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4 17:16:01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專業課堂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11
On Examples of Professional Classroom Driven Technology
HUA Guoxin
(Zhejiang Guangsha College of Applie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ongyang, Zhejiang 322100)
Abstract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are concerned about, there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classroom interaction design and research, to carry out effective classroom interaction, the need to support sophisticated drive technology. By analyzing case scenarios together Courses interactive design, display behavior, situations, problems with vision, such as the successful use of competitive driving law classroom, classroom drive technology to reveal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exchanges, realize by induced, body move with heart, put classroom driven technology excellence is smart classroom technology.
Key words classroom interaction; driven technology; smart technology
何謂課堂驅動技術?以機械表做個比喻,機械表中有三個聯動兄弟:時針、分針與秒針,在課堂上,如果老師作秒針運動,跑得快,學生作時針運動,跑得慢,課堂驅動力就弱;反之,課堂驅動力就強。所以,課堂驅動技術是教師由主體轉向主導、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的一門授課藝術。
都說美國課堂互動性好,既開放,又創新,原因是美國教師十分重視課堂互動設計。課堂教學,不僅需要注重教學方法改革與運用,也需要老師進一步提升課堂驅動技術,在臺下精心設計課堂互動情境,在臺上才能引導學生充分“動”起來,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1 課堂驅動技術實例運用
如何設計互動情境,形成課堂有效驅動力?筆者結合一堂機械設計基礎課程,在任務布置、課堂導入、原理探究、項目實施與拓展訓練等教學環節,設計并運用了行為、情境、問題、競技與愿景等驅動技術,試述如下:
1.1 任務布置-行為驅動法
任務布置環節,在課題設計上采用行為導向理念,將課題《機構運動簡圖》命名為《繪制汽車發動機機構運動簡圖》。如果按“機構運動簡圖”命名,頓覺空洞乏味,不能引起學生興趣,在前邊加上“汽車發動機”就有實物指向,是一個工程項目案例,會引發學生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再加上“繪制”一詞,富有動感,學生會事先準備繪圖儀器,作好探究準備。
課題情境設計,運用了行為驅動技術,精心設計教學項目,課題富有實感、質感與動感,體現價值目標,引起學生關注,激發學習欲望。
1.2 課堂導入-情境驅動法
課堂導入環節,展示一幅大尺度“奔馳”轎車發動機艙畫面,以故事引出話題:暑假的某一天,老師接到林同事電話,說愛車啟動不了,老師來到現場,看到七、八位同事圍著一輛奔馳。問題出在這輛“奔馳”只外露一個蓄電池電極端子,因此不知如何搭接充電。老師首先通過試火方式確認露在外面的是正極端子,再用一根正極搭接線將其跟一輛正常轎車正極與正極相連,負極搭接線負極與車身相連,啟動一下就著了。道理很簡單,因為老師懂得現代汽車電氣都是負極搭鐵,實行單線制,因此,汽車架子就是公共負極!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告訴學生只要懂得原理,解決問題就簡單了。這個故事引起學生高度關注,既學到了汽車日常維護一個小竅門,又覺得“原理”是多么重要!
漸入佳境,PPT展示若干動感十足的發動機工作畫面,有直立布置的、水平布置的、有“V”形布置的、也有星形布置的,指出是“同素異構”現象,其機構元素與工作原理都是一樣的,找到其共性需要我們建立一個“運動模型”。同時煽情指出由于不懂得原理,一些修理工只能維修單一類型汽車,有的只會修國產汽車,不會修進口車,有的只會修傳統車,不會修電控汽車,因此在工作中常常遭遇困境,進一步說明工作原理在工作實際中是多么不可或缺!
課堂導入,采用情境驅動技術,創設故事情境和工作情境,基于“學習動力源于環境”理論,用故事交流人生,用理論指導實踐,潛移默化,激感,躍躍欲試,進入后續探究。
1.3 原理探究-問題驅動法
原理探究環節是關鍵環節,注重閱讀與問題情境的創設。
沒有閱讀就沒有學習。閱讀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沒有閱讀,問題往往是膚淺的,更談不上有深度的互動交流!
老師首先布置一項小任務:繪制凸輪機構運動簡圖。課內提供立體化閱讀素材,包含概念定義、線條符號、機構模型、繪制步驟與參考答案等。
然后組織閱讀、問答與辯論,采用“問答激勵加分機制”,即鼓勵學生運用“生-師-物”互動組合方式,主動叫陣(+1),主動應戰(+1);回答對路(+1),回答滿意(+2):難住同學(+1),難住老師(+2);巧問巧答(+2),激烈辯論(+2),鼓勵大家“跳一跳, 吃桃子”!
原理探究,采用問題驅動技術,基于“問答即學問”理念,從簡單案例入手,組織閱讀,運用問答激勵機制,鼓勵學生“想問、敢問、好問、會問”,體驗自主學習、團隊合作學習樂趣,形成生動的互動場面。
1.4 項目實施-競技驅動法
項目實施環節,創設課堂競技與辯論情境,并展示學生代表作品,推評“技能之星”活動,推行自評互判,達到自我認識、反饋調節、共同提高的目的。
具體實施中,老師發現學生提交作品時有些忐忑不安。由于每個人看問題角度不同、理解不同,作品自然呈現不同景象,充滿個性,老師情不自禁地蹦出一句:“原生態的”!即刻消除了同學們的種種顧慮,也激勵了同學們的參與熱情,打通了師生間的溝通渠道。因為富有個性與創意的作品,是同學們用腦、用心、用手精心創作的,老師一定要保護好這份創作熱情!
項目實施,采用競技驅動技術,基于“自我實現”需要,參與競爭,鼓勵創新,展現學生風采與魅力,實現自評互判,從中體驗過程,感受快樂,爭取成功,達到課堂互動理想境界:互動人人,人人互動!
