行間合作,建立利率互動與定價機制。財務公司由于長期受中央人民銀行與集團的雙重保護,業務單一,競爭能力弱,利率定價水平較低,所以應充分與銀行合作,學習銀行業務與流程模式,與銀行形成主體合作,差異化競爭,盡快實現自身的市場化改革。緊盯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所做的措施,學習商業銀行的利率定價模式與利率變動管理模式,及時準確地了解市場利率變化動向,并能做出迅速的反應。隨著利率市場化逐步推進,粗糙定價模式必然會被摒棄,財務公司應綜合考慮客戶貸款額度、信用評級、讓利幅度、風險因素等推行差異化定價模式。定價原則應以資金來源成本為基礎加上當期費用和考核利潤來確定貸款的利率下限,在利率下限之上綜合考慮市場價格、風險因素、客戶貢獻度來確定單筆信貸價格。在確保公司正常經營及合理利潤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測算,力求信貸資產價格符合市場,尋找公司的價格曲線,為全面利率市場化做基礎。

3.改革業務模式,提高業務創新能力。隨著國際化的不斷推進,財務公司應結合企業集團放眼國際業務,做實外匯業務,并依托合作銀行的境內外分行,開展內保外貸與外保內貸業務,解決進出口業務向下的資金周轉問題。財務公司還可以大力開展保函業務,充分利用在銀行的授信額度。創新結算模式,逐步優化結算系統,推進財企直連與銀企直連,加快結算速度,通過二級聯動、資金歸集、實名收款等方式,實現“由考核促集中”向“以結算帶集中”的轉變,解決企業資金歸集的客觀問題,如上市公司額度限制以及外幣資金歸集問題,推進票據、結售匯以及企業理財來帶動結算業務。此外,大力推廣電子商業票據業務,推廣商業票據承兌,增強企業票據的信用,充分發揮票據功能,帶動資金業務,緊密結合產業上下游企業,實現產業和產融一體化。財務公司還可以根據集團與成員企業的特點與需求,提供個性化的產品與服務,大力發展如財務顧問、財富管理這種低成本的中間業務。

4.建立健全全面風險管控機制。財務公司的風險主要包括信用風險與運營風險,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推進,利率的波動幅度與波動速度增大,應將三種風險統籌考慮,建立全面風險管控機制。財務公司應根據人民銀行工作指引,制訂詳細的風險管理戰略和規劃,采用各種科學方法動態衡量利率風險,形成整套風險計量體系和流程。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完善審貸分離與層層審批制度,轉變單一依靠客戶經理進行風險防控,完善業務內部流程,明確各部門職責,實現風險點層層審核,將風險層層控制。財務公司還應建立健全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包含成本管理、客戶關系管理、風險管理和績效管理功能的管理會計系統。采集、積累完整全面的客戶信息,對客戶經營信息、財務信息、信用信息、銀行評價信息以及與財務公司業務合作信息等進行整理分類和統計分析,以此為基礎建立完善客戶評級系統。此外,還應完善人才體系建設,加強員工培養,提高人才素質,吸收金融、財會、法律背景的綜合人才加入,從不同的角度對風險進行審核與控制。Z

篇(5)

一、引言

在利率市場化迅速推進的過程中,金融機構都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在面對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對集團企業的財務公司而言,更加具有特殊的意義,主要在于以下兩個方面:(1)財務公司是我國特有的一種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對其研究具有一定意義。財務公司作為集團企業內部的金融機構,為集團公司提供內部結算、資金管理、存貸款等服務,主要以集團公司的利益最大化為前提,對成員單位具有很強的依賴性,體現出為服務集團的性質,向集團公司及成員單位企業提供優惠的存貸款等業務。所以為集團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顯得尤為重要,研究集團財務公司經營困境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2)財務公司面臨息差收窄。利率市場化后,金融機構受到各種影響而財務公司也面臨存貸差縮小,利潤減少的問題。為提升綜合競爭能力,更好地服務集團,有必要探索解決其困境的對策。

二、D集團財務公司的經營困境分析

D集團公司是國有的大型企業,是我國最大的發電設備制造基地,占領市場的水電和火電份額較大,己形成“六電并舉”的產品格局。隨著集團規模的不斷壯大,在集團的成長轉型的趨勢下、金融專業化分工的內在要求下,集團財務公司應運而生。

D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為D集團有限公司的獨資公司,注冊資金20.95億元,是1988年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及中國人民銀行四川省分行批準設立,并核發金融許可證的非銀行金融機構,D集團財務公司的設立大大加強了D集團資金集中管理能力,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資金使用成本,并為集團成員單位提供專業化財務管理與金融服務。但隨著自身的發展,也逐漸表現出經營的諸多困境。

(一)盈利來源單一

從財務公司自身業務開展來看,財務公司主要開展企業集團內部的存款、貸款等傳統業務,利潤也主要來源于存貸差,中間業務利潤僅占5%左右,國外公司則占50%以上。目前D集團財務公司利潤主要來源于同業存款與企業存款的利率差;成員企業貸款和吸收存款的存貸息差。可以發現,盈利的來源單一,且在利率市場化的條件下,將對財務公司的盈利模式產生巨大的沖擊,主要體現在:

(1)存款利差收益不斷減少。財務公司管理的資金一方面表現為資金來源即吸收的存款,一方面表現為資金運用即去除公司其他部門運用資金,剩余部分以同業存款方式存放至銀行。吸收存款付出的成本受利率的制約,而存放同業款項與央行利率政策關系不大,受市場情況波動的影響較大,當利率對吸收存款和存放同業的影響程度不匹配的情況下,會減少收益利差,隨著利率市場化的加快,財務公司銀行存款業務收益水平持續走低,相反,人民幣吸收存款資金成本年初以來一直穩定,沒有大幅變化,造成收益率降低。目前,D集團財務公司吸收的成員單位的存款都按照存款利率的上限上浮了10%,給予成員單位最優惠的利率,而存放同業的利率隨著市場進行變化,會導致存款利差的減少。

(2)利益空間受銀行間接影響逐漸收窄。在目前利率市場化的情況下,集團成員單位可以以很優惠的價格在銀行取得貸款支持,而資金集中管理模式下由貸款帶來的存款資金缺口需要財務公司來彌補,這部分資金往往因享受了貸款的優惠而失去了存款的價格優惠,被動收窄了利潤空間。事實上,這部分資金不僅沒有盈利空間,還會因連帶繳交存款準備金而喪失一部分機會成本。目前,D集團財務公司是服務于內部成員單位的金融企業,對集團內企業貸款不分規模大小,一律采取下浮10%-30%的利率優惠政策,讓利于企業。

(3)財務公司只能被動的接受利率的波動。由于銀行內部政策的調整,對于考核權重小資金規模大的同業存款不斷調低報價水平。不僅如此,由于利率有一定的浮動空間,集團成員單位可選擇的銀行機構多了,而財務公司與集團成員單位簽署的服務協議中都承諾價格上不低于銀行所給價格,所以財務公司只能被動的接受存放同業和吸收存款雙重的利率波動。D集團財務公司通過了一系列的優惠措施,被動接受利率的波動,讓利于集團的企業。

(二)財務公司業務受限突出

財務公司立足于為集團提供金融服務,服務對象的限定性,決定其經營績效不可避免地受到集團和成員單位經營狀況和盈利水平的影響。財務公司資金的募集和使用被政策行政性地限定于集團內部,導致大部分資金被迫集中于資金要求較高、收益低的傳統金融業務,而收益高、成本較低的中間業務成長空間被嚴重擠壓。D集團財務公司也受限于集團公司的行業限制,主要從事發電設備的金融支持。D集團財務公司2011-2013年主要業務情況如表5-1所示。

