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tube xxxx movies,最近2019中文字幕第二页,暴躁少女CSGO高清观看

地質工程的定義匯總十篇

時間:2023-12-13 14:53:13

序論:好文章的創作是一個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我們為您推薦十篇地質工程的定義范例,希望它們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閱讀品質,帶來更深刻的閱讀感受。

地質工程的定義

篇(1)

(一)規范戶籍認定條件。根據城鄉低保政策規定,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必須是持有非農業戶口的城市居民,享受農村低保待遇的必須是持有農業戶口的農村居民。在取消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劃分的地區,原則上可將戶籍所在地為城鎮行政區域且居住超過一年、不擁有承包土地(山林)、不參加農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等作為申請城市低保的戶籍條件。

對于戶口不在一起的家庭,應首先將戶口遷移到一起,然后再提出低保申請。無法將戶口遷移到一起的,應由戶主在其戶籍所在地提出低保申請,其他家庭成員分別提供收入證明。原則上,戶籍不在本地的家庭成員應申請享受其戶籍所在地的低保待遇;因婚姻原因戶口未遷移的家庭成員,也可隨非戶籍戶主一起申請享受居住地的低保待遇,但應提供戶籍所在地縣級民政部門出具的未享受低保待遇的證明。

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養、且已喪失勞動能力的成年重度殘疾人,家庭生活確實困難的,應在單獨立戶后申請低保。

(二)規范家庭收入認定條件。家庭收入是否低于當地低保標準,是能否享受低保待遇的基本條件。各地必須依據低保標準來認定低保家庭,家庭人均收入超過低保標準的家庭,一律不得納入低保保障范圍。單獨立戶申請低保的成年重度殘疾人,其供養人屬于低收入居民或者家庭基本生活支出超過家庭凈收入、長期生活困難的,可將申請人視為無收入,但不應列為“三無”人員。對于不符合低保救助條件,但生活確有困難的家庭,應通過其他救助方式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規范家庭財產認定條件。家庭財產是指戶口在一起、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所擁有的有價證券、存款、房產、車輛等資產。縣級民政部門應將家庭財產作為認定低保家庭的重要條件,原則上擁有大額存款、有價證券、高檔住房或兩套以上(含兩套)住房、機動車輛(不含殘疾人代步車和摩托車)、經營性資產等財產的家庭,不應納入低保保障范圍。

城鄉低保家庭各類型財產具體標準,由市、縣(市)民政部門會同財政等有關部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研究制定,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實施。

(四)規范家庭收入類別和計算方法。家庭收入是指戶口在一起、且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在規定期限內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包括扣除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及個人按規定繳納的社會保障性支出后的工資性收入、經營性凈收入、財產性收入和轉移性收入等。

非農業戶口的城市居民家庭應至少計算申請低保時前6個月以內的家庭收入;農業戶口的農村居民家庭計算申請低保時前__個月以內的家庭收入。

糧食作物產量,原則上以當地縣級以上(含縣級)有關部門提供的單位產量作為計算標準;因災產量減少的,應由村民委員會出具證明,并經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調查核實。糧食作物凈收入應作為家庭收入,并原則上按國家保護收購價格扣除當地縣級以上(含縣級)有關部門提供的單位成本后計算。

農村居民的務工凈收入,按其務工所在單位出具的證明收入扣除務工地的城市低保標準后計算;不能提供收入證明的,其務工凈收入按其戶籍所在地政府或有關部門公布的城鎮職工最低工資標準直接計算。

(一)由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直接受理低保申請。村(居)民向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提出低保申請的,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必須直接受理,不得再讓其通過村(居)民委員會提出申請。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直接受理的低保申請,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員會進行入戶調查。

受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委托受理低保申請的村(居)民委員會,對村(居)民在規定時間內提出的書面申請,不得自行作出不予受理或不符合低保條件的決定。

(二)入戶調查應存錄原始資料。入戶調查和鄰里走訪應由兩名以上村(居)民委員會干部進行,并詳細記錄低保申請人家庭收入、財產、生活等狀況,以備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民政部門審核、審批時查驗。

(三)民主評議應規范、簡便、講究實效。參加民主評議的人員應為村(居)民委員會成員、低保工作人員、村(居)民代表以及駐村(社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總數不得少于7人。每次參加民主評議人員,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駐村(社區)干部和村(居)民委員會隨機抽定。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應派干部參加民主評議會。

民主評議時,應充分了解低保申請人的家庭情況,必要時,可向低保申請人或者其人、入戶調查人員詢問。民主評議結果應當場公布,并將結果連同申請人提交的所有材料以及入戶調查情況、公示情況上報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

(四)張榜公示應限定范圍和時間。城鄉低保應進行村(居)民委員會民主評議結果公示和縣級民政部門擬批準情況公示,即“兩榜公示”。公示的范圍應限于低保申請人所居住的村(居)民委員會及其自然村屯(小區),不提倡在互聯網站上公示;公示的內容應限于戶主姓名、家庭人口數及享受低保救助類別、檔次、月人均救助金額,應注意保護其家庭特別是兒童及其他特殊人員的隱私;對于老年人家庭、殘疾人家庭等收入變化不大的,可不實行常年公示。

(五)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應建立核查制度。對材料齊全并符合要求的申請,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應自收到申請或村(居)民委員會上報材料的5工作日內派出2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入戶調查核實,與戶籍登記管理機關核對申請人家庭成員戶口,并根據核查情況和

上報材料作出審核意見。對材料齊全并符合要求的申請,應將審核意見連同有關材料一并上報縣級民政部門審批。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要加強隨機抽查力度,每年抽查的城鄉低保家庭應分別不少于城鄉低保家庭總數的40%,并應及時將每次抽查情況上報縣級民政部門。

(六)縣級民政部門應建立低保申請人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制度。縣級民政部門要加強低保申請人家庭經濟狀況的核對工作,對新申請城市低保的家庭,要與有關部門進行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對新申請農村低保的家庭,要按不低于50%的比例,與有關部門進行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同時,要加大對低保家庭經濟狀況的核對工作力度,原則上每年進行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的城鄉低保家庭應分別不少于城鄉低保家庭總數的20%和__%。

(七)認真審查申請材料。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要認真審查申請材料,對材料不齊全或不符合要求的(含家庭成員沒有身份證號或申請材料不能相互認證的,下同),屬于直接受理的,應不予受理,并當場告知申請人不予受理的理由;屬于村(居)民委員會受理的申請,經領導同意后,應將申請書及有關材料退回村(居)民委員會,并說明理由。

篇(2)

中關村壹號項目地處海淀北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區核心區的中心地帶,南臨北清路,西至永旭北路,北臨豐秀東路,東至永嘉北路,總建筑面積44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27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17萬平方米,不僅建筑本身達到綠建三星級標準(綠色建筑最高級別),同時在內部裝修和外部裝飾過程中,也將采用節能環保、智慧低碳型技術和產品。據悉,項目后期建設將優先選擇中關村企業的技術和產品。