1.5 拓展訓練-愿景驅動法
拓展訓練環節,創設“機構運動簡圖”應用情境,展示本案例在探究發動機構造原理、受力分析、運動自由度、設計、制造與維護等方面所發揮一些獨特作用,進而將“機構運動簡圖”喻為“機械中的電路圖”,讓學生深刻明白知識點的意義與價值所在,激勵大家持續開展實用案例探究活動。
拓展訓練,采用愿景驅動技術,運用“目標激發動力”理念,建立“心中意向,腦中景象”,形成積極價值取向,促進持久學習,向廣度、深度與跨度進發,將互動進行到底!
2 課堂驅動技術
課堂除了采用“行為、情境、問題、競技與愿景”驅動技術外,日常還經常采用 “信息、實景、環境、預設與情趣”等驅動技術,實踐證明,他們在相應教學環節互動中往往會收到意外效果,起到獨特作用。
究其原因,是教師通過有效溝通方式跟學生達成了某種程度的默契與信任,有效驅動學生用腦、用心、用手、用眼學習。這是心靈與心靈之間的有效溝通,激發了學生求知欲望,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有效互動,這也成為課堂驅動技術的共同特征。
3 課堂靈動技術
課堂互動并不像簡單的機械傳動,不像齒輪傳動那么簡單而機械,而是一種生命與生命之間的溝通交往。機械零件之間的傳動是“驅動”,心靈與心靈的溝通交往是“靈動”!因此,課堂驅動技術的理想境界是課堂靈動技術。
日常上課在愚鈍與機敏之間往往只有一念之差,全心關注教學內容我們就愚鈍了,全力關注與關愛學生我們就機靈了。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課堂靈動技術猶如山之仙,水中龍;樹上花,畫中人,缺少了,課堂就缺少生機與活力。因此,課堂靈動技術是課堂驅動技術至高境界。
課堂靈動技術體現高效性與藝術性,能充分調動情感,激發心智,順利實現教師由主體轉主導、學生由被動轉主動的身份轉變。
4 結束語
在我國職業技術教學中,注重行為導向課程建設,優化課堂教學方法,固然重要,要讓課堂真正“活”起來,尚需注重課堂“驅動”技術的研究,通過不斷實踐探索,進一步提升課堂“靈動”技術。
參考文獻
[1] 杜召鳳.生態課堂的構建[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2010.10.
[2] 孫芙蓉.國外課堂生態研究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06.10.
[3] 朱開炎.生本教育的生態課堂教學模式[J].課程.教材.教法,2004(5).
[4] (美)加里?鮑里其.有效教學方法[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高職院校的專業教師要想“為人師表”,就必須是一個優秀的“職業人”,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高超的專業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習慣。有良好職業道德的專業教師,才能培養出合格的職業人才。
2.專業教師要悉心研究本專業(行業)的行業規范和國家職業標準
在國家職業標準中,不僅規定了各行業從業人員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更對每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應具備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專業教師只有了解、掌握了本專業(行業)具體的規范和標準,并恰到好處的融入到專業知技的學習過程中,才能逐漸地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職業人”。
3.專業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專業教師要在“導”的過程中,巧妙、適時地融入素養的培養,引導和規范學生的職業行為。同時,專業教師還要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平凡的細節優化和持續的教導和培訓,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職業習慣。比如,在專業活動中教師始終堅持督促學生根據課前任務做好實施計劃(方案),提前到達場地(實訓室、一體化教師)并做好相應的準備,實施中遵守操作規程、認真觀察及時記錄、相互合作、有問題及時溝通,實施后清潔衛生、及時總結等,長此以往,學生就養成了符合企業(社會)要求的職業習慣,良好的職業素養就會漸漸地表現出來了。
二、專業課堂并重職業素養培養的困境
1.專業課堂教師缺乏全面育人的意識
南開大學校長一語“很多教師缺乏職業意識,沒有育人觀念”道出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現狀。職業院校的專業教師更是孤注技能的提高,這是我國職業教育的普遍現象。
2.專業教師的教學任務過于繁重
職業院校學生在校的時間比規定的學制要短,以高職院校為例,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只有兩年多一點,加之公共課不能有效壓縮,這樣留個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教學時間就更少了。這種現實情況導致每次專業課內容多、時間緊迫,很多教師根本無暇顧及職業素養的培養了。
關鍵詞:
學為中心;構建主義學習理論;采礦工程
根據國家教育部制定的采礦工程專業培養目標“采礦工程專業人才應具備固體(煤、金屬及非金屬)礦床開采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具備采礦工程師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礦領域等方面從事礦區開發規劃、礦山(露天、井下)設計、礦山安全技術及工程設計、監察、生產技術管理科學研究的高等工程技術人才”,經過長期的探索與發展,采礦工程已經建立一套科學性專業性課程體系。但由于專業知識內容的雜散性、學科之間的交叉性和專業技能掌握的多樣性使學生在對課堂教學知識點的掌握上不盡如人意。一方面,面對如此多和復雜的專業知識,學生無法找到切入點,從而降低對專業課的興趣,在以后的專業學習中缺乏積極主動性,缺少對知識的自我構建以及研究。另一方面大部分專業教師的課堂教學仍以教為中心,在課堂將大量的專業知識灌輸給學生,使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缺乏關注學生對知識的自我構建。學生構建知識的邏輯關系與教科書中知識點的邏輯關系不一致,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書本的知識點邏輯關系轉為學生便于接受的邏輯關系,也就是所謂的以教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為中心。傳統的以教為中心,限制學生探索與研究的能力,與我國現有培養大量創新型人才目標產生沖突,因此,急需將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為新型的“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更適應社會的發展,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一、學為中心