D集團財務公司業務開展還有待加強,比如票據業務只開展了票據貼現業務,而票據承兌、票據再貼現、票據代保管等業務均未有涉及,銀團貸款業務也沒有作為牽頭行或參與行進行開展業務,投資業務手段和產品都較為缺乏,擔保業務也只是涉及非融資性擔保,未進行過融資性擔保業務。通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隨著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2012年票據貼現業務余額較2011年有少許下降,說明成員單位的外部上下游企業能夠通過外部的金融機構獲得資金,對財務公司的貼現業務依賴性有所降低;而對內部成員企業而言,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獲得資金的能力逐漸增強,成本不斷降低,逐漸削弱了通過委托貸款的來彌補臨時性資金周轉,這三年來委托貸款余額也大幅降低,這都將對財務公司的業務發展造成經營的困難,影響其利潤。

(三)企業貸后管理松散

D集團財務公司通過發放流動資金貸款、中長期貸款,設計出多種期限、多種用途的融資產品組合來解決成員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困難。利用流動資金貸款、滿足生產環節的資金需求,2013年為企業提供流動資金貸款58.2億元;利用中長期貸款滿足擴大再生產的資金需求,2013年發放中長期貸款7.4億元。與此同時,積極支持集團新興產業一一石嘴山10MW發電項目,東洞灘一期9兆瓦、東洞灘二期2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酒泉職院2.1+8兆瓦,推動項目順利建成并網發電。

貸款發放后,公司業務部門雖然按照成員單位風險的大小,按照時間的頻率,每月或每季度出具一份貸后調查報告。但是貸后管理只是流于形式,貸后報告也只是簡單重復以前的報告,并未深入找出企業最新的發展變化情況,實地走訪相關企業的頻度不夠,對于地理位置較遠的外地企業,長時間未曾去過,對其實際的生產經營情況也就沒有具體的概念。未對產業項目進行仔細跟蹤、分析、判斷,缺乏對項目后續融資方案和項目進展提供財務服務顧問的能力。

(四)信貸風險突出

世界經濟逐漸復蘇,國內經濟形勢不明朗,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加劇,面對各種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各行業各企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市場訂單大幅下降,市場無序的競爭導致產品價格也大幅下降,重點關注的風險企業逐漸增多,風險點開始顯現。

D集團財務公司的貸款主要是信用貸款,只有很少幾家企業是擔保貸款,這使得信貸風險有所增加。信用貸款比例較高,主要原因一是貸款在集團內部完成,借款企業是集團內部成員單位,彼此之間關系密切。二是貸款風險較大的公司,由于上級單位是上市公司,對外提供擔保需要董事會審批,整個過程緩慢而且復雜,為了盡快緩解貸款單位的資金危機,會在沒有擔保的前提下發放貸款。目前,D集團內的光伏板塊的企業已經出現了巨大的風險,管理情況復雜,需要不斷對其最新情況進行分析研究。

(五)資金使用效率不高

D財務公司吸收了大量集團下屬企業的存款,由于大部分需要應對日常的資金支付的需要,主要以活期形式存在,企業定期較少,使得存款收益不高。除正常使用資金外,僅僅開展一些簡單的投資業務,購買風險較小的國債,由于國債的期限普遍偏長,對流動性來說不強。另外,投資新股的中簽率很小,即使打到新股后賣出,獲得的收益也是較少的。

(1)過于嚴格的監管政策限制了功能作用的發揮

財務公司作為一家特殊類別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受到監管政策和銀行一樣,十分嚴厲,目前主要受對口監管部門一一中國銀監會的監管,另外人民銀行等其他金融部門也會對其進行監管,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過多的監管指標規定限制發展。主要通過資本充足率、流動性比率、擔保比例、證券投資比例、自有固定資產比例等主要監控指標進行動態監管。

第二,過高的存款準備金率凍結可用資金。財務公司與銀行一樣,也要向央行交納較高比例的存款準備金率。雖然央行多次下調財務公司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但仍然較高,作為非銀行金融機構,不吸納社會存款,而且集團對財務公司的風險有保底承諾和義務。在這種情況下,過高的存款準備金率不僅僅使得財務公司較大比例的資金被“凍結”,還大大限制了財務公司功能的進一步發揮。過高的存款準備金率又影響了財務公司資金集團管理能力和資金使用效率,降低了日常備付能力,間接提高了企業集團和成員企業的資金成本。

(2)投資和創新業務發展緩慢

第一,財務公司資金的使用被政策行政性地限定于集團內部,導致大部分資金被迫集中于資金要求較高、收益低的傳統業務,而受益較高、成本較低的中間業務成長空間被嚴重擠壓。

第二,集團財務公司在風險預警機制方面不成熟,內部管理機制上仍不健全,以風險管理體系的研究不夠深入,組織架構和風險管理流程較為薄弱。

上述內容都限制了投資業務的開展,目前D集團財務公司僅購買部分風險較小的信用債券、貨幣基金、以及開展債券逆回購等產品,投資品種比較單一。另外,改革和創新進展力度不大,人員配備不足,能力還有待提高,新業務的開展較為乏力。

三、利率市場化背景下D財務公司經營脫困的對策

(一)加強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

面對利率市場化不斷加劇的背景下,D集團財務公司加強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主要采取以下兩個策略:

(1)進取型策略。在經濟逐漸蘇醒的階段,利率開始上漲,就是實施正缺口策略的時期,通過增加利率敏感性資產或減少利率敏感性負債,延長借入期限等方式來解決。在經濟開始上漲階段,利率不斷爬升時,依然實施正缺口策略。在經濟開始下落階段,利率趨于下跌時,實施負缺口策略。在經濟處于平穩階段,利率處于低位時,實施負缺口策略。

目前階段,隨著央行不斷調低存貸款利率,經濟有所下行的趨勢下,要想增加凈利息收入,就要實施負缺口策略,即主動建立起利率敏感性的負缺口,通過延長企業資產到期日,縮短企業負債到期日,減少利率敏感性資產,增加利率敏感性負債來實現。

(2)穩定性策略。分為表內和表外策略。表內策略,通過轉變資產負債表結構,使得利率風險頭寸的大小發生變化,進而改變資產負債的利率敏感性。表外項目,金融衍生工具加以利用,通過進行套期保值的方式改變表內項目,使得財務公司的利率敏感性缺口最小化或者為零。這種策略不會影響表內成份和機構,相對比較隱蔽,也不會影響金融機構的財務指標,所以對財務公司是十分重要的。

(二)發展中間業務,改變盈利模式

利率市場化,存貸款利差會被快速地擠壓和被迫縮小,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將受到考驗。從目前一些數據可以發現,我國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列為20%左右,而財務公司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僅為2%左右。

面對利率市場化,財務公司應要改變傳統的服務營銷理念,以動態營銷取代靜態營銷,以市場開放取代市場占有,以主動上門取代被動等待,加快產品組合營銷,力爭以獨有的特色和優勢業務贏得市場和客戶。財務公司應對挑戰,應從三個方面進行策略調整:一是采取差異化的公司客戶選擇策略,更加關注對利率敏感相對較弱的成員企業中的中小客戶,通過非價格競爭手段為中小客戶提供優質客戶。二是通過對業務發展方式和重點進行微調,區分不同類型客戶的價格敏感度,為未來進行細化的客戶分層和產品定價做好準備。三是進一步加大金融市場業務和中間業務的市場開拓力度,進一步提升市場敏感度和交易水平,擴大中間業務在收入中的占比。財務公司需要依托母公司的產業特點來開發符合各自產業特點的差異化業務品種,同時,以服務提升為突破口,加大金融創新的力度,使新的業務品種成為未來盈利增長的重要業務領域。