“待中關村壹號正式建成時,她不僅是海淀北部的地標建筑,更是中關村高精尖技術與產品的展示地,是中國乃至世界最低碳、最智能的建筑。”項目總工袁世劍透露,該項目將能用到的產品和技術包括冷熱電三聯供、光導筒、雨洪利用、微噴滴灌系統、地下車庫一體化、BIM設計與應用、智能監控、智慧樓宇管理、能源管理系統、餐廚垃圾處理、LED光源產品等。

“我們要打造這個時代集科技、低碳、智慧于一體的建筑,引領科技園區建筑的發展方向。”這是實創股份董事長陳曉智對中關村壹號項目提出的要求。

篇(3)

Abstract: new steel group company top system is 11 blast furnace in one of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inly through the PLC control device for the entire top system realization of main equipment of monitoring, complet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duction needs to control equipment will burden in material roof tank and the right control top equipment in furnace burden realize accurate distribution, meet the blast furnace production

Keywords: top, with makings, cloth

中圖分類號: F41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 項目概況

爐頂項目是公司11#高爐工程建設項目之一,根據項目設計,本高爐爐頂采用串罐式無料鐘爐頂裝料設備。它由一個受料罐和一個稱量料罐以及傳動箱,布料溜槽和相應的閥門以及均壓、排壓,探尺等系統組成.

二、設計范圍及主要內容

爐頂設有獨立的PLC控制系統。主要通過PLC控制裝置實現對整個爐頂系統主要設備的監控,完成按照生產需要控制爐頂設備將爐料裝入料罐,同時正確控制爐頂設備實現爐料在爐內的準確分布

三、工藝流程簡介

首先,來自槽下已配好的料通過上料主皮帶送入爐頂受料罐備用,當下料罐料空,各相應閥門已開關到位,則受料罐向稱量下料罐放料。料罐裝料OK,等待布料。

如果高爐未禁止布料,則對下料罐進行均壓,然后開下密封閥,同時根據程序設定,傾動角α、旋轉β角已按控制要求動作,當旋轉角已到步進角范圍時,開料流調節閥,向高爐布料。

布料完畢,開關相應閥門,等待裝料

四、控制系統配置介紹和設計原則

爐頂控制系統選用的是西門子公司的PLC系統,本系統設計一個S7-400 PLC主站,通過profibus-DP下掛三個ET200M子站,同時各編碼器、變頻器也通過profibus-DP網與PLC連接。 PLC和上位機畫面的通訊采用TCP/IP協議。

五、控制方案介紹

閥門控制

爐頂閥門控制方式包括:操作箱就地控制、 PLC自動控制、 PLC帶連鎖的手動控制、 PLC解鎖單動控制。高爐常規用的是PLC自動控制。

爐頂稱量料罐料空、料滿信號的控制可通過上位選擇來自雷達料位、料罐重量或采用時間方式。

2、均壓、排壓系統控制

a)均壓系統

高爐一次均壓采用半凈煤氣,二次均壓采用氮氣。均壓工作制度有三種可供選擇:

1)一均常開制

2)一均常關制

3)取消二次均壓制

在生產中根據生產狀況任選一種,常規使用一均常開制

b)排壓系統

本高爐爐頂設有一個均壓放散閥和一個緊急放散閥,壓力正常放散使用均壓放散閥,緊急放散閥是在壓力料罐壓力高于爐頂壓力 0.015 ~ 0.02 MPa時,自動開啟緊急放散閥,直到壓差降至 0.005 ~ 0.01 MPa自動關閉緊急放散閥

3、爐頂無料鐘布料溜槽的控制

a、布料方式:

布料溜槽布料的方式有四種:環形布料、螺旋布料、扇形布料、定點布料

環形布料和螺旋布料為全自動工作,扇形和定點布料為手動啟動后自動工作

1)、環形布料:又分單環和多環布料。單環時傾動角在一個固定的角度布料。多環布料是布料溜槽每轉過設定好的圈數后傾動角上抬或下降到下一個設定角度布料,是常規布料方式。

2)、螺旋布料:是布料溜槽在作勻速的回轉(旋轉角)運動,同時作徑向(傾動角)運動,而形成的變徑螺旋形爐料分布。其徑向運動是布料溜槽由外向里(也可以由里向外轉),改變傾角而獲得的,擺動速度由慢變塊(或由快變慢)。這種布料方法能把爐料布到爐喉截面任一部位。

b、無料鐘布料溜槽的傾動角(α角)控制

布料溜槽的傾動角(α角)工作在10°至53°的范圍內,傾動角的值預先設定,礦石和焦炭的角度可以分別設定,此次設計有五種料線高度的傾角,每種料線分為10等分。(詳見布料設定畫面)

c、無料鐘布料溜槽的旋轉角(β角)控制

當程序判斷允許布料,探尺已提升到上部停尺零位時,下密壓緊開的命令一發出,布料溜槽根據程序判斷是正轉或反轉開始啟動。

當布料完畢,下密壓緊關到位信號一來,布料溜槽停止旋轉。同時下一罐料布料的起始位置,按要求步進60°,對溜槽開始布料的起始角(步進角),程序有記憶,跟蹤功能,同時每次布料溜槽要到達步進角的位置時(未取消步進角),才能打開料流調節閥布料

d、無料鐘料流調節閥的(γ角)控制

料流調節閥為液壓閥,工作范圍為0°-63°,用互為備用的兩路比例閥油路控制系統,料流調節閥只有在下密封閥開到位后才允許打開到要求的角度,開始布料,在料空信號發出后全開,開到位后延時3s全關。

工藝要求布料溜槽在轉完設定環數的同時,爐料要正好布完,因而對不同的爐料,不同的料批重量和不同的布料環數,有不同的的下料速度,此下料速度需通過調節料流調節閥的開度來達到。

2、料流調節閥的工作制度

1)、自動選定角度:

根據每批料的重量和設定的布料圈數自動計算出需要的下料速度值,然后與存儲在數據庫中的礦、焦料流曲線對比,自動選定料流調節閥的開度。選定后,該批料料流閥開度不再改變,一直以該角度布料。

2)、調整下一罐料的料流調節閥開度(自動修正角度)

開始選定角度的方法同自動選定角度,但在每布完一批料后記下誤差,然后據此調整數據庫中同類爐料的開度,經多次調整,誤差將逐漸減少。

3)、隨時調整料流調節閥的開度

布料時,不斷根據稱重料罐的重量與剩余時間(剩余圈數*t)計算所需料流速度(公式1,圈數為剩余圈數),對照料流曲線速度表內的礦、焦曲線設定好的料流調節閥的開度與現在料流調節閥的實際開度作比較,差值超過一定范圍(0.3°,可調)時,調整料流閥角度,最后保證布料溜槽轉完設定的圈數時,爐料要正好布完,發出料空信號。