對有關學為中心理論中“學”的定義,學者們持有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學即是學生。該理論的最大缺點太過籠統,究竟是以學生哪個方面作為中心為課堂教學提供指導,沒有進行精準的定義。第二種觀點認為,目前有關學習的理論研究,從微觀和宏觀兩個方面都對學習規律作出解釋。但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和個體學習過程的隱蔽性,使教師將這些規律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困難重重。第三種觀點認為,學即是構建主義學習理論,所謂構建主義學習理論: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知識構建為主要方向,通過不斷啟發、探索和研究,使學生的知識結構發生變化,最終對新知識掌握,不僅培養研究能力,也激發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種觀點更容易被大多數人接受。構建主義理論的發展主要經歷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上個世紀80年代是構建主義理論的萌芽時期,杜威•皮亞斯和維果斯基等研究成果,為理論的發展夯實基礎,但由于這個時期,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仍以教為中心,其地位難以撼動,所以將構建主義理論應用受到一定阻礙。直到上個世紀末最后十年,構建主義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將構建主義理論應用到教學系統當中,構建主義理論成為教學系統中的基礎理論。課堂教學也從以前的以教為中心,逐漸過渡到以學為中心,這種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普金斯和喬納森。
二、問題構建學為中心
根據張建偉等編著的《構建性學習》可知,知識應用過程是一個構建過程,當個體需要解決問題時會將原有知識經驗進行調整適合問題解決,在調整的過程中會對原有的知識結構進行修改與補充,個體原有知識結構就會發生改變,完成一次知識構建。換句話說問題是影響知識構建最主要的因素,當個體解決一個問題后,就會完成一次知識構建。問題的解決方式不同對知識構建的影響不同,主要有三種類型:(1)鞏固熟練,問題解決需要原有的知識,那么每次應用原有知識解決問題時,就會對原有的知識進行鞏固。(2)深化整合,解決復雜的問題需要綜合多方面知識進行分析與推理,在尋找解決方案的過程中,就會對原有的知識進行深化整合。(3)新知識的構建,如果面對的問題無法通過上述兩種方案解決,個體就需要以原有知識結構為基礎建立新的知識結構,通過個體對問題分析、判斷、思考、推論以及借助外部因素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這個過程完成對新知識構建。由此,問題的設置有助于知識的構建,在課堂教學中將問題引入,可以實現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構建。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問題設置?專業課知識比較繁瑣,然而所有知識都有內在邏輯關系,這些知識圍繞一個核心展開對其邏輯關系的闡述。以核心為問題設置基礎,通過一個問題可以搭建課堂知識結構。問題的解決方法不依靠單一理論或者概念。在問題形式上常常是結構不良的、開放性的問題,而不是有標準答案和解法的定義完好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定義為大問題。大問題下還需設置多個子問題,通過多個子問題的設置將解決大問題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形成系統。在課堂教學中,以大問題作為主要知識構建目標,不斷以小的問題引導推理,最終實現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大問題設置數量不宜過多,盡量以一個問題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但有些章節知識涉及多個方面,邏輯關系不緊密,可以考慮設置多個大問題進行課堂教學,以數量最少為佳。
三、課堂教學實例
以專業課《井巷工程》第四章巖巷施工為例,本章內容主要有鉆眼爆破、通風防塵與降溫,裝巖與運輸,巖巷快速施工機械化作業線和巷道掘進安全工作。所有知識點的核心圍繞巖巷如何掘進,但每節知識點邏輯連接不緊密,如果按照課本知識點順序進行課堂教學,極易使學生感到困惑,降低學習興趣,對知識掌握不扎實。將本章知識以學為中心構建課堂教學,分析教學內容,依據教學大綱,前三節要求掌握,后兩節要求理解,即設置大問題要以前三節為主后兩節為輔。綜上所述,大問題為“如何進行巖巷施工,并且保證良好施工環境?”為解決大問題,提出以下五個子問題:1.如何將巖石破碎(鉆眼爆破)?2.破碎后的巖石采用哪些設備搬運(裝巖運輸)?3.保證良好的施工環境怎么做(通風降塵)?4.如何提高巖巷掘進效率(巖巷快速施工機械化作業線)?5.在巖巷掘進過程中,可能面對哪些安全隱患以及如何避免(巷道掘進安全工作)?每一子問題對應各節內容,使原本邏輯性不強的知識點,通過問題的引導串聯成為系統。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用問題促使學生思考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完成知識構建,以學為中心。
四、結束語
在上個世紀社會背景下,傳統以教為中心課堂教學模式可以直接高效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培養出較多的應用型人才,但忽略了學生對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多創新型人才被需要。以教為中心的觀念逐漸與社會潮流沖突,無法滿足當今學習者的需求,限制學習者對知識學習的自主性。以學為中心概念的提出,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勢必替代以教為中心。構建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鼓勵學習者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創新能力、研究能力和學習能力,提高采礦工程專業教學質量,實現專業培養目標。需要指出,構建以學為中心課堂教學,要注重以下三點:1.認真分析采礦工程專業課知識內容,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的重點,對大問題進行設置。2.大問題統領全部課堂教學內容。3.若知識邏輯聯系不強,可以考慮設置多個大問題,數量不宜過多。
作者:張鵬 單位:內蒙古工業大學
參考文獻:
[1]焦建利,賈義敏.學習科學研究領域及其新進展[J].開放教育研究,2011,(2).
Discusses the vocational school professional course highly effective classroom construction shallowly
Zhou Qihua
【Abstract】The vocational school professional course classroom reform,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and the quality class are different, the professional course is begins the class, is by the material object primarily, the classroom reform has certain difficulty. Difficult also to change again, because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efficiency is low, we must do the highly effective classroom. The teaching, with five steps three looks up the pattern in administrative levels, constructs our highly effective classroom.