(三)爭取寬松監管政策,促進自身發展

財務公司服務實體經濟需要相關部門政策的協調配合。財務公司機構和業務監督涉及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外管局和國資委等眾多政府部門,各個部門根據其職能和監管重點,從不同角度和側面對財務公司的業務經營、風險管理和財務核算等制定相應的監管政策。如何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發揮財務公司服務實體經濟的功能,需要相關政府部門之間加強協調配合,保持政策的一致性和連續性,共同為財務公司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D集團財務公司一直秉承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國家電力建設事業、促進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推動企業提升核心競爭能力的宗旨,在支持實體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正如2014年以來,集團成員企業生產經營中的資金需求旺盛,為充分發揮財務公司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集團內部資金余缺的功能作用,己向人民銀行成都分行申請增加信貸規模,努力取得監管機構的支持,從而支持優質項目的順利實施,實現集團的健康發展,助力國家整體結構調整和保障經濟穩定增長。

(四)完善內外部制度規定,加強風險管理

財務公司的規模在擴大,信貸風險管理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化,只有強化財務公司發展的風險意識,并對其風險進行及時、有效地防范和規避,才能從容地迎接利率市場化的挑戰。

D集團財務公司需要全面梳理內控制度,實現“管理制度化”,搭建起全面規范、科學有效的規章制度體系。首先,在規定的時間內,將所有規章制度進行梳理和完善,根據業務和實際的情況來修訂相關內部制度,新增將要開展的新業務制度,有效指導公司的業務和管理操作。其次,通過調整業務審批權限,規范公司治理結構,明確公司管理和審批的層級。第三,通過對業務流程的梳理和優化,使業務流程更加清晰、明確,不斷消除業務盲點。第四,要使得業務相交叉、重疊的現象進行優化,增強各部門制度的統一性、一致性。

對于D集團財務公司,一是要根據集團成員企業風險情況,按季劃分重點關注企業和非重點關注企業名單,變靜態風險管理為動態風險管理。按照名單采取不同的業務審批流程和管理流程,將更多的精力集中在風險較大的企業,對非重點關注企業采用相對簡化的審批流程,提高風險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時性。二是繼續按照風險導向的稽核理念,做好信貸、同業、信息系統、財務等方面的檢查工作;強化稽核分析評價深度,重視對各級管理層和全流程的稽核;進一步優化現場檢查與延伸檢查相結合的工作方法;深化“回頭看”定期督促整改工作報告機制,確保整改工作到位。

(五)積極開展業務創新

通過積極創新,根據集團和成員企業需要,設計出有針對性的金融產品,使得產融結合加快發展。財務公司成立的目的是支持集團的產業發展,業務創新的目標應注意為集團的發展提供資金以及綜合降低集團財務成本。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不能僅僅依賴價格競爭,金融機構都不能保證長期的非市場利率,產品的競爭、趨勢的判斷是最為主要的,財務公司應當通過業務多元化的優勢,根據不同的企業集團成員單位有針對性地設計出合適期限、合理價格的產品,不斷豐富投資和融資的渠道,積極發展中間業務,通過為集團和成員企業提供低成本財務顧問等方式,深入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國內信用證、保函等業務,將僅僅以利息差盈利的模式進行改變,加大業務創新的深度和廣度,財務公司實現既提高對集團和成員單位全方位金融服務的能力、讓利于成員單位,又轉變經營結構。

篇(6)

作為香港著名人文導演,張之亮先生本次在稻草家族成立儀式上又多了一個新的身份稻草家族集團CEO。張之亮先生于2008年即受稻草家族創始人之邀著手規劃稻草家族的成立,對于這個新成立的電影公司, CEO張之亮用“敢作敢為”來為其定義。之所以取名“稻草家族”緣于自己和合作伙伴對稻草韌性的那份眷愛。一根稻草或許很微弱,但是當許多稻草擰成繩的時候,那股力量是無限大的。“當年我捧著(墨攻》劇本找了10年的投資方,最后投資方被我的韌性感動而投了《墨攻》,我用票房證明了我對電影市場的判斷。《肩上蝶》又找了5年的投資方,很多投資方都覺得唯美的純愛電影很難有票房保證,可是我堅信這部電影能像《墨攻》一樣取得票房成功。”張之亮感嘆, “稻草家族”的幕后投資人與自己一樣有“韌”性。

就這樣,2008年,機緣巧合下,一個專拍人文電影的香港大導演、一個低調想投身電影文化事業的寧波企業家,一群有行動力懷抱電影夢想的年輕人,這一群“韌”性的人匯聚在一起組成了“稻草家族”這個大家庭,共創一個敢作敢為的天下。據悉,敢作敢為的稻草家族將憑借其國內領先動畫制作技術,計劃在五年內投資五部動畫電影、兩部動畫電視系列和七部實拍電影。中國首部兒童普法卡通片《法典之謎》四部曲系列之《海底淘法》將在今年寒假檔期上映。同名漫畫書現已推出。

首部電影《肩上蝶》,曾讓導演落淚

對于為何要選擇《肩上蝶》作為稻草家族首部電影,導演張之亮的回答非常簡單:“因為這個故事曾讓我落淚。”SARS病毒橫行期間,導演曾在網絡上讀到了一個愛情故事,這個網絡故事僅憑寥寥數語就讓導演喟然,以至淚下,于是張之亮導演決定尋找投資方拍攝這部影片,而這一找就是五年。2009年,《肩上蝶》終于迎來它的開鏡儀式。

電影《肩上蝶》從半虛構的星月島出發,帶出一個現代人覬覦的愛情故事,講述一個神秘與浪漫完美結合的成人童話。全片以實拍加三維動畫建構唯美而寫實的人物角色和背景,既風趣幽默,又讓人心生感動。這也是導演張之亮首次執導具有動畫場面的電影,據悉導演力求打造栩栩如生的動畫世界。

致力打造最綠色劇組誓將“純凈”進行到底

主創陳坤、梁詠琪、桂綸鎂、江一燕的出場,讓這場三女一男的愛情故得撲朔迷離起來,不過究竟誰將化身成為陳坤肩膀上那只蝴蝶,張之亮導演只是微笑不語。而之所以選擇陳坤成為這部愛情電影的男主角,是因為“他的眼神讓人感動”。

現場張之亮導演透露,《肩上蝶》的故事不僅是一個單純的愛情故事,電影中更將把環境災難的情節帶入,邀請觀眾共同思考環境保護的問題。會現場,張之亮導演呼吁大家要關注環保問題,并邀請環保組織“減法生活”監督指導。為表示環保的決心,導演更親自為每一位演員及工作人員贈送了一雙“稻草家族”定制的環保筷,并表示要帶頭使用。

老友徐克捧場他是最“純凈”的導演

篇(7)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13YJA630017);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資助

摘要:為了擴展東道國制度環境對跨國并購戰略影響方面的理論和研究,以2011-2012年美國商務部駐華機構針對450家美資跨國公司所做的問卷調查為樣本,以“活躍度”和“完成率”兩層指標考察美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狀態,用22個涉及了執法、行政、海關、商業公平性、市場成熟度、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源、知識產權保護等各個方面的子維度來測度中國的制度環境,通過實證研究的方法驗證了跨國公司在華的“制度套利”傾向、中國的制度環境對于跨國并購可能存在的一些“制度陷阱”以及“反腐與反欺詐”在其中的調節作用。