篇(4)

中圖分類號:TU447文獻標識碼: A

1 前言

連鹽線是策應長江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實現江蘇省更高水平小康社會需要,有南至北連接鹽城市和連云港市的鐵路交通大動脈。線路貫穿于蘇北沿海地區,該地區由于受全新世大西洋期海侵及海退的堆積作用,區內發育軟土較為普遍。以往的鐵路工程地質勘察對軟土及其類型的劃分,以天然孔隙比、天然含水率及有機質含量為主,并結合其它指標綜合判別。雙橋靜力觸探作為一種應用廣泛的成熟原位測試,現有規范和規定僅劃出了軟土的分類,缺乏軟粉土、淤泥、泥炭質土、泥炭等軟土的劃分定義。

本文利用室內土工試驗與室外雙橋靜力觸探測試相結合的方法,對蘇北地區淤泥及軟粉土的定義進行了補充,為后期沿線鐵路工程地質勘察提供了可靠地依據。

1.1工程概況

線路由南至北連接鹽城市和連云港市,總體成南北走向。在地形地貌上總體可分為海積平原區、沖海積平原區,為我國東部濱海大平原的一部分,由黃海、黃河及濱岸湖泊聯合作用而成(沖海積),地勢寬廣平坦,區內河流縱橫成網。由于全新世大西洋期海侵及海退的堆積作用,區內發育軟土較為普遍。

1.2軟土定義

對于在靜水或緩慢流水環境中沉積形成的粉土、黏性土等典型軟土有如下主要特征:細顆粒含量較高,有機質含量較高;顏色以深色為主,如灰色、褐色、暗綠色、深灰色、灰黑色等,含水率大(ω≥ωL)、孔隙比大(e≥1.0)、強度低(Ps<800kPa)、壓縮性高(a0.1-0.2≥0.5MPa-1)、滲透性很小;沉降速度慢,固結完成需要很長時間;往往具有較顯著的流變特性等。

一般沉積相有:濱海沉積(濱海相、瀉湖相、溺谷相及三角洲相)、湖泊沉積(湖相、三角洲相)、沼澤沉積(沼澤相)、河灘沉積(河漫灘相、牛軛湖相)等。

根據《鐵路工程特殊巖土勘察規程》(TB10038-2001)和《鐵路工程地質原位測試規程》(TB10018-2003),軟土按下列原則定義。

1、土工試驗指標:軟土及其類型劃分,一般以天然孔隙比、天然含水率及有機質含量為主,可根據以下物理力學指標進行軟土分類。

軟土根據物理力學參數分類表 表1

2、雙橋靜力觸探定義:錐尖阻力qc≤0.70MPa,且Rf≥0.2973qc+1.6的黏性土定名為軟土。缺少對軟粉土、淤泥、泥炭質土、泥炭等土類型的分類定義。

2 江蘇沿海地區軟土特性

根據勘察揭示:新建鐵路連鹽線軟土按其物理力學性質及空間展布,分布軟土主要為淤泥質黏土(粉質)、淤泥和軟粉土。現在對蘇北沿海地區另外兩種常見軟土(淤泥、軟粉土)進行室內試驗和雙橋靜力觸探研究分析。

1淤泥:灰色,灰黑色,流塑狀態,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壓縮性,含有機質。其為濱海相沉積,近地表分布,頂面埋深0.6~2m,呈厚層狀連續分布,層厚5.7~13.9m,其上覆土層多為黏性土,局部為粉土。其典型剖面及詳細指標見圖1及表1

圖1典型淤泥層剖面圖

表2淤泥特征性指標一覽表

2軟粉土:灰色、深灰色,高含水量,稍密,含有機質,層厚一般4~8m。其典型剖面及詳細指標見圖2及表3.

圖2典型軟粉土層剖面圖

表3軟粉土特征性指標一覽表

3 土工試驗及雙橋靜力觸探對比分析

3.1土工試驗指標與雙橋靜力觸探分析

根據表2、表3可見:本區的淤泥為濱海縣沉積常見典型軟土,高含水量,高孔隙比,高壓縮性;該層土天然含水量ω≥45%,且大于液限ωL,孔隙比e≥1.5,壓縮系數>0.5MPa-1,有機質含量4.3~8.9,可定義為淤泥;其雙橋觸探中淤泥層錐尖阻力qc≤0.40MPa,且Rf指標基本符合其定義區間。

軟粉土天然含水量ω>液限ωL,孔隙比基本上大于1.0,液性指數1.08~2.39,有機質含量2.8~4.7,指標符合規范土工指標的定義。其雙橋觸探指標為:錐尖阻力qc=1.3~2.5MPa,摩阻比Rf<1.8,符合雙橋靜力觸探對粉土的定義。

3.2雙橋靜力觸探的軟粉土、淤泥土層定義補充

根據連鹽線蘇北地區沿海軟土大量統計分析結果,結合工程實際,建議對雙橋靜力觸探的軟土定義進行如下補充。

1、對蘇北沿海濱海縣軟土,錐尖阻力1.3MPa≤qc≤2.5MPa,且Rf<1.8的粉土定名為軟粉土。

2、qc≤0.40MPa,黏性土定名為淤泥。

4小結

本文結合室內土工試驗數據,在對蘇北沿海相地區雙橋靜力觸探測試結果的大量統計分析后,提出將本地區錐尖阻力1.3MPa≤qc≤2.5MPa,且Rf<1.8的粉土定名為軟粉土;將錐尖阻力qc≤0.40MPa的黏性土定名為淤泥。進一步補充了雙橋靜力觸探對該地區軟土的定義,在蘇北沿海地區鐵路勘察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由于該補充定義是在蘇北沿海相地區條件下得出,對于其他地方的軟土需要在實踐中做好相關的數據對照。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鐵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S].TBl0012-2007,2007.

[2] 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鐵路工程地質原位測試規程[S].TBl0018-2003,2003.