【Key words】Professional course highly effective classroom construction; Fundamental mode; Five steps three look up
課堂改革勢在必行,以杜朗口中學、洋思中學為代表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課堂改革,轟轟烈烈,如火如荼。課堂改革之風迅速吹遍全國各地,素質教育正掀起一場課堂革命,波瀾壯闊。我們中職教育課堂改革也勢在必行,怎么改 ?
1 更新觀念
傳統的課堂是以教師為主,教師講30分鐘,然后學生練10到15分鐘,教師講學生聽,象作報告一樣,學生是被動的。只有聽覺神經在活動,十分鐘以后聽覺神經也疲勞了。就開始有人玩東西、打瞌睡了,也有一部分人就開始不耐煩了,如坐針氈。所以傳統課堂單調性、單向性、單一性、被動性。今天我們要更新觀念,變被動為主動,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先動,象訓練小朋友爬樹一樣,大人扶他一把,指導他手抓那里,腳怎么踩。以學生的學促教師的教。學生的學(活動)30分鐘,教師的教(點評、引導)15分鐘,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把人的聽覺、視覺、動覺等六大感官都調動起來,在動中學,不知不覺之中,時間已過,如坐穿風。
2 高效課堂的基本特征
傳統課堂象開音樂會一樣,只有教師在演奏,學生只能通過記憶去記憶。一節課下來,不知學了什么,也沒有學得什么,所以傳統課堂效率低。高效課堂是以學生為主,學生課前要查資料,課中要改習題、小展示、大展示,忙得不益樂乎,所以效率高。何謂高效課堂?在一節課內學生學得的知識多,抬頭率高,參與率高。高效課堂具有以下特點:
(1)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2)三動:身動、心動、神動。
(3)三量:思維量、信息量、訓練量。
(4)三特點:立體式、快節奏、大容量。
(5)三學:肯學、想學、會學。
傳統課堂學生坐在位子里聽老師講課,聽著聽著就分神了,精神不集中了,打瞌睡了,玩手機了,有的就偷偷看與本節課內容無關的書了。任你領導加強課堂巡查,值日老師加強巡查,始終解決不了抬頭率低、參與率低的問題。高效課堂教室四周都有黑板,一般把學生分為5到6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一小塊黑板,學生一會兒獨學;一會兒小組內群學;一會兒上黑板板書、解說,小展示,人人要做;一會兒又集中圍攏在一起看、聽組與組大展示,組與組對抗質疑,老師點評;一會兒又回到自己的位子上獨學,完成作業。總之,一節課總是很有序的在老師的導演下走來走去,動來動去的。有口動、手動、腿動、心動、眼動、神動。學生沒有打瞌睡的機會,沒有玩手機和偷看課外書的機會,從頭到尾,自始至終人人參與,學生總是以高昂的情緒參與,所以叫高效課堂。動是高效課堂的基本內核,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高效互動是從根本上克服傳統課堂弊端的出路。
3 高效課堂的基本模式
(1)時間劃分:10+30+5
老師講10分鐘,交待重點、難點、布置任務,然后把課堂讓給學生。
(2)環節劃分:預習、展示、測評。
學生預習10分鐘,獨學、對學、群學,學會本課主要內容;10分鐘小組展示板書、解說,展示學會的;10分鐘大展示,組與組對抗質疑,互相“Pk”,老師只作點評,最后5分鐘整理導學案,達標測評。
(3)六大模塊:預習交流、分配任務、合作探究、展現拔高、穿插鞏固、達標測評。
(4)實施步驟:五步三查
五步:
(1)自己學,找出不會的。
(2)對學群學,學會不會的。
(3)組長帶頭,人人展示學會的。
(4)老師依據“出錯的”組織反饋。
(5)學生歸位,整理學案,對子測評。
三查:一查學習進度、效果。教師只在各組間來回巡查,適當引導。二查展示過程中暴露的問題。三查對子測評,整理導學案,完成習題,組內對子測評情況。
4 高效課堂在專業課中的實施
微課是知識載體的一種創新,目標是對知識點進行有效闡述,配合教學創建的教學視頻資料。對于教學視頻,要配合相應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式的特征是短小精悍,可以進行重復學習。為此。微課是翻轉教學的優質載體,能夠實現對教學資源的有效配置。
一、翻轉課堂在教學中的作用
1.在傳統課課堂教學中,針對性較強,主要是對知識點的詳細講解,而后,布置作業,讓學生在課后進行大量練習,目的是對知識點進行有效理解、吸收和消化。這種教學模式存在一定不利,很多學生雖然也進行了大量的課后訓練,但是,沒有收到預期的學習目的和效果。而翻轉式教學方式實現了對傳統教學方式的突破,對教學結構進行調整。在課前,借助多媒體視頻,對教師提前準備的視頻資料進行提前學習,對知識點進行自主性學習,在課題之上,教師針對學生在視頻中遇到和提出的質疑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講解和探索,進行全面交流。對于這種模式的教學,既能夠較為全面地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還營造了活躍的課堂氣氛,極大程度上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視頻教學在當前教學中比較受歡迎,應用在逐漸增多,針對某個知識點,設定目標,借助多種教學手段實現對主體教學的有力補充,以視頻為主要方式。在具有視頻中,包含了教學的主要項目、對難點的講解和分析、典型例題的分解等。在微視頻的支持下,學生的學習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有利于他們更有效地實現學習目標。
2.對于中職機械專業課程課而言,其主要目的是對學生進行機械常識的講解,對長常規的機械結構、零件等進行掌握。鑒于機械專業自身知識的復雜性,同時,由于學生課題注意力集中的分散和不集中,缺乏對機械知識的全面認識,因此,在學習方面比較吃力,教學和學習效率都不高。因此,要引入翻轉式教模式,將主要的教學模式定義為視頻,發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優勢,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知識的主動學習,在課堂只需要對學生在視頻中遇到的難點進行集中講解和答疑,實現對知識的有效鞏固,較大程度上提高課堂效率。與此同時,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更加積極的熱情投入學習。
二、翻轉式課堂在中職機械專業課堂中的具有應用分析
1.實現對較長內容的有效導入,使學生能夠提前進行知識的掌握
在機械專業的基礎知識中,平面四桿機構一直是學習的關鍵點,需要進行動靜兩方面的年內容的有效結合。在學習之前,要結合以往的靜態力學和相關的工程材料學知識,將其充分利用在動態結構知識的學習之中,這是有效進行機械基礎知識學習的關鍵。而在四面四桿機構知識中,重點是進行鉸鏈四桿機構類型的有效判別。只有懂得如何判定機構的類型,才能進行更深一步的學習。學習的難點是曲柄成立滿足條件的分析,要進行全面的探討。鑒于翻轉教學模式的應用,教師要在上課之前進行相關教學視頻的準備,如對平面四桿機構的有效導入,可以準備有關平面四桿機構類型的介紹視頻,時間不要太長,但是,內衣要緊貼教學項目和內容,發揮視頻教學對針對性教學的輔助作用,對機械知識進行自主性學習。結合教學目標,學生先進行視頻學習,對知識進行初步了解,對由質疑的地方進行標注,而后,在課堂上請教老師,進行知識的理解,加強課后聯系,完成對知識點的強化。
2.進行問題的集中解決,有利于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在課堂上,學生對自身無法理解的知識向教師反饋,教師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指出解題的方式和思路,在此基礎上,老師可以布置有針對性的訓練題目,以團隊或者小組的方式號召每位同學參與其中。在翻轉課堂教學中,課堂的作用有利于對知識的鞏固,突破對知識的傳遞,更加有利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在課堂上,教師進行學生問題的集中解答,結合演示文檔進行針對性講解,全面消除學生的困擾。在完成難點之后,教師進行具體練習的布置,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自身能力,學習效果得到提升。