關鍵詞:東道國;跨國并購;制度環境;制度套利;制度陷阱

中圖分類號:F276.7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5.03.009

2014年,跨國公司投資信心回升,全球跨國并購以3840美元的交易額強勁反彈,同比增長19%,達到2011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金融、制藥、金屬、通信和傳媒行業格外引人注目,尤以金融行業最為搶眼。巨額交易開始在全球跨國并購中占據主導地位,超過222起跨國并購交易的交易金額超過了10億美元\[1\]。以“金磚四國(BRIC)”\[2\]等為代表的新興國際市場更是吸引了許多國際資本的目光。2015年伊始,以歐盟央行為代表的各大央行均開始實行量化寬松政策,再加上美國經濟的走強和石油價格的下跌,貨幣供給的增加和投資的便利化均會對未來跨國并購交易發生的頻率與規模產生重大影響。中國的許多行業,諸如商業咨詢、通信、建筑、醫藥、服務業等,對外資的吸引力越來越強,已經成為全球并購市場最為活躍的目標市場之一。良好的制度建設可以引導并規范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并購活動,使其提高就業,并帶動經濟發展,而低效、分割、缺乏透明度的不良制度因素卻可能導致損傷中國利益的跨國并購行為的激增,或導致高質量的對中國有益的跨國并購行為的減少。

本文無意探討跨國并購交易完成后的后續問題,如跨國并購的整合、撤資或績效問題,而只是想要集中探討中國的制度因素對于美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決策和交易實施過程的影響。因此,本文通過“活躍度”和“完成率”兩層指標來考察美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實際狀態,并用22個涉及了執法、行政、海關、商業公平性、市場成熟度、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源、知識產權保護等各個方面的子維度來測度中國的制度環境,以此來探討跨國公司在中國可能存在的“制度套利”傾向。

一、相關文獻綜述

(一)制度的定義與分類

Shultz\[3\]最早將制度定義為一種涉及社會、政治和經濟行為的規則。North\[4\]提出,制度是整個社會的博弈規則,是為人們的相互關系而人為設定的一系列制約,并將制度分為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實施機制。Scott\[5\]將制度分為管制制度(Regulative)、規范制度(Normative)和認知制度(Cognitive)。在國內,潘鎮等\[6\]認為,制度提供了一個國家的法律、經濟、行政體制和社會文化的安排。

(二)東道國制度環境對于跨國并購的影響

在國外,North\[4\]率先提出,制度和技術一起決定了交易和交易成本,進而決定了經濟活動的收益性和可靠性。Meyer和Sinani\[7\]的研究表明,FDl流入與正式制度安排存正相關,而非正式制度安排對FDI的影響僅存在于個別國家,比如俄羅斯。Muehlfeld等\[8\]證明, 制度因素對跨國并購完成率的影響甚至要比企業本身的因素還重要。Peng等\[9\]更是將制度理論稱為與資源基礎觀\[10\]、產業基礎觀\[11\]并行的影響跨國公司戰略的三腳架之一。

在國內,桑百川\[12\]指出,外商投資在提升中國社會生產力的同時,也有助于中國塑造適應生產力進步要求的新型經濟制度。王雷和韋海鳴\[13\]認為FDI與制度變遷之間存在良性互動關系。范黎波和張嵐\[14\]指出,制度環境和企業戰略是一個相互演化作用的過程,制度環境的變化能夠引導企業戰略發生改變;而企業戰略導向的加強也會使制度環境向更公正、透明的方向轉化。

對于跨國并購來說,制度的影響主要來自兩個方面:母國制度和東道國制度。本文重點考察的是東道國制度對于跨國并購的影響。其中,東道國的正式或非正式制度決定了跨國公司的行為規范是否能夠得到企業內部和外部的認可,也會影響跨國公司母公司戰略在子公司的實施\[1516\]。按照影響效果的不同,本文將東道國對于跨國公司并購決策的影響分成了三類,分別是:吸引作用、擠壓作用和套利作用。

1.東道國制度環境對于跨國并購的吸引作用。從制度觀的角度來看, 在制度體系較為完善的國家,法規較為健全,經濟規則和操作規范比較容易掌握,環境的復雜性較低, 跨國公司面臨的不確定性也相應較低,交易成本較小,有利于其開展投資經營活動。

特別是對于跨國并購而言,在制度質量比較高的國家,關于并購的程序設計較為簡單,法律法規也比較健全、透明,跨國并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也具有可預見性和相應的機構也會予以指導,有章可循,易于跨國公司掌握并制定較為有效的收購戰略。Barrel等\[17\]的實證結果表明,開放和一體化的制度環境能夠提升東道國吸引FDI的能力和水平。Li 和Resnick\[18\]實證檢驗了發展中國家的民主制度與FDI流入之間的關系,并提出民主制度建設對FDI流入的影響是復雜的:一方面,民主水平的提高為外國資本提供了更為有效的司法體系,有利于FDI流入量的增加;而另一方面,民主水平的提高卻也給外國資本施加了更多的約束。張建紅和周朝鴻\[19\]的實證研究表明,東道國的制度質量與在這一東道國發生的跨國并購交易的完成率正相關。

2.東道國制度環境對于跨國并購的擠壓作用。制度環境較差的東道國對于并購交易的約束和規范相對較少,因此,跨國企業在具有制度缺陷的東道國實施跨國并購的過程中所遭遇的不確定性較高, 不利于跨國并購的順利進行。例如,Habib和Zurawicu\[20\]提出,腐敗掣肘了東道國FDI的流入――東道國的腐敗程度及東道國與投資母國的腐敗程度的差異與FDI流入東道國的水平負相關。Buckley等\[21\]發現,東道國的政治風險對跨國公司在這一東道國開展的直接投資具有負面影響。

3.母國與東道國制度環境之間存在的跨國并購的套利空間。經過多年改革開放,我國市場體系不斷健全、投資環境不斷優化和完善,外資企業的適應能力和應對我國經濟環境不確定性的能力均獲得大幅提高。

并非所有學者都認為制度環境較差的東道國在吸引FDI方面存在劣勢。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外國直接投資更趨向于流入市場沒有效率、機構框架質量較差的國家或地區\[2223\],因為投資者不愿依賴當地的金融市場、供貨商和法律規則,或者不利的制度因素會令跨國公司感到“有空子可鉆”。其中,Perry\[22\]的實證結果顯示,一方面,有效的法制體系在吸引那些對法制敏感的投資者方面具有優勢,卻無法吸引那些對法制不敏感的投資者;另一方面,法制不健全的東道國在吸引那些對法律不敏感的投資者方面更有優勢。Cole等\[23\]就曾提出“污染天堂假說”,認為發展中國家為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促進經濟發展,可能愿意主動降低環境標準來吸引外資,導致欠發達地區的環境污染問題愈發嚴重;并實證表明,中國反腐案件頻發的地區對外商投資的吸引力反而越大。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可能具有制度套利傾向。

二、假設的提出

近年來,跨國公司投資信心回升,跨國公司并購交易日益頻繁,然而,受制度、法律、市場等諸多因素制約,并非所有的跨國并購交易最后都順利完成。

跨國并購交易牽扯到諸多法律和行政審批的問題,整個并購交易――從最初萌生并購的想法,到并購交易的發起,再到并購交易的實施完成,是一個復雜且耗時的過程。不是所有被發起的并購交易最終都能被成功實施。因此,用“活躍度”和“完成率”來衡量美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特征與狀態非常貼切,“活躍度”衡量的是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發起的并購交易的數量和頻率,并不涉及并購交易最后是否完成;而“完成率”測度的是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完成的并購交易的數量和頻率。兩者之間的細微差別能夠較為準確地反映出跨國公司在華的并購交易是出于對東道國制度環境的誤解,盲目的“跟風”行為,還是經過推敲后的縝密的戰略舉措。

(一)東道國制度環境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活躍度”