篇(5)

中圖分類號 P64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2-2104(2012)08-0084-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8.013

CO2地質儲存作為一項有效、直接的碳減排技術,在大規模的實施之前,必須有安全的、成功的示范工程經驗借鑒。目前,國際上開展工業規模的CO2地質儲存工程已經有近10年的實際工作經驗,特別是挪威北海Sleipner項目、阿爾及利亞的In Salah項目[1]、加拿大Weyburn油田CO2-EOR項目[2],以及以CO2地質儲存監測為目的的澳大利亞Otway示范項目。

Holloway[3]是第一個開展CO2地質儲存安全性研究的學者,之后Damen et al.[4]也提出了CO2地質儲存可能產生的健康、安全及環境(HS&E)風險重要觀點[5]。隨著CO2地質儲存項目的不斷開展和研究,其相關的風險研究也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尚無成熟、完善的風險評價體系,且相關的評價方法不一定適合中國的法律法規體系。本文擬從CO2泄露可能引起的環境與安全危害出發,探討適合我國背景的CO2地質儲存安全風險評價方法。

1 CO2地質儲存安全風險評價定義

風險是指特定事件發生的概率與可能危害后果的函數。風險評價是指確定危害事件發生概率(機率)和模擬事件的危害程度,計算其風險值的大小,對其可接受性作出評價,提出風險預防和消減控制措施及應急預案等,為風險管理提供依據和保障[6]。

對于地下工程而言,可以將風險定義為在以工程項目正常施工為目標的行動過程中,如果某項活動或客觀存在足以導致承險體系發生各類直接或間接損失的可能性,那么就稱這個項目存在風險[7]。

安全風險評價則是利用系統工程方法對擬建或已有工程、系統可能存在的危險性及其可能產生的后果進行綜合評價和預測,并根據可能導致的事故風險的大小,提出相應的安全對策措施,以達到工程、系統安全的過程。安全風險評價的目的是應用安全系統工程原理和方法,對工程、系統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查找、識別和分析,判斷工程、系統發生事故和急性職業危害的可能性及其嚴重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對策措施,指導危險源監控和事故預防,以達到最低事故率、最小損失和最優的安全投資效益;為工程、系統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決策提供科學依據[8]。

CO2地質儲存項目作為一項環保型工程,結合其機理及工作屬性,借鑒國際風險評價經驗,以及我國核廢料、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填埋等類似工程項目風險評價工作方法,將我國CO2地質儲存安全風險評價的內容可以分為風險識別、風險估計和風險控制三部分。

2 風險識別

2.1 風險識別的定義

風險識別是從能引起CO2泄露的各種事件開始到失事的各種后果,逐一地鑒別每一個事件。起始事件可分為工程外部的和內部(本身)的。外部事件包括活動斷裂、構造成因地裂縫、蓋層擴散裂隙和地震引起的斷層和裂縫等地質因素,以及灌注場地周邊廢棄的深部鉆井等;內部事件包括工程灌注項目實施本身造成的CO2泄露。在這一階段中,主要任務是通過專業判斷和專業經驗,結合可用資料的分析和現場勘察,制作出用以描述事件—后果序列的失事樹。

風險識別包括生產設施、物質風險識別以及風險類別識別。對于CO2地質儲存而言,具有風險的設施包括廢棄井、灌注井和監測井井筒的完整性、井口裝置、泵室、閥室等工程單元以及地質因素的各類泄漏通道;具有風險的物質僅為CO2;風險事故為泄漏[9]。

2.2 CO2地質儲存泄露通道

張森琦等[10]將CO2地質儲存泄漏通道分為人為泄漏通道、地質構造泄漏通道以及跨越蓋層和水力圈閉泄漏通道三類。其中,人為泄漏通道主要包括CO2灌注井、監測井和場地原有廢棄井等;地質構造泄漏通道分為斷裂構造泄漏通道、蓋層擴散裂隙構造泄漏通道、構造成因地裂縫泄漏通道和地震成因構造泄漏通道四種。

2.3 CO2泄露可能產生的環境危害

IPCC特別報告[11]推斷,CO2地質儲存可能出現由于泄漏進入飲用地下水的補給層而導致地下水污染;CO2泄露至地表后,可能會造成人類健康和安全的潛在危險,以及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的破壞;如果注入的CO2純度不是很高,在一些特定的環境下,H2S、S2、N2和其他氣體將會和CO2一起埋存在儲集體中,從而帶來一些潛在的風險;CO2注入儲集層后會使地層壓力大大增加,如果注入壓力超過地層壓力,也可能產生誘發地震的危險[12-13]。

3 風險評估

篇(6)

中圖分類號:P642文章標識碼:A

引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增強,伴隨而來的是巨大的環境污染,工業廢氣的排放、樹木的減少,都無形中為地質災害的發生做出了貢獻,例如近幾年屢次出現的大規模的洪水造成滑坡、泥石流等,給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因此地質災害的解決對策迫在眉睫,對極易發生災害的地區予以重點的觀測和保護,確保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一、工程地質簡介

上面已經提到過,工程地質屬于水文地質工程,包括對土壤、巖石的研究,為各個工程所涉及到的地質問題提供數據和理論依據。工程地質主要就是研究建筑物的地質條件,以確定地基處理的方式,在進行地質勘測的時候記錄下數據然后進行一定的整理,為工程的進行及有可能發生的變化做出一系列的預測和解決方案,以確保工程的工期,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無論是市政工程,如公路、橋梁、鐵路等,還是建筑問題,如地基、樁基的施工工藝和軟土地基的處理方法等,都要首先對工程的地質條件進行勘測,即考慮地質問題,是否會發生崩塌等,研究工程地質可以使問題出現之前,就及時規避,避免經濟損失和事故的發生;否則就會造成工期延誤,甚至出現人員的傷亡。工程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表塌陷等,下面一一進行闡述。

二、常見的工程地質災害

2.1山區崩塌

在工程地質中,崩塌的定義為:巖石經過陡峭的山體通過垂直運動脫離母體的翻滾現象。崩塌這一地質災害無論在礦山,還是在山區的公路上都是極具威脅力的,它的摧毀能力很強,對公路鐵路的路基造成嚴重的傷害,造成路基的坍塌和橋梁的倒塌,嚴重影響市政的基礎設施建設,據統計,大規模的崩塌曾摧毀煤礦通訊井2處、回風巷800米、輸巷450米、摧毀10伏高壓輸電線800米,導致煤礦停產,經濟損失113萬元。。之所以造成山體的崩塌,與人類的活動有密切的聯系,例如在礦山地區隨意開采或者在公路兩邊進行開挖導致礦山失衡、路基不穩,造成嚴重的崩塌現象;除了人類不合理的地質活動,還有一些巨大的工程如爆破工程,使山體失去承受荷載的能力,從而也極易造成山體的崩塌。

2.2滑坡

同樣先來探討一下滑坡在工程地質中的定義:斜坡上的巖石在重力的作用下整體下滑。從這一定義中可以看出引起滑坡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斜坡,但是斜坡是怎樣造成的呢?這也跟人類不合理的工程活動有關,如在公路進行施工時,施工人員在場地隨意開挖邊坡,造成很大的斜坡,給巖石的運動創造了活動的空間,因此形成滑坡。例如中國的西南地區,山體眾多,而且大多比較陡峭,河流穿插在山體之重,這就給滑坡天然地創造了空間。除了人工活動和天然形成以外,造成滑坡的另一重要原因就是降雨,大量的雨水沖刷山體,造成很大的斜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土壤的抗剪程度,同時加大巖石重量,造成滑坡。另外經常發生地震的地區也是滑坡的頻發區,地震產生的原因就是巖石內部結構的改變,對山體表面的張力產生很大的影響,使山體斜坡發生抖動,產生滑坡。