3.對配套設施進行不斷改善,為學生學習提供便利
鑒于翻轉式教學在整個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學校要引起高度重視,不斷針對配套設施進行不斷改善。在全新的教學模式下,電腦必不可少,教師要盡可能在自習的時間進行視頻的觀看,進行知識的鞏固,因此,學校要將配套設施進行不斷健全,達到所需標準,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校內容,避免因為設施不全而影響學習的效果。
三、如何更好地進行翻轉式教學
1.教師要不斷進行自身素質的提升
對于翻轉式教學,需要教師在課前完成視頻的制作、問題的總結、課上的有效組織,實現與學生的有效溝通,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要能夠進行傳統教學之外,還要懂得數字信息技術,能夠充分應用網絡平臺進行可視化教學。同時,教師要具有對課堂教學的有效組織能力,能夠全面應用教學要素進行情景性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引導作用。
2.保證較高水平的教學資源
要不斷提高翻轉課堂微課視頻的制作水平,要實現整體的精煉性。要對微課視頻的時間進行控制,通常維持在十幾分鐘之內,要保證教學目的明確,知識點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在進行視頻創建的時候,要對學生的特點進行全面分析,保證方法和手段的合理性。
四、結語
綜上,翻轉式課堂教學模式是新型的教學類型,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挑戰,對教學環境和教學觀念進行了改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彰顯教師的引導作用。這種教學方式還處于發展階段,要不斷進行研究和改進,結合學生特點,實現對新的教學方式的合理利用。同時,也要發揮傳統教學的優勢,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根本上提升中職機械專業課堂的質量。
如何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這個話題對于職業學校的教師來說顯得尤為重要,中職學生無論是文化基礎還是學習習慣與方法,較之一般高中學生來說,都差得多,不僅文化課的底子薄,學習專業課也比較吃力。因此,如何開發學生的智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中職學校教學必須研究的重要課題。
根據教學現狀,我們先來看看存在的問題:首先,教師普遍的感覺就是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特別是一些專業性強的課程,內容稍顯枯燥,學生上課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開小差、玩手機、看漫畫,或者干脆趴著睡覺,教師本來講得辛苦,學生卻一點都不捧場,課上得興致索然。甚至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產生沖突,影響課堂教學的開展。其次,即使一部分學生上課聽講,教師也會抱怨學生對知識要點的掌握總是差強人意,簡單的知識點總是記不住,作業的錯誤率很高。
根據我校的教學實際,我認為要提高專業課的教學效率,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人們常說:“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學有法,是指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都要掌握和運用一定的教學方法,這些教學方法的確定和選擇要有科學依據,要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無定法,是指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不能總用一些固定不變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方法公式化、模式化。要善于藝術、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既要重視方法的科學性,又要講究方法的靈活性、藝術性。提高教學質量,不能簡單地依靠增大教師勞動強度和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而應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講究教學藝術,才能少走彎路,用較少的時間、精力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教師所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對于把學生培養成為什么樣的人具有重要作用。教師的教學制約著學生的學習,并對學生智力的發展、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人格的形成產生一定的影響。例如,教師不講教學藝術,注入式地教,必將導致學生死搬硬套地學,培養出來的學生是高分低能。由此可見,能否講究教學藝術,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是關系到教學質量的高低,關系到學生能否成為具有聰明才智的復合型人才的大問題。所以,無論基礎課還是專業課都應當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講究教學藝術。本文將對專業課的的教學談談筆者的見解。
1語言藝術
語言是組織教學的重要手段,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起著直接作用。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的不同,就可以相差20倍。”可見語言在教學中的作用。因為在課堂上,學生接受知識信息的渠道基本上有兩種—聽覺和視覺。
1.1有聲語言—聽覺藝術
專業課的抽象性很強,面對從未接觸過工作實際的學生來講,要求教師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礎.,用生動形象的語言,確切地突出重點,分散難點,講課時做到明.白易懂,深入淺出。
專業課的敘述性也很強,教師應當用精煉的、具有內在的邏輯力量,富有啟發性和感染力的語言講授,切不可照本宣科。專業課的知一識性強,信息量大,講課的語言應有抑揚頓挫,速度快慢要適中。聲音太大,會給學生造成強刺激;平淡而低沉的語調,又易使教室里空氣沉悶,使學生大腦皮層抑制,精神不振,引起磕睡或注意力的轉移。
講究口頭表達藝術,就是在講授具體易懂的知識時,速度稍快些,聲音放低些。對于重點、難點問題或間題的.承轉處、以及解釋概念、總結規律時,速度要慢些,音量.要大些。每講完一方面知識,就要啟發學生去思考、回味。
1.2.無聲語言—視覺藝術
實踐證明:學生通過視覺獲得信息的記憶時間比從聽覺獲得信息的記憶時間要長幾倍。板書對鞏固學生知識、提高教學效果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板書的語言要精確?!熬笔巧俣蟹萘?,“確”是恰當地表達內容。那些只需用語言解釋的內容不必寫在黑板。對于敘述性的內容,教師應在講解的荃礎上,分析做出歸納,將重點寫在黑板上。
板書字跡要工整清晰,板面設計要科學合理,這也是無聲語言藝術的要求。板書切忌字跡潦草,可適當運用彩色粉筆寫出重點字句,或劃上注意線,以引起學生的注意。