并非所有的學者都認為制度環境較差的東道國在吸引FDI方面存在劣勢。也有一些學者認為,法制不太健全、不穩定或腐敗的東道國環境更能刺激那些來自具有較好制度環境的母國的跨國公司前來投資。本文認為,東道國的制度環境對FDI的流入具有吸引、擠壓和引發套利行為三種影響。因此,本文提出假設1:

假設1:有缺陷的東道國制度因素也能夠激發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發起跨國并購交易的“活躍度”。

North\[24\]將制度變遷與經濟發展結合起來研究,提出了制度設計的“適應性效率(Institutional Adaptive Efficiency)”概念,認為靈活的制度結構設計所產生的“適應性效率”,而不是“配置型效率”才是經濟長久、穩定增長的關鍵。具有“適應性效率”的制度設計關注對知識的獲取、創新的激發以及對隨時間推移而出現的社會問題和瓶頸的靈活應對。如果一個國家的制度設計具備“適應性效率”,那么這一國家的經濟和社會能夠抵擋各種外界的沖擊及其自身內在的突變。

具有“適應性效率”的東道國制度能夠快速發現其自身漏洞,靈活應對外來者對自身的沖擊,因而也就更能夠抵擋或減弱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的制度套利傾向與行為。而對于腐敗和欺詐的整治有助于東道國打造出具有“適應性效率”的制度環境。

因此,本文提出假設2:

假設2:對于腐敗和欺詐的整治有助于減弱具有缺陷的東道國制度對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發起跨國并購交易活躍度的刺激作用。

(二)東道國制度環境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活躍度”與“完成率”

無效、不利卻具有誘惑力的制度安排可能引發企業盲目跟風行為,導致企業將資源稟賦投之于不見成效的經濟活動中。本文將這種制度安排稱為“制度陷阱”。在涉及母國與東道國兩種文化碰撞與交融的跨國并購中,東道國制度存在“制度陷阱”問題顯得尤為突出。這種“制度陷阱”可能激發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發起更多的并購交易,卻并不能夠促進跨國公司在東道國順利實施并完成這一并購行為,導致了大量時間、精力和資源的浪費。因此,本文提出假設3:

假設3:能夠增加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并購“活躍度”的東道國制度因素,并不必然提升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并購的“完成率”。

基于以上研究假設,擬定本文的研究框架,見圖1。

圖1理論框架

三、研究設計

(一)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的數據來源于美國商務部于2011-2012年的針對450家美資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經營情況所做的調查問卷(ACC Survey)。除去無效問卷,我們最終在這450份調查問卷中篩選出了305份有效問卷。

這305家美資跨國公司的樣本也基本反映了美國企業在華的分布與特征。在行業分類方面,有43%的企業來自于制造業,43%的企業來自于服務業,13%的企業來自于零售業,且樣本中80%的企業在中國已經持續經營了5年以上。在經營年限方面,經營年限不到2年的企業僅只有5家,占比1.6%;經營年限有2~5年的企業有62家,占比20.3%;經營年限有6~9年的企業有97家,占比31.8%;經營年限有10~20年的企業有111家,占比36.4%;經營年限在20年以上的企業有29家,占比9.5%。由此可見,樣本中多于三分之一的美資跨國公司在華的經營時長為10~20年。

(二)變量設計與描述

1.因變量。因變量“美資跨國公司在華的跨國并購狀態(M&A)” 是一個從0~2的三維分類變量,測度的是2011-2012年間美資跨國公司在華跨國并購狀態。如果2011-2012年間美資跨國公司從未在華提起過并購交易,則這一變量取值為0;無論結果如何,只要美資跨國公司在華提起過至少一次并購交易,則這一變量取值為1;美資跨國公司在華提起并成功完成過至少一次并購,則這一變量取值為2。

2.自變量。ACC問卷將中國制度環境細分為22個子維度,分別是:測度了影響美資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經營的22個制度因素,分別是:人力資源、知識產權保護、腐敗和欺詐、惡性競爭、對外資企業的國民待遇、非公平的招標程序、上漲的生產經營成本、市場成熟度、基礎設施建設、商業爭端、勞工動蕩、官僚體系、省際市場分割、稅收管理、許可證制度、海關報關延時、行政透明度、執法環境、海關和貿易監管效率、合約執行力、訴訟程序、市場準入的法律限制。

對這些制度因素的測度由美資跨國公司從0~2打分所得。其中,0代表這一因素嚴重影響了美資跨國公司的在華業務;1表示這一因素對美資跨國公司的在華業務有一些影響;2表示這一因素并沒有嚴重影響到美資跨國公司的在華業務。也就是說,這一系列的自變量取值越大,相對應的制度因素對美資跨國企業在華業務的影響也就越小,中國在這一方面制度環境的建設也就做得越好。

通過相關性系數檢驗發現, ACC問卷細分出的22個制度因素之間并不具備很高的相關性。且通過因子分析發現這22個因素并不具有明顯的聚類效應。

(三)計量模型的設定

本研究采用logit回歸模型,探討2011-2012年中國制度環境對于美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狀態的影響。

四、實證結果

通過logit回歸模型對中國的制度環境對美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活躍度”及 “完成度”的影響進行分析,具體結果見表1~2。

表1logit回歸I:中國的制度環境對美資跨國

公司在華并購“活躍度”的影響

制度因素并購決策

(1)(2)(3)(4)

人力資本建設0.426

(1.19)0.407

(1.15)0.422

(1.11)0.346

(0.95)

知識產權保護-0.373

(-1.21)-0.382

(-1.17)-0.408

(-1.24)-0.369

(-1.16)

對腐敗與欺詐的治理-0.328

(-0.81)0.517

(0.86)1.167

(1.64)0.737

(1.11)

對于惡性競爭的遏制0.081

(0.24)0.139

(0.38)0.111

(0.32)0.089

(0.25)

對本地企業與外資企業一視同仁0.820**

(2.44)0.994***

(2.63)0.683*

(1.88)0.790**

(2.29)

建立公平的招標程序0.156

(0.40)-0.008

(-0.02)0.296

(0.68)0.161

(0.43)

對上漲成本的抑制0.664*

(1.95)1.956**

(2.36)0.674*

(1.86)0.599*

(1.81)

市場成熟度的提升-0.485

(-1.51)-0.561*

(-1.66)-0.408

(-1.30)-0.466

(-1.44)

基礎設施建設0.102

(0.24)0.233

(0.50)0.0624

(0.14)0.0622

(0.13)

商業爭端的治理-0.406

(-0.99)-0.447

(-1.04)-0.545

(-0.96)-0.473

(-1.12)

勞工動蕩的管控0.502

(1.33)0.388

(0.98)0.540

(1.23)0.606

(1.54)

官僚體制的削減0.002

(0.01)0.041

(0.11)0.148

(0.41)0.115

(0.32)

省際市場分割的緩解-1.200***

(-2.81)-1.239***

(-2.74)0.128

(0.20)-1.284***

(-2.94)

稅收管理的優化0.020

(0.05)0.075

(0.17)0.073

(0.18)0.049

(0.12)

許可證制度的削弱-0.549

(-1.58)-0.542

(-1.55)-0.581

(-1.63)-0.563

(-1.63)

海關報關效率的提高0.210

(0.52)0.139

(0.33)0.065

(0.15)0.129

(0.31)

行政透明度的加強-0.817*

(-1.81)-0.927*

(-1.90)-0.904**

(-2.04)0.388

(0.51)

執法環境的改善1.508***

(3.62)1.508***

(3.63)1.517***

(3.69)1.632***

(3.65)

海關和貿易監管效率的提高-0.086

(-0.21)0.008

(0.02)0.049

(0.10)-0.035

(-0.08)

合約執行力的加強0.040

(0.09)0.131

(0.27)0.04930

(0.10)0.123

(0.26)