2.3泥石流

泥石流在工程地質中的定義為:山區的暴雨等水源引起的攜帶大量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也是威脅巨大的地質災害之一,強大的降雨、地震等都會造成泥石流,使地表大量的水土流失,造成嚴重的災害。據數據統計,近幾年發生的最嚴重的泥石流當屬鳳縣1981年發生的那次,發生巨大的經濟損失。

2.4地表塌陷

地表塌陷主要出現在礦山中,由于礦山本身的工作性質,經常進行井下作業,無可避免地使地表造成塌陷,致使礦井附近的村莊進行大規模的搬遷,給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干擾。調查顯示,我國華北、華東平原地區,每采萬噸煤炭要塌陷土地3畝,這是一個多么巨大的數字;目前每年約塌陷一萬畝,預計掃2000年每年要塌陷十八萬畝。

三、相應的解決對策

3.1施工過程中避免地質災害

對于崩塌地質災害,造成崩塌的大部分原因就是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因此在這一解決對策中,應該著重進行施工的設計。具體如下,在進行公路鐵路施工時,避免采用高坡、陡坡,避免在道路的兩側進行開挖邊坡;另外在容易發生山體、道路崩塌的地段,避免進行爆破工程,減少山體的震動,否則施工工藝稍有差池,就會帶來巨大的損失;除上之外,還可以采用遮擋、攔截、支擋、排水等方式來預防崩塌的出現。

對于滑坡地質災害,也可以采用坡面防護、支擋、排水等施工工藝積極預防滑坡的形成。

對于泥石流地質災害,由于泥石流造成巨大的水土流失,我們可以在易發地區多多種植植物;也可以通過對地表徑流的調節,修筑適當的堤壩;除此之外還可以設置排洪道等截擋設備,一定程度上阻礙泥石流的發生。

3.2完善預警機制

預警機制的目的就是為了預測所能發生的地質災害,及時進行預防。目前我國很多地質災害易發地段的預警系統還不太完善,因此要在現行預警系統的基礎上繼續完善,具體的工作可以:在礦山或道路等易發生滑坡、崩塌的地區建立監控系統,利用計算機傳輸的觀測信號有效地預測地質災害,從而把損失降低到最低。例如,我國南方部分省區及長江三峽地質災害多發區均設立監測系統,對地質災害的發生有了很大掌握,取得了不錯的預防效果。

3.3保證資金的充足供應

地質災害造成的傷害不同于其他的自然災害,對其進行預測等需要技術含量很高的設備和人才,因此要保證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對此,國家政府部門應該認識到防治地質災害的嚴峻性,重視地質災害的預防和監測,由此政府為促進國家的財產安全,可以設立專門的用于解決地質災害問題的基金,并定期撥款支持對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治理;單靠政府的支持還遠遠不夠,我們可以加大宣傳的力度,對這種公益性項目的建設,設置一定的優惠政策,吸引投資者的眼球,讓他們把錢投到防治地質災害的項目上。

3.4普及預防地質災害知識

由于工程地質災害大多發生在山區,村民對地質災害的預防沒有概念,基于此,應該向易發地區的居民甚至是全國范圍內普及地質災害知識。例如地質災害的形成原因,地質災害的預防,地質災害發生時應如何應對等等,我們可以借助媒體的力量展開宣傳。國家立法部門也應盡快完善資源開發與防災減災的相關法規建設,使資源開發和災害監管有法可依。地方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大對礦山環境與災害源的監管與治理力度,防止新的隱患發生;并且要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主管部門大力開展宣傳,提高全民的防災意識,掌握預防災害的一些有效方法及遇險撤離等常識,避免或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

【結語】:綜上,筆者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首先對工程地質的定義進行闡述,并指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表塌陷等主要地質災害,分析其產生的原因,最后在相應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地質災害對國家和人民的財產安全構成巨大的威脅,地質工作者應該防微杜漸,及時發現地質隱患,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的發生。

總體文章寫的太空洞,希望能都切合實際,多寫些技術方面的

參考文獻:

[1]中國礦業學院煤田地質勘探教研室,《煤礦地質學》,煤炭工業出版社,2003年.

篇(7)

關鍵詞:地質工程;項目;風險管理;風險評估

Key words: geological engineering; project; risk management; risk assessment

中圖分類號:P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2-0048-01

1地質工程的含義

地質工程學是在巖體力學和工程地質學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雖然不同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地質工程的定義進行了闡述,但都強調地質工程研究的對象是地質體及其改造結果的評估。從工程實踐看,地質工程問題可抽象地概括為自然系統和工程系統兩個方面。地質工程學是研究一個工程系統與諸多自然系統如何實現最佳耦合的一門學科,是在認識自然環境的基礎上改造與保護自然環境,實現工程與環境的有機結合。

2地質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基本內涵

2.1 項目風險管理的定義地質工程項目從啟動到實施過程中,直至項目竣工后的工程運行階段,都受到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而充滿了風險,工程的風險管理活動貫穿于項目的決策階段、實施階段和使用階段,具有三維結構特征。每一階段都要對項目目標、約束條件以及項目內容進行實時跟蹤、對比分析、調整控制和預測。

可見,地質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是用系統的、動態的方法進行控制,以減少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各種風險發生的頻率和大小,它不僅使各層次的項目管理者建立風險意識,重視風險問題,防范于未然,而且要在各個階段、各個方面實施有效的風險控制,形成一個前后連貫的管理過程。因此可將地質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定義為:項目管理者通過對風險的識別、選擇相應的手段,以最小的支出,獲得最大的安全效果的動態過程[1]。

2.2 地質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特性[2]①項目參與方比較多,如業主、設計方、項目承包方(總承包方、專業分包方、勞務承包方等)、材料供應商等,他們需面對因地質條件的變化而引發的一系列的工程風險和因管理方法和手段引發的各種管理風險,認真分析承擔風險的利益相關者,對于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他們承擔的風險也是不同的。②風險是有時限的。不同的風險可能存在于項目的某一階段,其風險具有潛伏期和活動期兩大基本特征,風險的承擔者也只在這特定的時間內才承擔這些風險。③項目風險管理的目的在于在對地質體的改造過程中不斷地預測將會出現的各種風險并制訂相應的應急預案。其項目風險管理不是在風險事件發生后用來追查和推卸責任的,而是在出現地質條件突變并有可能影響到區域地質環境時,積極與項目參與各方共同研究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工程措施,將工程風險損失降低到最低的水平。④項目風險管理是有代價的。項目風險的計劃編制、識別、分析、監控和處置都需要分配項目的資源,由于項目風險管理是用來減輕或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其真正價值在未來才能體現出來的。⑤項目風險將隨項目進展而變化。一旦項目目標、時間和費用計劃確定,該項目的風險計劃也應當隨之完成。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如果項目的時間、費用等約束有重大變化時,相對于這些約束的風險也要重新進行評估。

3地質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基本原理

地質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基本范疇主要包括:①風險分析。②風險辨識。③風險估計。④風險評價。⑤風險評估。⑥風險控制。