在專業教學中,為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板書時常畫一些物件的結構圖、工藝流程示意圖輔助教學。畫圖時,教師應選擇合理的位置,有效地利用版面,不能隨意地寫、隨意地畫,寫了擦,擦了又寫或亂寫亂畫。
2講究語言藝術是專業課課堂教學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
“隨機應變”是專業課教學藝術的又一內咨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幾乎一切非語言的聲音和動作都可以用作溝通的手段?!毖劬κ欠钦Z言行為的主要工具。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在課堂上,教師以目光巡視,收集來自學生中各方面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變更教學方法。教師應留心觀察那些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以及學習興致不高的學生,采用設問、提問、必要重復等方式,使那些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專業課教學中,應用“隨機應變”的藝術,增強了教學效果,提高了教學質量。在專業課教學中,教材處理也要講究藝術。教師備課的過程是對教材再處理再加工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依據教學大綱,確定教學的目的。一般說,教材的重點就是教學的重點。但實際并非如此,有的教材重點不一定是教學重點,因為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對教材重點完全可以理解,不需要重點講解。而有的知識并不是教材的重點,但學生不易理解,這些知識又是為以后學習奠定基礎,也可定為教學重點。
教師在備課時,既要備教材又要備教法,還要備學生。在專業課教學中,還要講究知識“搭橋”藝術。專業課的知識綜合性較強,既需要基礎知識,又需要專業知識。教學中要求教師找準坡度搭好橋。這個“橋”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與未知知識之間,適時架起利于學生學習的“認識橋梁”。這“橋”可以是一個例子、一個公式、一個結論或一種現象。“搭橋”的目的就是使學生在學習中起到平坡導向的作用,使學生在新舊知識的銜接點處,順利、自然地將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結起來,使其所學知識系統化。
3適時運用直觀教學藝術
專業課中很多內容是生產實踐的結論,文字敘述十分抽象,單憑教師的生硬說教、學生的憑空想象,效果會很差。如果教師在教學卜,輔以模擬實驗、實物教學、模型、掛圖,在適當的時候運用聲像并俱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即可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減少教學難度,簡化理論教學。這樣做,學生能獲得牢固的知識。
4激發鼓勵、“點化”誘導的藝術
“點化”作為創造性的教學藝術,即是在教師點撥之下,引導學生把知識技能加以消化?!包c化”就是扶(教師指導)和放(學生獨立思考)相結合,避免“抱著走”。要求教師運用啟發式教學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有效地引起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在間題的關鍵處及時指點和誘導,使其少走或不走彎路,以提高教學效果。
以上是專業課教學中常用的幾種課堂教學藝術。作為一名專業課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藝術,就必須做到:
當前技校很多專業課都是以課堂教學為主,電子電工專業教學也不例外。絕大部分的理論教學都是在教室完成,課本上“布電路”,多媒體上“通電”的課堂現象比比皆是,這樣的課堂很不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把握,更別說要他們舉一反三、融會貫通了,等到實訓課題需要用理論的時候全還給了理論課教師。為了改變這一現象,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對課堂知識進行情境化的處理,通過列舉一些貼近學生的生活和社會生產的實例,讓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實境”教學情景中去學習和領悟知識的要點。從而為學生的課堂開創了“創設情境——觀察實境——探究實境——訓練課題的四步教學模式,下面我就以我們技校電子電工“實境課堂”的研究為例,進行如下的探索與實踐。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平日的電子電工專業教學過程中,我常常根據教學上的需要以及學生心理的需求,設計出令他們容易融入的“實境“課堂,常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素材和所熟悉的社會生產作為教學的內容,使學生產生猶如置身于企業的實際生產現場感覺,從而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創設出良好的學習環境,采用魔幻般真實的情境去刺激我們的學生,激發他們學習上的興趣和熱情,最終提升了他們的學習欲望。在這種“實境”課堂的環境下,教師可以大膽的揭開學生需要學習的目標、內容,可以準確的為學生指明學習方法,使得學生們都能在一個“實境”的課堂氛圍中明確任務、清楚使命,這為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創造了條件。例如,我在給學生講解“跨步電壓觸電”的課程內容時,我就通過flas的形式模擬了一場跨步電壓觸電的悲慘事故,在這個事故中,小孩的一家三口全部死于水田中。通過這個觸目驚心的事故案例,讓學生一下子就進入“跨步電壓觸電”得課程學習中,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學好電工是十分必要的道理。
二、觀察實境,提出問題
學生通過觀察“實境”,獲得了對事物的感性認識,同時通過感性認識的不斷加深,讓學生對事物有了判斷和思考,最終激發了學生對新知的渴求,進而提出自己觀察“實境”中所產生的疑惑和問題。在這里,我仍然以上述“跨步電壓觸電”的課堂教學為例,在這堂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就提出了“跨步電壓”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以及如何測量跨步電壓現場的安全區等問題,這些問題的提出完全是學生通過觀察實境而有感而發的,通過這樣的方式很自然的就把我們的學生引入到了課堂的學習和探究中來,為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三、探究實境,解決問題