訴訟程序的簡化-0.026

(-0.06)-0.055

(-0.12)-0.003

(-0.01)-0.050

(-0.11)

市場準入法律限制的放寬0.849*

(1.95)0.838**

(2.02)0.952**

(2.19)0.789*

(1.88)

對腐敗與欺詐的治理 ×對上漲成本的抑制-0.982*

(-1.78)

對腐敗與欺詐的治理 ×省際市場分割的緩解-1.160**

(-2.40)

對腐敗與欺詐的治理 × 行政透明度的加強-0.987**

(-2.05)

Constant-2.570**-3.571***-4.269***-3.704***

N225225225225

Prob> chi20.01160.0236.02280.0065

Pseudo R20.18360.19980.21290.2031

注:()中為穩健標準誤;*p< 0.1, **p< 0.05, ***p< 0.01;保留小數點后三位。

表2logit回歸II:中國的制度環境對美資

跨國公司在華并購“完成度”的影響

制度因素并購決策

(1)(2)(3)

人力資本建設0.213

(0.55)0.237

(0.60)0.205

(0.50)

知識產權保護-0.204

(-0.62)-0.197

(-0.58)-0.228

(-0.67)

對腐敗與欺詐的治理0.022

(0.05)1.119*

(1.67)1.362*

(1.80)

惡性競爭的緩解0.215

(0.54)0.256

(0.63)0.253(0.58)

對本地企業與外資企業一視同仁0.957**

(2.52)1.899***

(3.18)0.944**

(2.44)

建立公平的招標程序0.233

(0.53)0.187

(0.42)0.292

(0.64)

對上漲成本的抑制0.259

(0.66)0.309

(0.77)0.178

(0.44)

市場成熟度的提升-0.361

(-0.97)-0.332

(-0.87)-0.347

(-0.94)

基礎設施建設-0.071

(-0.17)-0.082

(-0.19)-0.078

(-0.17)

商業爭端的治理-0.289

(-0.74)-0.257

(-0.60)-0.456

(-1.09)

勞工動蕩的管控0.184

(0.48)0.140

(0.36)0.284

(0.71)

官僚體制的削減-0.442

(-1.26)-0.385

(-1.07)-0.331

(-0.87)

省際市場分割的緩解-1.242**

(-2.51)-1.330***

(-2.74)-1.352***

(-2.63)

稅收管理的優化0.238

(0.49)0.247

(0.50)0.271

(0.56)

許可證制度的削弱0.008

(0.02)-0.020

(-0.05)0.035

(0.09)

海關報關效率的提高0.396

(0.88)0.412

(0.92)0.250

(0.52)

行政透明度的加強-0.486

(-1.00)-0.549

(-1.13)-0.487

(-1.00)

執法環境的改善1.003**

(2.35)1.015**

(2.39)2.613***

(2.94)

海關和貿易監管效率的提高-0.409

(-0.85)-0.386

(-0.81)-0.311

(-0.59)

合約執行力的加強-0.145

(-0.26)-0.089

(-0.17)-0.059

(-0.10)

訴訟程序的簡化0.287

(0.57)0.253

(0.51)0.254

(0.51)

市場準入法律限制的放寬0.470

(1.17)0.485

(1.22)0.506

(1.31)

對腐敗與欺詐的治理 × 對本土和外資企業一視同仁0.749**

(-2.08)

對腐敗與欺詐的治理 ×執法環境的改善1.169**

(-2.12)

Constant-2.879***-4.185***-4.571***

(-2.69)(-3.22)(-3.18)

N225225225

Prob> chi20.08880.02650.0395

Pseudo R20.02650.15440.1653

注:()中為穩健標準誤;*p<0.1,**p<0.05,***p<0.01;保留小數點后三位。

(一)中國制度環境對美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活躍度”的影響

表1中的模型(1)顯示,能夠顯著影響美資跨國公司在華跨國并購決策,使其從“沒有在華發起過并購交易”向“在華發起過至少一項并購交易”變化的制度因素有:對本地與外資企業的一視同仁、生產經營成本、省際市場分割的緩解、行政透明度、執法環境、以及市場準入的法律限制。

其中,“對本地與外資企業一視同仁”的系數在5%顯著性水平上為正;“對上漲成本的抑制”的系數在10%顯著性水平上為正;“省際市場分割的緩解”的系數在1%顯著性水平下為負;“行政透明度的加強”的系數在10%顯著性水平上為負;“執法環境的改善”的系數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為正;“市場準入法律限制的削弱”的系數在10%顯著性水平上為正。而諸如中國的腐敗問題、人力資本建設、官僚體制、知識產權保護、許可證審批等其它制度因素對于美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活躍度”的影響并不顯著。

(二)中國的制度環境與美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完成率”之間的關系

表2中的模型(1)顯示,能夠顯著影響美資跨國公司在華跨國并購決策,使其從“沒有在華發起過并購交易”向“在華發起且成功完成過至少一項并購交易”轉變的制度因素有:對本地企業與外資企業一視同仁、省際市場分割以及法制環境。

其中,“對本地企業與外資企業一視同仁”的系數在5%顯著性水平上為正;“省際市場分割的緩解”的系數在5%顯著性水平為負;“執法環境的改善”的系數在5%顯著性水平為正。而諸如中國的人力資本建設、官僚體制、知識產權保護、許可證審批等其它制度因素對于美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完成率”的影響并不顯著。

(三)“對腐敗與欺詐治理”的調節作用

表1中的模型(2)-(4)顯示,“對腐敗與欺詐的治理 × 對上漲成本的抑制”的系數在10%顯著性水平上為負,“對腐敗與欺詐的治理×省際市場分割的緩解”的系數在5%顯著性水平上為負,“對腐敗與欺詐的治理×行政透明度的加強”的系數在5%顯著性水平上為負。

表2中的模型(2)-(3)表明,“對腐敗與欺詐的治理 × 對本土企業與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和“對腐敗與欺詐的治理×執法環境的改善”的系數均在5%顯著性水平上為正,而加入“對腐敗與欺詐的治理×省際市場分割的緩解”這一調節效應后,整個模型的P值為0.100,不在10%顯著性水平上顯著。

通過表1、表2結果和以上分析可知,假設1、2、3得到驗證。

五、研究結論

(一)美資跨國公司在華發起的跨國并購交易存在制度套利傾向

中國的生產經營成本的上漲愈受到抑制,省際市場分割問題愈嚴重,行政體制愈不透明,美資跨國公司就愈傾向于在華發起跨國并購交易。這些具有缺陷或質量不高的制度因素對于美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活躍度”的刺激作用說明美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過程中存在利用東道國制度弱點或東道國制度安排中對其有利的因素,來進行“制度套利”的現象。

具體來說,一是中國政府為了吸引外資而采取的強行抑制中國上漲的生產經營成本的方法不利于中國吸引高質量的外資進入,更有可能導致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二是省際市場分割問題的惡化將導致中國各地方政府保護主義的抬頭。三是地方政府可能會為了“政績”或當地經濟短期內的蓬勃發展而采取降低跨國公司準入的門檻、為跨國公司在華的投資經營活動提供低利率的銀行貸款或優惠的稅收政策等短視的惡性競爭方式來吸引外資進入。這一系列的做法給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制度套利”行為提供了空間,加劇了流入中國的外資的非均衡性和資源掠奪性,不利于中國對跨國公司在華經營的地域分布和產業格局的統籌規劃。同時,中國行政體制透明度的缺乏也容易刺激跨國公司來華并購。其背后的邏輯在于:行政體制的不透明導致跨國公司在華綠地投資(Green Field)時遭遇更多的不確定性。因此,跨國公司更傾向于利用中國行政體制中的漏洞,通過跨國并購的方式來獲取對價值可能被嚴重低估的中國本土企業的控制權。