4項目風險管理的原則

項目風險管理的目標是避免或減少項目損失的發生,進行項目風險管理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3-4]:①經濟性原則。②滿意性與環境協調性原則。③戰略上蔑視而戰術上重視的原則。④社會責任感。

5我國地質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現狀分析

5.1 目前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弊端①現有工程保險制度下工程項目存在的問題[1]。a.在我國,工程保險作為一項新制度,工程界、金融界以及有關部門,仍對其重要性、必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或對風險存在有僥幸心理,或是認為實行工程保險將加大工程成本而得不償失。b.當前,我國推行的建筑職工意外傷害保險,在目前的保險制度下保險人并沒有參與到項目的運行過程中,只僅關注事后理賠,是一種消極的態度。②現有的監理委托關系的弊端如下:a.缺乏公正、獨立性。b.先天不足,無法彌補。c.安全管理缺乏資金保障,安全條例無法落實。③現有檢測機構委托關系的弊端如下:a.由施工單位委托的檢測機構的工作缺乏公正獨立性,為施工單位的利益擅自改動檢測數據,出假報告,對工程質量的損害非常巨大。b.檢測工作僅對來樣負責,降低了檢測機構的責任,提高了建設工程的風險。c.監理單位對材料見證取樣流于形式,不能真正有效的對材料進行監督控制,失去了第三方檢測的作用。

5.2 項目風險管理的改進及建議目前,在工程項目建設中,大力推行建設工程風險管理制度,有利于將風險進行有效的轉移和控制,在此過程中建設工程各干系人之間的關系將發生三個方面的轉變:①改變了業主與保險人的關系;②改變了監理委托的關系;③改變了檢測機構的委托關系。

地質工程是在生產力水平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依靠現代科學技術成就迅速形成,因此它不是孤立出現,同時繼承了古代文明,今后進一步發展也不可能孤立。地質工程要以合理開發利用、保護和改造環境地質體為中心來組織地質勘察、工程設計和施工,并進行施工與運行的監測,對地質工程環境條件的質量全面負責。因此,它要以工程地質學、巖體力學、土力學、水文地質學、巖土綜合試驗、工程結構設計、工施監測與監理等方面的理論為墓礎,依靠它們的發展而發展;同時地質工程又屬于技術科學,是一種應用技術,因此其進一步發展也需依賴有關技術學科和工藝的進步;地質工程還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實踐性,這又要求和工程管理學、經營學密切結合。

參考文獻:

[1]鄭海中,彭振斌.地質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探討[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7,17(8):136-142.

[2]邱苑華.現代項目風險管理方法與實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篇(8)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human economic activities, which caused by geological disasters have occurred. Geological hazard risk assessment work to standardize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reduce artificial induced geological disasters, guarante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eople's life and property. This article first to the defini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 then analyzes the level of geological hazards assessment, and the main content, finally, the method is commonly used in geological hazard risk assessment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s; Risk assessment; Situation assessment; Level; Assessment report

中圖分類號:F407.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一、地質災害的定義

就地質災害而言,是指由于自然產生或人為誘發的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質現象。因此,從上述地質災害的定義中,可以明確以下兩點:

1、在引發地質災害的因素中即包括自然因素也包括人為因素。有些人認為,有些由人為因素引發的災害(如采礦引起的地裂縫、地面塌陷等)屬人為災害,不是地質災害。其實單從定義中,我們就可以找到答案,上述災害肯定是屬于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范疇,屬于人為誘發的地質災害。

2、地質災害是指那些危害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兩個意思,一是:必須是對人民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危害的才能稱其為地質災害,假如在荒無人煙的地方發生的山體崩塌就不是。二是:地質災害必須是與地質作用有關的災害,假如因施工質量問題而導致的樓房倒塌,雖然也造成了人民生命和財產的損失,但與地質作用無關,也就不是地質災害。

二、地質災害評估的級別及主要內容

(一)地質災害的評估級別

1、一級評估

一級評估是指重要建設項目。由建設單位或委托單位提交危險性評估報告書,必須對評估區內分布的地質災害是否危害建設項目安全、建設項目是否誘發地質災害、預測評價工程建設可能誘發的災害類型及危險性、因治理地質災害增大的項目建設成本等進行全面的評估。

2、二級評估

二級評估是指較重要的建設項目。與一級評估一樣,由建設單位或委托單位提交危險性評估報告書,對評估區內地質災害對建設項目的影響或危害以及建設項目是否會誘發地質災害進行分析或專項分析,基本查明評估區內存在的地質災害類型、分布、規模,以及對擬建項目可能產生的危害、影響。對評估區內重大地質災害應參照一級評估要求進行評價。

3、三級評估

三級評估是指一般建設項目。可以從簡,由建設單位或委托單位提交危險性評估說明書,縣級國土資源局備案。

(二)地質災害評估的主要內容

1、現狀評估

現狀評估是指已有地質災害的危險性評估。任務是根據評估區地質災害的類型、規模、分布、穩定狀態、危害對象進行危險性評價。對穩定性或危險性起決定作用的因素作較深入的分析,判定其性質、變化、危害對象和損失情況。

預測評估

預測評估是指對工程建設可能引發或加劇的地質災害的危險性以及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質災害的危險性進行預測。任務是依據工程項目類型、規模、預測工程項目在建設中和建成后,對地質環境的改變及影響,評價是否會誘發地質災害以及災害的范圍。

綜合評估

綜合評估的任務是根據現狀評估和預測評估的情況,采取定性、半定量的方法綜合評估地質災害危險場地的建議。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主要方法

(一)點評估和面評估方法

1、點評估

對于點的危險性評價,一定要弄清地質災害點的地理位置及自然地理概況,地質環境,地質面貌,形態特征,邊界條件。采用經驗法與災害活動的動力分析和條件分析方法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對力學平衡的計算,得出穩定系數(K),用來指示斜坡失穩的可能性。在計算現狀環境下斜坡穩定系數時,應根據今后可能出現的情況設定相應的參數,計算穩定系數,從而確定導致斜坡失穩的因素,這些因素出現的頻率多大,進而可以確定災害發生的概率。最后根據形成條件及誘發因素的綜合分析,并結合穩定性、危害范圍及其發生概率計算的結果,對整個地質災害點進行危險性分區。

2、面評估

對于面評估特別是區域評估的危險性評價,首先要分析災害產生的因素,即巖體工程條件,構造條件,地形地貌條件和氣象水文條件,以這四種因素作為危險性評價的基礎。

評價方法一般可采用單元面積評價法,即將研究區域劃分為若干個面積相等的單元,按照統一的評價標準,對每個單元逐一評價,然后再作整體評價。危險性評價的統一標準的制定是通過對各地質災害群成生原因及新出現的災害活動特征進行研究,找出地區至災因素而實現的。評價時,將此四項因素用系統工程層次分析法,求出各自的權值,然后以專家評分方法,將分值乘以權值,求出各單元的危險性指數。再根據本區地質災害發育特點,考慮到可能發展為災害的現狀及預測的內容,將該區危險性分為極重、重度、輕度、無危險四級。