能讓學生主動帶著問題進課堂,這已經是課堂成功設計的初步體現,問題來源于學生對實境的探究,接下來還要引導學生去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們教師主要是要發動學生帶著問題在組內展開討論或自主探究,從而把課堂上學生學習的主動權還給我們的學生,這樣做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時候還能夠激發學生再創造再進行課堂生成,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猜測與驗證課本上的知識。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教師絕不是袖手旁觀,而是要做到引導中有暗示,暗示中又要引導,同時教師在引導的過程中還要把握引的度,要采取循循善誘步步為營的方式去“誘導”我們學生的思維,使他們都能帶著成就感逼近問題的答案,具體“誘導”的措施如下:1.通過收集相關問題的信息,從而引導學生有針對地帶著問題走進學習文本,如教師所提供的學案、課堂之中所用的教材等,讓學生通過構建新舊知識的關聯,從而加強與文本的深入對話,或通過網上查閱文獻、查閱資料、收集信息,最終探索出問題的答案。通過對問題解決辦法的探索過程,對學生的獨立自主的學習探究能力大有裨益;2.對班級里的學生進行巡回指導,在引導的過程中還需要去檢查、督促學生解決問題的進程,把握課堂上學生們的學習動態,及時掌握課堂的全局,以便對教學作出及時的調整; 3.通過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發揮優秀學生課堂上的正能量,這時教師要從旁進行誘導,如:你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你有什么不同的見解?等等,使學生們在相互交流中發生思維的碰撞,從而為課堂產生創造性的思維火花,這種富有創造性的思維火花我們常稱之為課堂的生成,是一堂成功課堂的富有創造性的標志;4.教師在巡視的過程中也要討論和點撥,每當學生的思維處于轉折處,這時我們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點撥,甚至是當場示范,從而使得我們的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能知曉其中的所以然。
四、訓練課題,評價問題
實境課堂教學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學生在專業實訓中的不足,有理實一體化的思想蘊含,它既提升了學生的理論水平,又通過訓練課題提高了學生們的操作技能,因此,“實境課堂”不僅適用于專業課程的實訓教學中,同樣也適用于理論教學中,都為鼓勵學生多去動手實踐提供了平臺,讓學生能及時的把課堂上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內化到技能學習中去。同時為了促進課堂中的學生進一步對問題進行探索與學習,教師還應適時組織對問題解決方法的評價,一場評價不僅是對一個問題解決方法的總結,更是下一問題解決辦法的起點、從而做到課堂上知識的環環相扣。
五、結語
在電子電工專業教學中,實踐證明, “實境課堂”不僅適用于我們專業的實訓教學,也同樣適用于教室之中的理論授課。通過 “實境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電子電工專業理論枯燥的學習增添了一份色彩,也為理論課教師理實一體化的教學創設了條件。
人文精神就是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視人格完善為教育的最終目標,中國儒家學說中提出的“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便是一種典型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道家老子主張“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它從人對客體自我的認識開始,最終又返回到主體的自我,這也是一種非常明顯的自然主義的人本主義思想。高等美術教育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是進行人文教育的核心學科,它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不同歷史、不同國家的藝術家所創造的美術作品中蘊涵了人類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價值、道德、尊嚴、個性、教養、生存狀態、智慧、自由等人文特征。美術作品是最為直觀的人類文化之一,往往以一種不同于人類語言的方式傳達著個體的情感,用比語言更直觀的方式關注整個世界,這賦予了美術本體最大的價值和功能。高等美術專業的課堂教學更多的是讓學生學習美術技法和相關理論,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一點在藝術類學科中尤為突出。在這一過程中,美術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力圖使專業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這樣才能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早在20世紀初,我國教育家先生就認為教育家的任務,就是通過美感教育使人達到最高精神境界。高等教育就是注重對人的品質的培養和改善,為社會培養高尚的、有品位的人。因此,人文精神的培養在美術學科教學中的作用日漸顯現,高等美術教學對人文精神的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美術作為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關系著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高等美術專業的學習絕不僅僅是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應視為一種文化學習。從2008年四川省美術高考文化成績的劃分就可以看出,美術專業對美術考生文化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美術作為人類文化的載體,能夠使學生認識到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差異及人類社會的豐富性,并在一種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美術的特征、美術表現的多樣性以及美術對社會生活的獨特貢獻。美術學習不僅僅是美術技能技巧的學習,也不應該僅僅是美術知識的學習,而應該是在一種文化觀的指導下的學習。美術教師應該讓學生在一種文化情景中理解美術,并通過對美術的學習來感受和接受文化的影響。
面對當前就業的壓力和社會上諸多的誘惑,如何確立正確的繪畫觀念對于高等美術專業的學生來講是極其重要的。了解、學習和借鑒各種有益的文化因素,完善自身的文化,是當今社會狀態下合適而正確的文化態度。
高等美術教育仍然是一種心理教育,也是一種情感教育,是一種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內心體驗過程,不管學生學習什么內容,或以何種方式進行學習,對學生的真正考驗是怎樣立足于現實社會。高等美術教育中人文精神教育是一種十分迫切的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要從他們的職業道德的教育上做起,學生對職業的社會屬性的理解直接影響學生的社會適應性。高等美術專業的人文精神教育還應從積極認識和理解本民族與世界各地藝術的歷史和文化意蘊做起,讓學生形成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對多元文化的尊重,并參與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高等美術專業教學的重任。人文精神是一個較抽象的概念,它屬于精神層面的東西,具有不可觸摸性,這需要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學生能夠有意識地運用更多的途徑來關注,這樣才能夠在研究、學習、探討、實踐的過程中達到對自身人文精神的培養。
注釋: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旅游業迅速發展為一大產業。“旅游服務行業是最大的第三產業,需要大批的中級技能人才,旅游專業的就業有很好的前景?!彼鼘χ新毬糜螌I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國中職教育進行得相對較晚,旅游專業教學研究不夠深入,教學理念與思想不夠成熟,尤其是課堂教學模式較為單一,導致教學效率較低,學生的專業素質不高,學生畢業后就業現狀不容樂觀。這與我國旅游業迫切需要高素質專業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相矛盾。時展迫切需要我們加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挖掘學生潛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構建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旅游類人才。