總而言之,好的制度環境并不一定能夠引來跨國并購,而不好的制度環境也并不必然導致跨國并購交易的減少。因此,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通過好的制度來吸引高質量、有利于東道國經濟長遠健康發展的有益的跨國并購交易,避免不良或惡性的跨國并購交易給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環境治理以及自由競爭的市場建設方面造成負擔。

(二)美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時可能遭遇東道國制度陷阱

“對本地與外資企業一視同仁”、“省際市場分割”、和“執法環境的改善”對美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活躍度”和“完成率”具有一致的影響,而“對中國上漲的生產經營成本的抑制”、“行政透明度的缺乏”以及“市場準入法律限制的放寬”僅能提高美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的“活躍度”,對美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完成率”的影響并不顯著。“對中國上漲的生產經營成本的抑制”、“行政透明度的缺乏”以及“市場準入法律限制的放寬”容易促使美資跨國公司來華盲目發起并購,卻不能保證并購的順利完成,這些因素是美資跨國公司在華投資并購時容易遭遇的“制度陷阱”。

盲目地追求低成本,在“鉆空子”的心態下實施的跨國并購行為在耗費大量精力和財力,卻終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外資通過并購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的同時應加深對中國投資環境的了解,理性投資,避免時間、資金和精力的空頭;而中國政府也應致力于營造出一個透明且兼具指導性的良好的東道國投資環境。

(三)對腐敗與欺詐的治理削弱美資跨國公司在華制度套利動機,強化了中國的法制建設進程

關于反腐與反欺詐的調節作用,本文主要有兩點發現:第一,“對腐敗與欺詐的治理”可以弱化“對上漲成本的抑制”、“省際市場分割”、或“行政透明度的缺乏”對于美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活躍度”的提升作用。由此可見,當腐敗與欺詐問題得到有效遏制的時候,美資跨國公司通過找尋中國制度環境中的“漏洞”來進行在華投資并購的傾向也將相應減弱。第二,“對腐敗與欺詐的治理”可以增強“對本土企業與外資企業一視同仁”或“執法環境的改善”對于美資跨國公司在華并購“完成率”的促進作用。

由此可見,反腐與反商業欺詐與公平、法治的制度環境建設是相輔相成的。對腐敗與欺詐的治理有利于逐步凈化中國的商業環境,形成一套完善而有效的社會主義廉政執法體系,鞏固并強化中國在營造公平、法治的東道國環境方面取得的成效,增強和完善公平的商業環境和社會主義法制環境對于跨國公司來華成功完成并購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六、改善東道主制度環境的有效手段

(一)對本地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引導和監管應一視同仁

長期以來,跨國公司憑借其品牌優勢和公關宣傳攻勢在華大力宣揚其產品品質高、富有社會責任感等特點。正是因為這樣,一談到對本地企業和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在學術界和很多時事評論文章中強調的都是中國政府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放更多的競爭性行業讓外資進入,卻對跨國公司在華經營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掉以輕心,忽略了對于跨國公司在華經營規范性、產品品質及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監管,繼而引發了許多跨國公司涌入中國并在中國開展了很多以攫取資源、市場和超額利潤為目的、破壞中國本土環境或影響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投資經營活動。

因此,中國的地方政府應當摒棄傳統的招商引資心態,更加審慎小心地處理跨國并購來華發起的并購交易,并對外資企業在華投資經營情況進行動態監測。各地方政府應避免為吸引外資而出現盲目降低外資進入標準或對外資的進駐缺乏統籌規劃的亂象。

(二)消除省際市場分割,確保跨國公司在華統籌發展

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分布具有典型的非均衡性,這表現在:第一,地區分布不均衡,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而中西部地區吸引到的外資較少;第二,產業分布不均衡,跨國公司在華主要投資于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加劇了中國經濟結構的失衡。因此,轉變市場分割格局,統籌規劃并發展跨國公司在華的投資并購活動才是能夠有效提升流入中國的FDI質量,促進中國經濟結構調整,保證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綠色、高質量、穩健發展的重要手段。

(三)整治國內的腐敗與欺詐問題,有效發揮跨國公司的引領作用

跨國公司經營年限長、規模大、技術水平高,有助于將國際先進的環境保護準則和作法帶入中國。在跨國公司和東道國對東道國環境保護的“智豬博弈”中,跨國公司擔當了“大豬”的角色,具有重要的帶頭和引領作用。然而,腐敗與欺詐的存在,會大大減弱跨國公司在華經營的規范性,不利于跨國公司將國際經營規范和環境保護準則帶入中國。對腐敗與欺詐的治理可以在緩解跨國公司在華制度套利傾向的同時鞏固中國法制建設的成效,也將跨國公司在華的并購交易向更符合中國利益的方向引導。

\[參考文獻\]

\[1\]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組織.世界投資報告\[R\].Geneva:UNCJAD,2014:1142.

\[2\]Jim O' Neil.The World Needs Better Economic BRICs\[R\].New York:Goldman Sachs,2011:721.

\[3\]George P Schultz.Institutions and the Rising Economic Value of Man\[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68,50(5):127.

\[4\]North C Douglass.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and Economic Performance\[M\].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1978.

\[5\]Richard W Scott.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M\].Thousand Oaks,CA:Sage,1995:1732.

\[6\]潘鎮,殷華方,魯明泓.制度距離對于外資企業績效的影響:項基于生成分析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8(7): 103115.

\[7\]Klaus E Meyer,Sinani Evis.When and Where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Generate Positive Spillovers: 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Studies,2009,40(7):10751094.

\[8\]Katrin Muehlfeld,Padma Rao Sahib, Arjen van Witteloostuijn. Completion or Abandonmen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Evidence from the Newspaper Industry,19812000\[J\].Journal of Media Economics,2007,20 (2):107137.

\[9\]Mike W Peng, Denis Y L Wang, Yi Jiang. An Institutionbased View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y: A Focus on Emerging Economi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8,39(5): 103115.

\[10\]Jay B Barney.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 (1):99 120.

\[11\]Micheal petitive Strategy\[M\].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80:2774.

\[12\]桑百川.外資控股并購國有企業的問題與對策\[J\].經濟研究參考,2002(10): 3943.

\[13\]王雷,韋海鳴.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區域經濟制度變遷\[J\].財經科學,2003(5):2127.

\[14\]范黎波,張嵐.中國企業LPSS能力與制度的雙維共變:以中糧集團為例\[J\].中國工業經濟,2012(9): 135147.

\[15\]Tatiana Kostova,Srilata anizational Legitimacy Under Conditions of Complexity:The Case of th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9,24(1):111129.

\[16\]Tatiana Kostova,Kendall Roth.Adoption of an Organizational Practice by Subsidiaries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stitutional and Relational Effect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2,45(1):215233.

\[17\]Ray Barrel,Sylvia Gottschalk,Hall G Stephen.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Exchange Rate Uncertainty In ImPerfectly Competitive Industries\[J\].General Information,2003:7799.

\[18\]Quan Li,Adam Resnick.Reversal of Fortunes:Democratic Institution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flow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J\].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2003,57(1):175211.

\[19\]張建紅,周朝鴻.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制度障礙研究:以海外收購為例\[J\].經濟研究,2010(10):8091.

\[20\]Mohsin Habib,Leon Zurawicki.Corruption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2,33(2):291307.

\[21\]Peter J Buckley,Jeremy Clegg,Adam R Cross,et al.The Determinants of Chinese 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2007,38:499518.