(二)現狀評估、預測評估和綜合評估方法

1、現狀評估

地質災害危險性現狀評估著重點是對現有災害的分析和評述。分析和評述內容應包括:災害發育基本規律的歸納;代表性災點的重點剖析;各種災害(點)歷史危害情況、現實活動特征及穩定狀況的評價。

現狀評估時還應結合評估區的地質環境條件和工程建設特點,作具體分析,適當增加有普遍意義或反映工程特點的其它地質災害及不良工程地質問題。如增加地面不均勻沉陷、砂土液化、不穩定斜(邊)坡、水土流失等災種和問題的評估。

在確定了地質災害種類后,正確評價地質災害的危害性對于地質災害防治措施的選取是至關重要的。因此一定要正確評價每個災種的危害性。在評價各災種的危害性時,一定要依據各災種的發生可能性、危險性及各災種發生時造成的人、財、物損失來綜合評價。既不能偏高,更不能偏低。偏高易造成防治措施中的工程浪費,偏低易造成防治措施的安全性不足,造成更大損失。

2、預測評估

在現狀評估的基礎上對災害的可能性、危險性進行有依據的預測評估。主要有工程建設引發地質災害危險性的預測;工程建設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險性的預測等。

在預測評估中不但要緊緊圍繞工程布局和施工特點進行,還應與現狀評估結果相互綜合分析后使用。預測評估的側重點是在評估區疊加了擬建工程影響后,擬建工程和環境可能遭受地質災害危害的危險性程度的預測評價。

3、綜合評估

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依據評估區地質環境條件的差異、潛在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分布及危險程度,確定判別區段危險性的量化指標。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分區評估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對評估區內給人民生命財產已造成危害的地質災害點或具有潛在危害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都參與評估。

(三)地質災害評估報告的編寫方法

1、建設單位要委托有資質的勘探設計單位編寫報告書。勘探設計單位首先要根據建設用地所處的地質環境條件,確定評估范圍和評估災種,如煤礦則以采空塌陷和地面沉降為主要評估災種。進行地質災害調查,充分收集資料,分析研究評估區附近氣象、水文、地質、水工環等地質資料。

2、評估報告在綜合分析全部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編寫。報告書力求簡明扼要、相互聯貫、重點突出、論據充分、結論明確、附圖規范、時空信息量大、實用易懂、圖面布置合理、美觀清晰、便于使用單位閱讀。報告書的主要內容包括:

(1)征地地點及范圍;

(2)項目類型及平面布置圖;

(3)評價工作級別的確定;

(4)地質環境條件;

(5)地質災害類型及特征;

(6)工程建設誘發、加劇地質災害的可能性;

(7)工程建設本身可能遭受地質災害的危險性;

(8)綜合評價與防治措施;

(9)結論與建議。

3、評估報告各章小結

評估報告的各章小結,既要簡明扼要,又要具體詳實,應類似于文章摘要一樣,說明做了哪幾方面的工作,同時要說明做的結果是什么。比如,現狀評估一章的小結,要具體地總結說明評估區災種的成因與分布,包括每一災種的數量、規模大小及危險性程度,同時要指出重大或重點災害的評估結論。

4、評估報告結語

結論內容包括:地質環境條件論述、評估級別的確定、現狀評估與預測評估結論、綜合評估與適宜性評價結論、防治措施。建議要單獨寫,不要與結論混為一談。最后,需要強調的幾點是:

(1)評估報告中不進行地質災害易發區劃分;

(2)文字報告、小結、結論及圖件的評估結論要一致;

(3)避免出現“不會發生或不存在某某地質災害”的結論;

(4)只對發生或可能發生的災種做客觀評估,當然由于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徹底判定不會發生什么災害,還是比較困難的;

(5)評估中可能涉及的災種一定不能漏掉。

結語

綜上,工程建設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是一項新型的技術工作,在我國起步較晚,目前正處在蓬勃發展階段,具體操作技術還有待在較長時間的實踐過程中總結完善和細化。相信隨著我國地質勘察事業的發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必能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馬寅生,張業成,等.地質災害風險評價的理論與方法[J].地質力學學報,2004.10.

篇(9)

2地質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基本內涵

2.1項目風險管理的定義地質工程項目從啟動到實施過程中,直至項目竣工后的工程運行階段,都受到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而充滿了風險,工程的風險管理活動貫穿于項目的決策階段、實施階段和使用階段,具有三維結構特征。每一階段都要對項目目標、約束條件以及項目內容進行實時跟蹤、對比分析、調整控制和預測。可見,地質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是用系統的、動態的方法進行控制,以減少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各種風險發生的頻率和大小,它不僅使各層次的項目管理者建立風險意識,重視風險問題,防范于未然,而且要在各個階段、各個方面實施有效的風險控制,形成一個前后連貫的管理過程。因此可將地質工程項目風險管理定義為:項目管理者通過對風險的識別、選擇相應的手段,以最小的支出,獲得最大的安全效果的動態過程。

2.2地質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特性①項目參與方比較多,如業主、設計方、項目承包方(總承包方、專業分包方、勞務承包方等)、材料供應商等,他們需面對因地質條件的變化而引發的一系列的工程風險和因管理方法和手段引發的各種管理風險,認真分析承擔風險的利益相關者,對于不同的利益相關者,他們承擔的風險也是不同的。②風險是有時限的。不同的風險可能存在于項目的某一階段,其風險具有潛伏期和活動期兩大基本特征,風險的承擔者也只在這特定的時間內才承擔這些風險。③項目風險管理的目的在于在對地質體的改造過程中不斷地預測將會出現的各種風險并制訂相應的應急預案。其項目風險管理不是在風險事件發生后用來追查和推卸責任的,而是在出現地質條件突變并有可能影響到區域地質環境時,積極與項目參與各方共同研究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工程措施,將工程風險損失降低到最低的水平。④項目風險管理是有代價的。項目風險的計劃編制、識別、分析、監控和處置都需要分配項目的資源,由于項目風險管理是用來減輕或預防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其真正價值在未來才能體現出來的。⑤項目風險將隨項目進展而變化。一旦項目目標、時間和費用計劃確定,該項目的風險計劃也應當隨之完成。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如果項目的時間、費用等約束有重大變化時,相對于這些約束的風險也要重新進行評估。

3地質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基本原理

地質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基本范疇主要包括:①風險分析。②風險辨識。③風險估計。④風險評價。⑤風險評估。⑥風險控制。

4項目風險管理的原則

項目風險管理的目標是避免或減少項目損失的發生,進行項目風險管理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①經濟性原則。②滿意性與環境協調性原則。③戰略上蔑視而戰術上重視的原則。④社會責任感。

5我國地質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現狀分析

5.1目前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弊端

篇(10)

Abstract: The landslide, which is one of the main geological disaster, because of its geological process, forming conditions, inducing factors of complexity, diversity, variability and instability, resulting in difficult to predict, governance is difficult, expensive, and it has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engineering geological problems of the research in the world.