二、旅游管理專業課堂教學模式構想
目前,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出現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現象,培養出的旅游人才往往是理論的巨人,實踐的矮子,旅游人才就業后頂不了崗。究其原因主要有:課堂教學模式沒有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中職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不同,它是為社會直接培養專業技能的旅游人才;學生主體不突出。教育是人的教育,要提升教育的實效,調動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的潛力是關鍵;實踐教學效率不高。中職教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活動,需要我們將實踐教學提升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提升實踐教學的實效。
依據上述分析與平時教學實踐,嘗試構想“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為平臺”的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突出“就業”“學生”“實踐”三個關鍵詞,“以就業為導向”確保課堂教學的大方向,切實解決教學脫離實際的現象;“以學生為主體”促使教學活動更符合教育教學規律,課堂教學更有效;“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對旅游專業知識與理論的教育與學習,更注重學生的活學活用,在具體的工作情景中靈活及時地處理相關問題?!薄耙詫嵺`為平臺”,旨在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確保培養出的人才能夠勝任未來就業崗位。
三、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的基本理念
1.實施素質教育
中職旅游管理專業課堂教學要取得實效,必須要徹底擺脫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實施素質教育。課堂上如果教師還是一味地實施“填鴨式”教育,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不尊重客觀教學規律,不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我們的教育將仍陷于高分低能的困境,培養出的人才只是“兩腳書櫥”,缺乏應用知識的能力與創造力,難以將知識運用于具體的實踐中,難以滿足社會對創新型應用人才的需求。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要從轉變教育理念開始,秉持素質教育理念,用現代教育思想武裝自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踐行素質教育,探索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實現學生個性發展與全面素質發展,培養具有創造思維的學生。
2.發展實踐技能
實踐技能是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法寶。作為中職教育必須要把握時代動向,準確把握時代對未來勞動者實踐技能的要求,徹底擺脫舊思想的制約,探索并嘗試構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與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旅游管理專業課堂教學模式,立足于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技能素質,努力實現從“知識本位”向“實踐技能本位”的轉變。
3.提升專業素質
中職教育是否成功在于它是否培養出具有專業素質的人才,同樣檢驗中職旅游管理專業課堂教學模式是否高效,要看它是否培養出具有專業素質的學生。因此,旅游管理專業課堂教學模式構建離不開專業課程理念,要緊扣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特點與技能要求,密切聯系旅游行業發展與要求,重視企業的參與。企業為學生專業素質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真實的實踐環境、一流的實踐設備、成熟的專業技能“老師”、系統的實踐流程體驗等,它還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真實的企業實踐過程能夠提升學生的質量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使學生收獲職業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有利于培養學生根據具體的環境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為學生未來走向工作崗位奠定基礎。
四、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1.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探索
中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要有明確的方向,即服務于學生未來就業,滿足社會對旅游人才的需求,“以就業為導向,更應該關注未來職業人的生命價值”“以就業為導向”進行旅游管理專業課堂教學,“就業”應該成為教師“備教”的重要內容。在課堂教學前,教師必須要充分了解就業崗位特點與技能要求,明確崗位工作流程、工作范圍、工作職責等;深入旅游企業,收集第一手資料,使中職旅游管理課堂教學滲透崗位需求理念,將具體的知識與實際崗位工作與需求密切結合起來。例如,旅游管理心理教學,教師在備課時要結合崗位要求設計旅游管理心理教學,將理論知識教學置于具體的崗位應用環境,通過崗位應用環境創設進行情景教學,使學生靈活把握知識,將之應用到未來工作崗位中去,解決崗位實際問題;要及時關注、分析、把握旅游行業動態,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
2.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探索
旅游管理專業課堂教學模式構建要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能以教代學,以教師的“教”削弱學生的“學”。課堂教學設計要緊緊圍繞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潛能,尊重學生多重需求,如知識需求,學習情感需求,智能提升需求等。教師要通過課堂的有效組織,引領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學習旅游方面的相關知識,或自主探究,或合作學習等;要嘗試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案例教學、情境教學、媒體輔助教學等。我們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是說不需要教師的“教”,“以學生為主體”應當是教師有效引導、組織下的學,是教會學生學習,不是“放散羊”式放任自流。
3.以實踐為平臺的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