篇(8)

1、廣告傳媒公司經營范圍廣告設計、制作、、;圖文設計;企業形象策劃;市場營銷策劃;計算機信息咨詢;投資咨詢(不含證券、期貨);企業管理服務;會展會務服務;網絡信息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技術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2、廣告傳媒公司經營范圍國內廣告設計、制作(不含噴繪)、、;網頁設計制作;企業形象策劃;創業項目咨詢;房地產營銷策劃;樓盤銷售服務;房地產中介服務。

3、廣告傳媒公司經營范圍受上級公司委托承接相關經營范圍內的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4、廣告傳媒公司經營范圍廣告設計、制作、、;慶典禮儀、展覽服務;演出活動組織(不含自營演出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來源:文章屋網 )

篇(9)

主要職能:

負責制定工程公司工程管理與策劃、經營管理程序文件,并組織實施。

負責工程公司的生產經營計劃和統計管理工作。

負責制定工程公司年度及季度生產經營計劃,及時掌握各項目的生產經營計劃完成情況。

對在建工程項目施工進度及項目履約進行監控管理。

參與在建工程項目的組織與協調,負責對項目部與顧客的溝通聯絡進行監控管理。

負責對項目部的工程分包工作進行監控管理。

負責國內在建項目工程月度考核工作的匯總上報。

負責項目管理PRP系統與公司的配合協調及工程管理與策劃、經營管理錄入的監督管理。

負責工程公司合同管理與經營活動分析工作,指導和幫助重點項目的變更索賠調差工作。

指導和幫助項目加強成本控制,負責中標項目成本預測的編制、收集、備案、監控。

負責指導和幫助新開工項目的前期策劃和年度策劃工作。

協助財務部門及時完成建造合同——預計總收入、總成本的初始與變更調整的審核、批準等有關工作。

篇(10)

策劃是指人們為了達成某種特定的目標,借助一定的科學方法所進行的創造性構思及運作方案設計。凡有決策和計劃的領域都有策劃。南宋辛棄疾在《議練民兵守淮疏》中說:“事不前定不可以應猝,兵不預謀不可以制勝,”他把策劃定義為做事之前的深思熟慮。

企業的稅收策劃是以企業發展的全局出發,為減輕企業的總體稅收負擔,增加企業的稅后利潤而做出的一種戰略性的策劃活動,它是現代企業財務戰略的重要構成部分。稅收策劃是一項系統工程,貫穿于企業的設立到經營理財的全過程。稅收策劃是提升企業整體價值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重要動力。一個企業如果沒有良好的稅收策劃就不能有效安排稅收事宜,也談不上有效的財務管理,更無法達到理想的企業財務目標,對于追求價值最大化的企業來說,如何在稅法許可的情況下實現稅負最低、最適宜,也就成為企業稅收策劃的重心所在。

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為了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者股東權益最大化,在法律法規允許并鼓勵的范圍內,通過對融資、投資、經營活動等的事先籌劃和安排,對多種納稅方案進行最優化選擇的一系列行為。稅收籌劃是企業合理合法的行為,是國家法律所鼓勵的,更是企業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稅收籌劃的實質就是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實現節稅的目的。為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稅收策劃必須貫穿于企業運作的各個階段。

1稅收策劃貫穿于企業機構的設置過程

《公司法》第十四條規定:“子公司具有法人資格,依法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公司承擔。”企業設立分支機構,使其不具有法人資格。且不實行獨立核算,則可由總公司匯總納稅,這樣可以實現總公司調節盈虧,合理減輕企業的稅負。

某汽車運輸公司擁有汽車運輸、汽車維修和站務幾個業務部分。在企業組織機構重新設置過程中,一種方法是將汽車修理業務獨立設置為子公司。由于子公司具有獨立法人的資格,對集團公司中的汽車修理視為對外業務修理,在業務承接過程中要獨立核算修理業務收入而向稅務機關繳納流轉環節的增值稅及附加稅,而如果將其修理業務部分設置為分公司,由于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因此對集團公司的汽車修理視為對本企業的維護業務,不繳納流通環節的增值稅及附加稅,可見,由于企業機構設置的差異將導致企業承受的稅負有著明顯的區別。

2稅收策劃貫穿于企業的經營行為

某汽車運輸公司下屬公交汽車客運公司和長途汽車客運公司兩個子公司,依據稅收政策,公交客運公司享受減免所得稅的優惠,而長途汽車客運公司則要依據經營業績繳納所得稅。隨著業務的發展,長途汽車運輸公司出現季節性的運輸車輛短缺,而公交客運則有閑置的運輸車輛,一種方法是長途公司直接向公交公司租借運輸車輛并支付租金,另一種辦法是由公交公司向長途公司租借線路經營權,扣除必要的手續費和站務設施費,經營利潤留歸公交公司。經過綜合測算二種方法的預期收益率,選擇公交公司收益較大的一種方法,享受所得稅減免優惠,這樣就整個公司來說減少了所得稅支出。3稅收策劃貫穿于會計核算過程

某出租車公司的經營方式是實行車輛抵償承包責任制,其經營模式是出租車價款由駕駛員實際承擔,但出租車輛的經營權則屬于出租公司,針對這種經營模式,在會計核算的方式上,一種是將駕駛員向公司交的管理費、向政府部門繳納的客票附加費和養路費保險費等費用納入收入核算,參照交通運輸企業繳納3%的營業稅,由于營業稅稅基較大,因而出租車企業的負擔也是比較重的。另一種核算方式是將駕駛員向出租公司繳納的管理費作為勞務收入繳納5%的營業稅,而將駕駛員向政府繳納的各種費用按代收代繳核算,雖然營業稅率提高了,但稅基變小了,因而總的稅負反而減輕了,這樣也可以為進一步減輕出租車行業整體費用負擔留下一定的空間。

以上的稅收策劃雖然有一定的可取之處,但任何一項稅收策劃方案都具有兩面性,隨著某一項策劃方案的實施,納稅人在獲取部分減輕稅負利益的同時,必然會為該方案的實施付出額外的費用及因選擇該方案而放棄其他方案所損失的相應的機會收益。當新發生的費用和損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時,該策劃方案才是合理的,當費用和損失大于收益時,該方案是失敗的。一項成功的稅收策劃必然是多種方案的優化選擇,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稅負最輕的方案就是最優的,一味追求稅收負擔的降低往往會導致納稅人總體利益的下降。因此,真正意義上的稅收策劃是一個企業不斷走向成熟和理性的標志,是一個企業納稅意識不斷增強的表現。

在稅法規定的范圍內,納稅人往往面臨著稅負不同的多種納稅方案的選擇,納稅人往往可以避重就輕,選擇低稅負的納稅方案,企業稅收策劃就是合理地、最大限度地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減輕企業稅收負擔,稅收策劃的大門雖然對一切納稅人開啟,但節稅的機遇卻并不等同,經濟因素、稅收因素、管理因素、策劃技能等都從不同方面制約策劃的利益,作為稅收策劃的主體,除了掌握各種經營管理的必備知識外,還必須充分了解稅收制度可掌握科學有效的稅收策劃方法,以取得盡可能的節稅利益。

上一篇: 資產證券化的融資方式 下一篇: 品牌營銷的具體策略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酉阳| 嘉义市| 来凤县| 阳谷县| 铜山县| 桂阳县| 阿图什市| 余干县| 泸溪县| 章丘市| 蒙城县| 通化县| 固阳县| 锡林郭勒盟| 武鸣县| 龙岩市| 丰城市| 临泉县| 河曲县| 浑源县| 运城市| 西城区| 洛浦县| 洛川县| 玉门市| 天全县| 汉川市| 诸暨市| 广宗县| 剑阁县| 阳新县| 拜泉县| 陇南市| 临朐县| 富蕴县| 城口县| 友谊县| 大渡口区| 衡阳县| 于田县| 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