Key words: landslide; control method; engineering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F407.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滑坡是一種常見的地質災害,它的發生往往會造成交通中斷、堵塞河道、摧毀廠礦,破壞村莊和農田,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然而,影響滑坡的因素繁多,滑坡運行機理復雜,這就導致了預報和治理滑坡的艱難,滑坡防治研究也因此成為各國專家學者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滑坡的定義

滑坡的定義有兩種,一種是廣義的定義,一種是狹義的定義。過去歐美國家多采用廣義的定義,即將滑坡定義為:形成斜坡的物質———天然的巖石、土、人工填土或這些物質的結合體向下和向外的移動。這實際上把所有的斜坡移動都稱為滑坡。一種是狹義定義,狹義的滑坡定義是:沿特定的面或組合面產生的剪切破壞的斜坡移動,或定義為:斜坡上的巖土沿坡內一定的軟弱帶(或面)作整體地向前向下移動的現象謂之滑坡。我國、日本及前蘇聯都使用狹義的定義。

二、滑坡發育的過程及規律

1. 滑坡的發育過程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第一,蠕動變形階段(蠕變階段或蠕動擠壓階段)。滑動帶基本形成,坡體后緣出現不連續拉張裂縫,前緣有臌脹變形,坡上房屋、道路、水庫壩體等出現裂縫。第二,滑動階段(破壞階段)。滑動面貫通,滑坡體快速下滑,樹木東倒西歪,房屋垮塌,滑舌所到處,交通道路、房屋、農田等遭到破壞。第三,穩定壓密階段(滑坡后階段)。松散滑體主要在自重力作用下壓密,裂縫逐漸充填封閉。

2. 滑坡的發育規律。一是群體空間分布規律。滑坡群體空間分布規律表現在全國領域內的某些地區成帶,成片地集中分布。由于受到崩塌滑坡災害發生、發展的自然地質條件的影響和控制,崩塌滑坡在全國在各地的存在狀態有明顯的分區規律。二是群體時間活動規律。滑坡群體時間活動規律表現在自身活動的周期性和誘發動力破壞因素時間的相關性上。崩塌滑坡活動的周期性在時間的長短上并不那樣嚴格,但某種天然崩塌滑坡現象上確實存在。

三、滑坡形成的地形及地貌條件

一般來說,下陡中緩上陡的山坡和山坡上部成馬蹄形的環狀地形,而且匯水面積比較大時,在坡積層中或沿基巖面很容易產生滑坡。山間盆地邊緣區起伏平緩的丘陵地貌,是巖石滑坡和粘性土滑坡集中分布的地貌單元。在堅硬巖層分布區,順層條件下,可連續產生許多巖體順層滑坡;在易風化成粘性土的巖層(如泥灰巖)分布區,以及第三系、第四系湖盆邊緣的低丘地區,則常有殘積成因的粘性土滑坡連片分布。在凸形山坡或凸出山嘴,當巖層傾向臨空面時,可產生層面巖體滑坡,如有斷層通過時,則可產生構造面破碎巖石滑坡。

單面山緩坡區常產生沿層面的順層滑坡和堆積層滑坡。單面山是由于沿巖層走向的構造線,及巖性差異而形成陡崖與洼槽相間的特殊地貌。因而當山體是軟硬相間的巖層組成時,往往會出現大量順層滑坡;如果是由軟巖層組成的洼槽,則洼槽下往往為崩積、坡積或洪積形成的堆積物所占據,在地下水作用下,極易產生堆積層滑坡。在線狀延伸的斷層陡崖或其下的崩積、坡積地貌,常常分布有堆積層滑坡,在斷層裂隙水或其它地表、地下水作用下,常產生堆積物沿下伏基巖面的滑動。

四、滑坡形成的水文地質條件

地下水的貯存和運移、地表水或基巖裂隙水滲入風化破碎巖層內以及地表水大量滲入堆積在山區緩坡、凹形山坡或河谷坡上的大量第四系松散土層內、降低了巖、土層的強度,這是各種巖、土滑坡形成的主要水文地質條件。

對于土體山坡而言,當地表水下滲,增加了山坡土體的含水量,使土體達到了塑性狀態,降低了土體的穩定性。當水滲入不透水層時,就會使接觸面潤濕,減少(透水層與不透水層間的)摩擦力和粘聚力,導致山坡失去穩定而下滑。由于河水的漲落引起地下水位的升降,或水庫、河道的水體對凹岸的沖刷及侵蝕坡腳,削弱山坡的支撐部分,引起滑坡。

地下水對滑體的作用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地下水對滑體的力學作用,包括滑體裂隙(孔隙)靜水壓力和動水壓力;二是地下水對滑體所產生的物理和化學作用,常常極大地改變滑體力學性質,能使滑體性狀逐漸惡化。

五、滑坡防治的主要措施

滑坡防治的思路:減少下滑力或增加阻滑力。降低下滑力的措施是針對滑坡發生的內因而采取的工程措施.主要表現在治水(截、防、排地表水和地下水)和滑坡上部的削坡減載方面:增加阻滑力的措施主要表現為坡腳壓載和各類支擋措施。

5.1 開挖清除。

開挖清除即將整個或大部分滑坡巖土體開挖清除,本方法適用于厚度和規模不大的小滑坡。開挖清除后,可以徹底解除后患。但必須注意,核算開挖后邊坡巖體的穩定性,開挖后巖體表面的入滲排水條件(地表覆蓋和植被條件)和臨空條件發生了改變,應視需要采取適當的坡面防護和支護措施,以避免產生新的滑坡。

5.2 截水排水。

各類斜坡(包括天然滑坡和工程邊坡)失穩事件大多發生在暴雨季節,或與江河湖庫水位漲落,或與某種事故造成地下水異常活動有關。說明水是滑坡活動的主要誘發因素之一。

上一篇: 公共設施的特點 下一篇: 經濟統計學和經濟學的區別
相關精選
相關期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泉县| 浠水县| 榆中县| 当阳市| 曲水县| 阜宁县| 虞城县| 西吉县| 凤庆县| 新闻| 桑植县| 庆城县| 阿拉善左旗| 双桥区| 盐源县| 汉阴县| 九寨沟县| 墨玉县| 文安县| 佛教| 弥渡县| 若尔盖县| 峨眉山市| 牟定县| 营山县| 革吉县| 绵竹市| 漳平市| 枣庄市| 曲周县| 南澳县| 北京市| 九江市| 云梦县| 洛川县| 文成县| 澄城县| 四平市| 长葛市| 甘泉县| 沙河市|